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一條更勝一條
字數:5977 加入書籤
A+A-
難道,他真想造反,真想自己當皇帝?
想到這兒,崇禎皇帝已是戰戰兢兢。
就在前不久,自己是抱著大奸臣魏忠賢的大腿,才讓自己的哥哥讓位於自己。雖說這幾年慢慢收拾了魏忠賢,但是對於號稱“九千歲”隻差一點點就當了皇帝的魏忠賢,還是心有餘悸的。
還有,往前數個幾百年,燕王朱棣,放著好好的王爺不當,非要當皇帝。結果,這一當還真就當成了,把都城從南京遷到了北京,還從文治武功各個方麵把自己粉飾成了“千古一帝”。
相比於朕做皇帝都這麽艱難,難道你袁崇煥想當燕王不成?
曆史,總是由強權者寫就的。
崇禎皇帝是個兩麵性非常強的人,一方麵,他有成為一世雄主的信心。而另一方麵,他一點兒也不自信,認為袁崇煥比他強,甚至還有些嫉妒袁崇煥。久負成名,難保不懷有二心。
萬一袁崇煥真的想當皇帝,那自己可是一點勝算都沒有。
別說,還有可能真是這樣。袁崇煥一貫料敵在先,甚至算計起自己人毛文龍來,也是從不走空。那麽,他要是真起了異心,算計起朕來,肯定也一算一個準兒。
如果他真的勾結清兵,那就一定是奔著做皇帝的目的來的。一方麵假借抵抗清兵,正好帶兵入皇城;另一方麵卻借機加強防衛,控製整個皇宮大內。
真要是這樣,自己可就真成了砧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了。
而曆史,不是由勝利者想怎麽寫就怎麽寫麽?
崇禎皇帝越想越想真,到了後來,他真的認為袁崇煥就是這麽想這麽幹的。幸好自己有所警覺,沒讓袁崇煥帶兵入城。所以,袁崇煥見沒有什麽機會,就和皇太極象征性地打上一打,再讓皇太極退去。
可這一退,卻是以退為進,袁崇煥就成了絕世英雄、人心所向,以後再想阻止他帶兵入城,可就難了。
別說大臣們不答應,老百姓也不答應。再不讓人們心目中的戰神袁督師入城,這不是寒了天下人的心麽?
想到這兒的崇禎皇帝,已經是惡從膽邊生。
沒過多久,他就順水推舟地接受了兩個人情。
一個是魏忠賢的徒子徒孫們對袁崇煥的構陷。袁崇煥本來和魏忠賢處得還行,但畢竟道不同,所以魏閹餘黨極其憎恨袁崇煥,甚至因為袁崇煥和崇禎皇帝走得近,就把被魏忠賢被皇帝扳倒的怒火全部發在了袁崇煥的身上。
要是在以前,崇禎皇帝是全力維護袁崇煥的。可是,這會兒心裏起了變化,有意“遺而漏之”,袁崇煥就遭殃了。
魏閹餘黨構陷袁崇煥的兩條,一條是謀殺島帥毛文龍,另一條則是勾結清兵,在被崇禎皇帝“遺而漏之”後,可謂刀刀見血。
可是,崇禎皇帝還不知足,又接受了另一條順水人情。
那就是打不過怎麽也打不過袁崇煥的皇太極放出來的“軟刀子”:袁崇煥自己想當皇帝。
這兩條順水人情一出,袁崇煥也就無可奈何地走到了生命盡頭。
於是乎,史上最不可思議的一幕出現了。
隨著袁崇煥被抓下獄,最後定罪,竟然是最為殘酷的“剮刑”。
而那些在廣渠門之戰時高呼袁督師威武、奉之為戰神的百姓們,在這時竟然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看到袁崇煥受刑,他們不但不憤慨,反而拍手叫好,甚至紛紛分而食之。
當時民眾之麻木,可見一斑。
當然,這時的崇禎皇帝,笑了。
可是,沒過多久,他卻再也笑不出來了。李自成殺入北京城,沒有袁督師護衛的他,抵抗不住,甚至連逃跑都沒了心氣,最後吊死在煤山上。
縱觀這段曆史,提及謠言,總是讓人痛心不已。
謠言,其實真正毀掉的,不是被傳謠的這個人,而是這個人在他主子心裏的地位。
這個主子,在古時候,就是皇帝。在如今,則是組織和人心。
因此,用謠言毀掉組織對王亦選的信任,毀掉老百姓對這位市委書記的愛戴,隻需要一句謠言而已。
在高平順看來,這第一條退而還之雖說高明,卻還不盡然。還有更為陰毒的。這就是第二條,陷而害之。
陷,就是挖陷阱,說白了也就是下套。
這一條,可以就地取材,現場進行。所以,不用考慮打點通達中央的關係去誣蔑王亦選,直接在西康本省甚至就在西京挖坑,竟能讓王亦選著道兒。
隻要著了道兒,立刻倒土,當場就把王亦選給埋了。所以,就算中央反應過來,朝西康省要這個天之驕子,也為時已晚。
已經蓋棺定論的事情,還能翻到哪兒去?
這麽看來,比之第一條,第二條確實更加可怕。因為可以在西京現場進行,所以要實現起來,可以無時不刻,可以無處不在,讓王亦選防不勝防。
可千萬別以為這是天方夜譚。
王亦選曾經給唐卡講過一個親身經曆的故事,就發生在王亦選去西康鄰省最窮的那個縣當縣委書記的當天。
那一天,談不上敲鑼打鼓,但還是很熱鬧的。畢竟,一個縣的縣委書記上任,對於十裏八鄉來說,也是天大的事。
要知道,縣太爺的權力可是不小。雍正皇帝在位時期,最關注的就是縣官之權。
正所謂,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曾經有人作過詳細分析,在當今國內,什麽官的權力最大?結果讓人非常驚異,既不是抓總的大書記,也不是省委書記、市委書記,恰恰就是縣委書記。
為什麽會是縣委書記?
很簡單,縣委書記官雖不大,隻是正處,但是在縣裏,對縣委書記形成的製約權力幾乎沒有。
這其中,很多是由於曆史沿革。自秦始皇統一全國,設縣治郡,這個基本單元就一直在發揮著重要作用。發展到現在,各縣雖然名稱和所轄範圍有一定變化,但是大致仍然保持了幾千年的沿革。後來發展的州、府、省、數省總督,各有側重,但是縣郡的這個基本單元,沒變過。
這就是真正的鄉土文化。
也正因為如此,縣的重要性可見一斑。中央曾經下過幾次決心,想把市這一層級撤掉,直接變成省管縣,或者中央管縣。但推行起來比較困難,所以隻是在試行。
當天,王亦選這位縣太爺的上任,還是驚動了不少人的。因為是從中央掛號下來,所以,本來是市委組織部派人送上任就行的格局,硬是變成了省委組織部的常務副部長親送。
這樣一來,因為省委組織部的參與,市委組織部就異常重視,送行的隊伍就變得很長。
王亦選對此表示過婉拒,卻沒有辦法。送你,是給你麵子,更何況你還沒上任,總不能拒絕別人的一番好意不是。
於是,在長長的車隊進入縣境的時候,受到了當地官員的熱烈歡迎。
在這一過程中,王亦選的感受很複雜,一方麵是有些反感的“做戲”,一方麵是路老爺子特意交待的“警醒”。
路老爺子為什麽特意交待要“警醒”,尤其在是自己外放出任一把手的時候。其實,王亦選還真不是特別清楚。
一開始,王亦選理解這是路老爺子的政治哲學。所謂正,就有反。既然是上任大喜,當然就要往“小心”上提醒提醒。
但是,王亦選覺得不太對勁,依著路老爺子的性格,不會專門就這樣的小事提醒自己的,肯定有什麽別的深意。
就在胡思亂想之間,很有些盛大感覺的交接儀式開始了。
可是,就在一片熱烈歡迎之間,發生了一件看似不起眼卻非常古怪的事情。
說不起眼,確實不起眼。
一個身穿淺灰色衣服的大姐,四五十歲左右,一個勁兒地往跟前湊。
本來,往前湊很正常,大夥兒都往前湊,沒什麽古怪的。但是,這位大姐和其他人不一樣。別人的臉上都堆著笑,這位大姐的臉上很嚴肅,好像是被人強迫來歡迎似的。
怎麽還會有強迫來的?
這就是古怪之處。
不知道為什麽,如同老天開眼似的。王亦選在看到這個既不起眼又古怪的大姐之後,眼睛就沒看過別處。
怎麽會這樣?
事實就是如此,王亦選自己也覺得奇怪,自從他看到了這個大姐,腦海裏就立刻浮現了路老爺子說的那句話,警醒,警醒再警醒。
這怎麽回事?
這個大姐不是什麽傾國傾城之色,也不是醜得沒法看,那為什麽會讓王亦選如此盯著看呢?
還是因為她的神情。
太古怪了!
接下來,更為古怪的事情發生了。
這個大姐竟然快速擠到自己車前,一邊高喊歡迎,一邊從車窗扔進來一個東西。
竟然敢往車裏扔東西?
會是炸彈麽?
說實話,當時的王亦選是大吃了一驚的,下意識地想把這東西給扔回去。
不過,當看清了這隻是一個信封的時候,王亦選還是忍住了這個扔回去的衝動。
這時,王亦選又看了這個大姐一眼。發現這個大姐的神色仍然嚴肅,既沒有什麽欣喜之情,也沒有刻意提示之情。
她怎麽始終是這個表情,她究竟想幹什麽?
王亦選在心裏再問這個問題的時候,這個大姐已經消失在了人群中。(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