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章 流民中的那點事
字數:4939 加入書籤
李煜他們往擠到前麵,往那裏一站,這在人群中就比較顯眼了。因為他們這一夥人就穿著打扮上看就就顯出獨特感來,兼且有不少人都是穿著澄明瓦亮的鎧甲來的,再加上一手抄著凶悍的家夥式,怎麽看都和現在還是破衣爛衫的流民人群格格不入。
正在陪著那群老者說話的張雄也看到了李煜他們的到來。便向老者們用手虛指了一下李煜所在的方向,同時在說著什麽。
那群老者聽了張雄的話,麵上的表情都變的很激動的樣子,也同時向李煜這邊張望。有個像是領頭的老者向張雄說了什麽,估計是要張雄引薦的話,就見張雄點了點頭,便帶著那群人向李煜走來。
約隔著十步遠,人群停下腳步,隻張雄一個人來到李煜的身邊,先向李煜躬身施禮,然後道:殿下,流民群中的長者們聽說殿下來了,都想過來拜見殿下,以感謝殿下對他們這些流民的救護恩德。不知殿下可要接見。
李煜笑道:張司馬你都把人帶到麵前來了,我還能拒絕麽。若是不見怕是有人會說我這個皇孫真是好大的架子,連百姓都不放在眼中,要知道官府和百姓之間可是舟和水的關係啊。我怎麽能冒這天下之大不違而為之呢。
張雄被李煜說的有點不好意思,不過鄉老們的心意他也不好回絕。報都報了,既然李煜這邊不反對,他便要轉身去叫鄉老們過來了。
剛要轉身,又被李煜叫住,李煜道:不是說你過來,有什麽事要處理麽,事情都處理完了?可周圍怎還有如此之多的人在圍觀呢。
經李煜這一問,張雄便道出了事情的始末。
原來這五萬多人來自與中原不同的地方,其中有為了躲避戰爭而逃離家園的滄州、冀州、德州、貝州等地的百姓,也有來自惲州、博州、齊州因為黃河決堤而無家可歸的百姓。這些來自一片廣闊地域的百姓們攜家帶口的一路南下,由開始的分散逃難最後匯聚成了五萬人的隊伍,才被害怕境內受到衝擊的海州官府派兵攔截在邊境地。
既然來自不同的地方,人數又眾多,一路上難免會發生很多的矛盾,甚至會有兩個來自不同村子的人,隻因為一點小事而發生聚眾鬥毆的流血事件。
大家都是逃難的,不互相扶持幫助就已經增加了生存的難度了,現在還時不時的互相攻擊,算計。年輕的欺負年老弱小的,強壯的欺負瘦弱的,男人欺負女人,若這種風氣若在人群中盛行,人們就將會自相殘殺而死。
更何況還有更可怕的饑餓和疾病更是在每時每刻的奪取著逃難人們的性命。
意識到不對的人群中的長者們,便聚集起來商議,臨時組成了一個鬆散的如長老會形式的機構,用來約束人群,組織互幫互助,禁止互相欺壓和搶奪。如此才把大多數人平安的帶到了南唐的邊境。
本來被南唐官府擋在邊境好長時間,雖然也有開粥棚,來賑濟流民。但是這些離家的百姓最迫切需要的卻是真正的能夠在一塊地域安頓下來,邊境畢竟也不安全,也有成群的匪徒出沒,更有人擔心會有契丹兵會出現在身後打草穀。
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安穩的情緒逐漸在這些流民中擴散,其
(本章未完,請翻頁)中更有許多有用心之人在推波助瀾,傳播流言。
就在長老會們將要壓製不住這股風潮,害怕將有事端起,準備帶著還聽他們話的大多數人向西繼續逃難的時候。李煜來到了海州,決定收納流民嗎,也將流民們全都放到了海州城邊。
居無定所的人群隻要看到了城池心中便會安定下來,更何況這些流民們還看到了南唐官府整車的往他們的安置地拉糧食,直到糧袋都堆的老高了,看那數量,估摸著足夠他們這些人吃好長時間的。
當然,被安頓下來的流民中,除了想在南唐安安靜靜的做一個順民的主流想法外,也不乏別的聲音的。
其中就有那麽一股人,他們原來都是天威軍中的士兵。別誤會這個天威軍可不是李煜組建的天威軍,更不是南唐禁軍中的那支天威軍。這個天威軍本是後晉的現任皇帝石重貴為了能夠多征兵來與契丹人作戰,而強征的壯丁,命名為天威軍,算是鄉兵。
可是由於沒有專人指揮和經費的支持,這支天威軍雖然人數不少,但是訓練不到位,缺乏組織性,武器裝備破舊,作戰能力極弱。他們大多數連土匪的戰鬥力都趕不上,更別說去跟契丹鐵騎作戰了,純是給契丹人送俘虜呢。
所以最後石重貴幹脆解散了天威軍,當然作為彌補又在百姓頭上壓榨了一大筆的出丁錢。
這些被解散回家的天威軍士兵,軍紀沒學到,倒是學得了一身的兵油子氣。回到家後,他們中多數人卻不再願意像原來一樣老老實實的去做一個種田的農民了。
膽子大的開始據嘯山林,要趁這亂世,官府管不到的時候占山為王,過上逍遙自在,無法無天的日子。另一些膽子小的,就整日的在鄉裏遊手好閑,成了一幫隻會好勇鬥狠的幫派閑人,用現代的話說就是混子。
這五萬流民中也有不少這樣的混混,而一路上,流民中發生的暴利事件,也大多數都是由他們這些人而引發的。平時就是靠著欺負鄉裏而存活的人,現在這種境況當然也是做不了好人的,真正能夠行俠仗義的人物在21世紀的現代少,在古代更是少,而在這些目不識丁的閑人混混中是少之又少了。
就說李煜眼前的這群混混吧,隨著張雄的指向,李煜看清了原來跟老者們對峙的另一群人。
這些人,年紀都比較輕,人數能有個兩三百號吧。大多光著膀子,個個身上都刺著花繡,也就是紋身,滿胳膊滿脖子都是的。再看看他們的神色,個個都看似麵目不善的狠樣子,流裏流氣,就是不知道到底是不是個頂個的硬漢。
李煜光看著就不喜歡,心道自己的手下林仁肇雖然也是文了滿身的虎紋,但那屬於行為藝術,跟眼前的這些小癟三靠著紋身嚇唬老實人能一樣麽。人家林虎子敢跟契丹人動刀片子,這些人又敢麽?看到契丹騎兵還不都嚇的尿褲子啊。
繼續聽張雄的介紹。這些流民中當過幾天鄉兵的混混們,雖然也是逃難來的,可是他們卻是並不安分。一來平時習慣了遊蕩鄉裏,二來大多都是光棍一個人,無牽無掛的,行事也少了很多的顧忌。
當流民群被阻攔在邊境線上時,這些人就有要提議裹挾人群去占山為王
(本章未完,請翻頁),想劫掠邊境一帶來自存。
而就在李煜命令放開邊境,引流民入海州安置後,這些人又把主意打到利用流民本身的人多優勢,來向海州官府要挾,要求給予流民自治權。
那直接意思就是要南唐官府在海州境內幫流民們組建另一個新城,而城中的軍政大權都要由流民中德高望重的人來掌控,所為的德高望重也就是他們這些混混了。
當這些青皮混混們將自己的想法通知到在這群流民中比較有威信的鄉老團,要求鄉老們領著其他人跟著他們配合向南唐官府提要求,還說若是南唐官府不同意,便要鬧出點動靜出來。
反正在他們的眼裏,南唐在這海州一帶就那麽點小兵,而且看著軍容,也不比他們這些曾經的鄉兵油子強多少。關鍵據有心人在被攔在邊境時多日的觀察,南唐在海州的軍兵人數也不多。若是有這一起逃難的五萬人撐腰,他們威脅南唐官府的計劃還是有很高的可能性成功的。
當然若是南唐官府不答應,派兵鎮壓,這裏有五萬人,足夠與南唐官軍周旋的,反正他們打定的主意就是不行就跑,這邊境地有的是連綿的大山來給他們安身的。
當鄉老們聽到這些愣頭青年的提議,都不由的大聲的訓斥。告誡他們自己這些人都是身家清白的百姓,背井離鄉到這裏安身,乃是因為受到了天災**,迫不得已。現在南唐官府願意接受他們這些人,供給吃食,雖聽說,今後是要以工代賑的,但是能夠這樣已經是僥天之幸了。況且自己這些人本就是勤勞的農民,平時在老家就是靠幹農活才有收成有吃飯的,也不怕做事,哪裏還敢有什麽非分之想。
威脅官府,那就是造反啊,自古造反的事都是要有許多人掉腦袋的,現在有飯吃的情況下誰還願意造反啊。
鄉老們與混混們爭執不下,鄉老一方是人多,但多是年老體弱,或膽小怕事的。混混一方人雖然占少數,耐不住一個個年輕體壯,且做出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模樣,隻管亂吼亂叫,有的手上還抄著不知哪裏找來的木棍,在那胡亂比劃,竟然勢頭壓過了人多的一方。
這時有人及時報告給了張雄流民中出現的這個狀況,張雄便過來探看。剛剛他便將兩方暫時分開,正安撫了鄉老並了解情況,後麵李煜就跟來了。
聽完了張雄竹筒倒豆子般的解說,李煜心中也了然。正所謂林子大了什麽鳥都會有,這些混子任哪個時代都會存在,對社會影響也有大有小,後世的一部電影古惑仔不就影響了好幾代年輕人不成熟的世界觀麽。
在五代這個沒有那麽強大的傳媒力量的時代,這種不誤正業的思想也隻屬於小眾,真正的主流還是大義的天、地、君、親、師等觀念。就算最後吳承恩借一部水滸,將替天行道推到了一個很高的高度,但最後不都詔安了,還是回到了大義的軌道上。
當然李煜眼前的這群青皮混子的高度還遠遠沒有達到替天行道上,頂多也就是如你瞅啥的,那種靠欺負良善的偽爭強好勝,才獲得存在感的層次罷了。
對待他們李煜可用不著客氣,不過也沒有立即命人下殺手將他們就地正法了,而是笑盈盈的走到了那些青皮的地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