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恩重如山又如何
字數:4326 加入書籤
第二日,早朝之後,垂拱殿中。
郭榮須發怒張,仿若雷公降世“趙二,你要造反不成!”
趙匡胤垂著頭,默然不語。
這一切,還得從今早趙匡胤上的一份奏章說起。
趙匡胤曾向一眾武將誇下海口,承諾一定會製止文官們通過刑統遏製勳貴特權的陰謀。
為此趙匡胤曾派親信韓重贇以及王審琦入宮麵聖,想用這兩人試探一下郭榮的態度。
結果這兩人不但連郭榮的麵都沒見到,還被樞密使王樸逮了個正著。
王樸將這兩可憐蛋拉到樞密院一通臭罵,並借兩人的口警告趙匡胤,讓趙匡胤好自為之。
趙匡胤受到警告後,非但不收斂,反而徹底對王樸動了殺心。
殺心歸殺心,這刑統的事情趙匡胤並不能就此放下。
既然韓重贇與王審琦铩羽而歸,那他趙匡胤就必須要親自出麵了。
畢竟趙匡胤向武將們誇下了海口,就算事情最終成不了,他至少也得有點實際上的行動。
見趙匡胤不說話,郭榮拍著桌上的奏章怒罵道“你怎麽不說話了?你有膽子上這份奏章,就沒膽子直麵朕?你趙二的膽子呢?被狗吃了?”
麵對郭榮的辱罵,趙匡胤波瀾不驚地回道“陛下,臣有難言之隱。”
“難言之隱?”郭榮冷哼一聲,反問道“你是朕的臣子,在朕麵前你能有什麽難言之隱?”
趙匡胤又靜默了,他那點小心思如何能瞞過郭榮?沉默就是最好的應對。
郭榮瞪了趙匡胤一陣,見毫無效果,終於不耐煩地別過頭“我看你是羽翼豐滿了,敢忤逆朕了,也好,你反正已是節度使,明天你就滾去同州,莫讓朕再瞧見你。”
同州西望開封八百裏,是現任定節度使趙匡胤的駐地。
趙匡胤依舊毫無波瀾“是,臣明日就滾。”
郭榮這下終於坐不住了,他從禦椅上起身,右手指著趙匡胤,被氣得話都說不順暢“你”
讓趙匡胤滾去節鎮,是郭榮給趙匡胤最後低頭認錯的機會。
可趙匡胤竟敢順坡下驢,當真要滾去節鎮,反手給郭榮將了一軍。
現如今,趙匡胤是唯一能統領殿前司的人選,郭榮還指望著殿前軍收複後蜀北征契丹,哪能在這時候放趙匡胤去節鎮?
而且若是趙匡胤當真滾去了節鎮,殿前司裏幾名有資格接任趙匡胤位置的武將,可都是他一手提拔的親信。
郭榮就算換了人,那還是換湯不換藥,沒區別。
見郭榮的麵容因怒氣攻心而漲得通紅,趙匡胤心中竟莫名生出一股爽感。
這股爽感在刹那間傳遍全身,趙匡胤腦門一熱,決定繼續火上澆油。
趙匡胤抬頭直麵郭榮,正色道“陛下,臣為陛下統領禁軍,有些事不得不做,若是陛下對臣不滿意,覺得臣髒了陛下的眼睛,臣願意立刻滾回節鎮,不消明日,今日就能滾。”
郭榮指著趙匡胤的手指顫抖了好一會,他心頭沸騰的氣血才終於稍稍平複。
“好好好,元朗,你好得很呐。”郭榮怒極反笑“你這是要徹底與朕決裂是吧?”
趙匡胤當即單膝跪下“臣隻是在做分內之事,萬不敢與陛下決裂,自廣順元年臣投到陛下帳中後,臣就在心中起誓,願終生為陛下效命。”
廣順是先帝郭威的年號,郭榮在廣順元年就任澶州節度使,趙匡胤也是在那時與王樸、袁彥等人一起組成了郭榮的節度使幕府。
郭榮臉上帶著滲人的笑意,手指桌上奏折“效命?哈哈,這就是你效命的方式?”
趙匡胤回道“為使禁軍上下一心,臣不得不為之,還望陛下諒解。”
事到如今,郭榮明白,自己是再也不可能說服趙匡胤了。
很顯然,趙匡胤鐵了心要將刑統作為他樹立威信的墊腳石。
雖然趙匡胤的這些舉動並不能阻礙刑統的推行,可郭榮心裏依然無比難受,也無比煎熬。
自己一手培養、一手提拔的親信,為了所謂的威信,輕而易舉地就背叛了自己。
這種感覺換做是誰都會難受。
這次輪到郭榮沉默了。
垂拱殿中一時陷入了寂靜。
郭榮臉色陰晴不定,麵容幾度變化,
不知是何時,郭榮長歎一聲,語氣中透著一絲掩不住的淒涼“你做臣子的還要朕來體諒,你難道就不能體諒一下朕嗎?”
趙匡胤依舊低著頭,單膝跪地,身軀仿佛雕塑般紋絲不動,可心中卻已掀起軒然大波。
陛下竟然開口求人?趙匡胤驚了,他幾時見過這等陣仗?
這下趙匡胤是真不知該如何回話了。
隻聽郭榮繼續絮叨著“朕知道,你執掌禁軍確有苦衷,可朕身為皇帝亦有苦衷,亦有難言之隱,這些年從澶州到開封,朕對你自忖毫無虧待,你捫心自問,朕可有待你不公?你難道就不能退一步,讓朕一次嗎?”
郭榮話說到這個地步,趙匡胤也沒有退路了。
公允地說,這幾年郭榮對趙匡胤確實沒有絲毫虧待。
若非郭家父子兩代皇帝的大力扶持,趙家絕無可能有當今的榮華富貴,趙匡胤也絕無可能坐上節度使的高位。
恩重如山,是郭榮與趙匡胤之間關係的最好詮釋。
郭榮要的也不多,他隻想要趙匡胤退一步。
一步而已。
可趙匡胤注定要辜負郭榮的恩情。
這是兩人的位置所決定的。
無論是誰成為禁軍的頭領,都會與決心削弱武將權勢的郭榮產生矛盾。
之前的李重進、張永德之流是如此,現在趙匡胤、韓通之流同樣也是如此。
趙匡胤思考良久,終於回道“請陛下恕臣狂悖,這封奏章臣不能收回,臣也隻會上這一封奏章,一切都交由陛下定奪,無論結果如何,臣都絕無怨言。”
郭榮望著趙匡胤的眼中已隻有冰冷“看來這事是絕無轉圜的餘地了。”
趙匡胤隻是低頭,不敢再直麵郭榮。
殿中又是好一陣沉默。
“你退下吧,朕有些乏了。”
“是,臣告退。”
一場鬧劇就此收場,似乎什麽也沒有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