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四章 伏誅

字數:4971   加入書籤

A+A-




    與曆史一樣,雖然群臣紛紛進諫說侯君集之罪天地難容,但李世民卻惦記著與侯君集的兄弟袍澤情,覺得他對大唐曾立下大功,故此想留下他一條命來。

    一向在朝堂上極少有過激言行的長孫無忌站出來,圓乎乎的臉上滿是心痛,長歎一聲,眯縫著眼,躬身道:“聖上,侯君集有功,故此聖上給予他高官厚祿,予以重用。但是,侯君集卻不思君恩,恃寵矜功,粗率無檢,私下多有怨言,棄前功而罹後患,貪愚之將明矣。不殺,不足以平民憤!”即便殺之,也難消心頭之恨!

    李世民沉默半晌,見自己最信任的舅兄也如此說,再看李俊、崔芮、盧承慶及其他與崔氏交好的大臣們臉上滿是憤恨,隻得長歎一聲,無奈地道:“罷了,便按律判處吧!”

    得知自己必死無疑,一直無人理會的侯君集終於慌亂起來,連連求見李世民。李世民自然是要見他最後一麵的。刑部特意整理了一間房,擺放了酒菜。兩人相向而坐,李世民親自給侯君集斟上酒。侯君集抖索著手,酒灑落了一桌子,好不易才送進嘴裏。李世民見之,更是哀痛:“君集,某對你如何?”

    侯君集慘笑道:“聖上對罪臣有知遇之恩,恩寵無比。是罪臣對不起聖上!不該恃寵而驕,不該恃強淩弱,不該居功自傲,不該癡心妄想,不該心存惡念。罪臣,雖萬死不能贖罪。”

    晚了啊!早知如此,何必當初?侯君集便從初入秦王府開始回憶,如何跟隨李世民打天下,一次次征戰,凝聚下身後的君臣之情、兄弟之情。他抬起頭,臉上露出一絲笑意:“幸虧聖上當機立斷,將息王和剌王滅殺,才創下這盛世大唐。此事,是罪臣平身最大的驕傲!”這是在提醒李世民,自己可算是他登上大寶的最大功臣。

    果然,李世民是念舊的,同意留下其妻和一個兒子的性命,遷往嶺南。同樣,賀蘭楚石的妻子(侯君集的女兒)和一個兒子免死,發配嶺南。

    至於李泰,除爵,繼續圈禁,嶽父免職。靖江郡王府一幹宮人、內侍、護衛,或處死,或流放,沒有一個幸免。

    短短數日,李世民便似乎老了十幾歲,麵色憔悴,幹脆將朝政全都交給了李承乾,由房玄齡、長孫無忌輔佐,眾臣直接向東宮匯報,除非決斷不下,再由他決斷。

    或是過度憂心,長孫氏病倒了。李承乾無論多忙,早晚都要去探望,而李治則與鹹陽、高陽、新城排班輪流守在床榻前,端茶送水服侍湯藥,又給她講自己離京的那些年遇到的趣事。晉陽公主得知,也趕回了京城,進宮侍奉。見到兒女們都如此孝順體貼,雖然心裏仍然對李泰之事揪心懊悔,但也逐漸開解,纏綿十餘日,終於好轉。這讓一直擔憂不已的李世民大大地鬆了口氣。同時,李世民也慢慢想通了,不能因為一個不爭氣的兒子就傷害了其他兒女。罷了,罷了,兒孫自有兒孫福,自己也算是盡到了為人父的責任。

    若是讓崔瑾評說,李世民與李淵一樣,都不會教導兒女。若非是李淵一邊許諾李世民太子之位,轉頭又覺得還是遵循古訓,立嫡長為繼承人,同時,因為李世民權勢過大,讓李建成、李元吉與李世民打擂台,哪方處於弱勢,便扶持哪方,還自以為是平衡之道。最後,明知三個兒子已經是水火不容,依然企圖繼續和稀泥,終於,李世民被逼得先下手為強,弑兄殺弟,成為其人生最大的汙點。到了李世民,明明從未想過要立李泰為儲,就處處給予最大的寵愛,甚至超過了太子李承乾。這讓李承乾如何想?讓旁人如何想?即便李泰沒有爭儲的心思,也被身邊的小人慫恿著去爭去搶去奪。可以說,曆史上李承乾後來變成那般模樣,大多數原因都是李世民這位父親造成的。年幼時,李世民常年征戰,長孫氏疲憊於處理與公婆、與妯娌之間的關係,李承乾從未享受過父愛母愛。稍大一些,李世民回來,李承乾終於被接回到爹娘身邊,但李世民又開始了與兄弟之間的爭奪,長孫氏更是繁忙。再其後,便是玄武門之變,李承乾在萬分的恐懼中,還要撫慰心驚膽戰的兄妹和姨娘們,一邊全身顫抖地傾聽著秦王府門外的刀斧之聲。一夜間,一起長大的堂兄堂弟們消失了。待李世民回過神想起自己的嫡長子,李承乾已經八歲了。看到豐神俊逸的長子,李世民是陌生的,是無措的。同樣,李承乾也不知如此麵對自己的父親,想親近,但又害怕。再加上心裏留下的陰影,更是沉讓他每每麵對,都要竭力掩飾自己的情緒。故此,這兩父子可以說是從未認真交心談心,李承乾也從未將心裏話給父親說過。幼年時對親情的渴望,青春期的迷茫,父親對兄弟無以倫比的寵愛,親兄弟對自己的步步緊逼,讓他惶恐,讓他想起了那血流成河的玄武門之變。當自己患了足疾,不良於行後,相對公平的長孫氏病逝後,李承乾更是處於無助和焦慮中。再也沒人能輕輕地撫摸他的頭發,溫柔地對他說話,關心他的日常生活。於是,他學會了裝模作樣,學會了表裏不一,學會了陽奉陰違,學會了叛逆。最後,被一群小人引誘著企圖反叛,學著父親的當年,逼宮。一個原本聰敏過人、尊師重道、仁孝純生、頗有賢能的太子,短短幾年,便變得不忠不孝不仁不義,這是何故?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李承乾的墮落,不正是因為李世民這位父親之錯?還有那些隻會訓斥而不重教育方法的太子師們的責任。

    幸虧,曆史在崔瑾這裏發生了拐點。

    事態既然基本平穩下來,晉陽公主也趕進了宮去,崔瑾便決定回京。後續,還有不少事情等著處理。比如,隱太子餘孽。

    崔瑾不是一個迂腐之人,經過數次驚險,更不會將自己放在危險之中。故此,除了明麵上的數十名精銳護衛,還由著李寶安排好前軍後衛,派出數隊斥候。正因如此小心,伺候發現前麵道路兩旁居然有埋伏。得到消息,李寶揚揚眉,居然如此大膽,敢在天子腳下刺殺行亂。好吧,就看看齊國公府和莊子上護衛的作戰能力吧!

    見事不可為,留下一地屍首後,隻有七八個刺客得以離開。京兆尹和兩縣衙門得知,心中暗暗叫苦,連忙領著大群衙役出城到現場。李世民得到奏報,大怒,命,狠狠地查,一定要這群無法無天為非作歹的惡徒捉拿歸案。

    舒舒服服地坐在齊國公府自己院子偏廳的木椅上,看到關切地盯著自己的李治、房遺愛和崔玦等人,崔瑾摸摸下巴,攤攤手:“我也不知得罪了什麽人,似乎有深仇大恨。想想,除了禍害過周邊國家和地區,便沒主動得罪過什麽人。要不……就是……”

    李治手一緊:“李泰!侯君集!”

    房遺愛搖搖頭:“靖江郡王?不像。他被放出來沒幾日,便又被關起來了,那些年,根本就沒有那個本錢培養刺客。而侯君集則不同,地位夠,本錢夠,能力夠。臨時前,將小十三郎拉下去給自己墊背兒,或許他覺得很是劃算吧?隻是,未料到現在小十三郎惜命得很,護衛一個頂仨。”

    崔瑾歎了口氣:“可惜,這次虧大了,重傷兩人,輕傷七人。”重傷之人,或許再也不能張弓引箭。

    李治憤憤地道:“主要是對方使用了弓弩,這可是軍隊的製式武器,還有他們的行動,也頗有章法,不是一般人。真是禍害貽害千年,死了都不安寧,難道真逼得讓將他侯家斷了香火才好?”原本,他想著在侯君集的妻兒和女兒、外孫去嶺南的路上使一把力,但剛剛有這個念頭,便被李世民傳喚到宮中明確給予了警告,隻得作罷。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

    說無辜,崔瑾覺得自己更是無辜。不過是擔心侯君集將李承乾帶壞了,所以才讓他遠離京城。其實,也未嚐不是保全他性命?但是,這人如此不領情,還企圖將李承乾和自己一並毀了,著實可恨!雖然,崔瑾認為自己還是比較心軟的,特別是對自己的同胞,但是,並不意味著便願意任人算計。至於他們的妻兒,他並不放在心上。若是依他的想法,一人做事一人當,何必牽連到家人?

    從長安到嶺南,家被抄了,再多的錢財都沒保得住。自然,侯君集和賀蘭楚石的妻兒一路上是極為淒涼的。押送的衙役特別不滿,罵罵咧咧,指桑罵槐。如此賢德的太子,神仙下凡的齊國公,居然敢去謀害,害人害己害了家人,真是愚蠢之極。還說是大唐功臣呢?我呸!市井中傳遍了,其實侯君集根本就沒啥武力,早年學弓箭都學不會,還號稱自己有勇武。我呸!後來,還不是跟著當今聖上身後撿了便宜得了小功小勞,便開始自吹自擂,以為天子武都視作無物。我呸!天下誰人不知,當今手下,文有房謀杜斷中長孫,武有堪比孫吳的李衛公、智勇雙全的尉遲公、驍勇義氣的魯國公,等等,他侯君集恃寵矜功、目無君上,何德何能與眾功臣相提並論?還不服氣!哼哼,咱是小吏,你們平時是看不上咱們,但是,就算是咱們這種不識幾個字,不懂啥大道理之人,都知道知恩圖報,知道太子是曆史上難得寬簡仁厚、心懷天下的優秀儲君,知道齊國公這些年所作所為都是為大唐好、為百姓好。誰對老百姓好,咱們就支持誰。如侯君集這等隻會仗勢欺人、倚強淩弱甚至逼得好些家破人亡的,能夠留給他留一個血脈傳承,都是便宜他了!

    一下子從貴婦人變得如此落魄,還要受最低賤的衙役辱罵,侯夫人真是生不如死。侯君集的女兒、賀蘭楚石的妻子,一直是高高在上,哪裏吃過這種苦,整日罵罵咧咧,終於某一日惹得衙役心煩,被指著鼻子一頓臭罵,然後便是不給吃喝,一天下去,再也不敢。剛剛出了長安沒多久,便安穩下來。活著,比什麽都好。

    但是,侯家、賀蘭家的血脈,真的能夠延續下去麽?

    官府查不到的事情,並非崔瑾便查不到。這些年,一直在布局,不斷壯大的信息部門已經深入到各地,特別是長安,更是重中之重。故此,那幾名刺殺的漏網之魚被一路跟蹤,果然,是侯君集培養的暗衛,也是他的死忠。

    將消息傳到監國李承乾處,李承乾立即命人一網打盡,絕不姑息。至此,侯君集之事終於畫上句號。隻有千年做賊,沒有千年防賊的。崔瑾可不想整日被人惦記著。

    一晃,天越發冷了,眼看便要到年根兒。長孫氏原本好轉的病情再次加重。連崔瑾也進宮去探望了多次,提議將寢宮內但凡有刺激性氣味的東西全都搬走。作為嚴重的哮喘病患者,一定要注意季節變化,特別是入冬和陰雨季節,更是要留意保暖,不要受涼受寒,免得引發哮喘。而此次,長孫氏便是得了風寒。好在,前些年因為崔瑾的那份藥方,加上又注意飲食和適當運動,所以哮喘得到極大緩解,但畢竟是出生自帶的痼疾,要想根治是不可能的。這幾年,一年下來,除了最寒冷時有輕微的症狀,已是很少發作了。但這一次,先是因為李承乾和崔瑾被人陷害,然後是發現李泰參與其中,憂心忡忡下,長孫氏的舊疾便被激發了出來,再加上入冬受了風寒,又忙於年底的事兒,終於堅持不了病臥在床。

    最快更新無錯,請訪問 請收藏本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