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知識就是金錢

字數:5200   加入書籤

A+A-


    他又看向門框。

    “1.3米。”

    拿尺子一比,差不多正是如此。

    楊哲深深吸了口氣,走出宿舍。

    來到一處臨時工地的沙堆前,他找到了工人堆積在此的礫石。

    隨手抓起一把礫石。

    “15個。”

    楊哲把它們灑在空地上,挨個數了下,確實是15個。

    他抬頭看向太陽。

    圓形的灼熱光斑落在天穹之上。

    視線從正東方向開始,劃過一條弧形,穿過現在空中的太陽,再落向西方的地平線。

    一分鍾後。

    “360分之一。”

    他通過排除掉地麵物體的幹擾,以及其他因素,看出來了,太陽在天空之中所占據的那個圓形,大約是橫過天穹的太陽軌跡的三百六十分之一。

    通過這樣的理解,太陽的軌道在他心中劃分為了360個格子。

    以後,隻要他用數據庫記住太陽某個時刻在空中的位置,並且將季節因素整合進去計算。

    他就能通過直接看太陽知道現在是幾點鍾。

    楊哲來到食堂,買了一份砂鍋煲。

    砂鍋煲熱氣沸騰,沒法下嘴,他坐在那兒發呆。

    感知能力21,真可怕。

    如果說他之前還隻是隱約的感覺,21的知力,就把這種感覺變得清楚明白起來。

    這種感覺能力,已經從計算機相關,走向了現實領域。

    這是一種對數值的敏銳感知。

    普通人一次隻能識別7個以內的數量,超過七個就得分開來計數。

    楊哲可以任意識別十幾個的數量。

    長度,距離,也是如此。

    他隻需要花一些時間,就能憑空感覺出具體的長度數值。

    而且,他還有一種預感,如果他的感知能力繼續上升,可以做到更快,更準確。

    觀察太陽的視直徑也是如此。

    當然,最後算出360分之一這個結果,還目測了從地平線附近的遮擋物頂端,到真正地平線的實際角度,以及運用了思維增強來進行運算。

    “難怪現實模擬方向的主屬性是知力,也難怪我所得到的信息中,會說明知力決定了虛擬物體的真實度。”

    楊哲一下子就想通了。

    他要想模擬現實物體,就要對物體有足夠的了解。

    感知能力,與知識相關,也與知覺相關。

    他的知力上升,應該不是感官變敏銳,而是他自身思維能力的升級。

    通過精確把握現實物體的情況,他才能更準確地在虛擬空間中製造虛擬物品。

    “我靠,砂鍋煲都快涼了。”

    楊哲發呆構想未來想了太久,砂鍋煲都給他放的有點涼了。

    還好現在天氣已經有點熱了,不影響吃飯。

    排骨很好吃,又香又脆又美味。

    以前他都舍不得點這款,因為這是砂鍋煲中最貴的一款。

    他平時要麽點肉沫砂鍋煲,10元,要麽點香腸砂鍋煲,11元。

    便宜,又能吃到一點肉。

    人窮起來的時候,是會把食堂裏的每一種套餐的每一種最低價搭配來回吃一遍的。

    窮人的生活,就是在最便宜的套餐之間循環。

    今天,吃著18元的排骨砂鍋煲,楊哲忽然有點想哭。

    媽蛋,現在感覺18塊的排骨砂鍋煲好便宜啊。

    這都是因為他有五位數的餘額。

    “有錢真好,網文黑產業鏈真好,錢錢真棒。”

    比起還沒孵化出來的時空種子,種子提供的虛擬電腦要好用多了好嗎!

    當天晚上,楊哲回去把2星升3星的題目給全部過關了。

    他想挑戰更難的題,學習更多的知識。

    知識就是金錢,此言不虛。

    ……

    6月1日,周一,晚上。

    漢語言文學一班的班長呂方浩走入了圖書館2樓的期刊閱覽室。

    身為一個兢兢業業的好班長,他經常會讀蘇大學報、光明日報、新華文摘。

    他知道蘇大學報的正式出版日期是每月1日。

    呂方浩走到文學類(i類)書架跟前,向上伸出雙手,以近乎朝聖的姿態捧下了最新一期——2023年第5期《蘇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是的,當其他的實體雜誌紛紛提前一個月出版的時候,像學報這種沒有商業性的學術性雜誌,往往還要晚一個月出版。

    他用紙巾擦了擦學報底部在架子上粘的灰塵,帶著學報來到座位上,虔誠地翻開了學報的目錄,試圖在其中尋找和自己專業有關的論文。

    其實他不一定看得懂高深的論文,隻是習慣性地每月會看而已。

    不多時,他將學報翻到了第57頁。

    《網絡科幻小說的娛樂化趨向探源》。

    試著讀了個開頭後,呂方浩有了種能看懂的感覺。

    這種感覺很不錯。

    他順暢地讀了下去。

    或許是因為論文的選題“網絡小說”比較通俗。

    又或許是因為寫法很好,讀來明白暢曉。

    總之,呂方浩沒什麽障礙就一口氣讀完了全篇論文。

    翻到最後一頁,他還有意猶未盡的感覺。

    這論文和期刊上的其他論文畫風不一樣啊!

    就像是,一個是讓人有點摸不著北的蒙拉麗莎的神秘微笑,另一個卻是胸衣熱褲身材超好模特海報的那種感覺。

    呂方浩希望自己欣賞前者。

    但實際上看的時候又想要看到後者。

    “真棒。”

    他一手按在雜誌上,心中決定要將這麽好看的論文推薦給班上的同學。

    呂方浩掏出手機,將第五期學報的封麵拍下來,又把論文的第一頁拍下來,發到了班級群裏。

    “5月學報的這篇論文很好看,建議有興趣的同學來期刊閱覽室瀏覽。”

    當然,他這樣發也是有他的目的。

    這個班級群是老師建的群。

    班主任、輔導員,都在群裏。

    偶爾發一發和專業有關的東西,可以讓自己這個班長顯得更稱職。

    他把手機收了起來,並不急著看同學們的反應。

    其實班上的學生對這種學術論文興趣不大。

    估計要過很久才會有人議論一兩句。

    班級群內。

    最開始,一片寂然無聲。

    12分鍾後,有人突然發了句:“臥槽!”

    他馬上圈了另一個人,“你看看班長拍的論文第一頁,是不是有楊哲的名字啊?”

    兩個同學同時琢磨起這張照片來。

    班長是擺拍的,傾斜了一個特別的角度,在昏黃的燈光映照下,讓人感覺就很文藝,很有情調,但也剛剛好,看不太清作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