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承乾涅槃(二合一)

字數:8157   加入書籤

A+A-




    張玄素對李承乾的冷嘲熱諷聽而不聞,緩緩走到李淵神牌前跪下大禮參拜,行禮完畢後這才將手上的陰陽魚鶴氅放在一旁素色錦敦上。

    他痛惜悵然地看著李承乾,歎道:“太子殿下,你我師徒一場何至如此?

    猶記得當年陛下任命老夫為太子左庶子,老夫高興得一宿睡不著覺。

    東宮一眾詹事、左右庶子、太子少師,個個無不是當世大儒或者名望之臣。

    餘者不論,若以經學積澱之底蘊,我不如孔穎達。

    若論議政機變我不如房玄齡,若論與殿下親近我不如高士廉……

    老夫就想啊,有這一眾博學鴻儒悉心教導太子殿下,我還能夠教***殿下何等本事?”

    老頭出乎李承乾意料,並沒有如往常一般對他講規矩、論大道,也沒有落井下石痛聲責罵,而是與他拉起了家常剖析當年的心路曆程。

    李承乾怔然不能言,在他心中張玄素從來都是以嚴師示人,從未如此和顏悅色如鄰家老翁與他交心相談。

    看著李承乾木然不知所言的窘態,張玄素笑道:“當年老夫入東宮之時惶然無措,一如殿下今日今時。

    我當年裏裏外外把自己捋了一遍,最後發現不論經學還是治政,老夫根本無從教導殿下。

    陛下讓老夫入東宮教導殿下,所取者唯忠直敢言耳。

    老夫總算找到了自己能在東宮做的事,我無力教導殿下治政習經,那就引導殿下做一個天下人望的儲君吧。

    從此以後致君堯舜成了老夫畢生的追求,老夫發誓至死不渝。

    所以太子殿下所作所為的一切,老夫無不以聖君的眼光審視,你嫌東宮煩悶要納歌姬美婢,老夫怒目相對以死相勸。

    你要營造樓台亭榭,老夫前後五次以曆代昏君亡國之道進諫,甚至不惜以本朝因前隋煬帝荒淫而得天下相阻。

    你喜歡草原無拘無束的生活,公然聲稱寧為突厥一部之酋長,而不願為大唐儲君受盡牽絆約束,老夫以草原部眾不知教化直如野獸相諷……

    嗬嗬,就是這一樁樁一件件敗壞殿下興致之事,殿下對老夫惡感日積月累,直至忍無可忍直欲將老夫除之而後快……”

    李承乾眼中劃過一抹愧色,而後卻是梗著脖子道:“那又如何,你想說事到如今你當年勸諫之事無不應驗,本宮若是聽你教導,也斷然不會落到今時今日形同囚犯嗎?”

    張玄素閉目道:“好教殿下得知,自你入太廟以後老夫便稱病不朝。

    世上隻有強項不知進退的太子左庶子,絕無風吹牆頭草的張玄素!”

    竟有此事,張玄素稱病不朝以明誌而對抗李泰,這大大出乎了李承乾的意料。

    在他看來,東宮一眾師傅他傷害於誌寧、張玄素最深,自己一朝落難朝不保夕,兩位師傅應該大快人心,而後四處宣揚他們當年的先見之明才是。

    “張師你……”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張玄素以德報怨不顧父皇禁令前來探望,李承乾這回是真的感動,一時之間他不知如何接下老夫子的話頭。

    張玄素見李承乾並未一如往常那般聽著自己的聲音便生厭煩,欣慰之餘感慨道:“看來漢王說得不錯,你我師徒昔日之所以形同寇仇,老夫對你一味強項而疏於交心,以致釀下種種惡果……”

    李承乾驚訝道:“漢王叔?

    張師你和漢王叔竟然談過話不成?”

    “不錯,今日老夫前來太廟,嚴格說來算是受漢王所托。

    很意外是吧?

    我二人道不同不相為謀,平日裏在東宮相遇老夫從來不屑於搭理漢王,沒想到今日竟能促膝長談,最後彼此接受了對方的意見。”

    張玄素不勝唏噓,李承乾奇道:“漢王叔為人孤高不下於張師,你二人因何竟然能夠捐棄前嫌?”

    “當然是因為殿下!”張玄素猛然盯著李承乾。

    他深陷的眼窩發出懾人的光芒,李承乾退後兩步道:“因為本宮?

    嗬,因為本宮陷落太廟即將被廢?

    若是如此,張師和王叔大可不必憂慮。

    即便本宮被父皇廢黜,張師大不了歸於朝堂繼續做你的清流,漢王叔也不過繼續做他的逍遙王爺,大家的日子照常過好,無非東宮換一個主公,有什麽大不了的?”

    李承乾破罐子破摔不以為然,張玄素卻是大喝道:“太子!

    事到如今,你還沒有醒悟你因何麵對魏王步步敗退嗎?”

    “我當然醒悟了!

    不就是因為李泰比我更能討父皇歡心,比我更能耍潑撒賴嗎?

    如果父皇能夠不那麽偏心事事向著李泰,我又如何能夠一敗塗地鋌而走險?!”

    李泰好容易恢複淡定,現在讓張玄素再一次戳中痛點,終於再度爆發。

    張玄素怒喝道:“胡說八道!

    看看你幹的那些蠢事,隨便拎出來一件擱在曆朝曆代已經足夠廢太子,可陛下至今讓你安坐東宮,看似岌岌可危命懸一線,滿朝文武卻有誰人聽聞陛下流露廢太子的心思?!”

    李承乾懵逼了,他沒有從這個角度思索過。

    “既是如此,父皇為何不讓李泰離京就藩,又為何遷封他為秦王?

    對他的寵愛也遠遠超過我這個嫡長子,一日不見信鳥傳書,如此恩寵可曾見諸史冊?”

    他就見不得父皇成天和李泰膩歪的德行。

    “那是因為殿下和魏王都是文德聖皇後留下的嫡子,陛下將東宮大位賜予了殿下,他能夠給予魏王和晉王的,就隻剩下了一個父親不加掩飾的父愛!

    不讓魏王就藩,將晉王和晉陽小公主置於宮中親自撫養,陛下諸般作為,那是為了對幾個嫡子做出補償,也是為了追懷與文德聖皇後海樣深情。

    殿下,陛下乃聖君不假,可他也是一個父親!

    天下父親舐犢之情如出一轍,沒有哪一個當爹的願意看著一個兒子繼承了全部家業富貴滔天,而讓其餘子女受盡世間炎涼。

    你已經得到了大唐最寶貴的儲君之位,又何必嫉妒憤恨魏王一時得寵而斤斤計較,進而方寸大亂行桀紂之事,此誠可謂一葉障目不見泰山,謀一時一域而失之全局!”

    張玄素苦口婆心火力全開,一番話直刺得李承乾一蹦三尺高:“說來說去還是指責本宮心眼兒小難成大器!

    這些話從前漢王叔與本宮同樣說過,可我就是見著李泰跋扈囂張就來氣,他全然不把本宮放在眼裏的樣子,是可忍孰不可忍!

    說一千道一萬,你們不就是勸我百忍成金?

    忍!

    忍!!

    忍!!!

    我從十九歲忍到現在,我忍一時李泰進一時,我退一丈李泰就將我逼到萬丈懸崖。

    事到如今,我已經在列祖列宗神牌前躬省思過,你們還是勸我忍!

    我李承乾是潛龍不是王八!”

    “太子!!!”

    師徒二人又回到從前吵架的日子,張玄素喟然長歎,而後嘩啦抖摟開陰陽魚鶴氅,不由分說披在李承乾身上。

    “漢王殿下果然沒有說錯,殿下你並非不明白其中利害,隻是因為驕傲、不甘和嫉妒,不願意見到魏王搶你的風頭。

    可今時不同往日,形勢已然天翻地覆!”

    張玄素須發皆張道:“從前魏王諸般玩鬧爭搶,陛下不過視為愛子嬉鬧,魏王愈是得寵,愈發證明陛下不過視為小兒。

    現在魏王文成武德可謂天縱之才……殿下你瞪著老夫又何妨?

    這些話你倉促入太廟,漢王殿下來不及與你剖析,今天就讓老夫再招殿下生厭一回。

    論文,魏王能修《括地誌》,能籌謀高句麗大事,將遼東諸部玩弄於股掌,如今更是謀得外交部如虎添翼!

    論武,其力能扛鼎刀斷鬥牛,發十石神弓之威,古往今來唯有前隋長孫公和魏王兩人而已!

    時至今日,魏王已經從根子上威脅到殿下東宮大位!”

    李承乾長笑道:“哈哈哈哈……

    所以了,我那個癡蠢的四弟如今英明神武,本宮束手待斃坐等被廢豈非情理之中?

    你與本宮說道半天不過徒惹煩擾,又有何益?”

    “殿下,老夫若如是觀想,今日又何必大費周折,與陛下苦苦求情進入太廟與你說道?

    經過這兩日太廟躬醒,想必殿下也明白了一些事情,隻不過殿下性情剛烈一時不願承受罷了。

    這件陰陽鶴氅乃是漢王所贈,他要老夫轉告殿下一句話,天地之道不過陰陽和合唯平衡而已。

    陰極必定陽生,殿下經此一劫若能覺今是而昨非,做一個父慈子孝的好兒子,一個愛護骨肉胞親的好兄長,即便魏王如何精進那又如何?

    君王安坐天下,臣子盡心報效朝廷,此天地之大道。

    漢高祖文不及蕭何、張良,武不及韓信、英布,若高祖與蕭、韓相爭文武,豈有漢家四百年之天下?”

    張玄素言盡於此,正色厲喝道:“從今而後隻要殿下你能安守本分盡好東宮之職,魏王便有通天之能功蓋魏征、李靖,他也不過是一親王而已。

    而殿下,依舊是東宮之主國之儲君!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轟”

    李承乾聞得這一席話隻覺腦子炸裂,他反複念叨著這一句振聾發聵的“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困擾自己幾年,如今更是將自己逼到牆角的問題,處置之道竟然如此簡單?

    從今往後自己便做那江中礁石,任由李泰掀起滔天惡浪我自巋然不動,李泰能耐我何!

    李承乾如同老僧入定頓悟大道,久久不發一言。

    這個道理從前沒有人與他分析得如此透徹,或者說李元昌與他講述過類似的話不止一次,可他謹守東宮太子的驕傲從來都是嗤之以鼻。

    沒有栽一個天大的跟頭,走到被廢的邊緣一步之遙,李承乾如何能夠聽得進警世之言?

    今日再聽張玄素這一句“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李承乾隻覺大音而希聲,大象而無形。

    對啊,隻要父皇沒有放棄我,我又何必與李泰爭一時之長短。

    因為弑師殺弟而落得發配太廟的下場……

    換個角度觀想,我犯下如此罪孽滔天的大錯,父皇也沒有將我順勢廢黜,日後如能痛改前非重修德行,父皇當然也就更加沒有理由將我廢黜!

    一念至此,李承乾如釋重負,他重正衣冠,朝張玄素長揖到底不無感激道:“朝聞道,夕死可矣!

    張師,承乾昔日頑劣荒唐不堪造就,幸賴張師嘔心瀝血不離不棄,今日張師教導如暮鼓晨鍾讓承乾幡然悟道,此恩天高地厚如同再造。

    請受弟子三拜!”

    說罷他不待張玄素阻止,趨身一連三次長揖,張玄素霎時老淚橫流道:“能得殿下一朝醒悟,老夫便是死……也可瞑目了!”

    李承乾扶住了張玄素,眼圈泛紅道:“張師放心,承乾從今往後會做一個好兒子好大哥……”

    擦去了眼淚,張玄素欣然道:“這就好,陛下若能看到你的蛻變,一定會欣慰無比的。”

    說罷他從袖口掏出《地藏經》,牽起了李承乾的手,鄭重將冊子交給決心做個好兒子的太子殿下,溫言道:“殿下要做好兒子、好大哥這當然是極好的,殿下的轉變陛下日後自能感受。

    可文德聖皇後在世之日對殿下視若珍寶,殿下若要盡孝,怎能置天國高寒的文德聖皇後於不顧?

    這一本《地藏經》殿下若能每日祈禱,時時為聖皇後修德求福,聖皇後在天之靈自然能夠含笑於天國。”

    顫抖著手捧起《地藏經》,李承乾泣道:“娘親……

    張師放心,承乾從今每日誦念經書抄寫經文為娘親祈福,娘親若能感受孩兒思念之切,還請娘親與孩兒托夢相會,孩兒……無一日不想念您呐……”

    情境所至,師徒二人抱頭痛哭……

    身披陰陽鶴氅,手捧《地藏經》,李承乾終於得悟大道浴火涅槃!

    ………………………………………………………………………………………………

    這一章太難寫,這是承乾轉變的時刻,也是李泰麵對全新曆史,徹底失去曆史先知優勢的一刻。雖然是萌新,不過千山寫書有個原則,咱們大唐雖然是爽文,可嚴格來說依然算是邏輯比較嚴謹的曆史文,浪歸浪爽歸爽,無腦爽的事情千山做不出來來。

    肩周炎犯了今天可痛死我了側身都痛,今天更新晚了些對不住大家,大家少罵我兩句我就很開心了。起點的書類型豐富,看不慣大唐的請你移步沉重或者厚重的“曆史文”,給大唐留一些成長空間吧,讀者的每一句惡言千山都會難受好久,這真的很影響創作,謝謝您了……

    目前大唐已經三十萬字,劇情漸入佳境,我慢慢的寫大家耐心的看,千山唯一能夠保證的是還大家一個精彩的大唐故事。

    心情很亂,就這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