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國2
字數:3307 加入書籤
隻好叫人拿出畫來,剛一展開,眾人齊聲喝彩,連朱紅雨也嚇了一跳“這個傻少爺~竟畫得如此好畫!”見那畫上花樹錚錚鐵骨,枝條蒼勁有力,花朵燦如冰雪,齊鑫讚道“好畫!好人!”
石南忍笑道“師兄是讚遊兄弟好人畫了好畫,留給後人欣賞?”齊鑫一瞪眼,道“師弟,這看畫的功夫你就遠不及我了,這花中分別有咱師傅的影子在!”
鐵翎臉上大紅,原紫英已笑道“好啊幫主,你一見鐵姑娘,便將她畫入畫中,到底是何居心?”少爺急得忙搖手道“我看花時正好遇見鐵姑娘,我覺得她和這花很象,便畫在一起。這畫我是主動送給師傅的,師傅你說是不是?”
公子笑道“是,少爺見我喜歡,主動送我。少爺因受記憶所困,不敢畫人,隻將對人的印象融入花中。”原來少爺幼時見有人殺死父親,母親認出凶手就是成旭川,糾纏中,喊著做鬼也會來尋成旭川,一頭撞死,少爺也摔倒昏死,醒後記憶全失,也因此被成旭川收容養大。少爺麵對成旭川時,總覺得心裏害怕,是以不敢畫人。鐵翎當日臨去那聲呼喊,引動他腦中記憶,所以暈倒發燒不斷,但腦中自知一旦記憶複蘇,就會遭到成旭川的毒手,是以再度生生壓下。
原紫英見惹起前事,忙打岔道“其實我看這花說不定就是龍女花。”齊鑫大喜道“你怎麽知道?”“龍女花既是天極和尚進獻給太祖皇帝的,雖不知與空空寺有無關係,總是和尚,又是神僧見過的,還不是種在廟裏?何況這花雪白透明,就象琉璃一樣,這海龍王的宮殿~不是又叫水晶宮嘛!”
此言一出,連公子也湊過來看了再看。朱紅雨喜形於色,叫道“說不定還真是,那我們就把它挖出來,獻給皇上,皇上一高興,定會賞咱們不少銀兩~”
此言頓時招致眾人的一致反對,鐵翎怒道“你哥哥生前何曾把大明皇帝放在眼裏,怎到了你這裏,竟如此不堪?”少爺叫道“我現在就去空空寺周圍布下機關,包管讓你進不去!”石南急道“朱姑娘你想要多少銀兩?我給你便是。”緣空嚇得一個勁念阿彌托佛。
原紫英笑道“朱姑娘,這件事可不象你想的這麽簡單,這花多少年不開,你獻給皇帝,萬一又是數年不開,皇帝一怒之下,難免治你個欺君之罪,世上能賺錢的買賣何其多?何必冒這個險?”朱紅雨一想有理,方才不說話。
眾人見朱紅雨打消念頭,安心下來。原紫英道“龍女花因何會在大內失傳?公子你見聞廣博,可知原因?不會真因為數年不開,皇帝一怒之下,把它刨根了吧,聽說當年武則天也是因一怒而謫牡丹。”
公子見問,隻好道“我聽說~此事和建文太孫有些關係。”眾人精神皆是一振“建文太孫?”“聽說建文太孫焚宮時,曾經殃及此花,也有人說他沒了之後,此花隨即枯萎,所以我才說這花不甚吉利。”
原紫英失笑道“原來如此,難怪門大人在皇宮內院看不到龍女花,建文太孫時,皇城還在南京呢,他哪能在燕京的皇宮裏見到龍女花。”
回頭望了朱紅雨,道“朱姑娘,幸好你沒去獻花,此事可是本朝的大忌諱,民間說說倒也罷了,你巴巴地跑去獻給皇帝老兒,豈不是當麵說他祖上沒幹好事?”
朱紅雨哼了一聲,建文太孫的事傳至四海,她自也知道一二,便道“你們也忒膽小了,人家明明當了四年皇帝,還叫太孫,生生把建文四年叫成洪武三十五年。”
原紫英道“這事可非尋常事,都說建文帝當年沒死,化裝成和尚逃出宮去了。喏,你看那錦衣衛,太祖皇帝原已廢棄了他們刑獄的職能,朱棣為了尋捕建文帝,又恢複了。及到本朝,奪門事變後,朱祈鎮恐群臣不服,更加重用錦衣衛。若非如此,門大人也不能威風至此了。”
少爺道“我也聽說過一些傳聞,難道建文帝真的沒死?可這麽多人都看見焚宮了,又是白天,怎會有假?可能隻是人心向背,希望他沒死罷了。”
原紫英笑道“這可不好說,壬午年乙醜日(六月十三日),朱棣入南京城,建文帝和他的太子朱文奎,連同玉璽一起失蹤,目睹焚宮的都是他的親信,供詞恐怕做不得數。之後朱棣派鄭和下西洋,派胡灒外出尋仙,對天下各寺院的僧、道重新登記,直至永樂二十一年方止,都說是為了尋找建文帝。就連皇家至親自己,都不信建文帝死了,朱棣的弟弟朱橞就曾經信口開河,說建文帝就躲在自己家裏,還被朱棣召去臭罵了一頓。”
說起此事,眾人都是興致高昂“我聽說建文帝化裝成和尚出城,所以應該是出家了。”“我聽說是取道雲南去了緬甸!”“不對,聽說去了福建!”“有人說藏在江浙。”
朱紅雨被攪得頭暈,道“你們明朝錦衣衛人數雖多,就沒正經尋著過人!以前找不著建文帝,如今找不到成旭川!”眾人見她竟將這二人相提並論,啼笑皆是。
原紫英笑道“這兩人如何能比?建文帝深得民望,到處都是舍命收容他的人,成旭川萬民唾棄,走到哪裏都是趕狗入窮巷。”朱紅雨悶哼道“我聽說建文帝早就投奔海外去了,我看成旭川八成也是出海了,所以最後還是一樣,找不著。”眾人無語。
少年突然啊了一聲“壬午年?可不就是明年了?這麽快就六十年了。”眾人一想果然是。
和尚趕緊起身念經,原紫英道“大師對俗事也感興趣?”緣空道“建文仁孝,一生際遇堪憐,且生前甚重佛事,小僧是該盡些心意的。”“都六十年了,還管用嗎?”“靖難之役的死難者不少,或有冤魂徘徊,頌經可以超度他們。”原紫英道“這種事我就不懂了,大師你自便吧。”
衛金英也道“建文一事,真乃我江南百姓的大痛,朱棣入南京後,整個建文朝隻有二十九名大臣投降,一百一十位大臣與家眷自願殉難,四百六十三位大臣出亡,如今想來,著實令人扼腕。”
文蘭也點頭道“若不是因此,朱棣也不會將京城遷去燕京,實是江南百姓對其痛恨之極。”(注:這個數字遠多於明亡之時,李自城進京時自裁的大臣隻有二十人,沒有一人因罵賊而死。)
當下緣空高聲念經,眾人想起六十年前的這樁往事,無不感懷,獨朱紅雨聽得氣悶,奈何自己跟了這個光頭,聽經的功夫不練也得練。
總算念經完畢。原紫英道“不想空空寺那枚令箭,倒引出我們今日這番緣分來,幸虧當日我沒真和鐵姑娘打起來。”鐵翎也道“當日虧得有你在,你的箭術真是不錯,一箭幾乎射斷了櫓。”
原紫英笑道“說到不打不相識,終究還得數大師跟朱姑娘,一路牽絆至今,果然是緣份天定。”朱紅雨大喜,她硬留在金沙幫,跟眾人皆不是很和睦,獨獨原紫英一來,說的話句句中聽,倒有相見恨晚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