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節西藏服飾
字數:1793 加入書籤
胡嬌嬌不由自主的說:“簡直太漂亮了,藏區民族服裝,飾品的款式、種類真是數不勝數,千姿百態,看得我們眼花繚亂,目不暇接,我覺得藏袍最能表現藏族服裝特色。這種袍服男女老少都可以穿,真是極為方便呀,最有引人注目的是他們的藏袍鑲邊,你們看,那些五顏六色的藍、綠、紫、青、橙、黃、米等色豎條紋組成的五彩色帶,女皮袍的肩部、下擺和袖口的黃、紅、綠、紫色條紋,他們還特別能創新,獨出心裁,你們看,他們非常大膽的使用紅配綠、白配黑、紅配藍、黃配紫等互補色,有時候還要在強烈的對比中夾以金銀線,這種明快、和諧的藝術效果給人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看來在我們大宋,自古就有禮儀之邦、衣冠之國的美譽,每個民族都一樣,各有千秋呀,你看那些藏族女子頭上戴著的一種華貴的頭飾,藏族叫做巴珠的東西多漂亮呀,真是個形似人字的飾物,將分叉的一方朝前固定在頭頂,當中是珠瓔頂髻,披散在身後的一股股小辮,綴滿金銀、珠玉、珊瑚、寶石。而且好多的珠子呀,真是數不勝數,還一直從頭部延伸到前胸或後背,真是蔚為壯觀呀。不過他們的衣服真是厚重保溫,寬大暖和,長袖長裙。還有,他們胸前留一個突出的空隙,酷似袋子的東西是幹什麽的?還有真是好生奇怪,他們怎麽看起來隻有一隻袖子,真是太奇怪了。”看來,這個胡嬌嬌的觀察能力還是非常不錯的,細微之處也沒有放過。
流沙不由自主的說:“藏袍都是有兩隻袖子的,首先由於高原氣候的關係,由於高原氣候晝夜溫差非常大,所以他們因應需要穿上脫下而已。其次由於宗教原因。藏族人信奉的是藏傳佛教。佛教中,佛陀釋迦穆尼是從腋下誕生的,藏族人為了紀念這點,在一般情況下隻穿一個袖子。天熱或勞作時,根據需要可袒露右臂或雙臂,將袖係於腰間,調節體溫,需要時再穿上,不必全部脫穿,非常便當,夜晚睡覺,解開腰帶,脫下雙袖,鋪一半蓋一半,成了一個暖和的大睡袋,可謂一物多用。他們胸前留一個突出的空隙酷似袋子的東西外出時可存放酥油、糌粑、茶葉、飯碗,甚至可以放幼兒,怎麽樣,他們的衣服挺好玩兒,實用性很強吧。”
我竊竊私語的對小飛說:“不過他們怎麽看上去大家都穿得一模一樣,感覺有錢人,沒有錢的人完全看不出來呀,好像沒有等級差異,人人平等的樣子。”
小飛滔滔不絕的開始說起來:“那你就大錯特錯了,這衣服方麵我正好最近在看一本閑書,自然見多識廣,其實在等級差異方麵,貴族藏袍與民間藏抱的結構並沒有根本區別。差異主要表現在質地和花紋上,看來也是和我們現代社會差不多,名牌服裝和地攤貨的差別。貴族服飾質地精細,花紋講究。一般有蟒緞袍,由黃、紅、藍、綠、白、紫等色作基調,上麵有間希紋祥(龍、水、魚、雲等紋)。此袍常是四品以上的官員朝見達賴喇嘛,或重大節日舉行禮儀時穿用。“寸紮白瑪加加“袍(蓮鳳錦緞袍)是一種有蓮花、鳳凰紋祥的緞袍,它和寸紮花爾白瑪(蓮花緞蒙古袍),是四品以上官員過年過節的普通藏袍。另外還有團花錦緞袍,曲巾袍等等,都是拉薩日喀則等城市高級貴族的珍貴藏袍。史籍對十八世紀的噶倫頗羅鼐的服飾記載,為我們提供了當時上層貴族及地方政府辦事官員服飾的珍貴材料。從該書反映的情況來看,當時貴族的上裝,平時穿五色錦緞質地的大領無衩小袖衣,以皮為裏。重大的節慶日,則穿蟒紋袍,披貂皮披肩,下穿大褂,腰束金絲緞腰帶,上別小刀荷包等裝飾品,足穿牛皮靴,頭蓄發,左耳帶珠墜。除平頂帽外,其餘裝束與頗羅鼐大致相同。此外還手帶骨板指,拿念珠,識字者腰間多插一個像刀鞘一樣的鐵簡,內裝竹簽筆、藏式墨水瓶等文具。節慶時,這些下屬官吏把頭發綰成一髻或兩髻,戴無翅白紗帽(唐代進士帽),左耳戴金鑲綠鬆石耳墜,右耳墜珊瑚,身穿獺皮鑲邊的大領窄袖短錦衣,袖口由五種顏色的錦緞相接,下穿黑曷毛百摺裙,腰束大紅花緞帶。上述這些貴族服飾,除無翅白紗帽和裝文具的鐵筒外,其他服飾今天仍然普遍流行。”
我便不由自主的說:“厲害嘛,小飛哥哥,看來像你這樣偶爾閑來無事,看看閑書還是不錯的選擇,果真見多識廣,你要是回到現代社會都可以上電視參加各種燒腦節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