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 此身許國,亦可許卿(新年快樂!)
字數:4834 加入書籤
在部隊裏麵,類似的集體活動並不少見。但是實際上,眾所眾知的許多體製內或者部隊文工團的成名藝人並不會經常出現在旅團一級的聯歡會的現場。就比如今天的這一場元宵聯歡會,除了參與節目拍攝的六個藝人之外,其他的基本上都是普通的戰士和普通的軍屬。當然,在現在的部隊培養中,並不排斥甚至是在某種程度上鼓勵戰士在訓練之餘發展屬於自己的愛好——畢竟在艱苦的訓練之餘,有些健康的愛好或者娛樂消遣有助於起到調節心理的積極作用——各支部隊裏麵也有自發形成的、經過報備並在宣傳部門領導下的文藝小分隊,這場聯歡會的節目也有很大的一部分來自於這幫愛好廣泛的戰士。
不得不承認,在普通的戰士裏麵也有許多文藝達人,其中以成本較小的歌手以及自學成才的語言節目人才居多,也有幾個樂器演奏的節目出現。雖然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和專業的藝人有著不小的差距,但其中偶爾也會有很多讓人眼前一亮的節目或者表演者出現。蘇鉞甚至還見到了兩個有自己原創作品的創作型軍營歌手,雖然作品遠遠談不上優秀,但最起碼沒有什麽讓人無法忍受的錯誤。而軍屬表演的三個節目同樣引發了陣陣掌聲——不管節目的好壞,這個世界上對於軍人家屬認同度最高的永遠是軍人,更何況,這三個節目本身也有資格稱得上優秀。
這三個軍屬準備的節目包括一個女聲獨唱、一個兒童詩朗誦以及一個不甚專業的旗袍秀。在蘇鉞看來,對於這樣的場合、節目以及表演者而言,用專業與否進行判定本身就是完全不恰當的、甚至是帶有偏見的。從現場的氣氛來看,和蘇鉞有相同觀點的大有人在。盡管表演詩朗誦的三個小家夥忘了詞兒、中間不得不由他們的母親進行了提示,盡管旗袍秀裏八位日常操勞的婦女不管是身材還是步伐儀態都無法與“模特”這個詞相提並論,但不論現場的哪一個人,都對他們報以熱烈的掌聲和巨大的歡呼聲。倒是第一個女聲獨唱的那位軍嫂,根據蘇鉞了解到的小道消息,本職工作就是音樂教師,在蘇鉞看來,基本功比如今一部分發片的所謂歌手都要強得多。
蘇鉞不知道晚會的組織者是根據什麽安排的節目順序,事先也沒想過要去看節目單,隻是要求節目的攝影師將整場聯歡會都錄製了下來。將來電視台播放的節目中自然不會把這場聯歡會完整播放,但製作成光盤留給這支部隊以及交給參與節目錄製的六個嘉賓保存,卻是一個很好的紀念。
估計組織者也明白,今天的聯歡會上最讓大家期待的節目就是六個明星的表現,所以他們的節目都被放在了後麵。首先登場的是小合唱《我的老班長》,根據這六個人的商議,參與表演的是阿濤、蘇鉦、吳勇和孫海鵬。這首歌帶有明顯的民謠風格,在另一個世界也被歸結到“軍營民謠”這樣一個類別中,而這首歌的原創者小曾(曾德洪)原本就是一個軍營歌手,曾經在某高炮部隊服役三年,在另一個世界被稱作“軍營民謠的創始人和開拓者”。除了《我的老班長》這首歌之外,還有《軍中綠花》、《離開部隊的那一天》、《送戰友》等一大批風格獨特的作品。而《我的老班長》這首歌更實在另一個世界的上世紀90年代中期風靡一時,紅遍大江南北,登上過全國各大城市的電台排行榜,在另一個世界也曾被好幾部軍旅電視劇引用。而在這個世界,恐怕蘇鉞在電視劇《士兵突擊》中的那兩句引用更多地會被許多人認為是馬小帥與白鐵軍的“耍寶”。而實際上,這首歌卻用樸質溫馨感人的詞調唱出了無數在部隊當過兵的人的那份揮之不去的軍營兄弟感情,蘇鉞相信,如果這首歌的完整版本出現,會馬上引發一批人的回憶與懷念。實際上蘇鉞在把這首歌交給六個嘉賓的時候,就連節目將來的剪輯鏡頭都想好了。
果然不出蘇鉞的預料,當這首歌由阿濤等人唱響的時候,似乎整個禮堂都陷入了某種低沉的氣氛中。“鐵打的軍營流水的兵”是一句耳熟能詳的話,但實際上,沒有相似經曆的人永遠也無法理解,電視劇《士兵突擊》中老馬退伍的時候那一排又一排向著他敬禮的兵,更無法理解史今退伍的時候趴在他的背囊上涕淚橫流的許三多。就像之前告別新兵連的時候徐秀海在大巴車上說過的那句話一樣,“每一個班長都是史今”。現場掌控攝影機的攝影師很簡單就掌握住了需要表現的鏡頭——特寫對準了不少觀眾席上淚流滿麵的臉龐,甚至坐在前排的旅長和政委都被捕捉到了匆忙揉眼睛的畫麵。
《我的老班長》之後,節目單很聰明地安排了一個戰士自己寫的相聲。盡管並不專業,但搞笑的味道很強烈,不時的歡笑聲很快衝淡了禮堂中有些哀傷的氣氛。
這個相聲之後,徐秀海登台演唱《一二三四歌》。這首歌和之前的《我的老班長》一樣,都是另一個世界90年代中期的作品。但和小曾的軍營民謠不同,這首《一二三四歌》完完全全就是常見的軍歌風格,鏗鏘有力、簡潔明快,再加上明顯的進行曲的速度,讓人印象非常深刻。這首歌在另一個世界也曾經登上過春晚的舞台,二十多年的時間裏依然傳唱不衰。
蘇鉞給準備的伴奏也基本上是照抄的另一個世界的風格,中間夾雜著喊口令的聲音,讓人一聽就似乎置身於火熱的訓練場中,頗有些身臨其境的意味。
果然,僅僅是前奏響起來的時候,觀眾席上就自發響起了打拍子的聲音,等徐秀海的歌聲傳出,整齊的掌聲響成一片。而在歌曲的最後,不少戰士已經抓住了歌詞裏麵簡單的規律,甚至能和伴奏一起,高聲喊出“一二三四”的口號了。
這首歌唱完,禮堂裏再也不複剛才《我的老班長》唱完之後的低沉氛圍,掌聲和歡呼聲響成一片。如果不出意外,這首歌詞簡單的歌最多兩天的時間就會在這支部隊的食堂前麵或者訓練場上唱響。
這首歌結束後,下一個登台的就是柳灝鋒獨唱的《十五的月亮》。蘇鉞已經看到,除了柳灝鋒之外,阿濤和蘇鉦也鬼鬼祟祟地出現在了舞台的角落裏。阿濤的手中還抱著一卷不知道什麽東西。這個可不是蘇鉞的安排,也不知道這幾個家夥又要搞什麽幺蛾子。
《十五的月亮》這首歌出現的時間遠比《一二三四歌》和《我的老班長》要早得多。另一個世界唱響過這首歌的歌手非常多,不僅僅有體製內的明星藝人,還有不少流行歌手翻唱過這首曆久彌新的歌曲。這首歌的詞作者石祥在50年代應征入伍,其實本身並非音樂創作人,而是一個詩歌愛好者,後來才開始搞歌詞創作。而《十五的月亮》這首歌也很明顯受到了詞作者詩歌創作經曆的影響,言辭工整、感情深刻,實際上還能從中找出不少古詩詞的義項和味道。
對於月亮這個離地球最近的天體,曆來都能引發遷客騷人的感懷,蘇鉞之前在齊魯衛視做《百家講壇》這檔節目時,和姬慕森教授閑聊中討論過這個話題。大抵月光清冷,便能讓人心底生寒。曆史上描寫“月亮”的詩詞歌賦不勝枚舉,兩人的探討中倒是玩笑般引出一條“感情線”來:因為“心生寒冷”,所以渴望溫暖,自然便會感懷和思念。再加上“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沐浴在同一片月光下的人卻相隔千裏萬裏,自然加重了這份思念,發展到了極致,便是“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地理上的距離或許能夠克服,生與死的距離以及時間上的差距卻無從抹去,因此便有了“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鬆岡”以及“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隻相似”,這和“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頗有些異曲同工之妙。另一方麵,“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月缺人離、月圓人卻未必能團圓,“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畢竟隻是一種美好的願望。月缺月圓之間,遺憾卻被放大——這種遺憾某些時候便不再限於人與人之間或者人與故鄉之間了。“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歎慢磨玉斧,難補金鏡。太液池猶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和這些殘山剩水的哀鳴相比,“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倒也沒那麽讓人感傷了。
這首感情深沉的歌曲需要相對應的演唱功底。柳灝鋒雖然僅僅是個二十歲出頭的年輕人,並不足以深刻感受到這首歌中的情感,但好在功底不錯,再加上這些天和戰士們同吃同住同訓練,閑暇時也和不少戰士聊天,倒是能把這首歌裏麵的感情表達出七八分。
然而不出意料的是,當這首歌唱響的時候,禮堂中的氣氛不可避免的再次沉靜了下來。如果說《我的老班長》表現出的是年輕戰士的戰友情,這首《十五的月亮》則更能激發出有家有室的老兵對於家人的愧疚和感懷。實際上不僅僅是戰士,攝影機對準的地方,前來探親的軍屬也一個個眼含淚花。
就像之前所說的那樣,《十五的月亮》這首歌很有些“現代文翻譯”古詩詞的味道。比如“十五的月亮,照在邊關照在家鄉”這一句,大抵就相當於“天涯共此時”這一句了,而這首歌裏麵處處都是“你”、“我”,以及“邊關”、“家鄉”的對照。所謂“每逢佳節倍思親”,月圓之夜思念親人司空見慣,而將這種感情放到軍人和軍屬這樣的群體中,情感就變得分外濃烈。而在歌曲的最終,將注意力引向祖國昌盛和萬家團圓,就更加凸顯了“小家”與“大家”的對比了。如果放到古詩詞的賞析中,或許應該和蘇東坡那首《水調歌頭》相比擬了:盡管在如霜的月光中思念著遠方的親人,卻也依然抱持著“但願人長久”的樂觀。與萬家平安相比,暫時分離的小家庭也是有自己的價值的吧?
或許第一次聽到這首歌的人並不會將思維延展到這樣的地步,但感情總是相通的。禮堂裏麵除了柳灝鋒的歌聲,再也沒有了其他的聲音。攝影師的鏡頭也不再去關注舞台上的柳灝鋒,而是專注地捕捉著觀眾席上的一副副動情的麵孔。而等這首歌快要結束的時候,蘇鉞無意間發現在舞台的角落裏躲著的阿濤開始有了小動作,趕緊向將鏡頭對準觀眾席的攝影師發出了指令,讓其中的一台攝影機對準了阿濤和蘇鉦。
兩個人在柳灝鋒的身後拉出了一條製作簡陋的橫幅,上麵的字跡還是手寫的,別說什麽書法造詣了,連字跡的大小都不統一。但上麵的內容卻十分讓人動容:
“此身許國,亦可許卿!”
這並不是蘇鉞的安排,而是這幾個嘉賓私下裏的協商和暗中的準備,甚至還專門避過了跟拍的攝影師的鏡頭。但不管如何,這八個字的內容卻十分切合現場的氣氛。而等到柳灝鋒的演唱結束,音樂漸落,男主持人急匆匆擦了一把眼淚,用嘶吼一般的聲音大聲喊道:
“全體起立!向所有軍屬——敬禮!”
隨著這樣一句口令,禮堂裏麵如林般的戰士猛然站起身來,莊重地抬起右手,向自己的親人,以及所有辛苦的軍屬獻上一個莊嚴的軍禮。而這樣的一個軍禮,在不久以後將通過電視屏幕,展現在大眾麵前。(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