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節瑪雅金字塔
字數:3868 加入書籤
這飛碟的速度就是快,我們飛了沒多久就來到了奇琴伊察,它是古瑪雅城市遺址,位於現代社會的墨西哥尤卡坦州中東部。南北長3公裏,東西寬2公裏,有建築物數百座,是古瑪雅文化和托爾特克文化的遺址。我們下了飛碟之後,完全被眼前的景色驚呆了,一片廣袤無垠的綠意盎然的熱帶雨林中居然有巨大宏偉的灰白色的建築群,它坐落在墨西哥恰帕州境內崇山峻嶺間的一塊深深淺淺的綠意盎然的坡地上,反映瑪雅人當年建城定居多選擇倉林山嶺的特點,在這樣的叢林密布,雜草從生的地方居然還有如此雄偉而壯觀的建築群,真是太讓人意想不到了,太讓我們大開眼界。
小飛洋洋灑灑的如同一位正宗的解說員一樣解說起來:“奇琴伊察位於墨西哥尤卡坦半島,是瑪雅古國最著名的城邦遺址,它曾是古瑪雅文明的政治和經濟中心。遺址上的主要古跡有庫庫爾坎金字塔、武士神廟、美洲豹神廟和球場等。這些建築在空間和造型組合上,充分體現了瑪雅人高超的建築技藝,而庫庫爾坎金字塔是眾多瑪雅神廟中最傑出的代表作,這座金字塔唯一的例外,它是公元前七世紀時帕倫克統治者巴卡爾的陵墓,所有美洲金字塔中最為出名的一個。所以王大龍老前輩說得這個瑪雅金字塔八九不離十就是指得一個金字塔。”
小飛導遊繼續有模有樣的說道:“大家仔細看了,我們眼前的這個金字塔造型工整、方正、端莊而大氣,其設計具有天文學上的意義,底座呈正方形,階梯朝著正北、正南、正東和正西,四周各有91層台階,台階和階梯平台的數目分別代表一年的天數和月數,52塊有雕刻圖案的石板象征著瑪雅日曆中52年為一輪回年。庫庫爾坎是瑪雅語,意為羽蛇風神,羽蛇神是墨西哥古代印第安人崇拜的神,掌管雨水和豐收。它的造型和中國的龍非常相像。許多研究者認為印第安人的祖先可能來自我們大宋,兩國的文明可能有著某種的聯係。 198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7年評比的世界新七大奇跡,它與我們大宋長城、印度泰姬陵、古羅馬鬥獸場、馬丘比丘、約旦佩特拉、巴西基督像一起入選。奇琴意為井口,天然井為建城的基礎。南側老奇琴伊察建於公元七至十世紀,具瑪雅文化特色,有金字塔神廟、柱廳殿堂、球場、市場和天文觀象台,以石雕刻裝飾為主;北側新奇琴伊察為灰色建築物,具托爾特克文化特色,有庫庫爾坎金字塔、勇士廟等,以樸素的線條裝飾和羽蛇神灰泥雕刻為主。”
我們在小飛的詳細解說中:“帕倫克的建築群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建在金字塔上的銘文神廟。金字塔為正方形,共十層,向上逐層縮小,最低一層有梯階九級,其餘有梯階七級,共七十二級。銘文神廟就建築在金字塔頂平台上。平頂,有五個門,走廊上有壁畫、浮雕,廟的四壁都是雕刻的碑文。可惜,到二十一世紀初都一直在還未破譯這些瑪雅象形文字,至今無人知曉這些碑文的真正含義。這裏的建築物幾乎都是平頂或有平台。金字塔的台階象征通往宇宙的階梯,這是瑪雅建築的典型特征。墨西哥的金字塔與埃及的金字塔雖然形狀相似,但有所不同,現已發現的墨西哥金字塔絕大多數都是供古代印第安人各部落祭祀神明的祭壇,而不是陵墓。然而帕倫克的金字塔卻是一個列外。瑪雅人真是太厲害,巧奪天工,他們用這些不知從哪裏搬來的巨大的石頭建造了許多宏偉的殿堂、廟宇、陵墓和巨大的石碑。瑪雅人的建築物不但氣勢宏偉,而且富麗堂皇。我們可以看到在那些斷垣殘壁上鮮豔的色彩和美麗的圖案。博南帕克遺址中還留下一些大約公元8世紀時創作的古代戰爭壁畫,畫中人物千姿百態、各具情態,栩栩如生,富有現實主義的表現力,是當今世界有名的壁畫藝術的寶藏之一。
小飛欣喜若狂的指著一塊灰色的石板說:“紫月,你看那是什麽?我仔細看了之後終於恍然大悟,你快過來看看,看看猜不猜得出來。”確實真是太出我的意料之外了,原來帕倫克石板上雕刻的是一幅宇航員駕駛宇宙飛行器的圖畫!雖然經過圖案化的變形,但宇宙飛船的進氣口、排氣管、操縱杆、腳踏板、方向舵、天線,軟管及各種儀表仍清晰可見。小飛查了一下又繼續滔滔不絕的說:“據說這幅圖畫的照片被送往美國航天中心時,宇航專家們無不驚歎,一致認為它就是古代的宇航器。這真是天方夜譚一般,令人難以置信。於是,有些學者提出一種大膽的假想:在遙遠的古代,美洲熱帶叢林中可能來過一批具有高度文明的外星智能生命,他們教授尚在原始時代的瑪雅人各種先進知識,然後飄然而去。他們被瑪雅人認為是天神。瑪雅文化中令人難以理解的高深知識,就是出於外星人的傳授。他們說帕倫克石板上的雕刻是瑪雅人對外星宇航員的臨摹。外星人離去時,曾向瑪雅人許諾重返地球,但在瑪雅人的祭司預言天神返回的日期裏,外星人並未重新返回。於是導致瑪雅人對其宗教和祭司統治喪失信心,進而引起整個民族心理的崩潰,終於使他們離開故鄉,各自走散,瑪雅文化就這樣消失。也許人們會指責這種想法帶有過多的假說意味。但即使否定這種說法,仍然無法圓滿地解釋瑪雅文化神秘的內涵、眾多不可思議的奇跡,以及突然消失的原因。”
胡嬌嬌看了石板上的圖案之後,驚訝得合不攏嘴巴,驚訝萬分的說道:“大家快點過來看這裏的壁畫,你們看在,太恐怖了,這瑪雅人根本不是人,小飛哥說得對,他們的的確確就是貨真價實的外星人,長得可真詭異呀,這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段公子在旁邊微微一笑,溫文爾雅,彬彬有禮的說:“古瑪雅,有一種非常奇特的習俗,人們把斜眼睛、扁額頭看作是美麗或高貴的標誌,並采用人工的方法來達到這樣的目的。嬰兒一降生就要施洗,幹幹淨淨地四五天後準備開始一係列的磨難。小家夥的頭上被綁上頭板,一種專用的夾頭形木板,一前一後兩塊板把新生兒的額頭夾扁,一塊在額頭,一塊在後腦。這副頭板要在嬰兒頭上固定若幹天,等到取下後,孩子接下去一輩子都會保持扁平的頭形。這一習俗很像舊中國婦女纏足、男人剃發留辮的陋習,而在瑪雅人眼中,夾扁頭型、壓低的額頭乃是大美大麗的標誌。所有瑪雅人的側麵人頭肖像,誠如我們在瑪雅藝術品中看到的那樣,都顯示這一做法肯定曾經極為普遍,當然這是指在上層階級中間。另一個更為離奇的顯示高貴的標誌,是成為斜視眼。母親們有意試著來產生這種情形,她們在孩子兩眼之間下垂的頭發——柳海兒上懸掛小玩藝兒,通常是樹脂小球。這些樹脂小球在眼前晃來晃去地吊著,使得小孩子不由自主地盯著它們看,而這樣就有助於使他們的眼睛變得內斜視。瑪雅人也沒放過他們頭上的其它部位,五官五官,各有所綰。耳朵、嘴唇、鼻孔間的隔膜,都被穿上孔眼,用來綴掛各種裝飾品,質料包括金質、銅質、玉質、木質、貝殼、骨頭和石頭等等。我們乍聞嘴唇、鼻孔間的隔膜上打洞,不免怦然心驚,頗難受用。然而,殊不知我們習以為常的戴耳環穿耳洞與之豈不異曲同工,人類何以如此虐待自己的肉身呢?大自然中的其它物種絕對不會去做諸如此類損害自身的事,而產生了文化的人類卻相反。那麽,這類身體畸變行為就並不那麽簡單。人類的每個分子,都長著一個容量不小的腦袋,這就是人尷尬的原因。一方麵,為了生存必須彼此結為群體,互相認同;另一方麵,自我意識的蘇醒又使人總想讓自己區別於他人。這個既認同又區別的哲理,大約就是文化智慧的真諦!瑪雅人的上層階層用改變肉體形態的方式,顯出與眾不同,是在本社會內部作某種區別,是在一個文化內部凸顯出某種亞文化。而古希伯來人生下來便施行割禮,這種肉身上的自戕卻是要把自己的社會、自己的文化、自己的種族與其他社會、文化、種族加以區別,顯出與眾不同的優越感,即所謂上帝的選民之類說法。由區別而定義出高貴或美麗,由此看來,高貴和美麗從起源上就極富主觀性。最初的手段還是在打天然本錢的主意,把肉體當作客體加以處置,直截了當。於是就有了扁頭和斜眼,就有了鼻洞和鑿齒,就有了紋身或割禮......不同的文化遵循近似的心理過程而創造出五花八門、怪怪奇奇的文化樣態。所謂文化的進步,大約就是人類用以區別的手段越到後來越間接,越是離天然本錢來得遙遠,轉而在天賜的肉體之外去尋找互相區別的方法,文學呀,藝術呀,宗教信仰呀,生活方式呀,風俗禮法呀,如此這般,而已而已。瑪雅人在自己的頭臉上直接地大做文章,究其原因,大概是因為頭臉處於肉身最為顯赫的位置,最便於實現區別與認同的文化意義。中國有首飾一詞,極為傳神達意。《白虎通義》雲:製冠以飾首,別成人也。意思是說,製造出帽子來裝飾頭臉,為的是區別成年人。成丁禮又稱冠禮,成年意味著特殊的權利與職責,並且依照初民社會的習俗,成年男子同屬於一個社會亞文化,他們有著群體秘而不宣的一套儀式、能力、價值。冠這一首飾使他們區別於婦女和未成年人,使他們彼此認同為共享權利義務的統治力量。瑪雅人首上的飾,也起著類同的文化功能。無論是美麗的扁頭、高貴的斜眼,還是戴金綴玉,都明確地顯示了自己的社會地位,既區別於別的社會身分,又認同了自己的社會身分。這種區別與認同,對於古代社會文明的長成無疑具有推動作用。從服飾到飲食,從思想方式到藝術趣昧,都時時不忘趨從時尚,又時時企念標新立異。在一次次的發燒中,社會文化變得越加多姿多彩。當然,這也不是我自己說的,而是在一本古書上看到的。”(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