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章 老丈人受重用了

字數:5019   加入書籤

A+A-


    烈祖道:大理寺卿周宗何在?

    混在人群中本不起眼的周宗,此刻心中正想著自己要如何聯手他正在海州做刺史的好女婿,去做好大一盤生意,心思也就根本沒有放在朝堂上。直到他身後的副手,剛回朝廷沒多長時間的周弘祚在推他,周宗才回過神來。

    見其他人都在望著自己,聽見禦座上的烈祖皇帝又叫了一遍他的名字,才連忙出列,連聲道:臣在,臣周宗在。

    看著他驚慌失措,不成體統的樣子,烈祖就當沒看見道:周愛卿,你這個大理寺卿做的不錯。大理寺這兩年經辦案件也是有了不小的成果,前一段時間更是破了我大唐境內發生的連環滅門大案,很不錯啊。

    周宗在下麵聽了心中一樂,能被皇帝誇獎,怎麽都算是好事。況且這份功勞還是算他白撿的,幾乎沒出什麽力,隻是得到了莫名其妙的線報,說是知道南唐國內好幾樁無頭的滅門公案都是最近自相殘殺的一群倭人幹的,而且提供了倭人搶劫的物證。這樣大理寺不但破了這好幾件連環案,連帶倭人興唐使節被殺一案也有了結論,那是這些倭人都他媽是海匪,沒一個好鳥,來大唐就是為了搶錢搶女人的,應該全都驅逐到海裏去捉魚。

    接下來,周宗就在他的副手,玩小動作有一手的周弘祚的輔助下,坐實了這一要案,所以這個功勞自然就的落到了他周宗的頭上。

    周宗心中樂著,沒想到下麵還有更讓他樂的。就在周宗說了幾句都是陛下皇恩浩蕩,才使宵小們無所遁形的恭維話之後,烈祖道:對於公事,周愛卿連年成績斐然啊。

    兩三年前還成天擔心皇帝不待見自己,要收拾自己的周宗,當然知道自己的這連年的成績斐然是要打引號的,不過誰讓他這兩年運氣大轉,連帶的受到的君恩也日隆。現在的他聽了皇帝的誇獎臉上總可以露出一點的驕傲狀了。

    烈祖接下去道:朕看愛卿可以勝任更重要的崗位了,朕觀樞密院現在的管理混亂無章,嚴重的影響了我大唐的軍事運作和國防重任。愛卿可有信心幫朝廷將樞密院撥亂反正,治理的如大理寺一般井井有條啊。

    周宗當場就愣了,不僅僅是周宗,朝廷其他大佬們也愣住了,皇帝這又是出的哪一出啊。若說陳喬不適合做樞密使,其他人倒也沒有異議,但是讓這個朝廷上下都知道的好財如命的周宗做樞密使,就更有點不靠譜了。

    烈祖沒有給人辯駁自己的機會,直接道:宣旨,司徒、大理寺卿周宗為樞密使。原樞密使陳喬就為國子監院判。升百勝節度使周鄴為樞密院副使。禮部右侍郎喬匡舜為大理寺卿。好了,散朝吧。

    王紹顏很狗腿的大聲重複道:退朝。

    撿到元寶的周宗,也順著人群退出了大殿,人還處在懵逼的狀態之中,完全沒有從因烈祖的任命而受到的震驚中清醒過來,很機械的拱手接受其他人的祝賀。然後就這麽的出了宮門,上了等在宮外的自家馬車回家了。

    一直跟在周宗身後,想跟這位高升的自己的前任上司多聊兩句的周弘祚也被周宗完全無視了。不過這倒是並不妨礙周弘祚現在的好心情,原因不光隻是這位跟自己很處的來的前

    (本章未完,請翻頁)上司高升,更是因為自己的兄長就要回到金陵來做副樞密使了,這是否代表著皇帝陛下想重用自己的兄長,也是他們周家自他老爹西平王周本去世後,又要回到南唐的權力中心的一個訊號呢。

    看著周宗目中無人的坐車遠去,宋齊丘心中恨極。盤算著周宗這個走了狗屎運的家夥,本來都要被他宋齊丘設計的趕出金陵了,沒成想竟然跟太子做了兒女親家,還是皇帝禦賜的婚事。連著又是發財升官,現在風頭正勁下,連他宋齊丘一黨人也要避退三分,不敢正麵與他衝突。

    這時倒黴蛋查文徽來到了宋齊丘的麵前,宋齊丘看了自己的這個頭號心腹大將一眼,歎了口氣,道:走吧,我們回去再商議你的事情。伴著查文徽的苦瓜臉,兩人就這麽悠悠的走了。

    金陵城中日後發生的這一切當然與現在的李煜是不知情的,現在的他正在帶著手下的文武視察流民的營地。

    出得海州城往南不遠就是流民的暫時安置地了,當然離的李煜大軍駐紮營地也是不遠,這樣比較方便有突發事件的時候,派兵維持秩序。畢竟這五萬人都是來自中原各地,或遭兵災或遭水災等不同的緣由才離鄉南下的,人員也很繁雜,當然得做好應對突發事件的準備了。

    老遠就看到這安置地的規模也不小,走進了李煜才發現,這裏卻是比海州城中還要熱鬧。本來麽全海州才幾萬人,城中的人也就兩三萬,哪裏有眼前的這五萬多人聚在一起來的聲勢大呢。

    安置地的周圍也有少許的士兵在守衛,看穿著的甲胄樣式和站崗時的姿態就知道是李煜帶來的天威軍和近衛軍的士兵。

    本來海州府軍的都指揮使燕敬權是想要他麾下的海州原班士兵來維持秩序以討好李煜的,但是在馬承信看過海州兵的整體軍容軍貌後,卻是很禮貌的拒絕了他的這一提議。隻按照僧景全的要求,從天威軍和近衛軍中各抽調出五百精銳士兵來維持秩序。

    由僧景全領著在安置地繞了一圈,李煜還是很滿意的。他最關心的也是這營地的糧食和衛生問題了。不過看著早就從城中運來的堆積的如小山的糧袋,任是饑餓的流民們看到心中也能夠安定不少吧。

    命人任意的打開了一個糧袋,李煜順手從中抄出一把麥子,放到眼前仔細看了看,樣子還行。

    僧景全笑道:主公,屬下已經讓人都一一查看過了,這些糧食都沒問題。大多都是今年的新糧,其他的也都沒有查出有黴變壞掉的。看來主公的警告,這些海州城的大戶們還是記在心中的。

    已知道怎麽回事的邵棠和歐陽廣都露出讚同的表情,更是感歎眼前這位主公的手腕了。

    李煜點頭道:既然糧食沒問題,那就按計劃好的辦吧。特別記住,現在人員比較聚集,衛生工作要抓好。首先第一條強製規定所有人都不準喝生水,還有,人的吃喝拉撒要分開,招募的大夫要趕快進入營地,多多準備藥材,·······

    李煜說的這些其實僧景全和張雄都已經照辦了,甚至比李煜說的更要詳細和完善,不過誰讓李煜是主公呢,一群人也隻好陪著李煜的話頭點頭稱是。

    好一會兒後,也是覺得

    (本章未完,請翻頁)自己說的過多了,難免囉嗦了點,李煜心中有點不好意思,便岔開話題,不再談論具體的安排事宜,環顧左右道:張司馬現在哪裏辦公,我們這就去看看這位勞苦的功臣吧。

    僧景全道:張司馬就在前麵不遠,主公這邊走。

    接著他又道:主公若說起張司馬做事,連卑職也不得不佩服。處理起事務來不但簡潔幹練,而且他還不辭辛苦。這流民安置的事,大多也是他在處理,屬下就是個配角啊,看著張大人帶著他的二子張忠和張孝奔走忙碌,屬下才不敢停歇的也陪著忙碌了一夜。

    僧長史這是在訴苦了,李煜笑著道,百姓們一安頓下來我就放你們的大假如何。

    僧景全也笑道:主公的好意屬下們也是心領了,可是現在海州百廢待興,我們是誰也沒有休息的心情的。

    其他人也都讚同的點頭。

    到了張雄處理事務的臨時營帳,裏麵卻沒有人。劉茂忠就要詢問門口的衛兵,卻看見張雄的的大兒子張忠氣喘籲籲的往這裏跑來,便幾個健步跨過去,一把抓住了張忠的肩膀,笑著大聲道:小子,跑這麽急幹什麽,你父親呢,主公來了要見他。

    張忠連忙道:劉將軍有理了,我父親到流民中處理點事情,馬上就會回來。我就是知道主公來了特地跑來報信,還請主公在營帳中等候片刻。

    李煜過來,他也聽到了張忠說的話,便道:張司馬那裏遇到什麽難事了,還得他親自出麵,尋常事派個小吏跑腿辦理不就可以了。

    張忠見李煜說話了,越過讓到一旁的劉茂忠,來到李煜麵前躬身施禮道:啟稟主公,具體的來龍去脈張忠也不知曉,隻知好像是流民之間為什麽事起了爭執。父親怕派他人去了,事情會多出波折,便自己去了解實情並準備安撫他們。

    李煜一聽道:有這種事,那我們也去看看,或許可以幫的上忙呢。

    張忠不敢有異議,隻能隨著李煜等人一同去找他的父親張雄了。

    目的地並不是太遠,隻要隨著人群聚集的方向便很容易就找到地點。這裏處在流民安置地的西北角,已經聚集了不少的圍觀人群,當然都屬流民中人了。

    李煜他們來的較晚,所以隻能被人群擋在離事件中心有約三十米遠的地方,也看不清場中的具體情況。

    這倒是難不住李煜他們,在金陵城中,這種看熱鬧的場麵遇多了,有劉茂忠和石敢兩邊開道,李煜總能得到一個前排的vip位置的。

    這次也一樣,兩個凶神惡煞般壯漢,手中還拿著凶器,遠不是這些逃難來的流民可以應對的。

    李煜順利來到前排一看,隻見張雄正在場中與一幫老者說話。這些老者看年紀和氣度,李煜猜測很有可能就是這批流民在老家時,各族中德高望重的鄉老了。

    話說在古代封建時期,讀書人占的比例很少。所以一般的鄉下百姓,都很尊重那些活的長的,懂的道理多的老人。某個姓氏的族長也一般都由這些老人擔當,他們說的話在當地百姓中也很有權威的。

    當然,若是碰到亂世,靠刀把子才能生存的時候卻又是另一番境況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