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以後
字數:13537 加入書籤
www.xbiquge.so
陰雲密布的天空,時不時響起雷聲,看上去隨時都可能會下雨,卻阻擋不了一處村莊裏人們看熱鬧的熱情。
這是令狐氏宗族聚居的村莊,一座私第外,看熱鬧的村民們幾乎要把門口道路擠得水泄不通。
雖然人還沒來,但村民們已經開始議論,議論著當事人:令狐休、令狐緒兄弟。
令狐休、令狐緒,為這家的庶子,其父令狐熙,頗有田產,曾為周國的官,後來不知何故,辭官回鄉。
膝下諸子,各有前程,而庶出的令狐休、令狐緒,平日裏默默無聞,不過是嫡兄弟麵前的使喚,家族裏跑腿的幫閑,沒什麽正經事做。
但現在,可不得了了:令狐兄弟從軍出征塞外,立下大功,活捉突厥可汗。
消息傳到村裏,全村轟動。
隨後,朝廷論功行賞,兄弟倆一個封公爵(縣公),食邑二千戶,一個封侯爵(縣侯),食邑一千戶。
這食邑為虛封,並不是真的有那麽多戶百姓成了受爵者的佃戶,而是朝廷每年會撥給受封者這麽多戶人家繳納的賦稅(糧食、布帛)。
一千戶,抵得上一個不小的村莊人口規模,更別說除了爵位,還有朝廷的任用。
昔日不起眼的令狐兄弟,如今可是不得了。
私第外,人們議論紛紛,私第內,大堂裏,一家之主令狐熙端坐上首,其左側,做的是正室呂氏,右側位置,空著。
幾個兒子,則分列階下左右,一個個麵色各異。
管家匆匆而來,稟報說隊伍即將到村口。
剛說完,就有隱隱約約的鑼鼓聲傳到堂內,令狐熙聽到了動靜,下意識看向外麵,然後看看空著的右邊位置。
一臉平靜的呂氏,看著那空空的位置,無名火起:賤人!姍姍來遲,讓我們等,好大的排場!
她想要出言譏諷,卻意識到今時不同往日,隻能忍著不快,默默坐著。
腳步聲起,數人匆匆而來,當頭一位,卻是令狐熙的小妾劉氏。
令狐熙不止一個妾,而年紀較大的劉氏,如今已韶華不再,若不是今日情況特殊,她是沒資格出現在大堂裏的。
“怎麽了,人都到村口了。”令狐熙緩緩說著,語氣平靜,劉氏趕緊道歉,正要站在旁邊,卻見令狐熙示意她坐到右邊的空位。
遲疑了一下,劉氏強忍著激動之情,在令狐熙右邊坐下。
作為側室,她其實是沒資格坐的,甚至連露麵的機會都沒有,但是,今天不同,今天不同,,,
這一幕,呂氏和兒子們都看在眼裏,看著這個昔日地位卑賤的側室,如今竟然登堂入室,心中不是滋味。
卻不得不按下不快。
鑼鼓聲越來越近,又有歡呼聲不斷響起,外麵漸漸沸騰起來,大堂裏的人們,紛紛望向大門方向。
不一會,大堂正對麵的影壁旁,出現了一個身影。
那是一個年輕人,身著紅色戎服,瘸著腿走路,卻沒用拐杖,也不用人扶,一瘸一拐的向前走。
院內候著的仆人們,以及大堂內的人們,都看見了這個人的樣貌。
七郎令狐休,庶出子,其母劉氏原為府裏卑賤的婢女,所以,令狐休被人辱罵時,常被稱為“婢養的”。
昔日,“婢養的”令狐休,在家中地位低下,甚至比不過主母身邊心腹仆人,時常被嫡兄弟呼來喚去。
家中產業無緣過手,反倒是族裏那些雞毛蒜皮的事情,總是讓他和同母弟九郎令狐緒去跑腿。
所以,家中仆人大多看不起這兩兄弟。
而現在...
瘸了條腿、走起路來一瘸一拐的令狐休,看上去比起之前落魄多了,但沒有人再敢小看他。
出了趟遠門回來的七郎君,樣子還是那個樣子,卻多了一份凜冽之氣,而且目光如炬,仆人們哪裏敢和他對視。
隨後,又有一人從影壁後出現,卻是令狐休的同母弟令狐緒。
令狐緒同樣一身戎裝,慢慢跟在兄長後麵走,昂首挺胸,看著眼前熟悉而又有些壓抑的大院,胸膛微微起伏,心情激動不已。
從今天開始,沒有人,可以再罵我和兄長是“婢養的”!!!
堂內,幾位嫡子看著這兩個昔日被自己呼來喚去的“婢養子”走近,看著一瘸一拐的令狐休,下意識避開對方的視線。
這是個瘸子,卻是食邑二千戶的縣公,活捉突厥可汗、得皇帝接見並誇讚的功臣,已經不是他們可以俯視的庶出子。
令狐休和令狐緒走進大堂,來到階下,對著坐在上首的父親行禮。
令狐熙起身,下階,抓著兩個兒子的手,心中百感交集。
想說些什麽,一時間卻說不出來。
他知道自己平日對這兩個兒子不怎麽好,兩兄弟被嫡母、嫡兄弟欺負,他多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而且此次派兒子隨軍出征,其實也是應付了事。
可沒想到,沒想到...
令狐熙心中慚愧:我這個做父親的,問心有愧啊...
令狐兄弟向父親問安,隨後向嫡母問安,呂氏強擠出笑容,應付了幾句。
隨後,令狐兄弟,向自己的生母劉氏問安。
劉氏看著兩個兒子,哽咽得連話都說不出來。
她沒想到,兒子竟然這麽有出息,沒想到,自己一個卑微的婢女,竟然母憑子貴,得封“縣君”。
握著兒子的手,想要說些什麽,卻已經是淚如雨下。
母子仨人抱頭痛哭,哭聲震天,令狐熙黯然神傷,呂氏和兒子們則頗為尷尬的站著。
旁邊,陪同兩位功臣回鄉的官員,見著此情此景,不好打斷,便向外麵看熱鬧的村民,宣讀起令狐兄弟立下的功績,以及朝廷的封賞。
這就是正式通告的意思。
好讓令狐兄弟享受一下衣錦還鄉的滋味,也讓百姓們都知道,朝廷絕不會虧待有功之人。
隻要為國效忠,立下功勞,就一定會有回報。
圍觀的人們,聚精會神聽著宣讀,人群當眾,年幼的令狐琦,吃力的理解著自己聽到的內容。
他剛到開蒙的年紀,大人們說的話,他難以理解,但是,勉強能聽出來,兩位對自己很好的“七郎君”、“九郎君”,如今不得了了。
七郎君、九郎君,為國效命,立下大功,所以,皇帝給他們封大官。
於是,七郎君、九郎君,連帶著他們的母親,都會過上好日子。
自幼喪父、和母親相依為命的令狐琦,由此心中暗暗發誓:以後,以後,我、我也要讓母親過上好日子!!
。。。。。。
陽光明媚的下午,令狐氏族學內響起鍾聲,這是放學的鍾聲,學童們收拾文具,背著挎包,歡呼著跑出學堂,往家裏跑去。
正要離開的令狐琦,被先生留住,而且族長也來了。
令狐琦有些不安,以為自己哪裏做的不好,先生要把他趕出族學,所以族長才會過來。
“阿琦,我聽先生說了,你的成績一直不錯,是族學裏的佼佼者。”白發蒼蒼的族長,和藹的對他說。
“你已經十歲了,想不想去州學讀書?”
令狐琦聞言一喜:去州學讀書?當然想啊!
但沒說話,搖搖頭:“不,族長,我、我不想讀書了...”
“嗯?”族長聞言有些意外,看看先生,再看向令狐琦:“你,為何不想讀書?”
“我,我要幫我娘幹活,我,我已經長大了..”令狐琦低著頭,看著腳尖,眼睛溢出淚水。
他想讀書,可是,母親好辛苦,從早忙到晚,他看在眼裏,心裏好難受。
“是這樣啊..”族長看著這個少年,臉上露出讚許之色。
學堂的先生,多次向他說過,令狐琦是難得的讀書種子,所以,這娃兒是他們族裏的希望。
雖然令狐休、令狐緒兄弟又升了官,但是,想要宗族枝繁葉茂,科舉這邊,不能落下。
族長很快做了決定:“阿琦,你想讀書麽?想的話,從明天起,你娘不用那麽辛苦了。”
“以後,族裏會按月撥錢糧給你家,你到城裏州學,好好讀書,你娘陪你在城裏讀書,不用受苦受累。”
令狐琦抬起頭,滿是驚喜的問:“真、真的麽?”
見族長點點頭,先生笑眯眯的看著他,令狐熙大喜過望,接連鞠了幾個躬,然後拔腿就跑。
他要把這個好消息,立刻告訴母親。
小小的身影,奔跑在土路上,路兩旁的棉花田,點綴著朵朵白雲。
五年了,從西域引種的棉花,已經在隴右各地種植,現在,是收獲的時節,許多男女彎著腰,在棉田裏摘棉花。
令狐琦四處張望,很快看到了母親的背影,歡呼著跑過去:“娘,娘!族長說了,讓我去州學讀書!!”
“族長說了,以後,娘不用這麽辛苦了!!”
。。。。。。
夜,洛陽城裏燈火通明,各條街道旁一盞盞明亮的煤氣燈,匯聚成燦爛星漢,幾乎要把整個夜空照亮。
新洛陽已經落成十餘年,比起漢魏洛陽城,新洛陽城規模更加龐大,更加宏偉,尤其夜間照明,因為有了煤氣燈,洛陽的夜晚,十分璀璨。
進京趕考的蘭州學子令狐琦,坐在館舍二樓的窗邊,看著外麵的燈光,感慨:“不夜城,果然名不虛傳。”
幾位學子聞言笑道:“令狐兄這話說的,蘭州金城也有不少煤氣燈,同樣是不夜城嘛。”
“我可是聽說,朝廷開西域商路後,對棉花需求極大,河西、隴右各地,許多種植園裏的棉花樹,都變成了搖錢樹。”
令狐琦回到座位坐下,聊起來:“你別說,饒州的銅礦,報紙說今年的年產量怕是要超過四千萬斤,可不得了,搖錢樹,還是饒州的最高大。”
那位來自饒州的學子擺擺手:“嗨,銅礦也就那樣,如今,海貿才是真的搖錢樹,鄱陽城裏的大戶,哪個不是和海貿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不要說有錢人,如今,哪怕是鄉下,擺喜酒宴請賓客,沒幾樣海味,那是會被人瞧不起的。”
說到海貿,話題瞬間豐富起來,另外一人插話:“聽說,有司要在那馬、馬六甲海峽設關津,對番邦海船征稅了?”
“差不多,到時候,番邦海船,就隻能止步於馬六甲以西了!”饒州的學子笑起來,“說不得,以後,我們之中,會有人去馬六甲走走,看看!”
歡聲笑語中,有學子從門外進來,揮舞著手中“晚報”,呼喊著:“大新聞,大新聞啊!”
“什麽大新聞?”令狐琦問,會試在即,他雖然心中緊張,但要盡可能放鬆,那麽,看看報紙上刊載的奇聞異事,就是最好的放鬆方式。
“那個,那個...”那學子指著報紙封麵,磕磕巴巴的解釋:“就是那個,有名的草原堡主於豆,有好幾支商隊的那個於豆,你們知道吧?”
令狐琦點點頭:“嗯,邊貿豪商,又有官職、爵位,當年,立下軍功、擊殺突厥大貴族的那個於豆。”
“嗯,現在啊,他恢複原名了。”學子把報紙放在眾人麵前,“原來,他本名鬱久閭,是柔然汗國宗室末裔。”
“那又如何?想複國麽?”眾學子笑起來,“往北,官軍兵馬都常駐磧北於都斤山了,往西,伊麗河穀,也是都護府牧馬地,西行商隊的聚集地。”
“突厥人都已經勢微,阿史那氏快完蛋了,如今的草原,哪來鬱久閭氏複國的機會?”
“人家又沒說要複國,隻是想恢複本名,也好兒子考科舉時,堂堂正正用‘鬱久閭’這個姓氏。”
“等等,你是說,本次會試,他兒子也參加了?”
“可不是麽?所以啊,今科會試,競爭很激烈呢...”
令狐琦聽著議論,想著即將開始的考試,不由得鬥誌昂揚。
會試上榜,就能進入殿試,殿試上榜,那就是...
他寒窗苦讀十餘載,一路“過關斬將”,決不能在中途“敗退”。
否則,不但對不起自己多年的努力,也對不起族人的期待,還有母親的養育之恩。
。。。。。。
“王娘子啊,這謝家的女郎,出身名門不說,還知書達理,樣貌清秀,說起話來,軟軟的,將來過了門,必然孝敬姑婆...”
“哎喲,陳郡謝氏這麽高的門第,我們哪裏高攀得起,我和阿琦孤兒寡母的,門不當,戶不對...”
“這話說的,令郎如今可是狀元及第,天子門生,一等一的人才,人家陳郡謝氏,看中的就是令郎一表人才,才托我這老婆子上門...”
“不不不,陳郡謝氏可是一等一的門第,我們實在高攀不上啊...”
房間裏,王氏正和登門說媒的媒婆周旋,昨日,她兒子令狐琦“狀元及第”的消息剛傳來,家裏門檻就被隨後而來的媒婆踩破了。
“王娘子莫要擔心,我是正經的官媒,絕不會扯謊,你莫要擔心,且聽我把其中緣由細細道來。”
“這謝翰林,是陳郡謝氏的眾多分枝,雖然門第高,但是呢,也就是個清貴的官職,蔭庇不了子孫,兒子考科舉老是考不中,把翰林急得喲...”
“恰逢小女到了年紀,這位女郎,因為家學淵源,能作詩、作賦,又會彈琴下棋,想尋個有才學的良人,也好相敬如賓,順便呢,幫襯一下那不成器的舅兄..”
“令郎可是新科狀元,和謝家女郎是門當戶對啊!”
王氏還是不敢相信陳郡謝氏會和寒族聯姻:“我聽說宮裏...謝家女郎,也可嫁做王妃啊,為何...”
“哎喲,王娘子有所不知,這宮裏,素來都是不屑於和什麽世家聯姻的,莫要說王妃,就是妃嬪,也看不上。”
“這麽多年來,可見一個世家女入宮?士族女都沒有!”
“南邊的陳郡謝氏、琅琊王氏,北邊的清河崔氏、範陽盧氏什麽的,宮裏都看不上!”
“還有,那些勳貴、新貴,都是相互聯姻,不怎麽找世家,即便自家女郎要外嫁,也是嫁科舉中選的才子...”
“倒是那些暴富的邊貿員外郎,恨不得把金山銀山往世家手裏塞,給自己兒子求娶哪怕是庶女。”
“可世家們再落魄,也不可能把女兒嫁給這些市儈。”
說到這裏,媒婆嘲笑起來:“都什麽時候了,許多士族入不敷出,撐不起排場,養不起交響樂隊,還想著往日的架子。”
王氏不太懂什麽“交響樂隊”,來了洛陽之後,隻知道洛陽城裏,除了基本的生活必需品,物價極高。
所以,有錢人想要撐排場,開支極大。
又流行什麽“音樂會”,無論是官宦、士族還是商賈,想要維持自己的“體麵”,就得經常出入這種“音樂會”。
所以,靠著傳統莊園過日子的士族,已經日益落魄。
他們沒有多少錢維持這樣的生活,卻又不得不聚集在洛陽,聚集在中樞所在之地,竭盡全力接近權力,卻總是徘徊在外圍。
無論寒族、士族,子弟要當官,要麽上戰場玩命,要麽靠科舉,而科舉考試競爭激烈,許多士族子弟總是考不中。
考不中就當不了官,若是接連幾代人不當官,士族,又如何稱為士族?
這才過了多少年,世家高門和士族的頹勢就愈發明顯了。
於是,士族們昔日高昂的頭顱,不得不低下,不僅士庶之別越來越模糊,連婚嫁都沒那麽講究門第。
她兒子有出息,考中狀元,前途無量,所以,陳郡謝氏這種一流門第的世家,也主動來聯姻。
求的就是令狐琦這個“官場新秀”以後長成參天大樹,也好提攜妻族,維持妻族的門楣。
這也是每次科舉考試(至少是會試一級)放榜後的奇觀:許多勳貴、世家專門派人在榜外候著,一旦有學子上榜,就立刻上前“談婚事”。
所以又有“榜下捉婿”的戲稱。
想到這裏,她有些期盼:“這婚事,果然有戲?”
媒婆見王氏鬆口,大喜過望:“有戲,有戲!!”
。。。。。。
“江南的棉花,得優先保障當地百姓的需求!!你們海貿司要外貿業績,我們州縣官府,要保證冬天百姓有棉衣、棉被禦寒!”
“令狐使君,這話可就不對了,我們海貿司做事,從來是按規矩來,這白紙黑字的契約,說好了十月,湖州這邊,要交這麽多貨,你現在說不夠,這是打算違約?”
“今年江南雨水過多,棉花產量受影響,不是我們故意違約!”
“雨水過多?怎麽桑樹沒受影響,棉樹受影響?貴寶地能完成生絲的交貨契約,怎麽,棉花就不行了?”
湖州州廨,刺史令狐琦和海貿司的“督辦”,以及幾位大掌櫃,進行爭鋒相對的談判。
為今年湖州地區棉花減產後該怎麽分配“配額”,吵得麵紅耳赤。
自從棉花引入中原,從河西、隴右開始種植,經過了將近三十年的發展,中原各地,棉花種植麵積越來越大。
棉花也成了江南地區普遍種植的“經濟作物”,並成為炙手可熱的外貿產品。
海貿司要為海商爭取權益,一定要保證今年的棉花供貨,而作為父母官的令狐琦,卻要以百姓利益為優先。
正相持不下,兵部來人,正好成了令狐琦的“救兵”:兵部要求海貿司暫停在江南對棉花的“提貨”,由此產生的“違約金”和經濟損失,由有司協調解決。
“兵部插隊也不是這麽插!!!”海貿司的官員急了眼,破口大罵起來:
“你們想幹什麽!突然要那麽多棉花,想幹什麽?誤了海貿事宜,你們覺得少府寺那邊很好說話是麽?”
“老兄啊老兄,這事情不是你我能質疑的。”兵部官員一臉淡定,“這麽說吧,朝廷要收複故土,其他所有事情,都得靠後。”
“故土?什麽故土?”海貿司的官員覺得莫名其妙,“朝廷重設日南郡都有十年了,南中的爨氏又吃了大敗仗,老實了,哪來的故土沒....”
話說到一半,戛然而止,因為在場的人們都意識到,這個“故土”指的是什麽。
對於令狐琦而言,兵部臨時“攤派”的棉花份額,遠低於海貿司要兌現的份額,所以,滿足了兵部的“攤派”後,剩下的棉花,能夠滿足湖州地界正常的民間需求。
所以,他就不吭聲了,而兵部來人口中透露的消息,讓他頗為期待。
故土,對,漢四郡故土。
收複了漢四郡故土,從此以後,楚國的版圖,就不會有缺漏。
。。。。。。
“東都”開封,皇帝按例駐蹕於此,要到冬末才回洛陽。
上午,散朝歸來的令狐琦,見兒子不認真讀《千字文》,看《水產誌》,氣得抄起竹條就打。
才剛剛開蒙的“小令狐”滑頭得很,一邊抱頭躲一邊大聲嚎,很快,母親謝氏趕來,擋在父子之間。
隨後,祖母王氏趕來,奪了竹條,質問:“你怎麽無緣無故打大郎!”
正所謂“慈母多敗兒”,令狐琦看著這祖孫三人“沆瀣一氣”,氣得咳嗽起來:“大郎不做功課,看這《水產誌》做什麽!”
“做什麽?五年後,科舉從州試起,加考《自然》,是加分題,怎麽,你覺得大郎不需要這幾分?”
“什麽?這從何說起?”令狐琦蒙了,王氏把做鬼臉的孫兒擋在身後,說:
“今日晨報都刊了,你說你,一個當朝大員,成日裏出入尚書省,怎麽就不知道?”
這下輪到令狐琦尷尬了:“這..我是吏部侍郎,科舉,是禮部...”
“哎喲,好像會試不是吏部主持的一般...”王氏嘟囔了一會,考慮到要護著兒子“做父親的臉麵”,便把孫子帶到別處玩耍。
謝氏見令狐琦消了氣,想起聽到的風聲,便問:“那件事,定下了?”
“是啊,定下了。”令狐琦點點頭,在一旁坐下:“朝廷收複遼東,滅了高句麗,設州縣,但叛亂不休,如今要設都護府,我得走一趟。”
“這一去要多久?”謝氏為令狐琦倒茶,令狐琦接過茶杯:“至少四年,回來後,資曆也就夠了...”
“你知道的,要選參議,這資曆必須過硬。”
參議是躋身宰輔之列的最後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台階,謝氏便不再問,換了個話題:“金城那邊,托人來打聽消息。”
“什麽消息?列了密級的消息,我是不可能說的。”
“妾知道,他們隻是想打聽,少府寺的新式棉紡、織布機,那銷售份額...畢竟,到處都在爭購。”
新式棉紡機、織布機,可以大幅提升棉紡織製品的產量,可以讓“從業者”的利益大幅提升,所以各地都在爭購。
但是,這機器十分複雜,隻有少府寺的作場能製作,所以...
“這事自有河隴織造司向朝廷爭取,我怎麽幫?”令狐琦搖搖頭,“棉花的利益,牽扯太大了,不是一兩個人可以說了算的。”
“除了自用,南方的棉花,要走海貿,北邊、西邊的棉花,要走邊貿,到處都在擴大棉田麵積,擴大紡織作場產能,朝堂上,神仙們打架,別人可不能摻和。”
這道理,謝氏明白,不再多說,令狐琦準備休息休息,卻想起一件事,吩咐:
“明日,我要入宮麵見陛下,陛下肯定會問幾件事,你幫我準備的資料,準備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