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逢秋悲寂寥
字數:3956 加入書籤
見郭榮的臉色驟然難看起來,王樸換了口吻:“不過陛下也不必過於擔心,趙匡胤若是識趣,就隻會做做樣子,陛下不必理會他。”
趙匡胤畢竟是一介武夫,大部分勢力都根植於軍中。
如今刑統得到了皇帝郭榮的支持,實乃大勢所趨,缺乏文官支持的武將勢力自是孤掌難鳴。
在王樸看來,趙匡胤不過是借著反對刑統的名頭樹立威信罷了,不足為懼。
郭榮一聽,頓覺在理。
可一想到門外的韓重贇與王審琦,郭榮又覺如鯁在喉。
“文伯,你說的這些朕不是不明白,可趙匡胤他怎敢忤逆朕?他是朕的幕府舊臣,他的一切都是朕給予的,沒有朕的提攜,他豈能有今日之高位?他哪來的膽子!”
此時此刻的郭榮,就像一個丟了心愛玩具的小孩,憤怒而無助。
王樸很能理解郭榮的感受,歎道:“陛下,這禁軍是不能指望一名或者幾名所謂忠臣就能完全掌控的,趙匡胤不過是做了李重進、張永德他們曾經做過的事情。”
去年,郭榮提拔竇儀為西京留守,還在淮南指揮戰事的李重進與張永德立刻攜手抗議。
這促使郭榮下定了免除二人軍權的決心。
可趙匡胤這才剛剛上位,卻又重蹈覆轍。
這令郭榮無比的失望與痛心。
郭榮怔怔道:“這種事難道就不能避免嗎?”
“趙匡胤已然是京中武將之魁首,他若想服眾,就勢必會與陛下對立。”王樸頓了頓,問道:“還是說,陛下寧願禁軍成為一盤散沙?”
郭榮沉默了。
這個道理郭榮不是不明白。
禁軍的主將與地方節鎮武將一樣,也是三四年就要換一茬。
這些被換掉的禁軍主將大多都成了外放的節度使,一如李重進與張永德。
這個不成文的規矩形成於前前前朝後唐時期。
如今擔任封疆大吏、在地方呼風喚雨的符彥卿、王景之流,當年也是禁軍中響當當的虎將。
這個規矩的設立,就是為了防止禁軍武將長時間統領禁軍威脅到皇權。
禁軍中多是桀驁不馴且貪婪無度之輩,禁軍主將為統禦下屬,就必然會與文官集團乃至皇權爭權奪利。
曆朝曆代的皇帝用盡各種手段都無法避免此事。
前朝時,後漢隱帝就與禁軍主將史弘肇因為人事問題爆發過劇烈矛盾,最終以隱帝誅殺史弘肇而收場,這也逼反了領軍在外的樞密使郭威,間接造成了後漢的滅亡。
郭榮初登基時,也借由高平之戰除掉了侍衛親軍司的兩名主官,換上了自己的親信李繼勳與韓令坤。
這些都是郭榮親身經曆過的事跡,他很清楚皇權與禁軍存在天然的矛盾。
郭榮也沒指望趙匡胤身居高位後還能對他言聽計從,韓通、袁彥都是他用來製衡趙匡胤的棋子。
可令郭榮想不通的是:趙匡胤執掌殿前司才幾個月,他還是自己親信中的親信,他怎能轉變得如此之快?
他怎麽能?
郭榮就像是被渣男渣了一般,心中既憤怒又淒涼。
“陛下,趙匡胤的發難恰到時機,他入主殿前司不過半年,此時驟然換帥隻會令整個殿前司陷入混亂,而且陛下也並無合適人選頂替此人。”
相比郭榮的失望痛心,王樸心中卻毫無波瀾。
他對趙匡胤的“背叛”並不感到絲毫意外。
早在六年前的澶州,王樸就對樣貌黑胖憨直的趙匡胤抱有戒心。
這份戒心還得從趙匡胤已逝的父親趙弘殷說起。
王樸為人忠正,寧願帶著狀元的身份歸隱家鄉,也不願輕易投身官場。
他最厭惡的,就是在亂世中屢次改換門庭的投機之輩。
若不能尋得可以一生效忠的明主,王樸甘願終老於鄉梓。
而趙匡胤的父親趙弘殷就是個多次改換門庭,在禁軍中愈混愈好的投機倒把之輩。
趙匡胤靠著父親與先帝郭威的交情,得以投到郭榮帳下,這立刻就引來了王樸的反感與戒備。
在王樸看來,憨直是趙匡胤的偽裝,為的是騙過同僚與郭榮。
而今,趙匡胤終於身居一人之下的高位,此人戀棧權位的本性終於暴露無遺。
“你說的不錯”郭榮驟然蒼老了十歲,沙啞著說道:“就算殿外那兩人真是出於趙二的指示,朕現在也不能拿他怎麽樣。”
王樸起身來到郭榮麵前,柔聲道:“陛下,為了這等狼心狗肺之徒而悲痛,不值當。”
郭榮往椅背上一靠,仰頭道:“朕並非為他而悲痛,是為無人可用而悲痛,
帝王注定孤獨這話王樸藏在了心裏,他說道:“陛下,往好了想,這隻是趙匡胤樹立威望的手段,於大局並無影響,陛下倒也不妨成全他,將來南征北討還需此人效命,此人雖非忠義之輩,卻也好過李重進、張永德之流,由他掌控禁軍,兩三年之內當無憂慮,時機到了再換掉便是。”
“嗬,你就不必安慰我了。”郭榮心中舒服不少,勉強微笑道:“文伯,還好有你在,不然這皇位我真不知道該如何坐下去。”
王樸輕聲道:“為陛下分憂,是臣之榮幸,還望陛下切莫消沉,所謂船到橋頭自然直,一切問題終究都有解決之道。”
這時,禦座後的暗門傳來了內侍張守恩略帶尖銳的嗓音:“陛下,該用藥了。”
郭榮現在還是“抱病之軀”,為維持患病的假象,每日兩次用藥必不可少。
王樸拱手道:“陛下,臣先行告退,外邊這兩人,臣會帶去樞密院仔細盤問,不論如何,該有的敲打不能少。”
雖然不能撤趙匡胤的職,但王樸還是決定好生敲到這廝一番,順便再裁撤幾個趙匡胤的親信,至少不能讓這廝毫發無傷。
王樸退下後,張守恩領著一名端藥的小內侍進到了殿中。
張守恩先是吩咐小內侍去給火爐添炭,接著親自將藥端到郭榮案前。
裝病歸裝病,這藥乃是進補的滋養品,秋冬之際喝一點倒也並無壞處。
郭榮端起藥碗,問道:“大名府那邊可有什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