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宏
字數:3905 加入書籤
陳國陽武十五年,陳皇用三妖之計,引息國南隘十萬軍南下,繼而奇襲南隘,收複失地,息國十萬軍被困於北地,四麵息歌,一戰而定,息國統帥沈武戰死。
消息傳到息國境內,息皇竟然驚慌跌下王座,第二天就傳出了息皇生病的消息。
那些國吹紛紛沉默,在相的指揮之下,息國再次屯兵南部,以防止陳國的再次進攻。
息國的這次傷筋動骨,讓周圍的荒國和原國有些蠢蠢欲動。
反而是得勝之後的陳國,在攻取南隘之後,就一直守城不出,也不見陳軍北上的消息傳來。
息國是每天都生活在擔驚受怕之中。
相反,陳國就比較舒服了,收複了失地,派遣了數位穆帥鎮守南隘,同時大兵開始緩慢的向著襄國境內壓去,想要讓襄國臣服。
陳國的一係列操作直接讓襄國看花了眼,此刻看到陳國再次將兵鋒指向自己,很是光棍的投降了。
陳國兵不血刃的獲得了襄國的大片土地,因為襄王的識趣,陳皇直接賞了一個十八等侯爵的爵位,以供襄王養老。
因為襄國是主動的投降,雖然襄國之內有不滿的呼聲,但是大多數人都還是表示順從。
畢竟,這個時代沒有國家這樣的榮譽概念,襄國和述國的戰爭已經讓襄國內部的百姓有些受不了了,這次被陳國吞並,倒也沒有多少值得怨恨的。
況且,陳國經過了改革,百姓過的都不錯,參軍的更是有爵位來拿,怎麽看都比在襄國好。
吞並了襄國之後,陳皇聽從了三妖的建議,開始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將對外擴張的計劃放緩。
陳皇現在也就還不到四十歲,以後的日子還很長,陳皇也不在意一年兩年的修養生息。
趁著這個機會,三妖開始對於軍製進行改革,期間他們也下線去問了一下網友的意見,在綜合了多方的意見之後,他們決定設立軍機閣和參謀處兩個機構。
因為和息國的那一場戰爭,三妖的計謀直接就征服了大多數的穆帥,所以這次改革並沒有受到太多的阻力。
軍機閣主要負責製定戰略大策,該打誰,怎麽打的問題全都由軍機閣來發布命令,軍機閣由陳皇統屬,暫時隻有三妖,周光達,秦止幾人。
秦止是一位圖騰戰士,也是一位穆帥,與其他穆帥不同的是,他可以說是文武雙全,簡直就是穆帥之中的一股清流。
而所謂的參謀處則是學習了兵法的陳國本地人,大多數都是頭腦靈活不死板的年輕人,現在的參謀處培養的這些軍師參謀,暫時沒有多大的權利,在軍隊之中隻有建議之權,沒有決策之權。
因為三妖主要是害怕這些年輕人沒有經驗,剛出茅廬,如果就能隨意的使用各種計謀,那也太不正常了,紙上談兵可是要不得。
所以,隻能讓這些軍師預備隊的年輕人多多的接觸軍事,經曆幾年的時間,才軍中多看多想,等到真正的成熟起來,才可以獨當一麵。
而且,隨著陳國國力的越加強盛,軍隊的建製開始出現問題,領一萬軍的穆帥不應該作為最高一級的軍事單位了,現在打起仗來,都是數萬,甚至數十萬的軍隊在打,況且,陳國如今的疆域擴大,軍隊擴建足足有三十六位穆帥分布在各地。
如果真的要指揮每一位穆帥的話,耽誤戰機不說,根本不方便也不現實,所以,軍機閣的眾人商議來商議去,決定在穆帥之上在設立一個更高的軍事單位——督師,以保證在戰事能夠統領各部,進行大型的會戰。
督師由陳皇進行親任,平常不設立,隻在戰事開始之後,統合各部,進行集中的指揮和管理。
對於軍隊進行改革之後,整個軍容更加強盛。
陽武十七年,經過兩年的休養生息,陳國再次出兵,這次並不是攻打息國,而是位於原襄國所在西部的述國!
陳皇直接派遣秦止為督師,統率近二十位穆帥,共計二十萬大軍,兵鋒直指述國邊境!
陳隊勇猛無比,勢如破竹,經過近一年的激戰,攻破述國的國都,俘虜述國國君,述國的全境幾乎全都納入到了陳國之內。
述國國君不識時務,但是殺也不太好,於是陳皇仍然封了其一個十六等伯爵的爵位,送到京府之內養老。
短短數年的時間,陳國由弱變強,並且引動了這片大陸險險維持的平衡,數年之間,取南隘,降襄國,破述國,兵鋒指向,何處不從!
在中州,北荒,西漠各處,那些強大的國家俱都不約而同的開始了擴張之路,那些弱小的國家首當其衝,成為了被吞並的首要目標。
其他各處開始了大混戰模式,而作為始作俑者的陳國卻是在低調發展,根本不理會那些戰爭。
任外麵打的水深火熱,陳國自巋然不動,像是一個看客一般。
被戰火點著的那些國家,出現了許許多多的難民,聽聞整個大陸隻有陳國祥和一片的時候,大部分的難民開始南下,去陳國避難。
陳國全盤接收,妥善安置,現在陳國將南原之地已經盡數同意,像是一隻雄獅一般,雄踞在南原之上,北方的各國根本不敢過來招惹,麵對著陳國大肆招收流民的舉動,其他各國都是敢怒不敢言,隻要把更為堅硬的拳頭盡數打向自己周邊的國家。
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講,那就是整個晉西北(北方)已經亂成一鍋粥了!
陳國現在已經成氣候了,任你們北方各國不服,也得老老實實的。
陽武二十一年,息國君主去世,國內因為究竟由誰來即位的問題爭論不休,整個息國出現了動蕩。
息國周邊的荒國和原國,見狀直接打著‘幫助鄰國’的旗號出兵,陳國也不甘示弱,遇到這麽好的機會,肯定要出兵!
這次是三個國家攻打息國,比較好打,但是可能會出現扯皮,分領土等雜事,於是陳皇派遣軍機閣的新秀,顧磐親任督師,帶領十五萬大軍,從南隘之地出發,向著北方橫壓過去。
息國國內動蕩不安,三個國家進攻的消息傳來,國內局勢更是複雜,立下新皇之後,因為新皇年幼,大臣領政,大臣們有主戰派的,有倒陳派的,有倒原派的,有倒荒派的,朝堂之上,每天都在爭論不休。
最後還沒過三個月,三個國家出兵,各自占據了息國的一處土地,將息國分裂成了三份,原國,荒國,陳國各取一份,因為息國京城與原國靠的比較近,於是,一幫大臣和皇室全都被原國擄去。
陳國隻是奪取了息國的南部,在與原國和荒國的交界之處開始布防。
這次軍事行動,史稱“三家分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