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皇帝巡幸

字數:4157   加入書籤

A+A-


    大壯那邊是沒指望了,唐雲隻好轉頭看向母親,舔著臉皮道:“娘,你腿腳不好,就不要親自動手了。

    兒子皮糙肉厚,打兩下也無妨,隻是娘親若是不慎閃了腰拉了筋,豈不是兒子的不孝”“住嘴!”

    侯氏喝斥道,“你還好意思說孝不孝?

    背著為娘就去寧府求親,你還有沒有把為娘放在眼裏了?

    這也算了,你竟然還不知錯,竟把髒水往大壯身上潑。

    大壯那孩子忠厚老實,為娘豈會不知?”

    “很好,你現在翅膀硬了,要飛了是不是?

    兒子再出息,也還是娘的兒子,今日為娘就代你父親行使咱們唐家的家法!”

    唐雲仰臉看著母親說道:“娘教訓的是,孩兒洗耳恭聽”“哇”話音未落,對麵的花圃前突然傳來唐果的哇哇大哭聲,唐氏母子的神色皆是一怔,齊齊扭頭看過去。

    “娘,阿兄,果兒疼,果兒好疼”糟啦!這一眨眼功夫,小家夥就不見了,想必是摔倒了,那細皮嫩肉的,萬一磕著碰著了可就不好。

    “讓開!”

    侯氏從躺椅上站起來,推開兒子,火急火燎地向花圃前奔去,“妮子,妮子你怎麽了?”

    唐果坐在地上,小襦裙上全是土,白嫩的小臉蛋上也盡是灰,就好似剛從雞窩爬出來似的。

    “娘,果兒疼,好疼!嗚嗚嗚”侯氏趕緊把女兒抱起來,一邊拍打著她身上灰塵,一邊急問道:“哪疼?

    哪疼?

    告訴為娘!”

    “這裏疼——”唐果抬起手,指著自己的小腦瓜,突然又覺得說腦袋疼,怕把自己的娘親嚇壞了,於是小手飛快地下落,捂著小肚子道:“是肚肚疼,肚肚好疼”侯氏心下叫聲不好,定是那葡萄瓜果沒洗淨,吃壞肚子了。

    這事兒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

    侯氏親自撫育了兩個孩子,豈能不知其中的道理,因吃壞肚子而喪命的孩童多了去了。

    “走,妮子,為娘帶你去看大夫!”

    侯氏一把將女兒抱起來,轉身衝樹蔭下喊道,“雲兒,還不快上來幫娘一把?”

    起初侯氏還沒在意,可等了半響卻沒聽到兒子的回話,定睛向對麵看去,樹蔭下空無一人。

    人呢?

    怎麽眨眼間就不見了?

    “阿嬸,阿嬸——”此時石大壯興高采烈地從院門口跑進來,揮舞著手裏的擀麵杖,“阿嬸你看這個夠不夠使?”

    能不夠使麽?

    粗得跟他的胳膊有一比!“咦?

    人呢?”

    石大壯傻眼了。

    “跑啦!”

    侯氏無奈一搖頭,沒好氣地道,“大壯,先不管那臭小子了。

    你幫我一把,妮子突然喊肚子疼,阿嬸擔心她是不是吃壞肚子了?”

    “嘻嘻”唐果卻在侯氏的肩頭上樂了,對自己的表現十分滿意,不愧是親兄妹,配合得天衣無縫啊。

    隻是可憐了侯氏,火急火燎的,對兒子的氣還沒消,卻又憂心起女兒來了。

    可憐天下父母心呐!“新豐美酒鬥十千,鹹陽遊俠多少年。

    相逢意氣為君飲,係馬高樓垂柳邊。”

    在長安通向新豐的官道上,一名身穿紫袍、約莫六旬年紀的老者,騎在一匹非常漂亮的白馬上,麵帶笑意撫須而吟。

    在這位紫袍老者的前後左右還有五六騎同行,行在紫袍老者左手邊是一位麵相俊朗、約莫四旬年紀的白袍男子。

    紫袍老者吟畢,扭頭笑看著白袍中年男子道:“論詩才,整個大唐帝國,恐怕再也無人與李供奉並肩了!”

    “陛下謬讚了!”

    李白拱手笑道,“區區薄藝,何足掛齒?

    此乃雕蟲小技耳!男兒大丈夫理應身懷經世之才,為國為民,亦或金戈鐵馬,馳騁紗場,這才是天下偉丈夫所為!”

    “哈哈哈——”李隆基聞言微怔,旋即仰頭大笑起來,“李供奉不是已然身居翰林之職了麽?

    莫非是在暗示朕要給你加官進爵啊?”

    “微臣不敢!”

    李白心下一驚,忙低頭拱手,“微臣發狂證,還請陛下恕罪!”

    “李供奉言重啦!”

    李隆基大度地擺擺手,笑道,“此番我等前往新豐一遊,不必拘於宮中儀軌,若是仍同宮中一般,此行又有何樂趣呢?”

    “謹遵陛下聖諭!”

    李供奉俯首,恭敬地說道。

    行在李隆基右手邊的是一位身材高大的皂袍老者,看年紀與李隆基差不多,隻是模樣似乎比李隆基蒼老了些許。

    此時那皂袍老者拱手,笑道:“陛下,說起這新豐縣,倒真是個人傑地靈之處,不僅出產美酒,還出產才子!近來那位唐姓少年的詩名聲名遠播,人在新豐,其詩文卻在長安士女廣泛傳抄,大有洛陽紙貴之勢啊!”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千古名宦高力士。

    所謂伴君如伴虎,而高力士幾乎伴隨了李隆基的一生,不僅在老虎眼皮子底下活得好好的,官還越做越大,爵位也越封越高。

    可見其人必非等閑之輩,就這察言觀色的本事,也是尋常人可比。

    眼見氣氛有些不對,高力士連忙將話題轉移開去,給李白一個喘息的機會。

    盡管如李隆基所言,出宮在外,不必拘於宮中繁縟的君臣禮儀,話雖如此,可做臣子的心下都明白,龍鱗不可觸,觸之必斃!無論是在宮內宮外,即便此時的李隆基身著便服,看上去像是一個家有萬貫家財的老大爺。

    可皇帝就是皇帝,九五之尊,皇帝的威嚴豈容挑釁?

    李白有李白的苦楚,自他出蜀遊曆天下山水,結交天下名士與豪傑,其一自然是為了開闊眼界與胸襟,二來嘛無非就是想獲取更大的名聲。

    包括他上終南山拜見皇妹玉真公主,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出仕,大唐帝國的讀書人,要想獲得出身,不走科舉,就隻能廣結豪傑,有了名聲才有豪貴之士肯向朝廷推薦。

    終於,李白得到了玉真公主的推薦,博得了李隆基和楊玉環的好感,也進入了翰林院。

    可翰林院是什麽地方?

    那地方等同於皇家藝術院,匯集了很多天下的才子與奇士,是個眾所周知的閑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