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節精絕古城(2)
字數:3184 加入書籤
我喃喃自語的說:“可真是奇怪呀,我感覺這個名字好像在哪裏聽過一般,怎麽給人如此熟悉的感覺呢,可是我到底是在哪裏聽過呢,怎麽一時半會兒想不起來呢。”
小飛微微一笑的說:“當然聽過了,不是當時在現代社會有本很出名的書叫《鬼吹燈》嘛,你忘了,當時可是家喻戶曉,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呢,當時還拍成電視劇,電影,很是火熱呢。”
我恍然大悟,醍醐灌頂的說:“我說怎麽如此熟悉呢,原來是鬼吹燈上麵寫得精絕古國啊。不過精絕古城這個華麗麗的名字使它看起來像個虛構的玄幻世界,當時我還以為是作者天馬行空,胡思亂想出來的名字呢,因為這個這個名字太夢幻了,太有張力了,精絕真是個富有想象力的名稱,太有拉丁美洲那種魔幻主義的小說風格了,不太像實際生活中的名字,沒有想到這個精絕古城確有其地,真是實際的生活比小說還豐富多彩,大千世界真是無奇不有呀。”
胡嬌嬌好奇的問道:“對了,你們說得這個精絕國又是個什麽來頭呀?”人總是生活在遠方,無比向往那些遙遠的古代世界,對於那些已消逝了的文明,人們總懷著一種熱望,期待著從那裏找到現世的以及未來生活的答案,或者滿足一下曆史想象力和浪漫氣質,這位古人也不例外。
段公子在旁邊好看的微微一笑,真是回眸一笑百媚生,迷死人了,他不緊不慢的說:“這個精絕國倒是大有來頭,它是漢代古國,位於今塔克拉瑪幹沙漠南部的民豐縣。在被人們稱之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瑪幹沙漠腹地的一個古老王國,也就是我們眼前看到的這片遺址。據史書記載,在西漢時期這裏一共大大小小林立著36個王國,其中在尼雅地區就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國家。東漢曆史學家班固編著的《漢書·西域傳》裏最早記錄了“精絕”的國名。精絕國,國王駐精絕城,距離長安八千八百二十裏。人口四百八十戶,三千三百六十入,其中勝兵五百人。設置有精絕都尉、左右將軍、譯長各一人。北距西域都護治所二千七百二十三裏,南距戎盧國四日的行程。地形閉塞,交通不便;向西通扜彌國四百六十裏。這就是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大名鼎鼎的精絕國。這個遙遠的精絕,有官有民,有兵有將,儼然是絲綢之路上機構完整的要塞。但是到了公元4世紀左右這個國家突然神秘地消失在了曆史的塵埃當中,它究竟是一個什麽樣的國家,又為什麽會神秘地消失,它和樓蘭一樣,也是神秘無比,在西方世界人把它稱之為是死亡之海中的東方龐貝,幾千年年來,精絕國掩埋在茫茫沙海中,它的輝煌和廢棄一直是縈繞在人們心頭的未解之謎。”
小飛也興趣倍增,洋洋灑灑的附和著說起來:“段公子說得非常不錯,但是太過於概括,我再來詳詳細細的把精絕古國的來龍去脈給大家詳細的交代一下,以讓大家對神秘無比的精絕國更多幾分的了解。其實用我們現在的眼光來看,精絕國隻是一個人口稀少,僅與村落般多的國家。從中原的洛陽出發,穿越河西走廊,越塔裏木盆地,翻越帕米爾高原,走西亞,直抵地中海沿岸的7000公裏的絲路長途上,尼雅就在中段。如果一定要定位的話,南起北緯39°50′36″,東經82°43′57″,北至北緯38°02′30″,東經82°43′10″,沿尼雅河道南北方向帶狀展開。海拔1250米,後期的遺存有180平方公裏,南北最長27公裏,東西最寬處7公裏,一般是三至五公裏。新疆現在最小的縣也有兩三萬平方公裏,最大的縣有十多萬平方公裏。所以遺存的麵積隻相當於今天當地的一個行政村。但是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堪稱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絲綢之路最重要的路段,因為這個獨特的地區保存了許多的早期人類文明遺跡。它雖然小,但是麻雀雖小,五髒俱全,是東西方文化的混血文明。而且在幾千多年以前,西域的許多小國家大多如此。精絕國這小小國家,在古代絲綢之路上卻是商旅的必經之地,因此成為東西方文化的交匯之所。我們現在眼前所見的這些精美的絲綢,犍陀羅藝術和佉盧文木牘,以及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些至今仍保存完好的民居和佛塔,都表明了當時的鼎鼎有名的精絕國的經濟文化有著相當高的水準,學者們稱這裏的文明為尼雅文明。
不過從《漢書》首次記載了精絕國以來,此後的史籍對精絕國的記載都很少,精絕國人最後在曆史上出現時,已經是改名為鄯善的樓蘭國的子民了。作為一個袖珍國家,彈丸小國,僅有500名士兵的精絕國在那個兼並戰爭如同家常便飯一樣的時代是不可能獨當一麵,長期獨立存在的。樓蘭國在改名鄯善之後,因為是西出陽關第一站,又得到了中原王朝的扶植,曾經盛極一時。大約在東漢王朝的末年,強大的後起之秀鄯善人征服絲綢之路南道樓蘭、且末、小宛、和戎盧等國,當然也包括小國精絕在內的幾個綠洲城邦,建立了西起尼雅河、東至敦煌的鄯善王國。此後,精絕成為鄯善統治下的一個州。從那時起,尼雅河流域被納入鄯善王國的版圖,變成了它的一個行政區,精絕國改名為精絕州。
鄯善王也是位比較賢明有德的君主,以仁治國,他對精絕的治理比較高明。他起用當地的一些有勢力的人物,委任官職,負責管理精絕州的人民。國王還保留了直接派遣官吏檢查稅收和監察地方官吏的權力。他還下令如果全國的百姓如果在地方上遇到司法、行政、民事糾紛,都可以直接上訴國王,由國王本人裁決、處置,真是比較英明的君主。那時正是西晉時期,精絕人雖然沒有了自己的國家,但生活卻反而比以前更好了,也比以前更加得安定。後來精絕又重新複國,在原來的故土上仍然延續著自己的燦爛而輝煌的文明。”
曾呂若有所思,她搖頭晃腦的說:“那後來這個精絕國的情況又是如何呢?真多特別好奇不已呢。”
王公子也來了興趣,在旁邊迫不及待的說起來:“後來也就是西晉以後,尼雅文明逐漸衰落下去,變為沒有人煙、流沙肆虐的荒漠。到了唐朝,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記載道:從媲摩川東進入沙海,走200多裏,就是尼壤(尼雅)城了。尼壤城周長三四裏,位於大沼澤地中。那裏又熱又濕,難以跋涉,蘆草生長茂盛,沒有可以通行的途徑,唯有進入城中的道路可以通行,所以往來的人沒有不經過這座城池的。而於闐則以此地作為其東境的關防。從尼壤繼續往東走,就進入大流沙地帶。那裏沙流漫漫,聚散隨風而定,人走過之後留不下痕跡。也正因為這樣,有很多人在那裏迷路了。在大流沙地帶,放眼四顧,都是茫茫沙漠,分不清東南西北。因此,那些往來的行旅就把別人的遺骨聚集起來作為路標。不僅分不清方向,那裏水草也很缺乏,熱風肆虐,風起的時候人畜昏迷不清,很容易染上疾病。人們在那裏時不時地還會聽到歌和呼嘯的聲音,有時會聽到哭泣之聲。不知不覺間,人就會跟隨聲音,受到魅惑,不知道身在何處,這樣一來就經常有走失的人。這都是鬼魂精靈所幹的事。這之後,再無精絕國的一時半毫的記載,精絕國就這樣神秘的消失了。”
胡嬌嬌驚歎的說:“是呀,幸好我們來到了這裏,這座在沙海裏掩埋千年的古城才又重新為世人所知曉,我們真是功不可沒了。“我心裏想著,來了又有什麽用,還不是不能記入史冊,真是便宜了那個老外——20世紀初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他可是又得名,又得利,初探遺跡,擄走大量文物之後,從此之後,默默無聞的精絕國便名聲遠揚,四海皆知,被世人周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