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聲東擊西

字數:3562   加入書籤

A+A-




    這天早上,剛吃罷飯不久,曹文詔便派遣官兵發起了試探性進攻。

    由於官兵對渡河之事也準備比較倉促,隻尋了三四十艘漁船渡船作為載具,捉了一些漁夫舟子進行劃船。

    渡河的船隻都是一些小船,大者裝載七八人,小者裝載二三人,攏共一次才能裝載二百人左右。

    曹文詔身為宿將,知道這些人是車水杯薪。他還沒蠢到把這些官兵送到河岸上,給義軍當靶子。

    他隻是命這些人攜帶一些虎蹲炮、飛蠓炮、快槍以及鳥銃之類的火器,隻等靠近岸邊的時候,向義軍進行射擊、騷擾。

    張順應對也很簡單,一邊命令“左金王”賀錦帶領騎兵,在河岸附近遊蕩。一旦官兵準備下船登岸,就一個衝鋒衝過去殺散這些官兵。一邊命令“治世王”帶領火銃手和炮手和官兵對射。

    之前張順曾練出一百魯密銃火銃手,在和石柱土司馬鳳儀作戰過程中,發揮極好。

    等到到了抱犢寨以後,張順念念不忘。他讓張都督在打造農具、刀槍鎧甲之餘,又積攢了一百把魯密銃。如今早已經練出二百名火銃手。

    步卒多次作戰中損失不小,張順便把這二百火銃手分別補充到“治世王”和“亂世王”麾下了。

    如今為了和官兵對射,張順便把這些火銃手和一些容易攜帶的二寸口徑虎蹲炮都暫時借調在“治世王”麾下。

    雙方頓時一通對射,刺鼻的硫磺味和滾滾的硝煙一時間彌漫了黃河和黃河河岸。

    除了第一輪射擊取得一定戰果以外,後麵其餘幾輪進行射擊的時候,其實啥都看不清了,隻能一通瞎打,白白浪費了許多火藥和彈丸。

    張順一看這種情況,便命人把“治世王”喊了過來,對他說道“河上風大,河岸風小,每次射擊完畢,河上硝煙已散,何岸依舊硝煙彌漫,可使義軍移動別處再對官兵進行射擊。”

    “治世王”得了命令,連忙“打一槍”換一個地方,這下子官兵的傷亡就上來了。

    原來官兵裝備的火器多以射擊霰彈為主,隻有少部分鳥銃具有威脅性。而義軍裝備的魯密銃射程又遠又毒,命中率相對好看的多。

    再加上這下船上的漁夫舟子本是百姓,不敢冒著火銃貼近河岸,官兵手中的火炮、快槍發揮不出來效果。

    僅有少部分鳥銃可以與義軍魯密銃打的有來有回,卻因為數量過少,官兵吃了虧。沒有辦法,這股官兵射擊了幾輪,隻好撤了回去。

    等到這些官兵敗退回黃河北岸,曹文詔便召來睦自強、張全昌說道“這股賊人甚是悍勇,果然非往日所遇賊寇所能比擬,難怪能攻下洛陽城。”

    “前番我侄子曹文詔率領三百精銳家丁渡河,諸位都是老於兵事之人,當知這些人戰鬥力如何。卻不曾想隻在片刻之間,便被賊寇殺傷殆盡。”

    “如今我又派遣士卒以火器擊之,猶不能勝。以今觀之,孟津渡口不可輕取,渡河之機不可驟得,兩位以為如何?”

    睦自強和那張全昌哪裏還不明白曹文詔的意圖,連忙笑道“千裏黃河,豈止一處渡口?依我等之見,不如聲東擊西,打他個措手不及!”

    曹文詔聞言哈哈大笑道“果然是英雄所見略同,諒這些亂臣賊子也不知道我曹文詔的厲害!”

    當天官兵吃過虧以後,沒有再次發起進攻,僅僅派遣了部分小船到河上探查義軍動向。

    張順也不去理他,但等趙魚頭和趙鯉子前來。那曹文詔見此更是大喜,心道“賊人不知兵法,竟不探查我軍動向,果然是自尋死路!”

    是夜,曹文詔命令張全昌帶領麾下一千五百餘人,人銜枚、馬勒口,靜悄悄一路沿黃河北岸向北行去。

    行至十餘裏,便至一渡口,名曰白鶴渡。那黃河自過了三門峽,地形漸緩,水裏漸遲,於孟津之地本有多處渡口。

    古有硤石津、委粟津、鐵謝渡口等渡口,遂後又有白鶴渡口、小集渡口、花園渡口、叩馬渡口等一係列渡口,並非像外人想象的那樣,僅有一處渡口可渡。

    隻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渡口由於河道淤塞而遭到廢棄,而更為繁盛的鐵謝渡口,卻因此一躍成為孟津渡口的代名詞。這鐵謝渡口便是上次張順輸糧遭災之處,亦是如今義軍駐守之處。

    但是,除了孟津渡口以外,並非沒有其他渡口可以渡河。這白河渡口便是一例,隻是因為曆史風雲變幻,白鶴渡口逐漸衰敗罷了。

    曹文詔等人欺張順年輕,不知地理,便準備趁夜偷渡黃河。

    月黑風高,張全昌生怕義軍眼尖,看到了火光,隻能命令士卒黑燈瞎火,乘坐小船渡河。

    那漁夫舟子哪裏肯渡?他們隻能抗議道“天黑風高,哪個敢渡?若是不小心走散了,反倒容易為賊人所察覺!”

    張全昌沒有辦法,隻得命他們點了個燈籠,勉強照耀著渡河。

    這一千五百餘人除了步卒以外,還有騎兵五百。渡河船隻隻有三四十艘,而且載重又不大,隻能來回往返,不停運輸。

    以張全昌預計,大約需要十多個來回,方能全部渡河。隻要渡河完畢,官兵借機在此地紮下營寨。等到明天一早,再等大軍渡河不遲。

    即便義軍遂後發現了官兵渡河之事,除非能夠一舉擊破官兵營寨,否則隻能眼睜睜的看著官兵渡河,卻也無能為力。

    一旦官兵渡河,總兵官張全昌有信心跟隨曹文詔擊破流寇,奪取洛陽城,立此大功,將功贖過!

    曹文詔想的挺好,那張全昌也想的挺妙,奈何天公不作美!

    官兵已經渡過了七八百人,張全昌吸取曹文詔失敗的教訓,早命他們列陣於黃河南岸。

    他自己亦站立在渡船船頭,但等全軍渡過河去,再準備連夜紮營之時。

    哪曾想,突然張全昌遠遠望見一條火龍,自東南方向沿著黃河河岸蜿蜒而來。

    等那火龍稍稍近了,那哪裏是一條火龍?竟是由星星點點的火把組成。

    義軍竟然在總兵張全昌最意想不到的時候,趕到了白鶴渡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