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被寵
字數:8549 加入書籤
才一入府門,仆從和丫鬟們便跪了一地。
先向蕭煥和從安公主請安,之後不知哪個心思玲瓏的,一眼看到了公主身邊的年輕女子,壯著膽子問“這可就是……小郡主了?”
李嬤嬤在後頭笑道“對,就是小郡主。”
丫鬟仆從們頓時又跪成一片,重新向傻妮行禮。
傻妮還是第一次看到,這麽多人向她跪下,多少有些手足無措。
不過她身邊的李嬤嬤卻是體貼的,笑著開口道“行了,知道你們機靈,都起來吧,先帶小郡主去院子裏歇息吧。”
她這麽一說,為首的大丫鬟馬上站起來,輕挪腳步,來到傻妮麵前,曲曲了身子道“小郡主,奴婢叫水蓮,先帶郡主去歇息。”
傻妮轉頭去看從安公主。
然後聽到她娘說“走了這一路,頗為辛苦,你先去歇歇吧。”
又怕她到了新地方,各處不適應,所以吩咐李嬤嬤隨行。
傻妮又側頭去看於淵。
於淵本就走在她身旁,這會兒見側首過來,便回以微笑“去吧,我一會兒再來接你回去。”
傻妮這才放心,重新向從安公主,蕭煥行禮,隨著李嬤嬤他們往後院走去。
豐安城雖是蕭煥臨時居住之地,但從安公主卻是他最重視的妹妹。
所以這裏的公主府,建的並不比南梁都城裏的差,反而處處透著精致和溫馨。
傻妮又是他們盼望已久,才回來的小郡主,盡管先前跟從安公主說了,不會住在公主府。
但仍是給她預備的院子,且裏麵盡可能的舒適,甚至還栽種了一些南郡當地的樹木和花草,以讓她適應。
李嬤嬤一路與她相處,多少也了解了她的性子,所以隻大概介紹一些院內大的東西,別的細節便沒說。
李嬤嬤說“小郡主這處院子,名叫華音閣,是取自己你的名字。”
傻妮便往她看了一眼。
她早已知道自己的名字,尤其是跟從安公主在一起的時候,她基本都是喚她“音音”。
不過,也隻有她是這麽喚的,別人似乎從不在意她的名字,隻有稱呼而已。
如今看到一座與她名字相合的院子,倒是覺得有幾分新鮮。
她輕聲問李嬤嬤“之前我並未回來,母親怎知會找到我?”
李嬤嬤笑的特別慈祥,“公主不知道呀,尤其是她剛西域回來時,連您的消息都沒有。不知找了多少人打聽,走了多少冤枉路,才終於有了一點線索,這才忙忙去了南郡。”
李嬤嬤不無感慨地道“老天垂憐,你們母女終於還是見著了,認下了。”
傻妮把頭低了下去。
在找娘這件事上,她可是半點力都沒出。
不但如此,從安公主找到她的時候,她還不跟她相認,不跟她走。
之前雖也知道她花了心思,但那時的心境與此時又不同。
華音閣裏,早就收拾的妥妥貼貼,丫鬟列在門口,熱水熱茶備至齊全。
李嬤嬤把她送過來後,微微彎身行禮道“小郡主,奴婢年歲大了,照顧人上腿腳不太便利,就讓她們先伺候著您。不過您放心,奴婢就在外間裏侯著,您要有什麽吩咐,隻管說就是了。”
傻妮趕緊點頭應下“不用的,我自己能照顧自己的。”
李嬤嬤隻是笑笑,便退了下去。
她一走開,四個年歲與傻妮相仿的丫頭,便都過來的。
為首的還是那位水蓮,之後三個人各自做了介紹,青芹,香芸,紫萱。
水蓮說“公主吩咐了,我們四位以後就貼身服侍小郡主了。”
傻妮之前在南郡,家裏也時有仆從,但像這種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她還真是頭一回。
不自在是難免的,但水蓮幾個特別懂事,也沒有一般府上丫鬟的拘謹。
李嬤嬤走了以後,她們幾個在照顧傻妮的時候,就自然地跟她聊了起來。
“奴婢聽說,小郡主之前是在北盛,可是真的?”
傻妮點頭。
水蓮立刻來的興致“真的是在北盛嗎?以前我聽老人家說過,那裏冬日裏的雪特別大,下一夜能把房門都是埋起來,是不是真的?”
傻妮“……”
還有這麽大的雪?
她在南郡是沒有看到的。
所以也就給她們解釋“南郡這邊臨近南梁的,是會下雪,但是並沒有那麽大,最大的時候也隻是沒過膝蓋而已。”
青芹便是一臉向往“埋過膝蓋也很厚了,那出門是不是一踩下去,半截腿都是白的。”
傻妮便笑了起來“是呀,如果不掃的話,一步下去就是一個雪窩,走路是很難的。”
“那是不是也很好看,到處都是白色的,把地上的東西都蓋了起來,哇,想想都很美呢。”
幾個丫頭是真沒見過大雪,所以神情語氣裏難免會有誇張,但可以看得出來,她們也是真的向往,那種被雪覆蓋的世界。
傻妮以前生活在南郡,每年都會經曆大雪紛飛。
但說實話,她並不太喜歡冬天,因為在大豐村的時候,每到冬天,她都沒有冬衣,會特別冷。
而且丁家不會因為天氣冷,就不讓她做事,反而會分配更多的事情給她。
用冷水洗衣,在雪地裏劈柴,丁家那麽大院落的掃雪任務都是她的。
所以每一年她的手都會凍爛,這凍傷還是嫁給於淵之後,在沈鴻的調理下,才慢慢好起來的。
不過,看到水蓮她們對大雪的向往,她突然也生出一些欣慰來。
原來自己從前懼怕的東西,竟然是別人達不到的向往。
隻是可惜,那個時候沒有好好欣賞,隻顧著做事呢。
水蓮幾人圍著她說了一陣子,見她沒再搭話,便服侍她更衣,又把她扶到床榻邊。
“小郡主走了一路,定是辛苦的,先躺一躺,奴婢幾人都在外間,有事您喚一聲就好。”
之後又把她屋裏的炭火攏了攏,這才都輕步退了出去。
窗外,冬風吹著窗欞,發出輕微的響聲。
陽光透過窗紙,在牆邊灑了一塊暖白。
室內安靜極了,隻有炭火偶爾發出一兩聲輕響。
屋內熏了香,是一種很輕淡的草木的香味,帶著幾分清新。
床上鋪著錦被掛著絲帳,旁邊是奉茶的小幾,再往遠處有雕刻精致的桌椅,軟榻。
每一樣,對傻妮來說都是新鮮的。
就算是在呂府,她也未曾看到過這些東西,但又是溫暖的。
她看著看著,困意果然就襲上心頭。
她原本還以為,自己到了新的地方,會睡不著,會有一些不適。
沒想到這一覺竟然睡的特別沉,醒來的時候,太陽都已經西斜了。
水蓮在外間聽到裏麵有動靜,立馬走了進來。
她先奉了一盅茶給傻妮,然後又拿了熱巾帕,給她擦了把臉。
青芹則將備好的衣物送了過來,服侍她一件件地穿上。
傻妮問前院的情況。
應該是前院早有人交待下來了,所以水蓮如實說“公主他們已經議完事了,於將軍見您休息未醒,便先回了府外的宅子裏。”
傻妮微愣了一下“他先回去了?”
水蓮忙說“於將軍是怕過來再影響了小郡主休息,所以才先回去的。”
然後又解釋“他也趕了這麽遠的路,想來也是累的。”
傻妮便朝她笑了“嗯,無妨,我隻是問一下,那我現在就回去。”
水蓮卻又道“小郡主先別急,外頭還有客人等著您呢。”
“啊?客人?”
這還真超出了她的預料。
她初來乍到,而且從前一直都是一個存在感特別低的人,就算去一個地方,光芒也都是別人的,從來沒在她身上過。
她來到這裏,知道自己是郡主,可一個名號,與身份的大變,還是不能相提並論的。
她入公主府,一心想著解於淵的毒,卻沒想到皇家還有一幫親戚。
而她做為一個失蹤多年的郡主,乍一回來,無論是出於禮貌,還是別的原因,都會有人來看望她的。
水蓮和青芹兩人,一邊快速給她梳妝,一邊簡單介紹。
“小郡主放心,公主知道您今日方回,本不想宴客的,可王爺府上的公子小姐,都是近親,聽聞您回來,個個巴著來看您,連公主都攔不住。”
事情都到了眼前,推是推不掉了,她索性也大方起來。
問水蓮“都來了哪些?”
“小郡主的兩位表姐,也就是王爺的兩個女兒;以及大少夫人,二少夫人,還有幾位舅老爺家的表姐妹。”
傻妮大概估計了一下,應該有七八個,她應該能應付得來。
可令她沒想到的是,一到宴客房裏,竟然看到大大小小十幾個女子,個個環翠滿頭,衣著鮮亮。
她的步子剛窒了一下,裏麵已經有人看到她了“音音妹妹來了……”
正在飲茶說話的眾人,一齊轉頭來看著傻妮。
有兩位年齡長一點的女子,已經忙著站了起來,快步往她身邊走來。
“音音妹妹,快來坐。”
她們笑著把她帶到身邊,又端了茶給她。
已經有人忍不住,開始私下說話“音音妹妹長的可真好看,這是完全長了姑媽的優點了。”
“可不是,瞧著五官麵皮的,我可太羨慕了。”
“不光長的好看,妹妹還好溫柔,笑起來都是甜甜的。”
“……”
這些皇家裏的小姐們,平日也不是沒見過新鮮,但因為從安公主的關係,傻妮的身份自然也就不同。
父輩們交好,她們從心裏邊已經把傻妮當成親人,所以說起話來,倒沒什麽生疏感。
李嬤嬤也陪侍在側,見諸位夫人姑娘七嘴八舌地說話,隻有他們家小郡主一語不發,就主動出來介紹。
這群人裏,有兩個蕭大將軍的二媳婦兒。
他們同穿紫色長襟繡花長裙,外披狐毛披風,挽了南梁貴婦們通用的發髻,上麵別著花鈿,插著紅玉累金絲步搖。
這兩位,傻妮應該叫嫂嫂。
所以她也就起身過去行了禮,喚了一聲“嫂嫂”。
兩位夫人當然也有禮數,忙著把她扶起來,一人送上了一件禮物。
她們旁邊還跟了自己的女兒。
小小孩童,機靈可愛,一個個也拿出自己備的禮物,要送給傻妮。
她身邊因為有大小寶的緣故,跟小孩子倒更容易親近一些,便蹲下來跟她們說話。
孩子有父母教導,本來就對她帶著好奇的親近,再看她話語溫柔,笑意甜甜,頓時就像找到了好朋友。
還邀請她去自己家裏玩“小姑姑,我娘說您剛回來,要休息幾日才能出去玩,那可不可以,等你休息好了,先來我家裏玩?”
二夫人家的女兒蕭靜不幹了“明明是我先跟小姑姑說上話的,為何要先去你家裏玩。”
她馬上轉頭對傻妮說“小姑姑,你先來我家玩吧,我家有可多好玩的。”
蕭玲自然不服“我家也有可多好玩的,而且我聽說小姑姑還帶了兩個弟弟回來,小姑姑來玩時,要把他們一起帶來哦。”
說起這個,傻妮倒是想起問兩個夫人“嫂嫂,靜兒和玲兒都多大了。”
結果年齡一出,兩個小姑娘都比大小寶要小。
於是傻妮就笑著對她們講“他們是哥哥,等過兩日,他們歇休好了,我就帶他們上門去找你們玩好不好?”
兩個小丫頭才不管是哥哥還是弟弟,隻要有人玩就行了,滿口答應下來。
之後,還有蕭大將軍的兩個女兒,一個叫蕭柔茵,一個叫蕭佳容。
她們年齡都比傻妮大,但性子活潑。
而且之前還跟著父兄上過戰場,所以身上自帶英姿,說話做事都很爽朗。
乍一看到傻妮這麽溫婉的性子,頓時喜歡的不得了。
另外還有從安公主舅舅那邊,也來了幾個代表的姐妹。
她們也都給傻妮備了禮物,拉著她說話,邀她去家裏玩。
一大群人說說笑笑,你一句她一句,本來就掛在西邊的太陽也就沉了下去。
公主府裏自然備了飯菜,從安公主傳話過來,說大家難得聚在一處,今日就都留在這裏用飯。
那邊仆從們已經把各項事宜備好,院子裏已經掌了燈,丫鬟們也提著燈籠,在前麵引路,往正殿裏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