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浴血救主
字數:10350 加入書籤
閱讀下麵的,完成後麵題目。
鴛鴦笑道:“天天咱們說外頭老爺們吃酒吃飯都有一個篾片1相公,拿他取笑兒。咱們今兒也得了一個女篾片了。”李紈是個厚道人,聽了不解。鳳姐兒卻知是說的是劉姥姥了,也笑說道:“咱們今兒就拿他取個笑兒。”二人便如此這般的商議。李紈笑勸道:“你們一點好事也不做,又不是個小孩兒,還這麽淘氣,仔細老太太說。”鴛鴦笑道:“很不與你相幹,有我呢。”
正說著,隻見賈母等來了,各自隨便坐下。先著丫鬟端過兩盤茶來,大家吃畢。鳳姐手裏拿著西洋布手巾,裹著一把烏木三鑲銀箸,敁敠2人位,按席擺下。賈母因說:“把那一張小楠木桌子抬過來,讓劉親家近我這邊坐著。”眾人聽說,忙抬了過來。鳳姐一麵遞眼色與鴛鴦,鴛鴦便拉了劉姥姥出去,悄悄的囑咐了劉姥姥一席話,又說:“這是我們家的規矩,若錯了我們就笑話呢。”調停已畢,然後歸坐。薛姨媽是吃過飯來的,不吃,隻坐在一邊吃茶。賈母帶著寶玉,湘雲,黛玉,寶釵一桌。王夫人帶著迎春姊妹三個人一桌,劉姥姥傍著賈母一桌。賈母素日吃飯,皆有小丫鬟在旁邊,拿著漱盂麈尾巾帕之物。如今鴛鴦是不當這差的了,今日鴛鴦偏接過麈尾來拂著。丫鬟們知道他要撮弄劉姥姥,便躲開讓他。鴛鴦一麵侍立,一麵悄向劉姥姥說道:“別忘了。”劉姥姥道:“姑娘放心。”那劉姥姥入了坐,拿起箸來,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是鳳姐和鴛鴦商議定了,單拿一雙老年四楞像牙鑲金的筷子與劉姥姥。劉姥姥見了,說道:“這叉爬子比俺那裏鐵鍁還沉,那裏強的過他。”說的眾人都笑起來。
隻見一個媳婦端了一個盒子站在當地,一個丫鬟上來揭去盒蓋,裏麵盛著兩碗菜。李紈端了一碗放在賈母桌上。鳳姐兒偏揀了一碗鴿子蛋放在劉姥姥桌上。賈母這邊說聲“請”,劉姥姥便站起身來,高聲說道:“老劉,老劉,食量大似牛,吃一個老母豬不抬頭。”自己卻鼓著腮不語。眾人先是發怔,後來一聽,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來。史湘雲撐不住,一口飯都噴了出來,林黛玉笑岔了氣,伏著桌子噯喲,寶玉早滾到賈母懷裏,賈母笑的摟著寶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著鳳姐兒,隻說不出話來,薛姨媽也撐不住,口裏茶噴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裏的飯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離了坐位,拉著他奶母叫揉一揉腸子。地下的無一個不彎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著笑去的,也有忍著笑上來替他姊妹換衣裳的,獨有鳳姐鴛鴦二人撐著,還隻管讓劉姥姥。劉姥姥拿起箸來,隻覺不聽使,又說道:“這裏的雞兒也俊,下的這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肏攮一個。”眾人方住了笑,聽見這話又笑起來。賈母笑的眼淚出來,琥珀在後捶著。賈母笑道:“這定是鳳丫頭促狹鬼兒鬧的,快別信他的話了。”那劉姥姥正誇雞蛋小巧,要肏攮一個,鳳姐兒笑道:“一兩銀子一個呢,你快嚐嚐罷,那冷了就不好吃了。”劉姥姥便伸箸子要夾,那裏夾的起來,滿碗裏鬧了一陣好的,好容易撮起一個來,才伸著脖子要吃,偏又滑下來滾在地下,忙放下箸子要親自去撿,早有地下的人撿了出去了。劉姥姥歎道:“一兩銀子,也沒聽見響聲兒就沒了。”眾人已沒心吃飯,都看著他笑。賈母又說:“這會子又把那個筷子拿了出來,又不請客擺大筵席。都是鳳丫頭支使的,還不換了呢。”地下的人原不曾預備這牙箸,本是鳳姐和鴛鴦拿了來的,聽如此說,忙收了過去,也照樣換上一雙烏木鑲銀的。劉姥姥道:“去了金的,又是銀的,到底不及俺們那個伏手。”鳳姐兒道:“菜裏若有毒,這銀子下去了就試的出來。”劉姥姥道:“這個菜裏若有毒,俺們那菜都成了砒霜了。那怕毒死了也要吃盡了。”賈母見他如此有趣,吃的又香甜,把自己的也端過來與他吃。又命一個老嬤嬤來,將各樣的菜給板兒夾在碗上。
——選自《紅樓夢》(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3月第1版)第40回
【注】1篾片:舊時依附於富貴人家,為主子幫閑湊趣的人叫“篾片”,也叫“清客”
2敁敠:估量、盤算、斟酌的意思。
小題1:下列有關對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e.本段文字雖然隻選取了《紅樓夢》中一個小小的片,卻表現出了作者人物形象塑造的手法多樣,語言華美考究的藝術風格。
:作者在塑造劉姥姥這一人物形象時,從描寫的角度看,采用了那些手法?(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3:文段後麵特意交代丫鬟們又為劉姥姥換上一雙“烏木鑲銀”的筷子,有何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4:清代點評家塗瀛在評價劉姥姥時曾說:“劉姥姥深觀世務,曆練人情,·······思之之深。出其餘技作遊戲法,·······忽而癡人說夢話,忽而嬉笑怒罵,·······無不會如人意。·······視鳳姐輩真兒戲也。”你同意他的評價嗎?請結合文章加以探究。(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種文體有不同的命題規律和答題技巧,不能一概而論。
相對來說說明文和議論文命題方向更集中,答題的格式也相對固定,規律性更強些。解題注重技巧。
記敘文題型更豐富些,答案也更靈活。重在感悟和語言的表達。
一、首先:表達方式、修辭手法、常見寫作方法、表現手法、描寫方法、說明方法、說明順序、論證方法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語句在文章篇章結構上的作用:總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筆、作鋪墊、承上啟下(過渡)、前後照應、首尾呼應、總結全文、點題、推動情節發展。
(2)語句在表情達意方麵的作用: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點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題(深化中心)。
(3)語句特色評價用詞:準確、嚴密、生動、形象、深入淺出、通俗易懂、語言簡練、簡潔明了、言簡意賅、富有感染力、節奏感強、委婉含蓄、意味深長、發人深省、寓意深刻、引發閱讀興趣、說理透徹、有說服力。
(4)文段中關鍵詞語、短句的分析:在題目的題幹中出現了加引號的詞語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對象源出於原文,在分析時應貫徹這樣的原則: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也就是說一定要結合具體語境來考慮。
(5)理解詞語在選文中的意思和在語境中的含義:解答這類題目,要注意兩點:一是這個詞可能不再具有詞典中的含義,而是特定語境中的特殊含義。二是要理解詞語的語境含義首先必須正確理解詞語所在的語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實在是標致極了”一句中的“標致”。
(6)語句作用、含義分析題:
1評價、賞析一句話:應從兩個方麵入手,先評寫作特色、語言特色,如用了什麽修辭手法、表現手法,語言或生動或優美或講求對稱或準確嚴密……再評思想內涵,即闡明這一句表達了什麽觀點,給你什麽感受、啟迪、教育……
2分析一句話的含義也可從分析關鍵詞入手,著重體會關鍵詞在特定語境中的含義。
3說明文語段中分析一句話,要緊扣住說明內容、說明對象的特征和說明文語言的特色(準確、生動)。記敘文語段中分析一句話,要緊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氣氛、表達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點等。議論文語段中分析一句話要緊扣住論點(或是全文的中心論點,或是所在段的分論點)以及議論文語言的特色。
4關鍵句子主要包括五個方麵:點明題旨的句子;描寫、議論、抒情的句子;總結全文的句子;起承轉合的句子(如相互照應的句子和起承上啟下作用的過渡句);運用各種修辭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反複、反語、設問、反問,特別是引用的句子)。理解關鍵句子主要是指能體味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裏行間流露出的喜怒哀樂、褒貶態度及思想傾向等。同時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點。
(7)指明語句所用的寫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體特征和名詞使用的準確性。
1社會環境描寫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時代背景。在回答時必須結合當時當地的時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環境描寫的相關語句揭示了什麽樣的社會現實。
2自然環境描寫(景物描寫)句的主要作用:表現地域風光,提示時間、季節和環境特點;推動情節發展;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題。
(8)用自己的話回答問題:
1這種題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語句來回答,從另個層麵上來說,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關語句,所以首先應該找出原文中的相關語句;
2其次要考慮的就是如何將原文中的語句變成自己的話,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適用於原文相關句子較長的情況;解釋重點詞法,適用於原文語句中有生僻詞;變換句式法,適用於原文使用的是疑問、設問、反問的語意未能完全明確的句子,而題目又要求作出明確表達的情況。
(9)根據閱讀短文的感受談自己的看法或體會:
用第一人稱;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話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體會,再用兩三句話談談理由,可以擺事實、也可以講道理,如題目有相關要求,還要注意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曆。
1說明方法: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分類別、列數字、作比較、畫圖表、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摹狀貌。
2說明順序:所謂合理的說明順序,是指能充分表現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順序,也是符合人們認識事物、事物規律的順序。常見的說明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等。
3論證方法:指的是運用論據來證明論點的過程和方法,是論點、論據之間邏輯關係的紐帶。常用的論證方法有: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引證法)、喻證法(打比方)、對比法。
4論點:論點,又叫論斷,是作者所持的觀點。在較長的文章中,論點有中心論點和分論點之分。
中心論點,是作者對所論述的問題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觀點,是全部分論點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論點是從屬於中心論點並為闡述中心論點服務的若幹思想觀點。各分論點也需要加以論證。中心論點和分論點的關係是被證明與證明關係。凡經證明而立得住的分論點,也就成為論證中心的有力論據。
5論據:提出論點必須有根據,即必須舉出足夠的事實或正確的道理,證明論點的正確性。用來證明論點的事實和道理叫做論據。
論據,依據其本身的性質和特征,可分為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也稱事理論據)兩類。
事實論據是對客觀事物的真實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現實性的品格,因此是證明論點的最有說服力的論據。所謂“事實勝於雄辯”就是這個道理。
事實論據包括具體事例、概括事實、統計數字、親身經曆等等。
理論論據是指那些來源於實踐,並且已被長期實踐證明和檢驗過,斷定為正確的觀點。
5記敘順序:
順敘:按照客觀事物的發生發展的先後次序進行敘述,從開端、發展、高潮寫到結局。倒敘:把事情的結局或後麵發生的事情先寫出來,然後再按事件的發展順序進行敘述。插敘:在順敘的過程中,由於某種需要,暫時把敘述線索中斷一下,插進有關的另一件事情的敘述。插敘的作用是補充交代或說明,使敘述更加充分,彌補單憑順敘難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內容,使文章更充實、更周密,在結構上更緊湊。
6描寫方法:
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具體描繪出來的一種手法,給讀者以身臨其境的感覺。描寫是文學創作的基本手法之一。
按不同的分類標準描寫可以有不同的分法:從描寫對象的自然屬性來分,可以分為人物描寫、環境描寫和帶綜合性的場麵描寫(兼寫人物和場景)。
環境描寫又分為: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人物描寫還可細分為語言描寫、動作描寫、肖像描寫(外貌描寫和神態描寫)、心理描寫、和細節描寫。
從描寫的角度來分,可以分為正麵描寫和側麵描寫。
7表達方式:
表述特定內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語言方法、手段,是表達方式。它是文章構成的一種形式要素。記敘(敘述)、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8表現手法:
表現手法從廣義上來講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辭和表達思想感情時所使用的特殊的語句組織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體地可以由點到麵地來抓它的特殊表現方式。
注:又因為現代的語文已不太注重表現手法與表達技巧的區分,可認為二者是統一的。但如果要嚴格區分表現手法從屬於表達技巧。托物言誌、寫景抒情、敘事抒情、直抒胸臆、對比、襯托、烘托、卒章顯誌、象征、想象、聯想、照應、寓情於景、反襯、托物起興、美景襯哀情、渲染、渲染環境、虛實結合、點麵結合、動靜結合、以動襯靜、伏筆照應、設置懸念、側麵描寫、正麵描寫、直接抒情、間接抒情、修辭格、字詞錘煉、以小見大、句式選擇等。
第一步,縱觀全文,把握主旨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
第二步,認真審題,定向掃描做現代文閱讀主觀題的關鍵在於準確地審題,抓住了審題這個關鍵,就找到了答題的訣竅。
第三步,篩選組合,定向表述文學作品閱讀多為主觀題,其題幹不僅能顯示答題的區域,還能顯示答題的方式。
要站在命題人所“問”的角度回答問題,問什麽答什麽,使所答充分、到位、準確、有條理。整合時一定要確保文通句順。
牢記:
1、弄清題幹中所具有的態度或傾向遇到的題幹如果是否定形式,就采用先反後正的答題方式,避免遺漏要點;遇到的題幹如果是肯定形式,就采用正麵的答題方式。
2、弄清題幹語言的構成形式,確定答題語言形式。題幹的結構,是表意的外在形式,暗示著語句含義由哪些方麵構成,分析結構可以提示考生答題時如何組織好語言。
3、弄清題幹中作者的話和命題者的話題目中出現作者的語句,一般是學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對象,而命題者的話一般起到引導學生明確解答重點或者提供限製條件的作用。
4、變含蓄為直接,變分說為概括。高考中現代文閱讀材料多為散文,語言不僅有豐富的內涵,還很講究藝術技巧。有的含蓄委婉,有的生動細膩,有的形象具體。具有這些特點的語句在高考中曆來成為考查的重點。組織答案的時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關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關段落所傳達的信息的共同點,然後利用文中附著信息共同點的那些具體的、形象化的語句,把這些具體形象化的語言轉換為抽象,概括性的語言,即為所需答案。
5、多從原文中篩選、提煉、整合語句作答。現代文閱讀的考查目的在於把握並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傳達的信息,因此,要依照作者的思路來理解作品,多從原文中尋找答案。但並不是直接摘抄,有時以文章中的詞或句為基礎略作改寫來作答,有時要求綜觀全文,從各段中提取相關信息加以整合。這類題在高考中出現最多。
1、表達方式,常用的表達方式有記敘、描寫、議論、抒情、說明等。寫作手法,考生要清楚,狹義的寫作手法即“表達方式”,廣義的是指寫文章的一切手法,諸如表達方式、修辭手法,先抑後揚、象征、開門見山、托物言誌等。
2、修辭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擬人、反複、誇張、排比、對偶、對比、設問、反問等。
3、語言特點,一般指口語的通俗易懂,書麵語的嚴謹典雅,文學語言的鮮明、生動、富於形象性和充滿感情色彩的特點。分析時,一般從修辭上進行分析。感悟,多指發自內心的感受、理解、領悟等。
4、說明文的類型,事物、事理說明文(內容角度);平實、生動說明文(語言表達角度)。
5、說明方法,一般有舉例子、分類別、列數據、作比較、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畫圖表、摹狀貌等(一般是三個字)。
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程序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在答題時,可答得具體些,如:空間順序(從上到下,從裏到外等),邏輯順序(先結果後原因,層層遞進等)。
說明對象,指文章說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點)。
6、論證方法,中學要求掌握的有道理論證、事實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歸謬法。
論證方式,立論和駁論。
理論論據,包括名人名言、俗語諺語、公式定律等。
事實論據,一切事實、史實、數據等。簡明,語句簡潔、明了,一般有字數上的限製。得體,文明禮貌,人性化。
7、有何作用,回答文章中某一內容的作用或好處可從三個方麵考慮,
一是內容方麵,如深化主題、強調感情等;
二是結構方麵的,如過渡、呼應等;
三是語言方麵,如引人入勝、生動活潑等。
8、思想內容,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9、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所表現出來的思想傾向,如善惡、好惡、褒貶等。
以上各“常用術語”,暗中考查語文基礎,同時也是題目賦分點所在,考生理解清楚,可很好地根治“答非所問”的弊病。
現代文閱讀,命題者常常從文章的表現手法和修辭手法方麵出題對考生進行考查。
因此,掌握常用的表現手法和修辭手法,明確它們的修辭作用,對理解和鑒賞文章很有幫助。近幾年高考現代文閱讀大致考查了
如下幾種修辭手法:
(1).比喻比喻要貼切,必須有相似點。本體與喻體的相似點越明顯,越突出,比喻就越貼切。
(2).擬人搜索
(3).反襯
(4).對比
(5).反複
(6).排比
(7).象征象征是文藝創作的一種表現手法,用具體的事物表現某種特殊意義,或通過某一特定的具體的形象以表現與之相似的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