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估值的考慮
字數:10681 加入書籤
很多互聯網創業公司,初次融資時,大多是項目剛剛啟動。
沒資金、沒業務、沒產品、沒用戶……
可以說,除了一紙bp之外,幾乎一無所有。
這種情況下,其實創業者和投資人之間的地位,是極度不平等的。
很多創業者為了能夠拿到融資來啟動項目,不得不接受一些比較苛刻的融資條款。
並且,不得不在較低的估值下,出讓較高比例的股權。
說白了,都是因為創業者手裏握的牌太少。
談判時底氣不足,腰杆不硬。
隋波和易趣公司在這方麵就好很多了。
前期通過版稅、裝機、網吧等多方積累資金;又挖來宋健,組建了供應鏈團隊。
一點點的把易趣公司從草台班子的大學生初創團隊,發展到今天。
線上、線下業務都初具雛形,並且有著健康的正向現金流。
即使這次融資失敗,對易趣而言也不算什麽致命的打擊。
無非就是發展的速度稍緩一些。
反正隋波設定的在互聯網第一次浪潮階段的主要目標,已經實現了大半(進入互聯網第一陣營、打磨核心團隊)。
就現在的互聯網大環境而言,就算做成市場占有率100%的老大,意義也不大。
主要還是跑馬圈地,搶占賽道。
正所謂,先贏不算贏。
想要在互聯網領域內成為最後的贏家,將會是一場漫長而沒有終點的馬拉鬆長跑……
即使隋波前世重生回來時。
已經市值萬億美元,堪稱巨無霸級別的阿裏、騰訊兩大巨頭。
也始終誠惶誠恐,始終焦慮。
誰也不敢說,自己的公司會一直強大下去。
顛覆,永遠來自於無法預測的地方。
就像比爾蓋茨曾說過的:微軟離破產永遠隻有18個月。
在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興起時,
小馬哥就一度被米聊的出現驚出了一身冷汗。
他不止一次的在不同場合說:要不是微信的及時出現,或許騰訊就會失去搭上移動互聯網巨輪的船票。那樣的話,騰訊就非常危險了。
又如幾年間就突然冒起,跨入準巨頭行列的字節跳動(頭條係)。
一度打得b、t兩家灰頭土臉。
或許未來,隨著新技術的出現,還會有其他公司,
正在無人注意的地方,悄然的發展,等待著崛起的一天……
所謂巨頭,隻不過是手裏掌握的大量的資源、資金、人才。
能夠在麵對新的競爭和市場趨勢時,有更多的應對空間而已。
一旦反應不及時,不能跟隨市場和用戶需求的變化,及時調整……
即使巨頭,也會隕落。
智能手機出現,連續14年占據全球手機市場份額第一,幾乎成為手機代名詞的諾基亞隕落了;
穀歌、faebook出現後,曾經市值曾高達1200億美元的互聯網巨頭雅虎,最終以48億賣身……
都是例子。
所以,隋波從來沒有一口氣吃成個胖子,甚至“獨霸互聯網”之類狂妄的念頭。
能夠保證易趣隨著互聯網行業的發展趨勢,始終處於領先地位,就足夠了!
在這一點上,他還是有信心的。
憑借著自己對未來二十年,互聯網行業發展趨勢的了解;
憑借現在這支堪稱豪華的優秀團隊。
隻要不懈怠,始終保持警醒和努力,不斷進步。
就算沒有融資進來,易趣自主發展,依然能夠在很長一段時間,屹立在互聯網行業的巔峰。
至於熬過2000年、2001年的互聯網寒冬。
憑借現在布局的網吧項目收益,再加上隋波腦海裏,還有其他很多在這期間出現的現金奶牛項目,就算沒有融資進來,易趣公司也不會活不下去。
這種心理,體現在和投資人的博弈中,就是隋波的底氣很足。
真要是談不攏,大不了終止融資而已。
…………
隋波把bp發給張奕的三天後,他打來了電話。
“bowen,我還是第一次見國內的公司bp做的這麽專業!”,張奕的第一句話就是讚歎。
要知道,1998年時的互聯網公司,很少和風險投資打交道,也不太了解投資機構的風格。
就算應投資機構的要求做一份商業計劃書,也都是滿篇大談特談自己的想法。
實際上,對商業模式、產品、技術、市場等方麵,並沒有清晰的認知。
張朝陽當初融資的那麽艱辛,並非無因。
而隋波的bp風格,是前世互聯網和風險投資行業經過很多年的發展後,被總結出來,最符合投資機構要求的模板。
簡要、清晰、重點突出、一目了然。
投資機構看到這樣的bp,首先就是眼前一亮。
隋波笑著解釋道:“我們公司的法律顧問,是fenwik west的合夥人。她參與過矽穀很多互聯網公司的融資項目,非常專業。”
很難解釋一個從來沒有接觸過融資的大學生,為什麽能做這麽專業的bp。
隋波幹脆推到張婉琳身上。
張奕了然:“哦,原來如此……。
bowen,是這樣,看了你的bp後,我也在內部開了投委會。
高盛對易趣這個項目,很有興趣。
我現在正在準備ts,不過有幾個細節,我想和你溝通一下。”
“你對易趣的本輪融資,估值是1億美元,依據是什麽?
如果我們想獲得更多的股份,你能夠出讓的最大空間是多少?
“關於ab股的投票權設計,你是怎麽考慮的?
如果我們希望設定一個業績目標,作為對賭條款,你是否同意?
我們希望在ts簽署後,進行獨家談判,這期間你不能和其他機構就融資事宜進行談判……”
隋波想了想,覺得在電話裏談這些,感染力的效果差一些。
到了這個時候,任何一個細節,也不能忽視。
於是他笑道:“不如這樣,joe,我去你們帝都辦公室,我們麵談吧。
上次麻煩你專程跑了一趟,我還沒有上門拜訪過,有點失禮啊!”
張奕笑道:“好啊,見麵談最好,那我掃榻以待。”
隋波掛了電話,不由感慨,還是像高盛這種大型機構,談起來輕鬆一點啊。
看張奕剛才的問題……
“1億美元的估值,依據是什麽?”
嗯,大氣!
要是一般的小型風投機構,第一反應就是:
什麽?1億美元?!你怎麽敢估值這麽高?太貴了!
這也是他一定要在融資渠道方麵,引入類似高盛、軟銀這樣的大型機構的原因。
風險投資的資金來源和模式是不同的。
大型機構類似高盛這種,往往是從機構投資人那裏募集資金,包括大學捐贈、銀行、工會、養老基金、保險公司等。
他們掌握的投資基金盤子很大,規模一般都在10億美元以上。
而募集的資金越多,要求的退出規模也就越大,而且大多數機構都需要在基金生命周期的前三年內把錢投出去。
這意味著,大規模的風險投資機構要找到能夠很快的將大量資金用出去的好項目,在這方麵,他們承擔著很大的壓力。
所以,他們對小項目興趣不大。
就算100萬美元投資一家公司,回報率達到10倍,也不過1000萬美元的投資收益。
對於10億美元規模的基金而言,這個數字太小了,還不夠管理費用。
也許報表裏一個小數點的四舍五入,就不止1000萬美元了……
所以,他們尋找的是那些在退出時,能夠達到5億美元以上估值的公司。
這也是他們能夠滿足投資人期望唯一的途徑。
正是因為如此,這類機構在投資時,寧可給出較高的估值,也希望占到較多的股權,來保障未來的收益回報。
他們關注的是項目的發展前景和市場預期,能夠達到的規模和高度。
關注的是股權占比。
如果他們真的認可了項目,估值反而是最不值得斟酌的。
一句話,有錢!
隋波的估值報價、公司的99年底上市目標,恰好符合他們的需求。
所以,隋波隻需要用合理的依據來說服高盛,讓他們認同易趣真的值這麽多錢,就可以了。
談判中,沒有什麽比提前知道對方的真實需求更有利的了。
隻要針對性的,給出有誘惑力的解決方案,就可以放大他們的貪婪和衝動。
…………
在去往高盛帝都代表處所在的國際大廈的路上,隋波思索著,應該怎麽闡述自己對易趣估值1億美元的理由。
說到互聯網公司的估值,相比傳統企業有很大的不同。
傳統企業一般采用的都是pe估值法(市盈率分析法)、p101nove.comf估值法(現金流貼現估值法)。
看看財務報表,就可以簡單做出一個大致不差的估值來。
這是因為傳統企業在產品、市場、競爭等方麵已經非常成熟,基本上在一定的時間內,不會有特別大的變化。
而互聯網公司則因為技術新、市場發展和變化快、盈利模式弱、輕資產等特點,很難用傳統企業的估值模式來做估值。
尤其是在1998年這個時期。
美國的互聯網公司不斷的創造出令人驚訝的一個個高估值,從而也逐漸形成了一種觀念:
在互聯網行業發展的起飛階段,真正重要的不是盈利,而是增長速度和市場份額。
華爾街的一位分析家說:“在這一階段,盈利並不能說明什麽。投資者能夠理解,在行業的早期增長過程中,保持高速增長和占有市場領先份額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優勢。”
因此,現階段投資機構對於互聯網公司的估值,基本上都是憑借經驗和直覺,以及對公司發展前景和市場的預測來做出。
如果一定要說,現在有什麽明確的估值方法的話,那就是deva估值法(disounted equity valuation analysis,股票價值折現分析法),
deva 最早由摩根斯坦利的分析師 eeker 提出,現在基本上已經是矽穀對互聯網公司投資的估值參考標準。
deva 估值的公式為: e= 為單體投入的初始資本,c 為客戶價值增長的平方值)。
簡單來說,
就是當一個網站,隻有自己一個客戶時,他的價值基本為零。
而當鎖定第二個客戶後,就可以做很多的互動,附加價值也就被發現了,附加價值的測算是客戶數量 2 的平方 4。
當鎖定第三個客戶時,會加速發掘更多新價值,附加價值應該是 3 的平方 9。
依次類推。
像後來faebook在上市前,就能夠達到數百億甚至上千億美元的天價估值,就是用8億用戶的數量,采用deva估值模式得出的。
如果按照deva的估值公式來計算:
目前易趣擁有50萬用戶數,假定每個用戶市場價值為0.1元,那麽50萬用戶就是5萬市值,估值時使用5萬的平方,易趣公司的估值就應該是2.5億。
用戶市場價值,是可以根據網站的商業模式來進行判斷的。
但是,這隻是非常簡單的一種估值方式。
真正到了實際操作階段,還需要考慮更多的元素。
比如公司的發展階段、市場份額、增長空間和增長速度、技術領先和知識產權、交易類比(相同領域內其他公司融資估值)等等。
采用不同的估值方法,投資人心裏的預期和判斷,會截然不同。
還是那句話,任何事情的重要程度,都取決於人們對它的感受!
隋波敢於報出高達1億美元的公司估值,自然有他的理由。
第一、易趣公司有著成熟的產品和完整的商業模式,並且現在盈利,有著健康的現金流。
就這一點,已經超出了絕大多數互聯網公司。
雖然說互聯網公司的估值不太看重盈利,但有盈利和沒盈利畢竟是兩回事!
第二、易趣公司市場份額領先。
互聯網的特征就是贏家通吃,市場第一的估值大多數時候,會比市場第二高出數倍。
因為,投資機構更願意用高溢價來投資市場領先者。
第三、易趣公司目前還處於成長期。
成長期意味著高速的增長速度和空間,而且相比初創期,投資風險更小。
第四、易趣公司的電商、社交兩個平台,商業模式不同,估值方式也不同,不能簡單一概而論。
像電商平台的用戶市場價值,在現階段就遠遠超過了社交平台。
再加上頂尖的技術團隊、近期的上市規劃等等。
這些也都是提升估值的因素。
……
另外,在隋波心裏,算的是另一本賬。
其實所謂估值方式、模型,都是投資機構的方法。
對於創業者而言,估值隻是意味著一件事……
那就是,公司現在需要多少錢?
易趣這次的a輪融資,目的是為了接下來的快速擴張,占領市場。
隋波心裏有一個時間表:
需要的錢以能夠用6-9個月為期限。
到1999年中旬,就需要啟動b輪也就是最後一輪融資,引進基石投資者(ornetone i女esto)。
為年底上市做衝刺了。
具體的來說,就是要用這些錢,來搭建完善易趣網的b2c業務供應鏈、物流和儲運;
完成全國主要城市的網吧連鎖布局;
再去掉人員、辦公場地、帶寬服務器、市場費用的預測。
並預留50-100%的資金緩衝空間。
隋波大概估算了一下,先完成布局,在各省會城市和直轄市,至少都設置一個大型倉庫、招聘當地配送人員。
在加上供應鏈端,需要大批量的從廠商進貨(規模上去就可以談賬期了)等等,最少也需要1000萬美元。
這還隻是最簡單的,保證了每個省份能夠有站點而已。
要想達到像前世時京東那樣的規模,至少要花個十來年的時間,投資個幾百億,才勉強算夠吧……
網吧連鎖全國布局的投資也大,不過這一塊的現金流非常好。
另一塊大的費用就是服務器和帶寬了,隨著用戶數量的增長,這一塊的費用也是水漲船高。
總之,2000萬美元。
差不多可以使得易趣按照既定的發展戰略,進行布局。
並足夠用到下次融資。
這才是隋波把易趣公司估值在1億美元,希望融資2000萬美元,真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