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字數:3159 加入書籤
兩人各有各的方法,在太皇太後這漫長一生之中,也不是沒有經曆過被人下藥陷害的事,不論是祁澤中規中矩地診脈,還是孟青絲毫不怕觸怒上顏,直接就讓她流了血,太皇太後都未提出異議。
指尖一點刺痛,比起她這麽多年在深宮中所經曆過的,實在是太過渺小。不過眨眼就過去了的痛苦,像是被蚊蟲叮咬了一口,甚至比不上她在閨閣之中學習女紅時被針紮的痛,實在是不值得太皇太後放在心上。
而且眼下這殿中也隻有他們三人,太皇太後“孤立無援”,不會有人跳出來指責孟青以下犯上,而隻要她不說這是冒犯,守在門外的老者也不會衝進來對孟青動手。
太皇太後懂得他們的顧忌,無非是因為之前鬧過不愉快,所以對她身邊的人存著防備心。如今是辦正事的時候,太皇太後便沒有叫人守在身側,而是吩咐他去了殿外守候,算是示好。
這對太皇太後以及老者而言,是很難得的經曆了。堂堂太皇太後,竟然也有對昔日不放在心上的人忌憚的時候,放在幾年前,都不會有人相信,隻會覺得說話的這人瘋癲了。
要是知道太皇太後身邊幾乎寸步不離的老者被趕到殿外做守門的,更是不敢置信。
事實上,老者是當年太皇太後入宮時薛家送來的忠仆之一,這些人是她在宮中的底氣,一直被少數人所知,也被少數人忌憚。
早年間他們的身份不為人知,但後來太皇太後掌權,他們的地位便扶搖直上,又因為他們的能力,叫旁人並不敢得罪。
然而,到了能光明正大出現在眾人眼前的時候,原先跟著太皇太後的那些人卻不剩幾個了。
蓋因從前她也有自大之時,跟著她的仆從不知人外有人,也不知後生可畏,當年的那些人陪著她走過幾十個年頭,能留到如今的不過兩人,其餘人皆不是壽終正寢,在之前又再折一翼。
僅存的這個,武功不是最好的,但他為人最是沉默,不掐尖要強,也最懂得太皇太後的心思,能守分寸,所以太皇太後讓他去殿外守著,他便也當這殿中沒有兩個身帶兵刃的人。
其實這樣還是很冒險的,畢竟孟青和祁澤不說,他們兩人也不可能忘了幾月前被人偷襲的事情。那是太皇太後下令,讓孟青受了一掌重傷險死,這是決計推脫不過的。
但是太皇太後臨朝攝政這麽多年,日日都與那些心懷鬼胎的臣子們交鋒,在白天看見孟青的時候,就已經知道這是個嘴硬心軟的姑娘。即便她會使狠辣的手段,但是不會拎不清。
祁澤卻是個麻煩,不過,他並不是為了昔年在宮中時的遭遇而怨恨,反倒是孟青的傷在他這裏過不去,遲早得清算。
然而他又是個以孟青為重的人,也看得出卓淩此時還沒有能力扛起北朝,太皇太後絕對不能出事,起碼不能是被人害死的。
不論是十五年前的舊事,還是幾月前發生的事,祁澤是不肯就此揭過的,孟青也隻是在等時機罷了,不過現在不能漠視太皇太後出事,這一點他們倒是不必說就達成了共識,頗是默契。
太皇太後的目光大多都落在孟青的身上,倒是越發顯得她之前對祁澤說的那番話是客套了。
不過這樣的目光裏少了打量,幾乎都是欣賞。有攝政長公主的例子在前,這北地出生長大的女郎有哪個沒有向往過江湖,向往那樣快意的人生,然而太皇太後生在薛家,自她被送入宮的那一刻起,所有的心思就死去了。
到如今年紀大了,反倒想起來昔年的心情,看見孟青這樣的女郎,太皇太後自然是喜歡的。
她之前欲對孟青下手,是順了朝中的勢,說是不想卓淩身邊有太多不安分的人,但其實真的見到了孟青,太皇太後也並未因她張揚而心生不喜,反倒是覺得有這樣的長輩教導,卓淩才能保持赤子之心。
隻是世事難料,那小小的人兒,心思竟然這樣的深,手段也越發地狠辣。
若是為爭權奪利,別人的手段可要陰損得多了,下毒又算得上什麽,別說還是吃不死人的毒了。太皇太後倒沒有覺得失望,甚至不會對外說,隻自己默默地尋了醫者就好。
但是卓淩實在是太過急切了,致使他行事失了分寸,太皇太後唯恐他會將北朝拖下水去,思及如今能管得住卓淩的唯有孟青這個小師叔,所以才會對他們道出實情。
至於說話時看似平靜,實則示弱,也是太皇太後故意為之,不過看來他們兩個都是知道輕重的,也都心軟,倒是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都是這些年習慣了算計,不知不覺,說話時也帶了出來。太皇太後想到這個,心中一歎。
不過麵上是完全看不出來的,隻能看見她麵容蒼白,唇無血色,眼底還存著不少的血絲,儼然是沒睡好的樣子。
祁澤診脈時也不忘細細觀察太皇太後的樣子,心中有了計較,才沉下心來細觀脈象。
孟青動手卻要簡單得多了,一根金針取了血來,再牽繞一縷內息,穩住了這滴血,不至滴落,就拿到燈盞旁細細地觀察。
金針取血之後,在太皇太後的指尖留下一點紅痕,血珠子被孟青挑在針尖上,米粒大的一點,竟是沒有顫動,仿佛孟青挑起的是一顆血紅的寶珠,而不是自人體中取出的鮮血。
殿中明亮,但透著火光,更能看出這血珠鮮紅勝於尋常,且隱約有腥香。
血味腥,大多數的毒都能使血液的味道變得腥臭,但這滴血卻帶著淡香,而且不是使人聞了就覺得不舒服的,果然是不至於置人於死地的小毒。
也是,若是太皇太後中了要命的毒,也不會隻是精神萎靡,隻是損了精氣這麽簡單了。
然而這香味似曾相識,孟青微動了動鼻子,再仔細地辨認了一會兒,更覺熟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