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成年人的世界,要學會單槍匹馬去戰鬥!

字數:7827   加入書籤

A+A-




    楚天秀惱怒的拂袖出了丞相府。

    陰沉著臉,麵色如鐵。

    以前,他這個金陵四大紈絝之首,不混朝堂,隻跟著金陵城一群大小紈絝們鬧騰,把紈絝們都收拾的服帖。

    朝廷派係跟他無關。

    自然也必要理會朝廷的派係爭鬥。

    如今他進了朝廷當了官,居然被三個大小派係的官員們,給聯手排擠在外麵。

    他堂堂小侯爺,在大楚官場上,居然成了孤家寡人!

    你說這可恨不可恨!

    王肅副相這個老狐狸,有意的“提點”他,也不是什麽好人。

    這分明是想讓他小昏侯一怒之下,和禦史大夫孔寒友對罵。

    但三公之一,禦史大夫不好惹。

    在大楚朝廷,丞相府權力最大,太尉府次之,禦史台最次。

    身為儒派領袖,禦史大夫孔寒友掌管的禦史台,有十五名禦史在皇宮裏,隨時可向皇帝稟報天下各方的動向。

    禦史台還有三十名官員在辦公,負責監察天下百官。

    上罵昏君,下責昏官。

    監察行政、軍務、財政,糾察、彈劾官員。

    分布天下各郡的禦史們,更是多不勝數,到處巡視,專門挑官員的各種毛病。

    “禦史,可風聞彈事!”

    這是說,隻要禦史聽到了,不需要證據,他就能彈劾你。

    別說官員的政績,連官員的“品性”都挑刺,找到由頭就能噴你。

    要是抓到了鐵證如山的罪證,貪汙、受賄、徇私舞弊之類,直接下獄問罪。

    那是大楚朝堂,戰鬥力最彪悍的一群官員。

    禦史有罵人的權力,罵了你也不承擔責任。

    所以大楚官員,輕易不敢招惹禦史。

    惹上禦史,絕不是什麽好事。

    禦史們從來不是單槍匹馬,他們能噴出一片唾沫海,活活把你淹死在海裏。

    王肅副相在他麵前說這些,這不是有意讓他去鬥禦史,當炮灰嗎?

    門閥勳貴們為什麽能扛得住禦史們的炮轟?

    那是因為他們是一群更龐大的派係,門閥集團、勳貴集團。

    以前他這個大紈絝小昏侯,無關朝堂的輕重,兩大派係的官員根本不去理他而已。並不是他能鬥得贏禦史大夫。

    楚天秀暗自尋思著。

    不行啊。

    一旦朝廷爆發爭鬥,他直接被大楚官場的兩大派係,給排擠成渣了。

    哪怕他想投靠其中的一方派係,人家未必就願意容納。收了,可能把他當一個炮灰來用,就像王肅副相這樣。

    他得立刻做好準備——自力更生。

    自己在朝廷上站得穩,才不會被這兩大派係,給一下擠扁了。

    ...

    楚天秀想了許久,終於還是琢磨出了一個讓自己在朝廷上,站穩腳跟的主意。

    但光靠他自己不行。

    要施行這個主意,還得去找太子爺項天歌,一起幹。

    有活一起幹,黑鍋一起背。

    太子不屬於朝廷裏的任何一個派係,身為儲君,未來的大楚皇帝,太子在朝廷也是極為特殊的存在。

    太子也還太年輕,東宮的官員們不想讓他太早卷入朝廷鬥爭。

    這是太子最特殊的地方,朝廷兩大派係,也不敢輕易針對太子。

    他這個主意,得從太子這裏開始下手。

    楚天秀把沈萬寶找來,又派人去東宮把太子爺項天歌給請出來,一起到鴻門客棧,商量一件大事。

    “小昏侯,有何事?”

    沈萬寶有些疑惑,小昏侯找他和太子做什麽?

    “不急,等太子來了,一起說。”

    楚天秀道。

    過了不多久,項天歌從東宮乘馬車來到鴻門客棧,垂拉著腦袋,心情顯然很是低落,“小昏侯,你找本太子有何事?”

    “太子怎麽如此沮喪?”

    楚天秀笑道。

    “還能有何事,之前不是跟你說了麽。自從元宵犯了事,我就沒見過父皇和母後、太後。這都過去這麽久,宮裏也不召見我。我這不是心煩,憋得慌嘛!”

    項天歌頹喪道。

    “宮裏忙著呢,哪有功夫理會你啊!”

    楚天秀說道。

    他將朝廷派係之爭,圍繞著“歲舉”,正在爭吵,跟太子項天歌和沈萬寶一說。

    兩人點頭,他們也聽到了一些風聲。

    隻是,他們對這個其實也不太感興趣。

    況且,跟他們兩家也沒關係。

    一個是太子儲君,一個是沈府外戚,這場朝廷派係之爭,根本牽扯不到他們身上。

    “你把我和太子叫來,就是說朝廷的派係之爭?你是朝廷縣令,跟你小昏侯倒是有一點關係!...但這事,跟我和太子兩個有什麽關係啊?”

    沈萬寶疑惑不解。

    商人重利,跟他沒關係,沒好處,他是不會摻和的。

    “本小侯爺居然被朝廷的門閥勳貴、儒派、雜派這三大派係給排擠了!他們簡直目中無人,居然不跟我拉幫結派。”

    楚天秀十分不屑,說道:“不過本小侯爺也不在乎。

    成年人的世界,抱別人的大腿算什麽本事,就要學會單槍匹馬去戰鬥!

    他們不屑跟我拉幫結派,本小侯爺自己單幹,一力把他們都撂倒。把他們幹到都怕了,都服了為止!”

    “咦~!”

    項天歌眸光一亮。

    仔細琢磨這句話,“成年人的世界,抱別人的大腿算什麽本事,就要學會單槍匹馬去戰鬥!”

    至理名言啊!

    豪氣衝天啊!

    太子甚至有些崇拜了。

    他從小,最佩服的就是這樣單槍匹馬,一力挑群雄的蓋世豪傑了。

    遙想當年,太祖皇帝西楚霸王,就是這樣厲害!

    單槍匹馬自立一家勢力,逮著誰打誰,一力挑眾諸侯,橫掃**。

    這滿天下的諸侯,殺的殺,降的降,就是這樣被硬生生打趴下了,跪著求見西楚霸王,成就了太祖的霸業。

    “小昏侯,你準備怎麽搞?”

    項天歌興奮了起來。

    “這件事情,我們三個一起搞。太子,我送你一份天大的功績!你給皇帝上一道奏章,就說你想辦一份《大楚邸報》。”

    楚天秀立刻道。

    “大楚邸報,是幹什麽用,我父皇會答應?”

    項天歌疑惑。

    “你就說,這份《大楚邸報》,專門記載了大楚、匈奴、西域、南疆以及天下諸國,重點是大楚郡國的百姓災異情況,記載各郡之風土人情。廣開各家言路,以防耳目閉塞!

    這邸報,要花錢買的。朝廷官員、百姓皆可以購買,了解天下事。

    皇帝最怕被手下的臣子們蒙騙。你這太子獻上奇策,大開眼界,廣開言路。兼聽則明,偏聽則暗。

    皇帝知道了,喜不喜,開不開心?他定然會覺得,太子終於成熟了。”

    楚天秀笑道。

    這邸報,起源於唐朝。

    也就是把皇帝的諭旨、詔書、君臣奏議等官方文書以及宮廷大事,相當於對外時政公告,還談不上新聞。

    他現在直接拿來用了。

    什麽廣開言路!

    隻要這邸報辦成了。

    這邸報就是我小昏侯的言路。

    我讓登什麽就登什麽,看老子怎麽罵死你們!

    這是天下第一份邸報,新奇又有大用處的東西,記載了足夠的信息量,肯定賣得出去。

    “《大楚邸報》,廣開言路,記載天下。居然有這樣的好東西?我怎麽就想不到呢!”

    項天歌聽得一震,眸光大亮,渾身熱血沸騰。

    廣開言路!

    這意味著什麽?

    這一直就是明君的象征!

    他一旦獻上此策,他在父皇、母後和太後的眼裏,那就是一個賢明、開明、有大眼界,心懷天下的太子啊!

    這是天大的功績,定然得百官讚許和擁戴。

    誰還敢來挑戰他的太子之位!

    他項天歌根本不用發愁,會被廢掉太子了。

    “大楚邸報,操作不容易吧?一張邸報,一個人抄不知多久。一百份,就要上百人抄寫,怕是成本極高!...而且,我做什麽?”

    沈萬寶疑惑。

    “邸報的發行,你不用操心,我已經發明一個新東西,可以大量的印刷邸報。隻需十人,一日之內就可以印出上萬份,成本不到十文銅錢。

    你沈府造了那麽多昏侯紙用的完嗎,你隻要出紙就行了!不白拿,別人買邸報是要花錢的。賣了邸報,你一起跟著分錢就是。

    沈萬寶,你可別說我不帶著你發財!我和太子爺,再加上你,咱們三個一起幹。”

    楚天秀笑道。

    他自己有紙。

    但是,《大楚邸報》這事情風險高,而且還需要大筆資金的。拉著沈萬寶和太子兩人一起幹。

    萬一《大楚邸報》出了事,被大楚官員們圍毆,還有人一起背這口大黑鍋。

    太子項天歌,和沈太後侄子沈萬寶在此。

    怎麽也壓不死他小昏侯。

    “好!”

    沈萬寶一震,麵色狂喜。

    沈氏作坊一日能產三萬張以上的昏侯紙,可金陵城市麵上已經被小昏侯的紙給占了。

    他正愁不知往哪裏賣呢。

    這要是能每日賣出一萬張邸報,沈氏作坊就活了,而且能賺不少的銀子。

    “我負責內容這一塊,還有印刷這一塊。不過,還需要有人去各地,收集天下新聞。”

    楚天秀琢磨著,說道:“幹脆把謝安然也拉進來。讓他招募一批人,派去各地,從全天下收集各色新聞。”

    他最初是不太想把謝安然拉過來。

    謝安然是謝氏門閥,跟門閥勳貴一派,走的近。

    他遲早要跟門閥勳貴開罵戰。

    但是,謝安然不混官場,在金陵城的人緣極好,本事也極高。他要是願意加進來,定然是一個大將級的人物。

    這幾乎相當於,打造了一個新聞情報網了。

    謝安然對這一塊,應該是極為嫻熟拿手。

    “對,就這麽幹!”

    “咱們四大紈絝,就數謝安然最清閑了,在公主府裏,他整日遊手好閑,也沒啥事幹,天天去青樓遛鳥。”

    “咱們金陵四大紈絝,一起幹這件大事!也讓天下人瞧瞧,咱們金陵四大紈絝也不是隻會玩樂。”

    項天歌和沈萬寶興奮,連連點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