3.換帥

字數:4528   加入書籤

A+A-




    三十三天外,太素天,媧皇宮。

    女媧往火雲宮朝賀伏羲炎帝軒轅人族三聖而歸。

    下了青鸞鳥,坐於寶殿,玉女金童朝禮完畢。

    瞥見下界女媧宮粉壁上詩句,輕聲念了一遍。

    女媧對人間的事情本不上心,沒想到人間還有如紂王一般的人能夠理解自己。

    詩中塑造了一位替父從軍的不朽的女英雄形象,既富有傳奇色彩,而又真切動人。

    木蘭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幗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矯健的勇士又是嬌美的女兒。

    她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淳厚質樸又機敏活潑,熱愛親人又報效國家,不慕高官厚祿而熱愛和平生活。

    這不是和自己一樣嗎?

    女性又怎麽了?女性裏也有木蘭這般的英雄人物,也有如自己一般的天地聖人。

    女媧越看這詩,越是喜歡。

    國難之際,是木蘭代父從軍女扮男裝建功立業,保衛國家,國民得以安居。

    天塌地陷,是自己不忍生靈受災,煉出五色石補好天空,折神鱉之足撐四極,平洪水殺猛獸,萬靈始得以安居。

    至於子受刻意在詩裏留下的昏君形象,直接被女媧忽略了。

    詩歌,肯定要有藝術加工,在女媧眼中,這個昏君形象是紂王為了豐滿木蘭的英雄形象而不惜醜化自己,一個能寫出這種詩的君王,怎能是昏君呢?

    人就是這樣,你把她誇得高興了,她就看你百般順眼。

    女媧忽的搖頭道:“商王子受乃有道明君,修身立德,以保天下,可惜成湯伐桀而王天下,享國六百餘年,氣數己盡”

    女媧越想,越覺得可惜。

    當即也坐不住,喚來碧霞童子,駕青雲前往朝歌

    子受自女媧宮乘駕而回,悶悶不樂。

    按照以往的規矩,百姓要朝賀君王,子受仔細觀察了百姓們的表情,媽的,一個個發自內心的開心。

    接下來三宮後妃朝拜君王,中宮薑後、西宮黃妃、馨慶宮楊妃,都是一副喜不自禁的樣子。

    這倒是正常,木蘭辭一出,高興的肯定是這些女人,可女人又有多大的能量呢?

    子受就等著女媧宮題詩的事情發酵,等幾天之後言官反應過來,蹦出來批判自己一番。

    三宮後妃之後,是殷郊、殷洪來參謁父王。

    殷郊十二歲,殷洪十歲,子受一時間有點接受不能。

    自己也才二十來歲,就有了倆十歲孩子,實在是

    這時女媧到了朝歌,望下一看,正巧看到殷郊殷洪拜謁父王,兩道紅光衝天,又似望見一縷紫氣。

    掐指一算,立即明白如今紂王還有二十八年氣運。

    回到媧皇宮中,女媧喚童子取來金葫蘆,將葫蘆放在丹墀之下,揭起葫蘆蓋,用手一指。

    葫蘆中有一道白,白光之上,懸出一麵旗幡,名曰:“招妖。”。

    不一時,悲風颯颯,慘霧迷迷,陰雲四合,風過數陣,天下群妖俱到行宮,聽候娘娘法旨。

    女媧吩咐童子,讓各處妖魔先退下,隻留下軒轅墳三妖伺候。

    三妖進宮參謁,口稱:“娘娘聖壽無疆。”

    這三妖一個是千年狐狸精,一個是九頭雉雞精,一個是玉石琵琶精。

    女媧道:“三妖聽吾密旨!成湯氣運黯然,天意已定,氣數使然,然紂王乃明君,你等可隱妖形,托身宮院,以正君心,保紂王二十八年富貴。”

    娘娘吩咐已畢,三妖叩頭謝恩,她們同樣看到了牆壁上的題詩,內心有所觸動。

    修煉到她們這個層次,深知其中不易。

    三妖化清風而去

    子受選了三百近衛,教他們怎麽邁出六親不認的步伐。

    可以不整齊,不能不囂張。

    “你們是天子近衛!”

    子受還得為他們培養居高臨下的心態。

    近衛都是從平民中選出來的,天生就待有一種自卑的心理,即使走出了六親不認的步伐,也沒有靈魂,必須要讓他們知道,自己是天子近衛,有一種榮譽感,自豪感。

    最好生出一種天老大地老二我老三的心態。

    至於訓練強度自然是往死了操練,如果他們承受不住,撂挑子不幹直接造反,就再好不過了。

    這下也有了不上朝的借口,咱練兵呢!

    然後到了第一次昏庸值清點。

    【昏庸值:10】

    10點?

    子受在商城裏檢索了一陣,10點連最低級的商品都買不起。

    這10點大概也就是連續幾天不上朝的收益。

    子受忽然醒悟過來,即使自己不上朝,朝中都是能臣,根本出不了什麽亂子。

    而且不上朝,言官也沒機會罵自己,題首讚美女人的詩,豈不是白題了?

    不行不行,明天就得上朝。

    讓言官們罵罵自己,再看看能不能提拔些奸臣。

    次日臨朝。

    又是商容。

    商容第一個出列道:“春二月,北海袁福通等七十二路諸侯造反,聞太師前往平叛,至今無果”

    看著商容老臉上的愁容,子受就感到興奮。

    第一件事不是批判自己,說明北海戰況很不好。

    聞太師可是三朝老臣,有能力有威望,還是截教弟子,這麽猛一能人,平叛平了個把月還沒平完,豈不是說明叛軍很難纏?

    難纏就對了。

    “太師老矣,不堪久戰,孤欲讓太師回朝暫歇,另取一人代之。”

    商容眉頭皺成了老樹疙瘩,臨陣換帥並非良舉,可聞太師征戰數月沒有結果,也是不爭的事實。

    群臣再諫,力勸紂王靜等消息。

    子受默默記住了這些人,勸阻他的大臣基本都懂些兵事,一定不能讓他們掌兵。

    最後子受力排眾議,以聞太師年事已高為由,連發十二道金牌調回。

    這金牌是他剛琢磨出來的產物,隻有最緊急的命令才能動用,連發十二道,不怕聞仲不回朝。

    這可是連嶽飛都能調回來的東西。

    替換的主帥人選嘛

    子受在群臣中掃了一圈,文武分列,武臣肯定不能去,那就在文臣裏選。

    掃了一圈,挑了一個最幹瘦的文官出來。

    就你了

    求推薦票,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