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合一
字數:3119 加入書籤
釋源大驚問道:“閣下莫非是龐德公之侄,水鏡先生高徒,道號有‘鳳雛’之稱的龐士元乎?”
龐統說道:“然也。”
釋源說道:“久聞先生博聞廣洽,辯才無雙,今日相遇,幸何如之。”
龐統說道:“心死之人,寄情山林,曆覽前賢著述,偶有所得,讓大和尚見笑了。”
釋源說道:“先生高才,字字珠璣,聽來令人耳目一新,獲益匪淺。”
龐統咧嘴一笑,巨大的黃板牙露出,令人不寒而栗,饒是釋源和十二位高僧修為多年,不禁也渾身出了一陣麻氣,隻聽龐統說道:“有幸與諸位高僧相識,鬥膽請諸位共飲一杯如何?”
釋源道:“先生說笑了,釋家戒律森嚴,不能飲酒的。”
龐統笑道:“修佛在於修心,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大師何必著相?”
釋源微微一笑,並不作答,龐統討了個沒趣,隻好回到自己的位置,悶飲起來。
劉澤回到京城,休息了幾日,開始上朝理政。劉貞在荀彧、賈詡的協助下,政務處理的井井有條,劉澤見朝政運行平穩,心中大樂,當日處理完幾件要務後,留下幾位重臣,一起來到軍機處。
一路走來,程昱、魯肅、徐庶都被調回京城,擔任要職,軍機處匯集了當時名流。劉澤看著眼前的這些精英,開口說道:“如今大漢所開拓疆土,遼闊無邊,國內百姓,久受儒學熏陶,忠君愛國,無複贅言;三韓、扶餘、鮮卑、倭島等地,收複已久,廣設學校,人心已得凝聚;林邑、扶南、撣國、天竺、貴霜、波斯、呂宋,乃至康居、大宛,人員駁雜,信仰不一。諸位是我大漢重臣,如何凝聚人心,為我所用,乃當務之急也。”
賈詡說道:“皇上,據老臣所知,天竺乃是佛教起源之地,其人多篤信佛教;貴霜、康居、大宛,西域多有波及,教眾極多;波斯人信仰祆教,羅馬人信仰天主教。說起來,真是足夠複雜的,若是統一信仰,於治國大有裨益。”
劉澤說道:“正是如此,戰國時期百家爭鳴,至我朝獨尊儒術,老黃之說也已深得人心,佛教自明帝入傳我國,如今國內三教鼎立,於治國大道,鮮有助益。”
荀彧正兒八經是儒家傳人,荀家向來詩書傳家,對於其他雜家,向來比較排斥的,荀彧說道:“自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武帝納之,儒學於治國治民,大有裨益,皇上奈何不獨取儒術,教於四海?”
劉澤說道:“儒術令人故步自封,不思進取,且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論,不符當前大勢也。若要富民強國,必然濟之於經濟之學;若要開疆拓土,非兵家不能任之;法家重在以律法約束世人,實乃治國大道也。我大漢治國,以法家為骨,儒家為表裏,釋、道不過相輔也。如今商討之事,在於如何凝聚人心,為我所用。大漢治國之術,根本是不會有所更張的。”
程昱嚴格說起來是個雜家,這時開口說道:“既然皇上提出凝聚人心,教義實乃不二法門。想當年張魯在漢中行五鬥米教,人心大聚,路不拾遺,可惜張魯野心膨脹,政教合一,妄圖割地自立,才被我天兵擊破。五鬥米教,蠱惑人心方麵,還是有一套的。”
魯肅說道:“張魯的作為,與張角相比,有天淵之別,張角行太平道十餘年,蠱惑百萬人,黃巾一起,大漢根基搖動。皇上,為了長治久安,萬萬不可讓此道流傳。”
劉澤說道:“百姓生活富足,安居樂業,心中有了信仰,可以求個內心喜樂平和,消除戾氣,有利社會安定。在回歸京城的路上,我已經詔令白馬寺高僧、龍虎山張魯一道進京,想必他們也快到了。”
徐庶說道:“皇上的意思是,讓道教和釋教鬥法,從中擇取?”
劉澤擺擺手說道:“世上教派,皆是由人創立,各派傳人然後傳承發揚。以我想來,若是糅合我大漢各家各派,擇其精華,去其糟粕,能否成一新的教義呢?”
賈詡、荀彧、程昱、魯肅、徐庶一起鼓掌,魯肅口快,大聲說道:“皇上,好一個擇其精華,去其糟粕。世上各家各派的教義,皆有不足之處,若是能糅合各派,自成教義,必能完美不少。新的教義一出,傳至於天下,對我大漢鞏固邦本,實有莫大好處。”
劉澤笑道:“不錯,新的教義出自大漢,當然是為了維護大漢長治久安。如今,釋、道兩家皆有人選,那麽儒家、法家、兵家、墨家、名家、雜家、陰陽家、縱橫家可有合適人選?”
荀彧說道:“皇上,儒家自大儒馬融開帳授徒,名家輩出,太尉楊彪,楊彪之子楊修,王粲、管寧、華歆、邴原、崔琰等等,莫不是當代碩儒也。兵家人選我看文和、仲德各位就是其中大家也,墨家傳人隻有黃老先生尚在,至於法家、名家、縱橫家等等,惜乎不見其傳人也。”
賈詡笑道:“百家之說,豈能淹沒,隻要皇上下詔征召,必然洶湧而來也。”
劉澤說道:“既然如此,朕下詔全國,征召百家傳人。劉貞何在?”
劉貞就在劉澤跟前坐著呢,急忙說道:“父皇,孩兒在。”
劉澤說道:“由你牽頭,仲德、子敬、元直三人助你,糾合全國各家各派精英,參閱經典,創立新教,以為我大漢服務。”
劉貞大聲答道:“是,孩兒領命。”
荀彧說道:“皇上,各家各派教義,浩如煙海,臣建議收集天下圖書,以為參考。”
劉澤說道:“不錯,盛世修書,誠天下盛事也。即刻於京城東北征地數百畝,修建藏書閣,收集圖書,供各家各派參閱。”
眾人一起躬身答應,劉澤說道:“此事宜早不宜遲,新的教義一旦商定,即刻推行,但有錯訛之處,隨時修改,莫要誤了大事。”
劉貞得表個態啊,當下說道:“兒臣定當兢兢業業,早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