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對等地位
字數:4076 加入書籤
A+A-
李延慶的策略說來簡單。
那就是將所有擁有領兵能力的武將都調到開封左近。
當朝廷需要用兵的時候,就可以將其中兩名武將召回開封,其中一位領半數禁軍出征,另一位則率餘下的禁軍留守開封。
這樣即便出征的那半禁軍跟隨主將造反了,京城裏依然有可以抗衡的力量,不至於一下子方寸大亂。
至於周朝到底有多少可堪領兵的武將,滿打滿算其實也就那幾位。
李重進與趙匡胤算兩個,殿前司都點檢張永德勉強也能算一個,這三位都有率領大兵團作戰的經驗。
剩下的就隻有幾位在邊疆守著的武將了,包括曾從後蜀手中奪取山前四州的老將軍王景,在山西南部防守北漢的昭義節度使李筠等人。
除非情況極度緊急,否則這些邊關武將是沒法召回開封領兵的。
所以,李延慶所說的擁有領兵能力的武將,其實也就三人而已。
李延慶當然想複刻一次曆史上的陳橋兵變,讓自家父親帶著絕大部分京中的禁軍出征,然後殺一個華麗的回馬槍,一舉奪下皇位。
可現在趙匡胤已占了先機,範質似乎更願意相信趙匡胤一點,李延慶也就隻能退而求其次了。
既然無法阻止趙匡胤被調去許州,那就給自家爭取個對等的競爭環境。
範質聽完這所謂的獻策,一時間陷入了沉思。
李延慶的計策聽起來不無道理,似乎的確可以解決眼下無人可領兵的問題。
這也正是李延慶敢於登門的底氣,他自信自己給出的方案是具有吸引力的。
“李三郎所言不無道理,本官會做考慮的。”
範質話沒說滿,算是留了餘地。
李延慶知道今日隻能到此為止,眼下決不能過於強硬,於是起身告辭。
進來時是佝僂老頭帶路,出去時同樣如此。
這令李延慶有些忐忑,自己的獻策若是未能被範質采納,那問題就有些麻煩了。
當然也隻是麻煩而已,李家的鐵杆盟友吳廷祚是正任樞密使,三相王溥那還欠了人情。
即便範質這條路走不通,李家依然擁有巨大的操作空間。
出了範府,李延慶在一幹親衛的簇擁下踏上了歸途。
無邊夜幕下,開封內城的街頭行人寥寥,時不時還能看到一隊全副武裝的巡邏兵丁。
為了在特殊時期維持內城秩序,開封府的兩千衙役可謂是傾巢出動,每天兩班倒地在內城巡視。
不過新任開封知府昝居潤並未實施宵禁政策,也沒有申請從禁軍中調動兵馬巡城,這意味著局勢還並未到最緊張的時刻。
李石騎著馬來到李延慶身側,低聲道“郎君,昨夜那個跟蹤者又來了。”
“今日就由著他,我正好要他替我傳信。”李延慶一夾馬腹,催促胯下坐騎加速,他有些餓了。
這跟蹤者確實不負李延慶所望,早在李延慶進入範府的時候,他就已經將消息傳給了上級。
王仁贍收到消息後火速趕到趙府,向趙匡義匯報了緊急情況。
“範質讓他進門了?此話當真?有沒有可能是看錯了?”
趙匡義坐不住了,一臉的驚慌,全然不複昨日的沉穩。
說到底他還隻有十九歲,接觸家族事務也隻有兩年,終究沒經曆過多少風浪。
王仁贍也有些慌張,連帶著說話都急促了起來“三郎君,那李延慶一行十幾號人,不可能看錯的。”
“好啊,原來範質這廝與李家早勾連到一起去了。”趙匡義的臉色一下子就黑成了鍋灰,還咬牙切齒的,似是要生啖範質與李延慶。
王仁贍倒是勉強還沉得住氣,他轉念一想,說道“三郎君,這事卻不一定,雖說這李延慶算是個白身,可李家的家世畢竟擺在這裏,他昨日規規矩矩遞上名帖,範質多少也得給李家這個麵子吧。”
“是,李家確實有家世擺著,可範質絕非糊塗鬼,都這時候了他怎敢接見李延慶?他難道不清楚這意味著什麽?”趙匡義幾乎是要吼出來了。
王仁贍已經冷靜了下來,並勸道“三郎君莫慌,還是先將情況知會給使相,看看使相有何見解。”
這使相自然就是趙匡胤了,範質將趙匡胤調去許州時順帶給了他一個宰相的頭銜。
現在趙匡胤在文武兩道都算是做到了頂,與李重進一樣位列使相。
趙匡義一聽,發熱的頭腦降了點溫,智商重新占領了高地,他習慣性地咬了咬左手大拇指,下達了命令“二哥那邊當然要通知,但你現在要立刻去魏樞相那,將這兩天的事情都告知魏樞相,他肯定能拿出個章法來。”
“是,屬下這就去。”
王仁贍是一刻不敢耽誤,出了趙府立刻拔腿就往魏府跑。
之所以用腿而不騎馬,是因為內城不能馳馬,魏府離的又不遠,跑比騎馬可快多了。
到了魏府,王仁贍沒走正門,而是進了一個藏在樹蔭下的隱蔽小門。
很快他就被仆役帶進了魏仁浦的書房。
魏仁浦正挑燈夜讀,翻閱各地的倉廩情況,聽聞李延慶進了範府的大門,眼中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然後就一直在思索著。
站在書案前的王仁贍等了好一陣,也沒能等來一言片語。
當他快要耐不住的時候,魏仁浦終於是開口了“這事我知道了,你可以走了。”
啊?就這樣?你難道就沒點交代?王仁贍有些懵,他忍不住問道“樞相,這事難道就這麽算了?”
魏仁浦卻笑了“不算了還能怎樣?你難道要拿刀衝進範府或者李府,將他們都給砍了不成?”
見王仁贍黑起張臉,魏仁浦才終於說了點有用的話“你且安心,範質與李家絕非同黨,就算他們真有什麽陰險伎倆,那也得等見過了之後我才能有對策,我怎麽說,你就怎麽與你們家三郎君說,他會明白的。”
王仁贍無言以對,隻能諾諾而退。
待到王仁贍離去,魏仁浦也沒心情翻閱資料了。
他抬頭望月,回想起了五日前吳廷祚對他說的一句話這秦州,讓給魏樞相也未嚐不可,隻是
進而,魏仁浦心裏冒出了一個想法難道,範質當真上了李家的船?
那就是將所有擁有領兵能力的武將都調到開封左近。
當朝廷需要用兵的時候,就可以將其中兩名武將召回開封,其中一位領半數禁軍出征,另一位則率餘下的禁軍留守開封。
這樣即便出征的那半禁軍跟隨主將造反了,京城裏依然有可以抗衡的力量,不至於一下子方寸大亂。
至於周朝到底有多少可堪領兵的武將,滿打滿算其實也就那幾位。
李重進與趙匡胤算兩個,殿前司都點檢張永德勉強也能算一個,這三位都有率領大兵團作戰的經驗。
剩下的就隻有幾位在邊疆守著的武將了,包括曾從後蜀手中奪取山前四州的老將軍王景,在山西南部防守北漢的昭義節度使李筠等人。
除非情況極度緊急,否則這些邊關武將是沒法召回開封領兵的。
所以,李延慶所說的擁有領兵能力的武將,其實也就三人而已。
李延慶當然想複刻一次曆史上的陳橋兵變,讓自家父親帶著絕大部分京中的禁軍出征,然後殺一個華麗的回馬槍,一舉奪下皇位。
可現在趙匡胤已占了先機,範質似乎更願意相信趙匡胤一點,李延慶也就隻能退而求其次了。
既然無法阻止趙匡胤被調去許州,那就給自家爭取個對等的競爭環境。
範質聽完這所謂的獻策,一時間陷入了沉思。
李延慶的計策聽起來不無道理,似乎的確可以解決眼下無人可領兵的問題。
這也正是李延慶敢於登門的底氣,他自信自己給出的方案是具有吸引力的。
“李三郎所言不無道理,本官會做考慮的。”
範質話沒說滿,算是留了餘地。
李延慶知道今日隻能到此為止,眼下決不能過於強硬,於是起身告辭。
進來時是佝僂老頭帶路,出去時同樣如此。
這令李延慶有些忐忑,自己的獻策若是未能被範質采納,那問題就有些麻煩了。
當然也隻是麻煩而已,李家的鐵杆盟友吳廷祚是正任樞密使,三相王溥那還欠了人情。
即便範質這條路走不通,李家依然擁有巨大的操作空間。
出了範府,李延慶在一幹親衛的簇擁下踏上了歸途。
無邊夜幕下,開封內城的街頭行人寥寥,時不時還能看到一隊全副武裝的巡邏兵丁。
為了在特殊時期維持內城秩序,開封府的兩千衙役可謂是傾巢出動,每天兩班倒地在內城巡視。
不過新任開封知府昝居潤並未實施宵禁政策,也沒有申請從禁軍中調動兵馬巡城,這意味著局勢還並未到最緊張的時刻。
李石騎著馬來到李延慶身側,低聲道“郎君,昨夜那個跟蹤者又來了。”
“今日就由著他,我正好要他替我傳信。”李延慶一夾馬腹,催促胯下坐騎加速,他有些餓了。
這跟蹤者確實不負李延慶所望,早在李延慶進入範府的時候,他就已經將消息傳給了上級。
王仁贍收到消息後火速趕到趙府,向趙匡義匯報了緊急情況。
“範質讓他進門了?此話當真?有沒有可能是看錯了?”
趙匡義坐不住了,一臉的驚慌,全然不複昨日的沉穩。
說到底他還隻有十九歲,接觸家族事務也隻有兩年,終究沒經曆過多少風浪。
王仁贍也有些慌張,連帶著說話都急促了起來“三郎君,那李延慶一行十幾號人,不可能看錯的。”
“好啊,原來範質這廝與李家早勾連到一起去了。”趙匡義的臉色一下子就黑成了鍋灰,還咬牙切齒的,似是要生啖範質與李延慶。
王仁贍倒是勉強還沉得住氣,他轉念一想,說道“三郎君,這事卻不一定,雖說這李延慶算是個白身,可李家的家世畢竟擺在這裏,他昨日規規矩矩遞上名帖,範質多少也得給李家這個麵子吧。”
“是,李家確實有家世擺著,可範質絕非糊塗鬼,都這時候了他怎敢接見李延慶?他難道不清楚這意味著什麽?”趙匡義幾乎是要吼出來了。
王仁贍已經冷靜了下來,並勸道“三郎君莫慌,還是先將情況知會給使相,看看使相有何見解。”
這使相自然就是趙匡胤了,範質將趙匡胤調去許州時順帶給了他一個宰相的頭銜。
現在趙匡胤在文武兩道都算是做到了頂,與李重進一樣位列使相。
趙匡義一聽,發熱的頭腦降了點溫,智商重新占領了高地,他習慣性地咬了咬左手大拇指,下達了命令“二哥那邊當然要通知,但你現在要立刻去魏樞相那,將這兩天的事情都告知魏樞相,他肯定能拿出個章法來。”
“是,屬下這就去。”
王仁贍是一刻不敢耽誤,出了趙府立刻拔腿就往魏府跑。
之所以用腿而不騎馬,是因為內城不能馳馬,魏府離的又不遠,跑比騎馬可快多了。
到了魏府,王仁贍沒走正門,而是進了一個藏在樹蔭下的隱蔽小門。
很快他就被仆役帶進了魏仁浦的書房。
魏仁浦正挑燈夜讀,翻閱各地的倉廩情況,聽聞李延慶進了範府的大門,眼中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然後就一直在思索著。
站在書案前的王仁贍等了好一陣,也沒能等來一言片語。
當他快要耐不住的時候,魏仁浦終於是開口了“這事我知道了,你可以走了。”
啊?就這樣?你難道就沒點交代?王仁贍有些懵,他忍不住問道“樞相,這事難道就這麽算了?”
魏仁浦卻笑了“不算了還能怎樣?你難道要拿刀衝進範府或者李府,將他們都給砍了不成?”
見王仁贍黑起張臉,魏仁浦才終於說了點有用的話“你且安心,範質與李家絕非同黨,就算他們真有什麽陰險伎倆,那也得等見過了之後我才能有對策,我怎麽說,你就怎麽與你們家三郎君說,他會明白的。”
王仁贍無言以對,隻能諾諾而退。
待到王仁贍離去,魏仁浦也沒心情翻閱資料了。
他抬頭望月,回想起了五日前吳廷祚對他說的一句話這秦州,讓給魏樞相也未嚐不可,隻是
進而,魏仁浦心裏冒出了一個想法難道,範質當真上了李家的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