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一切來得太突然
字數:3926 加入書籤
範質聽取了三位同僚的意見,略作思忖後說道
“契丹入侵事關我朝安危,不可不謹慎,韓令坤手握近四萬大軍,即便契丹傾巢而出也不至於轉瞬潰滅,如果契丹出兵為真,那派重臣北上證實再出兵則太過拖遝,&nbp;不如先等待半日,看看河北諸州是否有軍情送達,而後再做決斷,當務之急,是要召李重進、趙匡胤與張永德入京,做好出兵北上的準備,&nbp;當然,&nbp;派重臣北上也確有必要,&nbp;主要是為了防範有人偽造軍情。”
範質部分采納了王溥的提議,並且聽信魏仁浦的發言,同時還決定急召三位武將入京。
這完全在魏仁浦的預料之內。
以開封所能獲取的情報完全無法界定軍情的真假,範質為了求穩,一定會采取最為穩妥、最不可能出錯的方案。
趙匡胤這小子還是有成長的,這招先斬後奏可真是夠果決的,將範質和我都算計了進去,這麽看他應該還藏有後手,不,他既然敢這麽幹,就一定藏著後手,刺殺?還是說自信於能夠拿下領兵之位?不錯不錯,這次有好戲看了魏仁浦如常的麵色下是波濤洶湧的心湖。
趙匡胤是他看著長大的,他萬萬沒想到趙匡胤會來這麽一招。
這既令他震驚,&nbp;同時也令他興奮。
震驚於趙匡胤的果決,也為局勢的驟然變化而興奮。
像魏仁浦這樣的頂級樂子人,&nbp;最希望看到的就是猜不透結果的未知舞台。
隻有充滿想象力的未來,才有值得一樂的價值。
轉念一想,&nbp;魏仁浦又覺得這等高明果斷的決策不太可能出自趙匡胤之手,始作俑者極有可能是趙匡胤的某個幕僚。
沈義倫?劉審瓊?不不不,這兩個人都是積年老吏,才智是有的,但這等決策不可能是他們的手筆。
莫非,是那個呂胤?
對咯,應該就是他了,嘿嘿,有意思,太有意思了,既然你們都這般努力了,那我不幫你們一把也說不過去,反正這於我也沒什麽損失
如果一人獨處,魏仁浦毫不懷疑自己會放聲大笑。
不過這裏是樞密院,是四位重臣議事的嚴肅場合,容不得他放肆。
要說範質做出的決斷的確稱得上是滴水不漏,便是吳廷祚也找不出絲毫紕漏。
於是乎這場緊急發起的會議僅用時一刻鍾就有了結果,四位重臣紛紛動身,&nbp;一條條詔令很快就送出了樞密院。
緊急軍情剛送進樞密院不久李延慶就收到了消息。
書房中,&nbp;李延慶將樞密院送來的小紙條遞給安清念,&nbp;麵色凝重地說道“不出你所料,趙匡胤果真提前動手了。”
安清念接過紙條看了眼,眼中既有得意,亦帶著憂慮,還夾著些莫名的興奮,回道“他按捺不住也是人之常情,贏了就是君臨天下之皇帝,試問誰能不眼紅?趙匡胤冒著風險果決行事,必然還有後手,三郎不可不防啊。”
“趙匡胤的後手無非就是讓他那幫同黨發來更多緊急軍情,逼範質調兵遣將罷了。”李延慶扯了扯嘴角,接著說道“至於範質會如何應對,我就是用膝蓋也能猜出來,他肯定會選擇四平八穩的策略,一邊北上求證軍情的真偽,一邊召家父、趙匡胤與張永德入京,接下來就是誰人領兵,誰人守城了。”
契丹入侵是真是假還猶未可知,也許韓令坤沒有造假,契丹入侵是真事呢?
哪怕這事隻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性,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要是有個萬一,那誰不調兵北上誰就是大周朝的千古罪人。
這正是範質所麵臨的難題。
派人求證之後再出兵是萬萬不可行的。
以開封到霸州的距離,哪怕是八百裏加急也要兩天兩夜才能跑一趟來回,更何況現在的朝廷驛站體係根本就不足以支持八百裏加急,能做到六百裏加急都要燒高香了。
派個中立可靠的朝廷重臣北上求證,等到他返回開封報信?
那時候契丹的騎兵怕是也跟著到了黃河邊上了。
所以,隻要趙匡胤能夠調動更多邊防守將發來軍情,那朝廷出兵一事就是板上釘釘。
明天上午,李重進、趙匡胤、張永德三將就能抵達開封,最快明天下午就能出兵北上。
一切都發生得太過突然,哪怕李延慶做了大量準備,也依然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大腦飛速運轉之餘,李延慶還不忘咬牙罵上兩句“該死,趙匡胤這廝怎麽突然在七月末發難?他哪來的自信?就現在這局勢,就算他真將整個殿前司都帶出了城,也不足以發動一場必勝的兵變,誰給他的膽量發難的?”
小紙條送達後不久,吳廷祚的親信又送來了最新情報。
在韓令坤發來緊急軍情後不久,邢州李繼勳也發來軍情,稱北漢那邊有異動。
朝廷已決定召李重進等三將入京,調兵北上一事幾成定局。
哪怕後續不再有邊防武將發來緊急軍情,為防萬一,朝廷也要出兵。
李延慶已冷靜下來,他端詳著兩份小紙條,以及桌上攤開的周朝地圖,喃喃道“果然,這種時候最是容不得猶豫,便是吳樞相也一定會同意出兵,畢竟這個責誰都擔不起,如果這就是趙匡胤的策略,那他算是成功一半了。”
安清念忽然說道“三郎,你說趙匡胤會不會準備了什麽陰險手段對付阿翁?”
李延慶望向妻子,眨了眨眼“陰險手段?你是說暗殺?”
安清念點了點頭“沒錯,妾身覺得趙匡胤最大的贏麵就在於暗殺阿翁,隻要阿翁不在京中,那就再無人攔得住他。”
“不是沒有這個可能,我現在就派人知會阿爹,讓他務必注意安危。”李延慶不敢耽誤,磨墨寫了封加急密信,並命可靠親衛立刻送往曹州。
處理好了密信,李延慶又給烏衣台下達了緊急命令,命監察部部長劉從義即刻領烏衣台百名好手分批入內城,藏於早先準備好的幾處住宅內,以備不時。
這還沒完,李延慶又叫安清念喚來五丈河碼頭的管事安六,命他也做好準備。
碼頭是李延慶為自家人準備的退路,一旦事情有變,就可乘船東下,直抵高麗。
完成這一切後已是黃昏,李延慶也不等吃晚飯,馬不停蹄出門,直奔吳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