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中國芯

字數:11615   加入書籤

A+A-


    雖然隋波給出的投資條件,非常“微妙”,頗有些令永樂進退兩難。

    但陳曉畢竟也是一個梟雄人物。

    骨子裏也是一個和老黃一樣,敢於“豪賭”的人。

    否則前世他也不會最終接受大摩的對賭協議。

    陳曉很快就反應過來,有舍才有得!

    無論易趣也好,大摩也好,誰也不是慈善家!

    他們投資永樂就是為了獲得回報的,不管這個回報是在投資收益上的回報,還是戰略布局上的回報……

    他需要考慮的就是,衡量利弊,選擇和得到最有利於永樂發展的結果。

    毫無疑問,易趣的條件,要比大摩顯得優越太多了。

    而且,不管是否接受易趣的投資,都可以拿這個來反過來迫使大摩降低入股條件!

    至於最後選擇誰進入,或者兩者都引入。

    主動權還是在陳曉自己手裏……

    這種對他和永樂而言,是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情。

    陳曉這麽精明的人,當即就明白,可以先談!

    談判嘛,總要有商有量。

    不可能易趣提出這個條件,永樂就隻能接受……

    這中間,還是有很多可以商量的細節的嘛!

    不得不承認,

    雖然因為“黃陳之爭”最後落敗離場。

    陳曉在隋波前世時,社會、商界、輿論對他的整體評價很差。

    雖然還沒到蓋棺定論的地步,但也差不多了……

    但其實,客觀去看他的商業才能,絕對是一個不遜色於老黃的商業奇才:

    精明、老辣、溫和、作風強悍,具有領袖風采……

    他身上的這些標簽式的優點和特質,在早期,也都是曾為外界所公認的。

    就連老黃在國美最終合並永樂後,也曾稱:

    “不是我太無能,是陳曉太狡猾。這次並購談判,是我做生意一來最艱苦的一場談判,如果不是誌同道合和惺惺相惜,根本不可能談成功。”

    後來老黃還曾對媒體感慨:

    “陳曉是個出色的實戰家,非常熟悉家電零售市場,談判過程中,陳曉比之前更可怕。”

    後來兩家合並,陳曉孤身入國美。

    在老黃有意淡出國美,退隱幕後之際,擔任國美ceo、總裁。

    老黃給他的待遇,無論是辦公室、配車,都與自己一模一樣。

    對老陳的重視和尊重,可見一斑。

    而陳曉也是“報之以瓊瑤”,在工作上竭盡全力。

    上任不久就立下“1000億”營業額的軍令狀,並且對國美的發展戰略做了調整,規模和效益並重,給自己和國美都定下了很高的目標。

    之後,並購大中,成為三聯商社的大股東,陳曉把“執行者”的角色,做的有聲有色。

    要不是老黃進去了。

    在他的威勢之下,陳曉或許不會生出野心。

    這兩人的合作,可能會是中國商業史上的一段佳話……

    可惜了。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隻有在危難之際,在巨大的誘惑麵前,才能看出一個人隱藏在平常的外表下,真正的心性。

    …………

    既然易趣入股的事陳曉願意談,隋波此行主要的目的就達到了。

    至於具體的投資和談判細節,自然是張奕掌總,湯和鬆等投資並購部的專業人士去細談。

    老大隻是定下方向:談還是不談。

    投資永樂的事情,並不著急……

    線上+線下的“新零售”模式,在現在這個年代應該怎麽搞,隋波還沒有完全成熟的想法。

    對需要摸索著來,沒有前世記憶可依靠的事情,隋波一向都是比較謹慎的。

    慢一點沒關係,時間來得及。

    而且現在隋波自己的事情,還一大堆呢:

    首先,易趣現在正在搞大促。

    集團在全國上下全都動了起來,大大小小的事情無數。

    而且這次易趣殺入家電市場的舉措,在全中國社會各階層中,引起了這麽巨大的轟動效果。

    無論是官方、媒體、廠商、用戶……,還是國美、蘇寧等傳統零售連鎖的反應。

    需要考慮的方麵眾多。

    這些都需要他回京坐鎮,親自處理和決斷。

    其次,google已經成功上市。

    百度的pre-ipo融資和上市計劃,也已經進入實施階段。

    <101nove.comfo李昕晢負責,張奕從旁協助,但一些重要的機構談判,隋波也還是要出麵的。

    <101nove.comeo。

    此外,這次大促後,

    隋波還要考慮,易趣旗下除了核心電商以外,無線業務(移動互聯公司)、遊戲業務(趣遊網絡)這兩個業務接下來的安排。

    這兩個業務都是營收和利潤很高的現金奶牛項目,本來就是當初為了穩定易趣的股價,讓業績報表更漂亮,才一直放在易趣沒有剝離出來。

    但是隨著易趣進入大家電市場,這次大促後,可以預見,電商平台的gmv、營收都會有一個較大的增長。

    而且易趣現在的現金儲備和自由現金流,都已經非常好了,對股價和利潤的需求,也沒有之前那麽高了……

    這兩個業務繼續放在易趣集團內部,反而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畢竟這兩個業務的內核和模式,都和電商不太搭……

    隻是,該怎麽處理比較好呢?

    是分拆獨立上市?

    還是用易迅收購?

    都是需要好好斟酌一下的。

    而且這件事也宜早不宜遲,等《天龍八部》上線,馬上要談的《魔獸世界》代理再拿下來,那就真的是尾大不掉了……

    就算易迅想收購,估值也會高的離譜!

    這件事最麻煩的,就是怎麽才能讓那些易趣的美國投資者滿意。

    獨立上市是比較好解決的,但純粹的遊戲公司,上限不高,從盛大、巨人等公司後來的發展就可見一斑。

    就好像網易一樣,遊戲業務營收很好,但無法形成生態!

    但如果是易迅收購……

    價格不給到位,到時候在美國引起投資者集體訴訟,那麻煩才大呢!

    易迅上市才募集了50億港元,這些錢換算成美元就沒多少了。

    以趣遊現在的營收和利潤來估值,還真不夠收購的……

    ………………

    從永樂總部出來,

    隋波一行人乘車前往易趣集團魔都分公司。

    大戰期間,他既然來了魔都,當然需要到當地分公司去看看。

    也算是為前線“督戰”兼“激勵士氣”。

    自從2001年將易趣集團拆分後,各地分公司也做了很大的組織架構調整。

    就拿魔都分公司,這個易趣當年的第一個分公司,也是全國分公司的領頭羊為例:

    最早的分公司總經理周培,現在已經去了百度,擔任百度副總裁兼華東區總經理;

    分公司副經理崔倩上調易趣集團,現在擔任董事會秘書、政府及公共關係總監、易趣新聞發言人。

    而其他分公司的技術和產品人才,大部分都分流。

    或者去了百度、易信,或者上調易趣總部的“大中台”事業群。

    在易趣內部剩下的“元老”級員工(指97、98、99年在職的),也都在易趣的管理崗或者淘寶網做技術研發。

    現在的易趣魔都分公司總經理,名叫黃星,是當初隨李欣一起從聯想出來的老人。

    這也正常。

    李欣擔任易趣網總裁後,主抓b2c業務,尤其是供應鏈、物流。

    手下必須是懂傳統零售渠道經驗的人,才能管理好這些線下的複雜業務。

    別的不說,光是庫管和物流,裏麵的彎彎繞繞,就不是之前那些主要以大學生為主的魔都分公司團隊能搞定的……

    這就是現實啊,

    <101nove.com業務,就是典型的零售行業!

    相比而言,反而是淘寶網,更像是個純粹的互聯網公司。

    隋波甚至想,像易趣的華東、華南這些重要的大區,將來還需要再引進一些更專業的零售人才,比如沃爾瑪、百思買、甚至亞馬遜、國美等。

    隋波不擔心這些外來的職業經理人,會弱化易趣文化。

    現在整個易趣體係經過多年的價值觀和文化的不斷貫徹,公司氛圍的內在力量和感染力是很強大的。

    而且易趣體係內,除了物流人員之外,絕大部分的員工都是每年校招的大學生入職。

    從一開始,就經曆了“易趣學院”的培訓和熏陶。

    現在“易趣學院”已經到了第七期,就像京東的“管培生”一樣,一期期的員工,現在已經占據了易趣係中各公司,大部分中下層的管理崗位。

    從主管到經理,甚至個別優秀的,現在已經是總監級。

    這些員工才是隋波真正的根基,也是易趣係不斷發展壯大的源泉!

    易趣魔都分公司在發展過程中曾多次搬家,現在的公司地址在浦東的招商局大廈18層。

    之所以定在這裏,是因為易趣正在興建的國內最大的一個物流中心,就在浦東機場附近的空港物流園中。

    隋波這次沒有通知魔都分公司,準備直接過去,看看分公司真實的工作情況。

    搞個突然襲擊。

    不過他卻忘了自己現在的名氣有多大了……

    剛剛走進招商局大廈的大堂,隋波就被來來往往的那些魔都職場的精英們認了出來,頓時引起了一陣驚呼和圍觀。

    甚至有人過來拿手機拍照,弄得隋波很不自在。

    好容易才在王強和張軒的保護下,進入電梯。

    隋波也隻能搖頭暗歎。

    難怪前世看視頻,每次老馬出現都是前呼後擁,從安全角度,還是有必要的啊……

    但轉瞬,他的注意力就被電梯裏的屏幕吸引了。

    咦?

    這時候分眾就已經出現了嗎?

    還真是,液晶屏幕下方,清晰的寫著分眾傳媒的字樣。

    隋波不由摸摸下巴,分眾倒是個不錯的投資對象。

    江南春是個絕頂聰明的商人和廣告人,而且資本運作手段高超。

    分眾一路從融資上市、並購聚眾、框架,到私有化退市後轉戰a股二次上市,市值暴漲10倍,最高達1800億……,這一係列操作,堪稱是財技高超。

    而且,雖然分眾的這種電梯傳媒,和互聯網業務的關聯度不算密切,但畢竟是對白領人群到達率最高的一種媒體渠道。

    將來易趣係很多新的業務,都可以投放這個渠道。

    就算是作為純粹的財務投資,也是一個收益不錯的投資項目。

    正好隋波準備籌建一個和沈南鵬合作的基金,完全可以把分眾作為第一個項目嘛。

    現在國內能短期上市的項目可不多……

    這個小插曲在他腦海中一晃而過。

    到了18樓,卻發現黃星已經帶著魔都分公司的幾個高管,在電梯口等候了。

    其實樓下大堂當時就有易趣的員工,當時就一個電話打給黃星了。

    開玩笑,大boss忽然出現,誰不慌啊!

    突然襲擊是沒搞成,但隋波的出現,還是讓易趣魔都分公司的員工非常激動。

    這就是創始人的威信和影響力了,一般而言,除非出現重大變故,是沒有人可以取代的……

    …………

    就在隋波待在易趣魔都分公司,簡單的發表了一個講話,鼓勵了一下員工,並且聽取分公司團隊的工作匯報之際。

    他出現在魔都的消息,飛快的傳播開來。

    現在的手機、網絡這麽便利,消息的傳播速度絕對堪比光速。

    不多會,很多電話就打到了張軒拿著的隋波手機上。

    有盛大老陳的,攜程老沈的,百度魔都分公司總經理錢程的……

    大部分電話,張軒都接了,稱隋波正在開會,稍晚一些回複。

    但有一個電話卻非常重要。

    張軒也不敢怠慢,走進會議室,打斷了會議,請隋波親自去接。

    這個電話,是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成員兼重大專項組組長、魔都市決策谘詢委員會委員,江上舟打來的。

    江上舟是魔都電子信息領域的主管領導,也是業內德高望重的前輩。

    隋波之前曾在魔都的財富論壇和博鼇論壇上,和他見過兩麵。

    雖然不太熟悉,但也算認識。

    對於這位魔都芯片產業奠基人、國家大飛機項目的啟動者,隋波還是非常佩服的。

    在前世他重生時,正值中興、華為等公司正在被美國製裁,一個小小的“芯片”牽動了無數中國人的心。

    那時他看過一些文章,才得知了一些並不為大眾所熟知,但始終在默默推動著國內半導體事業發展的名字。

    其中,江上舟,就是曾被反複提及的一個名字。

    他在浦東規劃了麵積22平方公裏,3倍於彎彎新竹工業園區的張江微電子開發區;

    2001年-2005年“十五”期間,他幫助魔都引資100億美元建設10條技術水平等於或高於華虹nec909工程的8英寸-12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一手創建了魔都的芯片產業基礎。

    他先後引入中芯國際、中微半導體。

    鼓動和邀請了張汝京、尹誌堯兩位頂尖領軍人才,及一大批矽穀華人歸國創業。

    後來在中芯變故,張汝京被迫離開後,更是親自擔任“中芯國際”董事長,對國家的芯片產業貢獻極大。

    可惜的是,盡管有像江上舟、倪光南之類的官員、科學家極力的努力和推動。

    但芯片產業卻是一個龐大的產業鏈。

    製造一個小小的芯片,涉及到50多個學科、數千道工序,包括設計、製造、封裝三大環節。

    在這個產業鏈上,國內企業的差距是巨大的。

    這不僅需要巨額的投資,更需要突破國外的專利、技術封鎖和扼殺。

    而在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裏,因為國家財政拮據,投資半導體研發的資金,隻是杯水車薪。

    而民間投資更是備受冷遇。

    那時提倡的是“造不如買、買不如租”。

    芯片行業不僅燒錢,而且周期長,技術更新快,你剛研發出來,國外巨頭就已經開始打價格戰來扼殺你!

    這就意味著,前期要不斷砸錢,還見不到水花……

    除非國家集中力量來打大的攻堅戰。

    否則僅靠一點點財政撥款和民營企業、資本的力量,是很難實現突破的。

    華為默默的研發了十幾年,每年投資過百億,才搞出了海思的麒麟芯片,卻也隻是實現了在設計這一個環節上的突破,而其架構授權的核心,還在國外巨頭手中控製。

    製造更是一大短板。

    製造芯片的三大設備,光刻機、蝕刻機和薄膜沉積,國內隻有中微的介質蝕刻機能跟上行業節奏。

    差距最大的是光刻機,國內的魔都微電子和國際領先的荷蘭asml幾乎差了三代的技術……

    材料方麵,日本全球領先。

    製造芯片的19種主要材料中,日本有14種全球第一,份額超過60%,近七成的矽晶圓產自日本,而矽晶圓是芯片製造的根基……

    對於隋波而言,現在考慮芯片,或許是有點遠。

    但是,如果換一個角度想,

    芯片也好,手機操作係統也好,互聯網底層技術也罷,這些都是未來全球競爭中,無法避免的領域。

    移動互聯網的根基在於智能手機、操作係統;

    深度學習、ai,也同樣離不開芯片。

    從阿裏搞達摩院,投資3000億搞芯片研發就可以看出,互聯網巨頭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必然是走上科技巨頭的道路。

    隻是,這個東西太複雜了,需要權衡公司發展和研發之間的比重。

    不要被太過“遠大”和“沉重”的目標拖死,搞的出師未捷身先死,那就悲催了……

    腦海中電光火石之際,

    隋波接通了電話:“江主任,您好!我是隋波。”

    “隋總啊,聽說你來魔都了?不知道有沒有時間,晚上一起吃個便飯?”

    “江主任您發話,我什麽時間都方便!”隋波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