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大業

字數:3871   加入書籤

A+A-




                      三家分息之後,陳國的領土麵積已經達到了最大的程度。

    其餘國家也想著和陳國這樣進行擴張,但是一方麵他們或是沒有有利的地形,或是沒有那麽強大的國力,在吞掉一個國家之後,在其內部要消化很長時間,一旦打仗的時間過長,那麽士卒們就會出現厭戰的情緒。

    陳國的授爵法則很好的彌補了這一點,士兵們為了爵位都嗷嗷叫的往前衝,即便是犧牲了也不怕,因為陳國能夠很好的處理戰死士卒的家事,並且把老子賺的的爵位加在兒孫的身上,盡管會降低一級。

    經過幾年的大混戰,整個大陸之上還存在著七個強大的國家,分別是占據了南原全境、中州南部的陳國,還有位於中州中部的原國,中州北部和北荒東部的荒國,中州西部號稱繼承了大炎王朝傳承的燕國,北荒西部的鮮國,西漠中勢均力敵的兩個沙漠國家,沙國和蒲國。

    其餘國家或是被吞並,或是被滅亡,全數被這七個國家吞到了肚子裏麵去。

    時代開始往前發展了一步,之前是百國爭霸,現在是七國爭雄。

    七個國家之內,占據了南原和中州南部的陳國國力最為強大,南原雖然地勢平坦,易攻難守,但是與陳國接壤的原國和荒國,交界處卻是在中州南部,那裏山川起伏,密林遍布,成為了陳國一個極好的屏障。

    在與西漠相交的那一處區域,與陳國臨界的是蒲國,盡管蒲國身為七國之一,但是國力並不強大,隻是憑借著沙漠這種有力的地形,其他國家想要攻打他們,就要忍受著沙漠之中的極端天氣,無論是行軍還是打仗,後勤都是一個大問題。

    其他國家不來,沙漠之中隻有沙國和蒲國兩個本地國家打來打去,菜雞互啄,都想要證明自己一方是真正的沙漠之主,但是打了很久也沒有分出勝負。

    蒲國南部是陳國,想要擴張,根本無法下口,根本打不過啊!萬一把陳國惹急了,那麽隨便給自己兩下,那不就便宜在一旁虎視眈眈的沙國了嗎?

    不劃算!

    現在大陸之上的局勢開始明朗,七國為大,但是每一個國家的實力都不算太弱,弱一點的國家也有強大的地形可以依據,也不是那麽容易打的,沒有哪一個國家敢隨便的動手,整個大陸又開始維持著表麵的那種平衡。

    對此,網絡上大佬的策略那就隻有八個字,“遠交近攻,從內突破!”

    打仗是不可能打仗的,隻能靠每天派遣間諜去敵國搞事情等待時機這樣子。

    派遣使者去和那些不相鄰的國家交好,然後再派遣大量的探子去鄰國各種搞事情,刺殺,諜報,起義,商戰,潛伏,各種各樣的手段全部都安排上,即便是暴露了也無所謂,反正你們打不過我陳國。

    來打我正好,我正好以逸待勞,根本不慫,而且還能消耗你們的有生力量,一舉多得。

    在接下來的幾年之中,對於那些距離陳國比較遠的國家,切實的感受到了來自於陳國的熱情,在他們的眼裏,陳國簡直太好了好嗎,親切溫和,幾乎是有求必應,這才是大國應該有的風範。

    但是對於陳國的鄰國而言,這陳國簡直不要太可惡,各種各樣的手段全都給自己國家安排上,整個國家每天過的都是風聲鶴唳,想要打,還打不過,憋屈的要命。

    至於對於陳國內部來說,好的壞的評價和我們有關係嗎?反正我們隻是埋頭發展,三妖直接照搬了許多古代曆史上早就出現的各種政策,改良吏治,商業繼續繁榮,耕地更加科學化,還培養了許許多多的工匠,製造出各種各樣的器具來滿足人們的日常需要。

    政治上穩定,經濟上發展,文化上繁榮,民心認可度高,軍士戰意強,國家觀念深入人心,每一個國人都在為建設強大的陳國而努力奮鬥。

    陽武二十一年到陽武三十年,九年的時間,除了陳國邊境之上偶爾出現的小摩擦之外,沒有什麽大事發生。

    因為陳國國力的增長過快,其他國家有的也開始學習陳國進行改革,隻是這改革起來可不容易,當初即便是陳國,也是各地烽煙,阻力很大,其他國家沒有趁機侵犯那也是陳國擺出了拚命三郎的架勢。

    但是現在的情況有所不同,國家之間實力差不多,一個國家如果想要改革,那麽國內動蕩是避免不了的,其他國家肯定不會放過這個機會,肯定會上來咬上那麽一口,這個代價可不是誰都能承受的。

    就看哪一位君主有魄力來實行了。

    在陽武三十一年,鮮國實行變法改革,當然,隻是僅僅對於軍隊進行改革,並沒有涉及到政務民生,反對者寥寥,鮮國因為地處北荒西部,那裏大都是草原地形,和南原相比,那裏的土地更為硬實,不適合耕種,隻適合放牧,因此,鮮國的改革就是從本國的國情出發,進行‘胡服騎射’的改革,軍隊建製大多數都是騎兵,因為其南方的沙國實力有限,所以鮮國的這次改革主要是針對於東方的荒國。

    兩國都處於北荒境內,騎兵可以發揮出最大的戰力,這次鮮國將大部分軍隊全部改製,並且配備了最適合騎兵使用的武器,服裝,一切都以騎兵為主的軍隊,讓荒國很是頭疼。

    現在的局勢是沙漠兩國在玩單機遊戲,鮮國主動侵擾荒國,防禦著燕國,荒國一邊受到鮮國的侵擾,一邊要防備著陳國和原國,原國則是正和燕國、陳國鬧的正歡,但都是小動作,幅度不大。

    陽武三十五年,鮮國與荒國大戰於岐穀,荒國損失慘重,直接放棄一部分土地,與鮮國求和。

    陽武三十六年,燕國受到原國的奇襲,損失一城。

    陽武三十七年,原國和荒國共同出兵,直接向著陳國所占領的中州南部撲過去,卻被迎頭痛擊,沒有討到任何好處。

    同一年,陳國宣布進行報複戰爭,分兵兩隻,各有一位督師統領,去討伐原國和荒國。

    與荒國交戰於瑉城,奪瑉城。

    與原國交戰於泗河之地,攻破原國五萬大軍。

    兩國各自都派來信使,想要求和,陳皇答應了他們的求和,但是所得之地不與歸還,且兩國要賠償一定的錢糧。

    經過此戰,兩國明白了與陳國的巨大差距,心中充滿了陰霾。

    陳國的強大已經出乎了兩個國家的意料之中,合兩個國家的力量,竟然在陳國的手中都隻能堪堪抵禦,這種力量實在是讓人警惕。

    其他的國家看到陳國如此強大,也是驚訝異常,同時心中升起了無盡的忌憚。

    陽武三十八年,原國,荒國組建【禦陳同盟】,共同抵禦來自陳國的壓力。

    陽武四十年,燕國,沙漠兩國加入到同盟之中。

    同年,陳國和鮮國組建【鮮陳同盟】。

    曆史正式進入到了同盟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