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字數:2970 加入書籤
魚娘敢做這件事,恐怕不是因為有什麽遠見,料到了孟維將來大富大貴,所以想提前討一個人情。
她到底是想到了什麽“有趣”的點子,所以才會給孟維白魚令,他們都無從得知,但魚娘想要報複孟青這是一定的,便隻需要將她往最壞處去想就好了。
白魚令在魚娘手中似不值錢,但是在外麵卻是千金難求,卓淩知道孟維此子,覺得他若是不走歪了,假日時日也能成就一番事業。
但是人心複雜,即便是孩童也不一定就是最純善的,何況是孟家大房那對糟亂事在前,但凡有點野心,都可能被魚娘這枚白魚令挑撥出惡念來。
但孟青覺得,魚娘一定沒想到孟維得了東西,轉頭就在他認為更大的利益麵前直接放棄了。也許是因為他還是個孩子,邁不過去那道坎,無法承受一條人命的重量,也許是因為能夠在孟青這裏得到肉眼可見的實惠,所以舍得。
孟青其實一直覺得孟維很是注重眼前之利,倒不是說他短見,隻是在齊氏手下過活,不可避免地讓他養成了一個習慣——吃到肚子裏的才是自己的。魚娘挑他也許也是因為他的少年老成,卻沒想到現在也倒黴在這一點上。
“況且你不要忘記了,南邊那兩位還沒有徹底和我撕破臉,魚娘算計我的事情必定不能擺在明麵上。她敗露之後,除了被責罰,更可能被放棄,留在明都城裏她或許能夠倚仗這麽多年經營出的人脈保住自己。”孟青點出這一點,“夙流蕭或許冷漠,可是魏屏一定念舊,魚娘還有用處的話,她就不會讓人難堪。然而魚娘依舊選擇離開明都城,我猜她手中一定有足夠保住自己的籌碼。她在明都城裏太多年了,比起你我,她才像是一個本地人,也許她知道的一些東西正是我們想要的呢?”
“他們還敢要這個臉麵?”卓淩嘟囔著,又問,“也許魚娘是因為害怕,所以選擇逃跑了?”
時機上也不是很巧,或許她發現事情敗露就已經有了逃離明都城的想法,隻是被孟青找上門去,這才不得不服軟,等到孟青離開,她就馬上準備逃了呢?
孟青搖搖頭,道“以我對她的了解,她不會。”
卓淩便呲牙咧嘴地笑了笑。雖然他也在培養親信,可是他畢竟是在風泉莊那個其樂融融的地方長大的,對死士一流也敬而遠之,所以不太能理解這樣的“愚忠”。
忠心不是壞事,卓淩也不是貶低那些英勇赴死的勇者,也不是因為魚娘忠心就取笑她,隻是她的忠心牽扯到價值,無用之人便不值錢了,她的反抗便是上趕著去證明自己的價值,令人覺得可怕。
剛想說話,薛采卻正好端著茶水點心進來,打斷了卓淩心中淡淡的憂慮。她信了孟青的話,重新選了茶葉,這一回的茶湯色如琥珀,有些發紅,聞著也是香甜居多。
不過她鬥膽隻端來了一盞茶放在孟青的麵前,給卓淩的卻是一盞甜湯,顯然也是考慮到喝茶提神,他之前便已經喝過幾杯茶了,要是再喝今夜就真的不要睡了。
薛雲自作主張讓卓淩生氣,說到底是因為安神散讓人困倦,讓卓淩心裏覺得不安全,但看薛采他就沒有生氣,反倒對她印象更好,覺得這人可用。
他臉色淡淡的,沒有責罰,讓薛采鬆了口氣。她也明白卓淩與孟青還有要事要談,自己卻是個新來不久的小宮女,還明擺著是帶著目的來的,這會兒要是在腆著臉留下來,便是給自己找死路走了,所以她送了茶點就利落地行禮,就要離開。
孟青卻開口留了她一會兒,從腰間的繡袋裏拿出來一朵絹花遞給她,道“方才我來的突然,也是欠考慮了。小小薄禮,不值什麽錢,不過嬌花贈美人,希望你不要嫌棄。”
薛采哪裏敢嫌棄。在她看來孟青是皇帝的小師叔,便是貴客上門,她不過是小小的宮女,身份有別如同天與地。何況這朵絹花並非孟青口稱的不值錢,薛采摸得出那料子,更長了眼睛,看得清楚花朵上綴著紅色寶石。
這儼然是一份重禮,但薛采想要行禮謝絕時,又被孟青扶住了手臂,笑說“天都這麽晚了,你今日也受了驚嚇,還是早些回去歇著。你且放心,不會叫陛下歇得太晚的。”
孟青一雙笑眸,趕人也這樣溫柔,又有卓淩的催促,薛采不敢再留,匆匆離開,不過她沒有回到自己的房中,依然留在卓淩的殿外守夜,那朵絹花被她好好地收在懷裏。
她走了,孟青接著方才卓淩的疑問,道“我決定去追魚娘回來,也不是胡來的,雖然不確定她手中有什麽,但我忽然覺得,之前放過她沒問出點消息來,有些虧了。”
孟青是不願意做虧本生意的,而且她認為魚娘身上一定有隻得深挖的東西。
卓淩想了想覺得也是,魚娘比他們在明都城的時間都久,久太多了,不管她手裏有什麽籌碼,起碼消息是比他們靈通的,這買賣不虧。
“我相信小師叔的直覺,正好你也可以南下去看看祁澤師叔,如今朝中不是上書說這戰事勞民傷財讓我停了的,就是等著我鬆口他們好安排人過去撈現成的功勞,小師叔要過去,我也能安排一下,讓人把祁澤師叔換過來,你們二人就可以一起回明都城了。”
孟青道“我不是不信你選出來的人不夠厲害,但是夙流蕭不好對付,你就不怕我們都走了,他翻臉不認?”
說的是魏屏想要她那弟弟一條命的事,這件事其實很險,也不一定能夠得到足夠的利益。
一國貴妃之子,又幾乎是太子的不二人選,要殺他本來就得費些功夫。而這件事哪怕被假造成意外,也可能讓南北再起戰事,卓淩先前是因利益為先,同意了的,但是即便有魏屏手書,沒有孟青和祁澤壓陣,說不準夙流蕭就翻臉不認、倒打一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