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優劣分明

字數:3036   加入書籤

A+A-


    牛吏!
    在一個寒風凜冽的冬日,原太原太守鮑永和立漢將軍馮衍來到了長安。
    他們坐在車中,掀開厚厚的布簾向外張望。雖然天氣寒冷,但長安街頭依舊十分熱鬧,行人往來不息,街邊商販在賣力地吆喝著攬客。不時有小隊羽林軍排著隊經過,維持著街麵上的秩序。百姓們對此習以為常,並不覺得懼怕,反而麵帶笑容,對其指指點點,臉上頗有些引以為傲的神色。
    人人安居樂業,到處是一副平安興旺的場景。雖然赤眉軍進城不過兩個多月,長安城竟似比更始朝治下更加繁榮。
    鮑永有些詫異,他雖然忠耿,念念不忘劉玄的知遇之恩,卻是個有見識的人,見了長安城的景像,覺得如今的長安治理得不錯,這個新主上恐怕比劉玄更有才能。
    馮衍心裏暗自歡喜,看起來這朝廷是個靠譜的,皇帝是有前途的,也不枉他大老遠的從太原來投奔。
    馮衍自恃才高,一心想學以致用,實現抱負,無奈他時運不濟,一直無人賞識,好不容易跟了更始將軍廉丹,廉丹卻突然戰死,他又投了鮑永,誰知不久後天下複亂,鮑永也陷入了困境。
    馮衍渴望被任用,幾乎到了饑不擇食的地步,以致於他雖然看好劉秀,卻因為杜廣國的一通忽悠,以為能在長安受到重用,而改變心意來投劉鈺。
    本來以為劉鈺是個草根皇帝,不擅政務,沒想到長安城竟被治理得井井有條,恢複了幾分大都市的氣象。這讓馮衍對長安朝廷的期望又提高了幾分。
    馬車隆隆地駛過鬧市,又向前走了許久,已能遙遙見到前麵的宮牆,鮑永驚道“莫非陛下這便要召見?”
    這時馬車已在宮門前停下,楊延壽從前麵車上下來,走到近前,笑道“陛下說了,今日二位初至,本應請你們先回府休息,明日再行召見,可陛下急於見到兩位,命我將你們直接接入宮去陛下正在宮中等候二位。”
    鮑永正色道“我二人一路風塵,未來得及沐浴梳洗,如此去見陛下,實在是不敬。”
    馮衍卻道“陛下急召,足見厚意,鮑公,我等也急於拜見陛下,隻好不拘常禮,現在前去了。”
    楊延壽道“陛下今日問過幾次,問兩位何時到,又不斷派人去打探,早早地命我去東都門等著,陛下等不及要見二位,足見倚重。”
    三人一路說著,走入宮門,有幾個郎官正在那兒等著,見了三人,叫道“來了來了!”紛紛上前見禮。
    鮑馮二人一一回禮,見這些人大多年紀較輕,最大的也就是三十歲左右,有的看起來尚未及冠,臉上還有著稚氣。不禁想起杜廣國說的陛下敢於用人,不論年齡資曆的話,如今方知他所言不虛。
    不過這些人雖然年輕,看起來卻沒有傳說中赤眉軍的粗魯樣子。個個言談文雅,舉止有禮,一看便是世家子弟,不禁又將頭腦中的成見去除了幾分。
    楊延壽引領著,眾人穿過幾重門廊,前麵來到了溫室殿,遠遠地便聽見有人大笑道“哎呀!君長!敬通!你們可來了!朕等得好心急!”
    小皇帝大踏步地走了過來,鮑永和馮衍第一次見到這個傳說中的放牛皇帝,遠遠地看不清他的臉,沒注意到眉眼如何,滿眼隻看到一張咧開的大嘴中白白的牙齒。
    鮑永和馮衍趨步上前,拜倒在冰冷的地麵上,“陛下,臣何德何能,竟敢勞陛下親自出迎!”
    “起來,快起來,地上涼!”皇帝兩隻手扯住兩個人,將他們拉了起來,說道“外邊冷,咱們進去說話!”
    鮑永感受著小皇帝手上的溫度,心裏也跟著暖和起來,皇帝年齡雖小,但是氣度十足,言行豪邁,這種不修禮節的態度讓人覺得格外親切。他原來心中的忐忑和陌生感頓時消失得無影無蹤。
    溫室殿中已擺下了酒菜,皇帝道“你們遠來辛苦,必是餓了,咱們邊吃邊聊,就當為二位接風,二位可別嫌簡慢。”
    鮑永連聲遜謝,馮衍微笑不語,兩人一路風餐露宿,此時見了熱騰騰的飯菜,頓時覺得肚子都咕咕叫了起來。
    一般皇帝賜宴,臣子都比較累,一會起身舉杯祝酒,一會下跪回應皇帝垂詢,很難舒舒服服地吃上一頓好飯。
    沒想到皇帝舉起酒杯,說道“朕久仰鮑尚書高名,馮先生大才,今天才有緣一見,實是平生快事,朕,我跟你們說,今天咱們不要拘禮,就如好友聚會一般,該吃吃!該喝喝!你們兩個,誰都不準客氣!咱們來一個風流高會!”
    說著他一仰脖,將杯中酒一飲而盡,口中吟道“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
    馮衍起身道“陛下擁兵百萬,雄踞西京,虎視天下,自可稱為英雄,衍四海漂泊,無所歸依,今窮途莫路,來投陛下,卻不敢自稱名士。”
    “丈夫窮達未可知,看君不合長數奇。敬通,你年紀又不老,正值壯年,不可太過暮氣了。”皇帝抬起筷子,指著馮衍道“朕本來以你為民曹尚書,因最近官製改了,裁撤了民曹,朕欲改任你為博士。敬通,不知你能教什麽經?”
    馮衍道“陛下,臣無經不可教。”
    話一出口,便嚇到了在場所有的人,因為馮衍的口氣太狂了。
    漢武帝設五經博士,不僅教授弟子,而且是皇帝的顧問。博士作為一種專門傳授經學的官,傳授、、、、五經,每經置一博士,至漢末時這個範圍有所擴大,博士增至十四位。
    博士作為全國最有學問的人,每人隻教一經。而馮衍卻說無經不可教,足見其自負。
    眾人雖然覺得他說話太滿,卻也不得不服他的才學。馮衍是當時的大學問家,博覽群書,號稱通才,他敢這麽說,是有相當的底氣的。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