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節精絕古城(1)

字數:1650   加入書籤

A+A-




    我和小飛又在佛塔裏麵順藤摸瓜的找到了王大龍老先生留下的下一處詳細地址,曾呂也不甘示弱的布我們的後塵,拿了我們早已準備好的留在佛塔裏麵的東西,如願以償,隻見上麵寫著下一處地方,我們知道目的地後便心滿意足的和大家一路往西而去,沒有想到在黃色的風沙中走了半天,前麵又出現了一座美輪美奐,如夢似幻,賞心悅目的古國,如同海市蜃樓一般就那麽突兀得出現在我們麵前。這座古城的遺址位於尼雅河末端已被黃沙埋沒的一片古綠洲上。古遺址散處掩坦在古尼雅河穀的沙丘鏈之間,以佛塔為中心,呈帶狀南北延伸25公裏,東西布展5~7公裏。在這片狹長區域內,散布著規模不等、形形色色,美輪美奐,錯落有致,密密麻麻的眾多房屋遺址、場院、墓地、佛塔、佛寺、田地、果園、畜圈、渠係、池塘、陶窯和冶煉遺址等。我們走在這座沉睡了1600年的古城裏,有種“消失了時間觀念的奇怪感覺“,我們相信自己正走過“某個古時的村莊,走在整整1600年以前的鄉間小路上“。當沙漠裏的狂野肆意而張牙舞爪的風吹起地麵上的斑斑枯葉,我們甚至覺得它們就是剛剛從那一簇簇散立的枯樹上翩翩落下的,甚至還殘留著這裏最後的居民踩過的那一絲絲足跡,感同身受。

    我們迫不及待,如饑似渴的在這座古城裏邊尋尋覓覓,東找西找,想要尋找到更多的古跡,不過當我們深入其中的時候,我們還是被裏麵的所見所聞驚訝得目瞪口呆——當年的重重疊疊,密密麻麻的文書還完好無缺地封存在這些金碧輝煌的屋子裏麵,儲藏室裏厚積的一堆堆還隱隱約約散發出清香味的大顆大顆飽滿的穀子呈現出橙黃的黃金般的金燦燦的顏色,金碧輝煌的房廳屋宇的美輪美奐的大門還是那麽的緊緊的關閉著,如同前一秒還有人還在裏麵一般,不過仿佛剛剛才悄無聲息的離開這裏一般,時空仿佛在這裏停止,凝固了一般。我們尋尋覓覓了半天,終於發現了英國探險家斯坦因也在尼雅遺址中看到的佉盧文字和漢文書寫的木簡、羊皮文書,特別是一塊古老的藏有帶字的古香古色的木板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力,引人入勝。具有深厚文字功底的小飛一眼就辨認出木板上的字是失傳已久的印度孔雀王朝時代的古文字--佉盧文。這自然也是出於他相關專業知識的需要,必須要下一番苦功夫才是,他洋洋灑灑,滔滔不絕的告訴我們佉盧文最早起源於古代犍陀羅,是公元前3世紀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時期的文字,全稱“佉盧虱底文“,最早在印度西北部和今巴基斯坦一帶使用,公元l-2世紀時在中亞地區廣泛傳播。公元4世紀中葉隨著這個王朝的不幸滅亡,神秘的佉盧文也隨之消失了。18世紀末的佉盧文早已經成了一種無人可識的死文字,直至1837年才被英國學者普林謝普探明了佉盧文的奧秘。王公子又喋喋不休的說道這塊木塊上麵提到了當地的名稱“cad'ota ”凱度多。而漢文裏的精絕正是cad'ota的譯音,所以這裏原來就是精絕古國四個大字。這可是沙漠裏的東方龐貝古城呀,這真是偉大的發現呀。我心中一動,心花路放的想真是太好了,這次真是太順利了,不費吹灰之力就把王大龍老先生交代給我們的下一處地方給找到了,真是天助我也,皇天不負有心人,真是太開心了。

    而且我們所到之處全是數不勝數,不計其數,美輪美奐,流光溢彩的古老無比的文物,這些東西可真是價值連城,不可估量,稍微拿一件回現代社會就是一座別墅,十幾輛跑車,看得我們大家是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心花路放,眉開眼笑,有成百上千的佉盧文木牘、好幾十件漢簡及其他如做工精致,美輪美奐,精雕細琢的各式各樣的漢代銅鏡、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銅錢、各種各樣形態各異的絲竹管弦樂器、閃閃發光的弓箭、流光溢彩的玻璃器、珠光寶氣的水晶飾物、古香古色,華麗無比,栩栩如生,精雕細琢的木雕、薄若蟬翼,鑲金嵌玉的絲毛織物、美輪美奐,花團錦簇的地毯、古典大氣,造型獨特的漆器殘片等珍貴的文物,真是保存得太完好了,真是出乎我們的意料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