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9章 佛道論辯(七)
字數:5648 加入書籤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東晉烽火 !
太陽係就是須彌世界,集一千小世界,為一小千世界;集一千小千世界,為一中千世界;集一千中千世界,為一大千世界。因為這中間有三個千的倍數,所以大千世界,又名為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為一個佛度化的世界,我們這個大千世界叫娑婆世界,是釋迦佛度化的,相當於天文學上的銀河係。
須彌世界和世界四大種(地水火風)最初是由古印度婆羅門提出的,後被佛陀引用。現代科學家發現天文學與佛經的描述不一樣,從而懷疑否認佛經的正確性。其實須彌山是古印度修行者在定境中認識的,佛陀傳法前印度有修四禪八定的,最高的修到非想非非想天,差一點就出三界了。
我們看到的世界和佛陀看到的不一樣,這個很正常,比如一碗水,天人看是甘霖,我們看是水,餓鬼看是膿血,“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都是根據自己不同的業力顯現的。我們有這個肉身,阻礙了我們的見聞覺知,“聽不出聲,見不超色。”有人靈魂出竅,跑出身體外麵,就可以看到很多別人看不到的東西。修煉人修到甚深境界時,心光發明突破色身障礙,也可以看到。修煉到高層次可以出意生身,也就是道家所說的陽神,那時候上天入地,無所不能,天堂地獄,曆曆在目,這時候你就自然看到了。
人死的時候靈魂出竅離開肉身,這個時候他所看到的就是須彌世界,他在四大部洲上來回穿梭,尋找和自己有緣的地方投胎。再比如地獄,我們看不到就說沒有,地藏王菩薩修道前想知道母親在地獄中的情況,請一位羅漢幫忙,羅漢打坐入定意生身到地獄去找。還有虛雲和尚入定到兜率天,都是定中境界。當然現實中那些神漢仙姑也可以告訴你死去的親人的情況,那不是入定了,而是耳報神,傳送鬼告訴她的。
劉丹的出現穩住了佛家的陣腳。葛洪問道:“你們剛才討論道生一切,佛家也說過自性能生萬法,是這樣嗎?”
“是。”
“善人惡人,天堂地獄也是自性生的嗎?”
“是。”
“自性光明燦爛,為什麽要生惡人、地獄?”
“自性能含萬法,名含藏識。自性本自光明,本無善惡,由無明覆蓋真如,造諸善惡。自性惡用即眾生用,善用即佛用。故有善人惡人、天堂地獄之別。”
“自性不是不垢不淨嗎?為什麽會被無明汙染?”
“自性雖被無明覆蓋,但是自性本無動搖,而且這個無明本身也是虛妄的,沒有根源的。譬如有一個迷路之人,他來到一個村落,誤以為南麵即是北麵,這個迷途之人是因為無明而迷路的,還是因為本覺而生出迷惑的?
這個迷途之人,並不是因為其無明,也不是因為其本覺而迷路的。為什麽呢?因為本來就沒有一個錯誤的北方的實體,無明本來就沒有根,又為什麽是因為無明呢?這個錯誤的北方也不是本覺生出來的,本覺也不會生出無明。
這個迷途之人正迷惑時,突然有一個明白方向的人指示他,令他開了悟,這個人縱然在這個村落裏有了迷惑,以後他再也不會生出迷惑來。這個迷惑本來沒有自己的根本,它的本性畢竟是空。本來沒有迷惑,隻有迷惑了的覺見。如果覺見到迷惑,迷惑也就滅絕了,覺見並不會再生出迷惑來。猶如眼睛長有翳膜的人會看見虛空中的花,一旦除去翳膜,這花也就從空而滅了。”
……
“佛性不
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永恒的嗎?”
“是。”
“我們都知道萬物都在變化,不變的佛性在哪裏?”
“比如你住在長江邊,你小時候看長江水,和你現在看長江水有不同嗎?”
“沒有。”
“你小時候是個孩童模樣,現在是個成年人的模樣,你的模樣改變了,但是你的這個‘見性’,也就是佛家講的‘見精元明’並沒有改變。人的見聞覺知不變,不是很正常的嗎?”
……
葛洪道:“現在很多出家人不守清規,行為不如法,你是一個儒生,為什麽要替他們說話?”
“昆山有玉,混雜泥沙。麗水生金,寧無瓦礫。土木雕成羅漢,敬之則福生。銅鐵鑄就金容,毀之而有罪。泥龍雖不能行雨,祈雨須禱泥龍。凡僧雖不能降福,修福須敬凡僧。”
意即是說昆山良玉,難免混雜泥沙,麗水生金,難免有瓦礫,恭敬用土木造成的羅漢可以生福,銅鐵鑄成的佛像,雖然不是真身,但毀之都有罪,泥龍雖然不能降雨,如大旱時望天降甘霖,求龍王下雨,還是要焚香禮拜泥做的龍王。凡僧雖尚未成真阿羅漢真菩薩,但因為受二百五十條比丘戒,佛製三衣披搭在身,人天供養必獲其福。這段話本來是玄奘說得,被劉丹這個盜竊犯偷來用了。
……
葛洪提出詰難,劉丹一一應對,最終葛洪作揖退了下去。畢竟劉丹是個千年老鬼,曆史上那麽多的佛道之爭他都看過,大部分的問題他都能解答。
這時一個道士站起來,走到劉丹麵前,拱拱手道:“會稽吳天禮。”
劉丹被雷得不輕,無天理?你這是無法無天了,此人尖嘴猴腮,顴骨高聳,留著一撮山羊胡,一看就是寡情少恩之輩。
劉丹拱手回禮。
吳天禮道:“《金剛經》說萬法皆空,是嗎?”
“是。”
“茅坑裏有一大泡屎,你說都是空,你把它吃了?”
此言一出,大家議論紛紛,天師道這一方麵幸災樂禍,今天被佛教壓著打,這吳天禮劍出偏鋒,算是給大家出了一口氣。佛教這一邊不高興了,佛教講空,道教將無,大家都差不多,你這個問題同樣可以詰難道教。
“那請你先用嘴把這泡屎叼來!”劉丹不動聲色。
吳天禮愕然,不知如何接話。
劉丹道:“《金剛經》裏有大智慧,你都看不到,那是因為你被這一泡屎埋掉了!”
……
“佛家說萬法平等,人和狗能平等嗎?”
“能。”
“狗吃屎,你也吃嗎?”
“人和狗平等是說雖然大家的處在不同的六道中,但是佛性是一樣的,本無區別,人吃肉,狗吃屎,是因為前世的業因不同,所以有的得人身,有的得狗身,由此而有不同的習氣。你如今得了人身卻要像狗一樣吃屎,那可能是因為你前世是一條狗,所以對這泡屎念念不忘。”
……
“佛教說佛性能生萬法,即色即空,空即是色,比如你拉了一泡屎,這泡屎是你嗎?”
“你把佛性能生萬法比喻成拉屎,那是因為你根本沒有理解佛性。人拉屎,這裏人和屎是可以兩個獨立存在的,而色和空是不能獨立的。色和空的關係是非一非異。就像鏡子和影
子,影子能離開鏡子獨立存在嗎?當然不能,鏡子也不能離開影子,因為鏡子要通過影子來顯現,沒有影子,人們怎麽知道有鏡子呢?這是非異;鏡子和影子,當影子消失了,鏡子也會消失嗎?當然不會,鏡子還是如如不動,這就是非一。”
……
辯論進行到這裏,天師道理屈詞窮,敗相已現。最後是兩家出具證據的時間,道士們把《老子化胡經》和《史記》一起呈給了裁判團,作為老子是佛陀的證據。佛家則把《釋迦摩尼全傳》交給裁判團。
劉岩問道:“除了漢地之外,其他地方是不是也有皇帝?”
“有。”
“其他地方皇帝的話是不是也管用?”
“管用。”
“為什麽其他地方的皇帝都沒有記載老子的事情呢?”
道士們默然無對。
習嘏這時開口問道:“《道德經》上有說老子化胡的事情嗎?”
“沒有。”
“那麽什麽上有說?”
“《史記》上有說。”
習嘏轉身問僧人這一邊:“你們有什麽話說?”
對於道士們的強詞奪理,僧人們束手無策,因為《史記》裏沒有記載釋迦成佛的事情。場麵一時間僵持住了。
這時劉丹對法和耳語幾句。法和站起來,道:“天竺亦有《史記》,你們聽說過嗎?我為你們念一段。天竺頻婆羅王讚佛偈,曰:
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
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
當頻婆羅王說這句話的時候,老子在哪裏?”
道者不能對。
劉丹坐在下麵肚子都笑痛了。這印度哪有什麽史記啊?古代印度的人非常奇葩,他們不重視對於曆史的記載;印度人沒有構造起一種有效的保存重大曆史事件的製度。對雅利安宗教而言,曆史記錄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深邃的思想。他們的宗教很少有對人物(烈士、英雄、聖徒)的紀念,但對思想體係的記載非常重視。反正曆史會不斷的毀滅,這一世的事記他幹什麽?所以,我們現在可以看到,印度的古代曆史幾乎是一片黑洞,但印度的思想卻傳播很遠。
11世紀到過印度的穆*斯林學者比魯尼評論說:“印度人不十分注意事物的曆史次序;他們在述說皇帝的年代係列時是漫不經心的,當要他們非說不可的時候,就困惑起來,不知說什麽好,他們總是代之以講故事。”伯拉尼的話是非常接近於事實的。在印度不存在類似其他國家的相對可靠的官方史書,卻存在著大量宗教典籍、文學作品和民間傳說;許多曆史事件就混在這些東西裏麵流傳下來。所以關於古印度曆史的史料,必須從各種來源中搜集,有時甚至要到文學和自然科學著作中去考證古代印度的曆史事件。
好在佛經流傳下來了,從裏麵可以找到當時佛在印度傳法時的一些記載。不過佛經也沒有精確的時間記載,比如《佛說頻婆娑羅王經》開篇道:“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中……”這個“一時”到底是什麽時候?搞不清楚。
天竺頻婆羅王是天竺摩伽陀國的國王,佛陀在王舍城呆了很久,說了不少經。上麵這個《讚佛偈》出自《佛本行集經》卷第四(受決定記品下),倒是真有其事。
襄陽太守桓宣最後宣布辯論結果:“道者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