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六章 雙刃劍
字數:4014 加入書籤
“阿勇,你說我們下一步該怎麽辦?”
“怎麽辦?這還能怎麽辦?你沒看人家邀請函上怎麽說的啊,人家可是邀請你們林氏集團去“共商大計”,那麽你們作為“愛國僑胞”,麵對這樣的邀請你們還能好意思不去?”
聽李華勇這樣說,一屋子的人都笑了。林蔚笑著擂了李華勇一下:
“我不是說這個,去當然肯定是要去的嘛,我剛才是在問,我們下一步要怎麽和政府方麵談呢?”
李華勇麵露苦笑:“這個你別問我,我現在也不知道該和政府方麵怎麽談了。”
“你說你這個人......”
見林蔚有發飆的趨勢,李華勇及時把她阻止:“好吧我實話告訴你吧,我現在是有點被我家鄉人民的這個大手筆給嚇到了,我現在還權衡不清這裏麵的利益得失,讓我想想,想想.......”
見李華勇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林蓮花同學還想說什麽的時候,老陸及時把她阻止。老陸悄悄做個手勢,其他人都退出房間,隻留下老陸一個人在那陪著李華勇。
而李華勇對眾人的離開視而不見,因為這一刻的他,的確是在權衡這其中的厲害得失。
那麽李華勇到底是在想什麽呢?應該說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後,好像所有的計劃都和李華勇之前的設想相吻合的。政府方麵不僅已經同意把那個大理石礦承包給李華勇30年,同意把那個陶瓷廠辦在石門縣,同樣李華勇提出以BT模式完善當地的基礎設施。政府方麵甚至還同意了李華勇對這個陶瓷廠的定位:走高端路線,以生產工業用建築用瓷為主。
現在政府方麵方案和李華勇之前設想唯一的差別,好像就是由一個單獨的工廠變成了一個工業園。
沒錯了!就是這樣一個差別,促使了李華勇現在的思考。因為作為一個建築業人士,長期做工程的人,他對辦工廠那些事情也許不太清楚,但是對搞基建那就太在行了。
單獨辦一個工廠需要的基建工程,和建一個工業園需要的基建工程,無論從基建的規模,需要的投入,以及建設的周期,那肯定不能同日而語的。
自己現在的實力能夠支撐這樣一個項目嗎?還有整個項目變大以後,衍生出來的其他一些弊端自己能夠規避嗎?這就是李華勇現在在思考的問題,他覺得這個問題不想清楚不行。
也不知道過了多長時間,李華勇的思緒被老陸打斷:
“小李,說實話我真有點好奇,你現在到底在想什麽呢?政府提出建一個工業園,我覺得這對我們投資辦廠的人來說應該是好事呀,就拿這個陶瓷廠項目來說吧,如果說在這之前,蓮花她們家可能還會猶豫的話,但如果把今天這個消息傳了回去,,那我相信無論是蓮花她爺爺或者蓮花她爸爸,那肯定不會有任何猶豫了,絕對會非常支持這個項目,如果看情況還好的話,說不定追加投資都有可能。”
李華勇聽了笑笑,他相信老陸這話倒是說的實情。畢竟做實業辦工廠,那真不是有錢就行的,離不開方方麵麵的支持。而在咱們國家,什麽樣的項目算是好項目?那麽很多做實業的會告訴你一個籠統的答案:任何一個能得到政府扶持的項目基本都算是好項目。
這並不是說能得到政府扶持的項目就一定能賺錢,隻是根據咱們國家的實情,能得到政府扶持就一定比沒有政府扶持更好,這倒是經過無數事實被證明的實情。
而南江省現在提出在石門縣成立一個陶瓷工業園,準備打造一個完整的陶瓷工藝產業鏈,這其中“扶持”的意味就很明顯了。而這其中的好處,哪怕是李華勇這個陶瓷行業的外行人,也能一眼看到很多。
按照李華勇最初的設想,他這個工廠是準備生產建築用瓷為主,走工業化生產路線。然而誰都清楚,在陶瓷領域,南江省的強項那主要還是集中在傳統製陶方麵。經過上千年的發展和傳承,可以說在傳統製陶方麵,以景德鎮為代表的南江製陶業達到了一個相當高的高度。
景德鎮的“青花瓷”天下聞名,然而據李華勇所知,南江省的名瓷可不至有“青花”一種。青花瓷,玲瓏瓷,粉彩瓷,色釉瓷,哪一種不是造型優美,裝飾豐富,風格獨特?
你雖然是準備走工業化路線生產建築瓷磚為主,然而這些傳統優勢你不利用上的話,你不覺得可惜嗎?你如何打造你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那麽如何利用好這些優勢?最直截了當或者說最行之有效的一種方式,那當然就是像南江省政府現在的設想一樣,成立一個陶瓷工業園,把這些相關行業放在同一個地方,這樣才能彼此協作,共同發展。
另外一個,按照李華勇最初的想法,他生產的瓷磚那是準備走“高端”路線的。想走這條路線的話,想研發出大尺寸瓷磚,那就不可避免和稀土行業產生交集。這其中必要的研究,實驗和開發那就肯定不能少。那麽怎樣才能做好這些工作?最好的辦法,那當然還是把這些機構放在同一個工業園內。
從這個思路進一步延伸,李華勇甚至還想到了那個大理石礦,想到了今後生產人造大理石的可能。
天然大理石那總有資源枯竭那一天的,而人工大理石呢?它的製造原理,那不就和生產陶瓷差不多一個意思麽?
因此從太多的角度看待問題,都必須承認南江省政府準備在石門縣建立一個陶瓷工業園的設想,這是一個好設想,這是一個比李華勇之前計劃更好的一個計劃。
因此現在隻剩下最後一個問題,一個他最擔心也是最讓他猶豫不決的問題。
李華勇直勾勾看著老陸:
“泉叔,我剛才可是在為你考慮,你說按照我們之前的預計吧,這個項目的基建工程不會很大,幾千萬最多不超過一億應該就能拿得下來,這樣的預算是我們能夠承受的,這其中的風險應該也在可控範圍。然而現在就不一樣的,如果真要建一個工業園的話,那就肯定不是幾千萬的事,這個基建規模,那沒準比建工廠的成本還要高。當初我們商議可以準備讓你家“陸記營造”來做這個項目,現在預算加大,工期也不可避免拉長,你難道就不擔心這其中的風險嗎?”
“風險?這有多大風險?小李我跟你說吧,這幾天我其實也一直在考慮...你是把這種模式稱作BT模式是吧?我覺得這種模式挺好呀,這樣做工程雖然要墊資,但工程的利潤也更高呀,更何況你還用那個大理石礦作為擔保呢,我真不知道你有什麽好擔心的。”
聽了老陸的話之後,李華勇現在隻能苦笑,看來現在的老陸是還不知道BT模式的厲害呀,尤其是不知道在國內做BT項目的厲害。
然而老陸不清楚,作為“過來人”的李華勇卻不會不知曉這其中的厲害。
在李華勇看來,用BT模式做建築工程,這就是一把真正的雙刃劍啊,這種模式的好處毋庸多言,而這種模式的弊端同樣是數不勝數。在真實曆史中,這種模式本身就在業內廣受爭議甚至非議。
“泉叔這樣吧,我現在來講個故事給你聽,你現在也不用急,等我講完這個故事之後,你再來決定用不用這種模式來做這個項目。”
老陸饒有興趣的盯著李華勇:
“哦?那你快說來聽聽。”
都認識和打交道這麽長時間了,自從穿越以來,如果說道目前為止最了解李華勇的那個人,那很可能就是老陸了。當然這個“了解”也僅限於對建築這個行業的了解,而不涉及其他。
而這個時候的李華勇也沒有其他辦法,他隻能挑選幾個真實曆史中BT模式失敗的案例用“講故事”的方式來提醒老陸,然後讓他自行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