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初心

字數:8057   加入書籤

A+A-


    隋波放下茶杯,輕笑道:

    “陳總,之前joe已經把情況,大致跟我說了。

    易趣投資永樂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我們的合作一直都很愉快。

    你放心,能幫我一定會幫的。

    先別急,喝杯茶,我們慢慢聊……”

    他神情平靜的這麽一說。

    陳曉也感覺,自己好像表現的有點太急切了……

    眼前這位雖然年輕,

    可既然能成就如今這麽大的事業,以及從以前接觸的情況看,也不是善茬!

    論起“老奸巨猾”,比國美的老黃更甚……

    不是那麽好糊弄的。

    當下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坐下喝了口茶,琢磨著怎麽才能說動隋波。

    隋波倒沒有先談國美收購的事。

    而是饒有興致的,問起了目前國內家電市場的情況。

    他想弄清楚,

    為什麽目前無論國美還是永樂,在經營上都陷入窘境的原因。

    要知道,這幾年正是國內gdp增長最快,人們消費水平增長較快的一個階段,房地產市場爆發,家電產品是人們生活的必需品,剛需。

    就算有電商攪局,激烈的價格戰壓低了利潤空間……

    但按理來說,

    像國美、永樂這樣的巨頭公司,也完全可以憑借著規模效應和供應鏈的優勢,通過運營效率來壓低成本。

    以他們的體量,怎麽都應該賺錢的啊!

    看人家蘇寧,經營就很穩健,被人稱為是“隻賺錢,不爭老大”……

    說起這一點來,陳曉等永樂的管理層們,那可真是一肚子苦水。

    沒有人比他們這些幾乎一輩子搞家電零售的人,更熟悉市場了。

    從國美掀起的“價格戰”、“全國擴張”,引發了全行業不得不跟隨的惡性同質化競爭。

    到加入wto後,國外巨頭如百思買等也殺入國內……

    不擴大規模,就隻能等死!

    可擴大規模,也就意味著成本的激增,

    這些成本包括門店、人員、庫存、營銷、促銷費用等等。

    至於盈利……

    其實在經曆數度價格大戰和商企對壘後,目前國內的家電連鎖業已經形成自己的特點:低價、規模化、專業化。

    真正的贏利點,並不在銷售的商品本身利潤,而是“其他業務”的收入!

    所謂的“其他業務”,

    指的是主營業務之外的業務,包括進場費、廣告費、促銷費、店慶費等等。

    這些“價外費”早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也是供應商怨聲載道的由來。

    以去年為例,

    國美毛利率為8.63%,其中其他業務所產生的利潤占利潤總額的71%;

    蘇寧的毛利率為8.74%,其他業務利潤是主營利潤總額的172%;

    永樂這兩個數據分別為6.96%和112%……

    而同期,美國最大的家電連鎖商百思買的毛利率為24.53%!其中其他業務占利潤總額的59%。

    由此可見,國內家電連鎖業實際在商品銷售上的利潤有多低了……

    這也直接造成了,家電連鎖企業隻能通過不停地血拚價格,追求銷售規模。

    而在每周甚至每天熱鬧的促銷、賣貨的表象下,

    就是全行業利潤下滑的冷酷現實……

    陳曉歎道:“波總,中國老百姓購物的習慣,就是貪圖便宜,

    價格戰就是競爭最主要,也最有效的手段!

    國美從去年掀起的行業並購,其實也是業內的共識……,盡快通過產業整合,進入巨頭競爭的時代。

    越快整合,內耗越低,從長遠發展來看對行業也更有利……”

    他話還沒說完,

    隋波卻笑著接了一句:

    “哦?聽陳總的意思,你其實也是讚同整合並購的?”

    陳曉一愣,隨即點頭道:

    “是的,年初我專門邀請幾家公司的掌門人聚會。

    其實也是希望大家能聯合起來,減少這種無意義的內耗,形成一個聯盟。

    ……可惜大家的分歧太大了。”

    這沒什麽可向隋波隱瞞的,媒體也報道過。

    隋波點頭笑笑不語。

    並購整合,消除內耗,這一點本身的確沒錯,

    可是怎麽在並購後,能夠真正提升運營效率?避免“大而不強”,才是關鍵。

    前世的國美,就是“並購”路線的代表。

    除了一連收購了多家區域家電連鎖企業之外,五強裏,老黃就一連並購了永樂、大中。

    甚至發出豪言,要並購蘇寧,一統天下!

    可是結果呢?

    隨後國美的“產業整合”,並沒有帶來經營效率的提升。

    反而隻是靠“壟斷”優勢,更加壓榨供應商了……

    老黃也因為家電連鎖零售的利潤太低,賺錢太慢,直接放手給陳曉去運營。

    自己轉身搞起了房地產、資本運作。

    後來隨著老黃進去,國美又經過“黃陳之爭”內亂,業績一路下滑……

    再反觀如今的家電連鎖巨頭中,唯一一家在未來存活並且活的很好的蘇寧(國美也依然存活,隻是已經掉隊了):

    老張就是堅持走“自主發展”道路,鮮少並購。

    並且致力於提高“單店收益率”,每開一家店都能保證盈利。

    同時在互聯網時代來臨時,積極“擁抱互聯網”,順利轉型電商,形成了線上+線上的模式。

    結果等到互聯網巨頭們開始殺向線下時,蘇寧又抓住了“新零售”的機會……

    可見,所謂的行業整合,並不隻是“並購”一條路。

    堅持自己的經營模式,不斷進步,在市場競爭中的優勝劣汰,也是一種“整合”!

    陳曉說的興起,

    幹脆起身,走到掛在牆上的一張巨大的全國地圖旁。

    對上麵標注的各家公司的市場競爭“戰略形式”,解說了起來……

    隋波一邊聽,思緒卻不覺飄散開來。

    說實話,之前幾天裏。

    他滿腦子都是芯片、操作係統、智能手機,全球科技競爭,it巨頭的你追我趕,國家在眾多科技領域的落後……

    這些遠離人們生活,牽扯到國家高度的科技戰略的問題。

    忽然切換到永樂這邊,

    貼近老百姓生活的價格、商品、門店等等商業問題,反而讓他產生了一種奇妙的錯落感……

    本來他想拿永樂並購案,來發泄一下心中煩躁的心思。

    忽然淡了。

    隋波如今的層麵,遇到問題,很容易從“曆史”發展的高度來思考。

    就好像現在,

    他腦子裏閃過的一個念頭竟是:

    我們努力去發展科技,進行技術創新,到底是為了什麽?!

    不就是為了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嗎?

    而技術改變生活,隻是一個方麵……

    像眼前的永樂這樣的傳統零售行業,其實是更接近人們的生活。

    製造業的產品品質、消費購物的體驗,也是能夠切實提升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讓他們感受到國家發展和技術進步的地方!

    由永樂,隋波又聯想到最近在他的關注度裏,越來越少出現的易趣電商業務……

    想到了當初他剛剛重生回來時,第一個創業的念頭。

    “國計民生”!

    就是這四個字,是隋波重生之前,對互聯網產業尤其是電商業務,感受最深的一點!

    直接促使了他以電商,作為了創業的開端……

    當隨著從易趣到星河,到現在的星漢,隋波旗下的業務發展越來越大,越來越多。

    他很多時候思考問題的方式,不覺間已經脫離了最初的想法。

    怎麽去進行全球競爭、成為市場第一、建立偉大的公司……

    這些想法,已經占據了他大部分的腦海!

    他一直抬著頭向前跑,希望能夠帶領著星河係、星漢這些公司,飛的更高!

    卻很久沒有低下頭,看看芸芸眾生,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如今的生活了……

    這一刻,隋波忽然意識到,

    家電連鎖行業,以及電商、傳統零售業。

    並不是他用來肆意發泄的地方……

    相反,其重要性和芯片、操作係統這些核心技術,是相同的!

    他回想起當初還一無所有時,給易趣設立使命價值觀時的想法:

    “讓世界更簡單,更有趣”

    當時在他自己的內心深處,其實也隻是把這句話當成了“忽悠”人的口號。

    但如今回頭再看,才發現,“大道至簡”。

    一切科技創新和發展的目的,不就是讓人們的生活更方便,更簡單,更美好嗎?

    技術和商業,科技發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其實是相輔相成的!

    隋波的思維飛快的轉過一圈之後,再回到現實中……

    他的想法已經變了。

    國美和永樂的這次並購案,他不再考慮“布局”,考慮“未來”。

    他應該從現在、從當下,就用自己的力量,

    來推動中國的商業環境,變得更加有序;

    用戶能夠享受到更好的產品,更好的購物體驗,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

    之前易趣和永樂合作搞的“新零售”試點,其實隻是小打小鬧。

    在門店設個體驗區就完事了,最多在信息係統上進行了優化和部分對接。

    之所以進展緩慢,主要也是因為隋波自己心裏沒底……

    畢竟前世阿裏提出“新零售”戰略時,已經是2016年了。

    提前了十年,目前各方麵的條件是否成熟,隋波也沒譜,所以隻能是先摸索著小步走。

    但仔細想想,

    今年的中國社會零售總額在7.5萬億,到17年是5.2萬億美元(約36.6萬億),5倍的增長而已。

    而08年金融危機後,

    就是整個零售行業,從無序粗獷的瘋狂增長期,向以數字化為基礎的“新零售”轉型期!

    隋波覺得自己之前忽視了這一趨勢……

    應該加快動作了!

    同樣是幾百億,如果扔進芯片產業,可能隻能建幾條生產線。

    但如果扔進目前國內的商業零售領域裏,就是一條超級大鱷……

    “鯰魚效應”隻需要一條鯰魚,但如果進來的是一條鱷魚呢?

    想到這裏,隋波看向陳曉……

    這個人,能夠承擔他改造傳統零售產業環境的目標嗎?

    夠嗆!

    老黃?蘇寧老張?京東老劉?還是張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