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 豆腐 1
字數:3800 加入書籤
接下來又陸陸續續的有幾家人來送黃豆,一天下來,多多少少的也有個小二百斤了。
等到吃晚飯的時候,一家人都聚在一起,趙晴兒興衝衝的跟大家顯擺自個兒今天的收獲,除了趙徐氏仍舊有些憂心之外,其他的人也都為趙晴兒感到高興,紛紛問趙晴兒到底什麽時候才開始弄那些東西,他們可是從好久的時候就聽到晴兒念叨了,心裏自然是好奇的很。
趙晴兒心裏暗自盤算了一下,豆腐什麽的她還比較有把握,應該沒什麽大的問題,豆幹豆皮那些可以在豆腐的基礎上再慢慢琢磨,但是醬油她之前可是從來都沒有弄過的,隻是在網上看到過別人分享的經驗,可是偏偏這個又是她急需的,就隻能一步一步自個兒摸索著來了,要不先少弄一點兒試試看吧,要是成功了的話明年再大量的製作也不遲。畢竟別看她今天收了不少豆子,可是據她估算,接下來應該也沒多少了,村子裏估計也差不多就這些存貨了。
第二天一大早,趙晴兒就和趙王氏趙徐氏幾個人一起,搬了一小袋豆子出來,仔細的挑選過篩,把裏麵的雜質和幹癟破損的豆粒挑揀出來,然後把挑選出來的顆粒飽滿、皮薄完整的大豆放在一個大盆中用清水浸泡。這水也是有講究的呢,趙晴兒不是用的家裏的井水,而是特意拜托爹和哥哥去東嶺的泉眼裏挑來的山泉水,比井水要更清冽甘甜。
夏天氣溫高,所以浸泡的時間不用太長,大概兩三個時辰左右就可以了。本來趙晴兒早就打算做這些東西了,所以當初在蓋房子的時候在後院就專門建了幾間屋子,可惜後來突然發生了那種事情,導致趙晴兒的計劃不得不一下子延遲了這麽多年。不過雖然時間過去了很久,但是房子保護的還是很好的,平日裏趙王氏也會將會經常過來打掃,因此隻要稍微收拾一下就可以使用了。
其中一個房間裏安放了一個大大的磨盤,這是趙全貴找人幫忙新做的,原來家裏也有一個,不過那個是用來磨糧食的,比這個要稍微小一些,而且年頭也久了,所以在聽到小閨女說需要磨盤的時候,趙全貴就幹脆重新幫忙弄了一個新的。現在磨盤早就已經被趙徐氏洗刷的幹幹淨淨的了。
把浸泡好的大豆撈出來用清水洗淨去皮,就可以上磨磨漿了。這一步可是個力氣活兒,幸好中午吃飯的時候家裏人聽說下午要開始磨漿就把二哥給留下來幫她們打下手了,不然要是光靠著趙王氏和趙徐氏兩個人,估計等磨完這些豆子以後胳膊也要抬不起來了吧。
有了趙傳孝做苦力,趙王氏就負責把泡好的豆子一勺一勺的舀到磨盤上的小孔中,趙徐氏則拿了一個幹淨的大盆,放在磨盤下麵的出漿口的下方,接從磨盤裏流下來的磨好的豆漿。趙晴兒也沒閑著,她在一旁不時的拿個小勺舀一勺清水隨著豆子一塊兒倒在小孔裏,趙徐氏看著奇怪,不禁問道:“晴兒,這豆子不都是已經泡好了的嗎?你咋還往裏麵添水哩?”
“多加點兒水可以讓磨盤更順滑,轉動的更快更好,而且還能使豆子磨得更細膩。”而且這個加水可也是個技術活兒呢,加水的量和豆子的量要成恰當的比例,而且加水的節奏快慢也很重要,加快了會縮短豆子在磨盤裏的停留時間,使得豆漿流出的速度加快,但是這樣出來的豆漿就會比較粗一些;反之加慢了呢,豆子在磨盤裏的停留時間過長,不僅會使出漿速度變慢,而且會破壞豆漿中的蛋白質,這都會影響到最終成品的出品率。不過這些東西跟她們說了估計她們也聽不懂,對趙晴兒來說隻要她們知道要這麽做就可以了。
在幾個人的努力之下,白色微微帶點兒黃的豆漿不斷的從出漿口流出,落在下麵的大盆中,屋子裏漸漸彌漫起了一陣陣濃濃的豆香味,卻又不像幹豆子那般帶著些生澀,反而多了一些柔滑的感覺。
把泡好的豆子都磨完以後,趙晴兒看看了大盆裏的豆漿,感覺還是有些顆粒感,不是很細膩,趙傳孝隻好又重新磨了一遍,趙晴兒這才滿意。
把磨好的豆漿搬到另一個大屋子裏,這個屋子其實是兩個屋子合並的,中間有一扇門聯通,一個屋子是用來燒漿的,裏麵砌了一口大灶,地麵和大灶周圍的牆壁上都貼了一層白色的陶瓷片,這個是趙晴兒拜托孫誌陽找人幫忙弄的,因為燒漿的時候免不了會有一些汁水濺出來,如果是用青磚或者是黃土夯地的話,汁水濺上去會很難清洗,這樣時間久了以後屋子裏就會有一股子腐爛發臭的餿味,不僅是對產品不好,人長期呆在這裏麵也是受不了的。用陶瓷片的話,雖然價格貴了一些,但是清洗的時候會很方便,而且白色也比較顯眼,這樣汁水濺上去的話會很容易就能分辨出來。
用大鍋燒漿的關鍵就在於控製豆漿不糊鍋,大鍋裏倒入半桶清水,趙晴兒又稍微放了點兒鹽進去,這樣不禁可以減輕糊兒和苦澀味兒,而且可以減少待會兒煮漿過程中泡沫的產生,然後才把已經研磨並攪拌均勻的豆漿倒了進去。
燒火的活兒大嫂趙徐氏自告奮勇的接了過去,趙晴兒也不去搶,這大夏天的,說實話,她還真不愛窩在灶前,而且,關鍵是這東西隻有她一個人知道該怎麽弄,所以她得盯著點兒,要是她去燒火了,那等一會兒要是出現什麽問題了可怎麽辦呢?
趙徐氏在燒漿的時候,趙王氏就按照趙晴兒所說的不時的攪拌一下鍋裏的豆漿,防止糊鍋。燒了沒多久,鍋裏的豆漿就開始沸騰,不一會兒就咕嘟嘟的冒出了一大堆泡沫,很快就超過了鍋沿,趙徐氏慌忙問趙晴兒道:“晴兒,鍋開了,是不是要把火停掉啊?”這東西開鍋開的也太沒有一點兒預兆了吧?弄得她一點兒心理準備都沒有。
趙晴兒一邊指揮趙王氏把泡沫都撈出來,一邊跟趙徐氏說道:“不要,大嫂,火先不能停,豆漿還沒燒開呢!一會兒俺告訴你停的時候你再停。”
“可是,這泡沫都溢出來了!”趙徐氏不懂,這玩意兒難道和做飯不是一個道理嗎?做飯的時候鍋溢了就說明飯差不多已經煮好了啊,再停火燒燜一會兒就行了。
“這些泡泡都是假的呢,等撈完了就好了,大嫂你再接著燒就是了。”說話間趙王氏已經把泡泡都撈的差不多了,鍋裏的豆漿呈現微微沸騰的狀態,不時的冒出一些細小的泡沫,趙王氏就守在鍋邊上,等泡沫再次升起來的時候再撈出來倒掉。
就這樣直到豆漿三次燒開又三次停開,趙晴兒才讓趙徐氏熄了火,這個時候燒漿才最終完成。
接下來幾個人把煮沸的豆漿倒在一個大缸中,大缸是放在相鄰的另一個屋子裏的,這個屋子要比剛才燒漿的那間屋子稍大一些,出了放置了幾口大缸之外,還有幾排嶄新的木頭箱框,這間屋子就是點腦和壓榨豆腐的地方了。大缸邊緣上早就已經用幹淨的布條固定了一塊兒密度適中的幹淨細布,豆漿倒下去以後就用一塊兒幹淨的木板沿著細布輕刮,讓豆漿能夠順利的透過細布的縫隙流下去,這樣可以防止偶然從鍋底浮起的鍋巴混入豆漿中,影響豆腐成型後的質感。
濾完漿以後就開始點腦了,這一步除了趙晴兒之外幾個人都不會,隻能由趙晴兒親自上手了。趙晴兒把少量石膏加水混合攪拌,並濾出渣滓,這就是製作豆腐的凝固劑了。其實本來她想要用鹽鹵的,因為在她印象中,好像前世點豆腐的用鹽鹵的時候比較多,可是現在一個是鹽鹵不太容易找到,二來就是她隱約記得鹽鹵這玩意兒好像還有毒來著,她又是個完全生手,這萬一要是掌握不好分量,到時候弄出來的可就不是美味而是毒藥了。因此最終考慮過後她還是選擇了石膏,這東西倒是不難得到,一般藥店裏也是有的。
被旁邊的幾雙眼睛盯著,趙晴兒的心裏其實也有些打鼓。點腦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是取決於個人的熟練程度的,隻有在不斷的實踐中反複磨練,掌握點漿的技巧,才能點好豆腐腦,提高成品率。她隻有前世的時候再一旁看著嬸嬸點漿的經驗,完全沒有上過手,也不知道自己這下子能不能成功。萬一要是失敗了的話,這可不僅僅是丟人的問題啊,她怕把大家的信心再給打擊到了,但願穿越大神能保佑她吧!
不過為了以防萬一,趙晴兒還是先拿幾個碗舀出了幾碗豆漿先試一下,這可是將近有半缸豆漿呢,要是自個兒一個手抖下去,這大半天大家的辛苦可就全都白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