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做好自己

字數:3592   加入書籤

A+A-


    韓通一向很寶貝自己的兒子,他一聽兒子有了新想法,連忙問道“珪兒又有什麽好法子了,快給阿爹說道說道。”

    “阿爹不是想爭那皇位嗎?孩兒以為,欲奪皇位兵變為上。”

    這一刻韓家的地位仿佛發生了倒轉,韓珪才是韓家的主事人,韓通隻是個幹活的執行者。

    “能兵變當然是兵變最好,可阿爹現在拿什麽兵變?”韓通撓了撓粗厚的臉皮。

    “很簡單,讓朝廷出兵,阿爹當領兵的主將,而後在半道上策動將士兵變即可。”韓珪的口吻很是輕巧,仿佛聊的不是兵變,而是去酒樓點菜吃飯。

    韓通苦著臉說道“珪兒啊,你說得倒是輕巧,可我從未單獨領軍作戰過,現在朝廷將趙匡胤、李重進以及張永德這三個廝全調到了開封邊上,不就是為了預防戰事嗎?這真有領軍的機會哪能輪到我頭上?”

    要說韓通雖然是個粗人,但他多少也有細的地方,現在的局勢他還是能看明白的。

    韓珪卻是笑著搖了搖頭“阿爹,你隻明白其一,不明白其二,朝廷將這三人調回開封左近,的確是為了預防突發戰事,可阿爹有沒有想過,為何朝廷隻是將他們調到節鎮,而不是直接調回開封?如果他們就在開封,那發生戰事時隨時都可出征,哪像現在,朝廷還得派人去節鎮征召,他們才能入京領兵。”

    韓通想了想,回道“朝廷這是在防著他們。”

    韓珪點頭以示肯定“正是如此,先帝賓天後,這幾個在禁軍中根基深厚的武將就沒人壓得住了,可朝廷又需要他們領兵,所以才有了這麽個折中的法子。”

    “可朝廷要用兵不還是得征召他們嗎?這與我要兵變有什麽關係?這主將的位置怎麽看都落不到我頭上啊?”韓通有些急了。

    “那就反其道而行之,就讓朝廷征召他們,也讓他們領兵出征。”韓珪突然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

    韓通沒繞過來,人暈了“可你不是說要兵變才能奪得皇位嗎?要是讓他們領兵了,我還如何兵變奪權?”

    白白胖胖的韓珪賊賊一笑“阿爹,兵變的確是奪權的最佳選擇,但不是隻有領兵者才能兵變,守城者一樣也能兵變。”

    “啊?這是什麽意思?”韓通徹底暈了。

    “這說來有些複雜,阿爹且聽我仔細分析。”韓珪咳了兩聲,將腹中計劃娓娓道來

    “連阿爹這樣的忠厚長者都欲圖兵變,那李重進、趙匡胤這些狼子野心之輩豈能屈居郭宗訓這娃娃之下?他們必然也在謀劃著奪權篡位,這也是朝廷,或者說範質防著他們的地方。

    如今京中並無能征善戰之將,朝廷若麵臨戰事就勢必要征召經驗豐富的武將入京領兵,這正是範質將此三者調至開封左近的原因。

    戰事若起,這三者之一領兵出城,肯定會在半道上策動兵變,而後殺回開封,洞察如範質必能預見到這一點,即便外有強敵入侵,他也一定會留下足夠的兵馬守衛開封。

    阿爹要爭取的,並非這領兵之位,而是這守城之位,他們若是兵變,阿爹就可趁亂拿下開封並執掌朝廷,待到平息這幫狼子野心者的兵變,這天下不就是阿爹的囊中之物嗎?”

    常言道,英雄所見略同。

    韓珪與李延慶一樣,都看到了發生兵變時守城者所能得到的機會。

    他讓父親韓通爭取的,也正是這個守開封城的位置。

    現在天下人人都想著兵變,那為何不選擇暫時站在周朝一邊?

    隻要作為開封的守護者平息兵變,就可趁勢攝政朝堂,而後名正言順地行禪讓之舉。

    怎麽想,這風險都比直接兵變更小。

    經過兒子一通淺顯的解釋,韓通總算是搞明白了兒子的全盤計劃。

    韓通一張老臉頓時笑開了花“珪兒啊,你這主意當真妙極,嘿,我怎就想不到呢。”

    “阿爹不是想不到,而是常日公務繁忙,心思沒用到這方麵上罷了,孩兒閑人一個,多得是胡思亂想的閑暇時間。”韓珪不但智商高,情商也很高,這回答令韓通那叫一個身心舒暢。

    飄忽了一陣,韓通的意識總算是回歸身軀,他稍稍收斂笑容“現在良策是有了,該如何實施?”

    韓珪十指交叉,輕輕放於桌上“說實話,我們韓家底蘊太差,現在能做的事不多,貿然行動反而容易惹惱範質等重臣,目前而言,阿爹隻需要做好自己就足夠了,我們隻能靜觀其變,等待他人出招,而後見招拆招。”

    “做好自己?這是什麽意思。”這又涉及到了韓通的知識盲區。

    “很簡單,阿爹隻需要做好自己的分內之事,並且不多事就行了。”

    不多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真有些難度。

    時間很快到了六月,開封城已是盛夏時節。

    李延慶挑了個休沐日,帶著半車子古籍登門拜訪王溥。

    在印刷術剛剛應用於實際的時代,手抄古籍那可是珍惜品。

    若是家裏能有個千冊藏書,對外就能號稱是書香門第、藏書之家。

    這半車古籍是李重進與安審琦在駐地刨地三尺刨出來的,而李延慶一出手就會全贈予王溥。

    古籍再珍貴那也是身外之物,隻要能博取王溥在樞密院裏的一次支持就算大賺。

    聽聞李延慶登門,穿著一身清涼薄衫的王溥親自出門迎接。

    王溥親切地拉起李延慶的手“可把三郎你給盼來了,你上次贈我的那批古籍簡直就是雪中送炭,好幾個困擾我數年的問題已煙消雲散,我是怎麽謝你都不為過啊。”

    要說搜羅古籍這塊還真是節度使的優勢區間,現在皇權別說下鄉了,連州都難下。

    身為宰執的王溥就算背靠朝廷也整不到幾本流失民間的古籍,若非李延慶鼎力相助,他那套唐會要的完本時間怕是要再拖後個好幾年。

    王溥這般客氣,李延慶自然回以真摯的笑容“相公這就見外了,編纂史書乃我輩讀書人當仁不讓之義務,能助相公一臂之力是在下的榮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