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撲朔迷離的未來

字數:4523   加入書籤

A+A-


                      所謂政治,套用偉人一句淺顯的評價,就是要將自己的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敵人搞得少少的。

    可郭榮繼位這幾年來,在朝堂中處處隻顧著平衡,非但沒有把朋友搞得多多的,反倒把不少朝臣武將都趕到了自己對立麵。

    像開封府與樞密院這樣的權力中樞,郭榮甚至無法派出兩位可堪信任的重臣坐鎮,以至於讓王樸同時肩挑兩大重任。

    郭榮落到今日之田地,也足可稱得上是咎由自取了。

    對於郭榮麵臨的窘境,李延慶也隻是在心中略微感慨一番。

    現如今,整個李家所麵臨的問題就足夠令他頭疼了。

    雖然早有預料,但李延慶最為擔憂的結果已然成為現實。

    那就是魏仁浦重新入主樞密院。

    或許絕大部分朝臣甚至是郭榮都不清楚魏仁浦與趙匡胤的關係,但李延慶是清楚的。

    目送張謙和離開書房,李延慶怔怔望著明亮的油燈,右手有規律地緩緩敲打桌麵,心中若有所思。

    雖然王樸遇刺案依然撲朔迷離,但總歸不是飛鳥過境無處可尋。

    王樸遇刺的同時,朝中某項事情正進行得如火如荼。

    那便是朝中文武對趙匡胤的彈劾。

    就在今日,僅李延慶所知,就有十幾名朝臣上書彈劾趙匡胤。

    隨著王樸遇刺,朝中對趙匡胤的彈劾想必也會有所放緩。

    不光如此,王樸還是郭榮用於壓製眾武將的枷鎖。

    王樸遇刺案的最大受益人毫無疑問就是趙匡胤。

    李延慶敢肯定,京中絕不止自己一個人會懷疑到趙匡胤頭上。

    畢竟趙匡胤實在嫌疑太大。

    他不但有行刺的動機,也有行刺的能力。

    作為禁軍實際上的一把手,又是護節度使,趙匡胤有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在京中施行一次刺殺對他來說並非難事。

    相比京中眾臣,李延慶還知道,在曆史上趙匡胤才是最終的勝利者。

    雖然李延慶並不清楚曆史上的王樸因何而死。

    但結合後世的曆史以及當下的局勢,李延慶有理由相信,這樁刺殺案就是趙匡胤所為。

    畢竟,隻要王樸還活著,趙匡胤就絕不可能篡權成功。

    思及此,李延慶望著油燈的目光凝重起來,右手敲打桌麵的頻率也有所放緩。

    李延慶腦海裏不由冒出一個問題如果趙匡胤真是這次刺殺案的主謀,他與魏仁浦接下來會如何行動?

    在京中起兵造反?

    王樸遇刺後,趙匡胤的眼前之憂算是有所緩解。

    但隻要郭榮回過神來,必然還會收拾他。

    若是趙匡胤不想失去手中兵權,那他就隻有一條路可走造反。

    趙匡胤雖是殿前司的實際一把手,但他在非戰時隻擁有統兵權而無調兵權。

    若無朝廷的調令,他無權調用一兵一卒。

    可隨著魏仁浦入主樞密院,這個問題已經難不倒趙匡胤。

    隻要拿著樞密院加蓋的調令,趙匡胤可以在任何時候調用京中的任何兵馬。

    直接在京中造反也不無可能。

    思忖一番後,李延慶還是否決掉了這個可能。

    趙匡胤雖然具備了造反的所有必要條件,但郭榮已經提前準備了數道防備措施。

    首先就是侍衛親軍司都指揮使韓通,以及侍衛親軍步軍司都指揮使袁彥。

    在趙匡胤公然反對刑統後,他與韓通、袁彥就已經實質決裂。

    趙匡胤在侍衛親軍司的鐵杆韓令坤如今正在河北抗擊契丹。

    若是他在京中舉兵造反,侍衛親軍司必然會站在他的對立麵。

    就開封城現如今的兵力情況看,殿前司與侍衛親軍司算得上是旗鼓相當。

    即便殿前司全軍都跟隨趙匡胤造反,也不一定就能在京中戰勝侍衛親軍司。

    除了軍中,郭榮在朝堂上也為可能存在的兵變做了防備。

    那便是新科參知樞密院事範質與王溥。

    這兩位宰執與魏仁浦絕非一路人,有他們在樞密院製衡魏仁浦,離譜的軍事調令就絕對出不了樞密院。

    稍作權衡,李延慶認為趙匡胤並不會選擇在此時造反。

    無論怎麽看,此時起兵都絕難成功。

    李延慶又想到了另一種情形那麽,趙匡胤是否會如自己的父親李重進一樣,乖乖交出軍權回駐地“養老”?

    這樣雖會丟掉軍權,卻至少能保住全家性命。

    雖然趙匡胤在刑統一事上忤逆了郭榮,但憑借他的地位與權勢,隻要他願意交出軍權,郭榮倒也沒道理再下重手。

    思來想去,李延慶覺得,隻要趙匡胤尚存理智,就絕對不會選擇在此時起兵。

    當然,如果趙匡胤當真喪失了理智,那也沒啥好說的,李家喜提競爭對手減一。

    可這樣一來,又是一連串問題擺在了李延慶麵前。

    若是趙匡胤當真按照自己設想的一般,選擇了放棄軍權,那他是否還會像原本的曆史的那般,走上篡位奪權的道路?他又是否還會成為李家的勁敵?李家又該如何看待趙匡胤以及趙家?

    沉思片刻,李延慶很快就有了答案。

    且不論曆史上的趙匡胤如何如何,原本的曆史終歸隻能作為參考,一切考量都必須從眼下的局勢出發。

    眼下,趙匡胤雖然隻有放棄兵權一條路可走,但魏仁浦終究還是重返了樞密院。

    毫無疑問,魏仁浦與趙匡胤之間存在同盟關係。

    隻要魏仁浦一日還在樞密使的位置上,那無論趙匡胤是否擁有軍權,他都存在起兵造反的可能。

    由於統兵權與調兵權的分離,地方節度使在戰時統帥禁軍成為了一種司空見慣的情況。

    淮南戰爭時,就有數名地方節度使被臨時調任為禁軍指揮官。

    就算趙匡胤被外放至節鎮,他也可以通過類似調令重歸禁軍,並依靠昔日提拔的下屬重掌殿前司大權。

    總而言之,隻要魏仁浦一日還在樞密院,那趙匡胤就算得上是李家的頭號強敵,一日也不可大意。

    至於李家該如何應對風雲突變的局勢,李延慶目前還真沒有確切方案,未來的一切都潛藏在迷霧之中,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寫好明早送去鄆州的信箋,李延慶滅掉了油燈,走出書房,仰頭望天。

    原本明亮的月光不知何時被深沉的烏雲遮蔽,整片天空隻能看見三兩星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