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中國特色“新零售”路線!

字數:9520   加入書籤

A+A-


    陳曉依然站在地圖前,

    興致頗高的講解著,目前全國家電零售的市場格局……

    頗有幾分戰爭電視劇裏,

    甲方軍隊長官拿個指揮棒,揮斥方遒的風範。

    地圖上的紅旗代表永樂、黃旗代表國美、藍旗代表蘇寧、綠棋代表其他公司,還有同色的箭頭,代表各家公司擴張的路線圖……

    還真像是似模似樣的“作戰地圖”!

    隋波麵帶微笑,頻頻點首,似乎聽的很認真。

    腦子裏卻在想著之前張奕匯報的,他和陳曉談的兩個方案:

    方案一,在“對賭”協議生效後,易趣繼續全力支持陳曉團隊控製永樂。

    這包括幾個方麵:

    -易趣期間增持永樂股份,提升股價;

    -未來在達到相應的條件和業績下,易趣給予陳曉團隊不超過5%的認股權;

    -當大摩在董事會和股東大會層麵,發起任何針對陳曉團隊的重大事項(如“罷免提案”)時,投票支持陳曉團隊。

    當然,作為回報,

    繼續掌控永樂的陳曉團隊,將會全力配合易趣在線下的戰略布局。

    包括但不限於采購、庫存、物流、營銷、線下新業務嚐試等。

    這個方案,實際上是就等於請易趣出手。

    將“對賭”輸給大摩的那4.1%的股份,繞了一圈後,再返還給陳曉團隊。

    從而保證陳曉為首的管理團隊股份之和,依然能占據永樂第一大股東的位置。

    說實話,

    這個方案是有利於陳曉的,雙方的收益並不對等。

    而且陳曉自己對這個方案,也沒有報太大的希望……

    這時候陳曉已經對市場上和國美、蘇寧等公司的競爭,有點“疲憊”了。

    他還是想“賣”掉永樂!

    方案二,在“出售”永樂的交易中,邀請易趣參加競購。

    其中也包括了幾個條件:

    -易趣的報價不得低於其他方(國美)報價;

    -易趣以“股票+現金”方式全資收購永樂,且現金比例不低於總交易額的20%;

    -交易完成後,除現有管理團隊(持股)離職外,易趣需保證現有永樂員工裁員比例不超過5%;

    這些是主要條款,其他還有一大堆細節條件,隋波也懶得多看。

    其實這個方案,才是陳曉的真正目的。

    無論他是真的想把永樂賣給易趣,

    還是隻想讓易趣加入競購,方便他利用易趣,來向國美老黃抬價……

    這個方案,都會是一個重量很大的砝碼。

    陳曉就是看準了,

    隋波對線下渠道有很大的“野心”,才不愁他不入局……

    而且,不論是賣給易趣,還是賣給國美,他的價值都依然在。

    國美這邊,

    老黃已經不太想搞零售了。

    和陳曉之前談判的時候,已經透露出,希望他在新公司擔任ceo的想法。

    易趣這邊,

    則根本就沒有像他這樣,精通線下渠道大型連鎖企業管理的人選。

    就算收購了永樂,很大可能性,還是會繼續邀請他來掌舵……

    “股票”方式收購,也就意味著陳曉在交易之後,將會持有大量易趣股票。

    這就是他的籌碼!

    隋波想到這些,也不得不感慨,

    難怪前世國美收購永樂後,老黃連歎“這個人太厲害了!”

    要不是大家“道不同,不相為謀”,

    陳曉這個人做生意,的確是一把好手,能力極強!

    …………

    不過,這兩個方案,隋波都不選!

    易趣現在持有19.5%永樂股份,其實是永樂的第一大股東!

    之前之所以說是“第二大股東”,

    那是因為,把所有永樂管理團隊的股份加起來,還是超過易趣的。

    陳曉本人的持股才12.4%。

    另外,永樂的總市值不過47億港元,隋波又不準備讓它退市。

    換言之,隻要拿到拿到51%的股權就足夠控股永樂了……

    所以,如果真想收購永樂……,易趣幹嘛要和國美玩這種競購?

    直接從股市上,發起要約收購就好了!

    真要比資金實力,國美老黃能搶得過他隋波?!

    沒看前世國美收購永樂,大部分都是用股票,現金才用了4億……

    現在國美的攤子鋪的那麽大,老黃手裏也沒錢!

    而且,陳曉想賣掉永樂,沒問題。

    不過你沒經過易趣這個大股東,就先和老黃談……

    真當大股東沒脾氣?

    說白了,

    還是之前易趣一直都沒有參與永樂的具體運營。

    說是戰略投資,但對永樂的控製力很低,

    以至於陳曉這種,對資本市場的玩法不夠熟悉的人,產生了錯覺……

    他還覺得,永樂是他自己的呢!

    再回想起前世的“國美之爭”,

    陳曉在期間的一係列舉措,表現出的對資本的盲目信任,和對公司治理結構的漠視,忽視了自己“代理人”的身份,竟然以為小股東可以去挑戰大股東……

    最終慘敗離場。

    這就表現出了,他在商場上的精明強幹之外,

    對資本市場和現代企業製度中,那些基礎部分和“微妙”部分的認識,是多麽的無知!

    當然,以隋波如今的身份。

    自然不會當著陳曉的麵,把事情挑開了說……,大家都是體麵人!

    他這次來,主要就是看看,

    陳曉是不是真像前世一樣,準備和國美談“合並”了。

    現在看來,“曆史”還是有著其強大的慣性的……

    所以,之後的交流中,

    無論陳曉說什麽,

    隋波都是淡淡笑笑:“嗯,好,我回去研究研究。”

    對於隋波的這種態度,陳曉也是無可奈何。

    在臨走時,隋波留下了一句話:

    “陳總,我對永樂還是很看好的,其實出售並不一定是最好的辦法,你也考慮一下吧。”

    ………………

    離開永樂之後,

    隋波一上車,就直接對左清泉道:

    “清泉,你通知一下,讓老宋和李欣坐今晚的航班,來魔都。”

    坐在前麵的張奕聞言,轉頭看了隋波一眼:“波總,你是想……”

    隋波笑道:“你不是已經猜出來了?”

    張奕也樂了:

    “當時我看了陳曉的方案之後,就知道波總你一定不滿意。

    也奇怪了,陳曉看起來那麽精明的一個人,怎麽會自毀長城呢?

    沒有了永樂,誰認識他是誰?”

    隋波歎道:

    “所以說,道不同不相為謀,這句話真是至理名言啊……

    線下渠道,還是要控製在我們自己手裏才好!”

    張奕點了點頭,明白了隋波的意思——陳曉可以放棄了。

    銀灰/黑雙色的邁巴赫62zeppelin,疾馳在魔都車水馬龍的高架上。

    隋波看著車窗外的都市景色,

    心中開始勾勒著,接下來易趣“新零售”戰略的全新畫卷……

    在近代商業的發展史上,

    有兩種模式主宰了零售業的發展方向:

    一種是以美國的沃爾瑪為代表的超級大賣場模式。

    沃爾瑪在財富500強中排名第一,2005年營收2879億美元,其核心優勢,就在於低價和無所不包的商品;

    另一種恰恰相反,是以日本的711為代表的便利店模式。

    店麵隻有80-100平方米,商品品種不多,每種商品隻有兩三個品牌,卻幾乎能夠完全滿足人們日常的生活所需。

    沃爾瑪和711分別將這兩種模式做到了極致,也清晰的驗證了零售業最樸素的真理:

    優質、低價、讓購物觸手可及!

    這也是很多零售巨頭得以崛起的秘訣……

    在德國,

    零售巨頭阿爾迪的商品價格,比同類國際競爭對手低15%-25%,比一般超市低35-40%。

    通過低成本為中心的“簡單至上”的高效運營體係,盡一切可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從而實現利潤最大化;

    在美國,<101nove.comostco(好市多)則以低價、精簡的商品,優化的成本結構和誘人的購買氛圍,成為了用戶和業界追捧的“網紅”,被譽為“沃爾瑪唯一的對手”。

    而在中國,

    由於現代化市場經濟起步晚,零售業到現在,還沒有形成全國性巨頭……

    與此同時,互聯網已經蓬勃發展起來。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改變甚至取代了線下零售業正常的發展軌跡!

    所以,中國的零售業中既沒有產生沃爾瑪,也沒有產生711(雖然有類似的商業模式,但都沒有形成全國性巨頭)。

    而是產生了與兩者極其相似,卻又截然不同的第三種模式……

    就是現在以易趣為代表的線上零售,電商模式!

    其實仔細分析就可以明白,<101nove.com電商,易趣也在遵循著零售業發展的真理:

    優質、低價和讓購物觸手可及。

    低價和正品行貨,就是易趣賴以起家的殺手鐧(不包括淘寶)。

    <101nove.com業務逐步擴展到家電、服飾、圖書等品類,最終成為中國千萬家庭一站式生活購物的首選平台。

    當然,中國的市場又與國外不同。

    相比正品,價格才是用戶更關心的因素。

    <101nove.com2c平台,能夠崛起的關鍵(包括pdd)……

    但是,電商畢竟是隻是線上渠道,互聯網在中國的普及率現在還不高。

    線下渠道還是老百姓購買商品的主要渠道;

    同時,中國廣闊的地域和城鄉差距,導致用戶的需求極為多樣化!

    這種情況下,

    走線上+線下模式,就是必然的選擇。

    前世老馬提出的“新零售”戰略,

    隋波越琢磨越覺得,的確是最適合中國市場的模式!

    隻是,等2016年阿裏想搞這個的時候,中國的零售市場格局,其實已經定了。

    無論家電連鎖、商超連鎖、便利店連鎖,都湧現出了行業巨頭。

    導致老馬也隻能通過大規模投資,和戰略合作的方式來推動。

    這就費老鼻子勁了!

    阿裏對線下渠道的把控力低。

    而自身發展到龐大的規模,也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再加上和騰訊、京東,甚至新興起的pdd的競爭……

    根本沒有足夠的精力和能力,

    去掀動和變革整個線下零售市場!

    所以阿裏的“新零售”戰略顯得虎頭蛇尾,熱炒了一陣就沒什麽動靜了……

    這樣一想,

    其實在06年這個時候,隋波想搞這個事情,反而會更容易一點!

    首先,家電連鎖格局未定,

    易趣擁有第三大的永樂股權,而且陳曉之前還幹了一件妙事,他和大中談了合並!

    換言之,易趣在收購永樂之後,有很大的機會再拿下大中……

    這樣一來,京滬兩大重地都覆蓋了。

    就能和國美、蘇寧,形成三強鼎立的局麵。

    而易趣除了線下渠道,還有線上優勢和物流優勢,未來這種差距,隻會越來越大!

    商超方麵,

    同樣是一團混戰,沒有全國性巨頭出現。

    易趣雖然還沒有開始布局,但是商超是比家電連鎖,受電商衝擊更大的領域。

    等淘寶再過兩年的時間發展起來,那時候商超的價值就更低了。

    反倒是便利店的價值會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凸顯。

    易趣已經投資了美宜佳,完了再在魔都和帝都投資兩家,

    基本也能夠完成全國主要區域的覆蓋需要了……

    這樣一來,

    等到移動互聯網時代,移動支付起來。

    易趣的“新零售”戰略就徹底成型了!

    我們中國有獨特的文化和市場特點,幹脆就走一條線上+線下的“新零售”路線……

    隋波想到這裏,不禁有點想笑。

    我這算不算是,把前世老馬的思路給“發揚光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