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真孝偽孝
字數:3511 加入書籤
牛吏!
王元一行在傳舍住了好幾天的帳篷,衣食不濟,受盡冷遇。
王元憋了一肚子的氣,恨不得立時便走,或者提劍去和小皇帝拚命,杜陵須臾不敢離開他的身邊,隻是不住地勸解
“將軍來時,大將軍百般叮囑,來此請罪隻是權宜之計,隻求拖過這一時,等小皇帝退兵,便依了將軍,兵發略陽,封閉隴道。將軍若不忍今日之辱,他日如何成就大業?”
“將軍若走,必定惹怒皇帝,若於路上派兵攻擊,我等皆死。我知將軍是個豪傑,不懼死,隻求將軍為我想一想,為這些隨從想一想,我等翻山越嶺,受盡苦辛,隨將軍來此,不求有功,隻求能保住性命,能活著回去見父母親人,求將軍憐我!”
“將軍切莫與傳舍小吏一般見識,缺什麽吃的用的,讓人上街去買就是,何必與他多言,失了將軍的身份?將軍且安坐帳中,這些事都由杜某去辦。”
杜陵好說歹說,好不容易將王元勸住,幾天後終於得到消息,第二天皇帝召見隴西使團。
杜陵免不了又是百般囑咐,生怕他在皇帝麵前無禮。
“大丈夫能屈能伸,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將軍切莫在皇帝麵前失禮,隻要回到隴西,杜某將與將軍一道,力勸大將軍出兵,與漢軍決勝隴山!”
如今他已不關心是否能夠完成隗囂的任務,隻求能保住這條命,不要淪落為王元與皇帝較力的犧牲品。
小皇帝這幾天該吃吃,該喝喝,胃口好得很,覺也睡得香,幾乎把王元一行人忘了。
有一天他好似忽然想起一般,問道“那個王~王什麽來著?他怎麽樣?鬧了沒有?走了沒有?”
何欣回道“陛下,王元尚在傳舍,這幾日受了些氣,頗有些怒氣,隻是被杜陵勸著,沒鬧出事來。”
“哦,王元,這麽能忍,莫非他在家排行第八?”
“陛下,王元是家中獨子,並無兄弟。”何欣完全聽不懂皇帝陛下的幽默。
“唉,可憐!”皇帝搖頭歎道“可憐!”
“陛下何出此言?”
“朕是可憐他的父母,隻他一個兒子,萬一有個閃失,豈不是無人在身前盡孝?王家豈不是要絕後?”
“陛下真是仁慈。”何欣答道“臣聽說王元父母早已亡故。”
“唉,可憐。”皇帝又歎道“他必是十分想念父母,想念與雙親在一起的日子。”
何欣出去的時候,還在感念皇帝陛下的仁慈。
博士鄭興來見皇帝,說道“隴西兵強將勇,以兵臨之,不易攻取。王元乃隗囂手下最看重之人,隗囂對其言聽計從,望陛下好言撫慰,懷之以德,示之以仁,使其歸隴西之後,力勸隗囂來降。”
皇帝道“卿之言正合朕意,就依卿言。”
鄭興剛走,向義侯王遵來諫“陛下要收隴西,必收隗囂將士之心,王元乃隗囂手下得力幹將,望陛下善待之,以收其心,若能招降王元,則隴西諸將皆可降。”
皇帝歎道“卿之言乃金玉之言也!”
隴西名士紛紛來見皇帝,勸其結好王元,皇帝都點頭答應。
第二天,皇帝大召群臣,令隴西使者覲見,王元、杜陵二人入內拜見。
皇帝開口問道“朕命隗囂遣子入質,如今隗氏之子安在?”
王元道“陛下,大將軍之母垂垂老矣,纏綿病榻,朝不慮夕,願得幼孫侍湯藥,終其餘年。待其百年之後,便當遣子侍奉陛下。臣聞聖朝以孝治天下,乞陛下憐大將軍之母老邁,憐其兒孫一片孝心,允其所請。”
王元雖然憋了一肚子的氣,但依舊要強忍著完成此次的使命,暫時穩住皇帝。於是按照約定的說辭,找了個理由推搪。
杜陵在旁邊暗暗地鬆了口氣,偷偷覷了眼皇帝,見他點了點頭,向眾臣道“朕聽說隗囂至孝,看來人言不虛。”
看皇帝的樣子,這麽一個牽強的理由,竟似是得到了認可,杜陵心中暗喜,原來皇帝也並不敢輕易開戰端,或許也在等待東線戰場的結果,那麽雙方就容易達成默契,維持現狀。
皇帝問王遵道“向義侯,你的父母如今在哪兒?”
王遵道“臣之父母皆在霸陵,臣出長安時事急,未將父母接出。”
皇帝又問鄭興道“少贛,你呢?”
鄭興道“陛下,臣之母早亡,臣之父此番與臣一道東歸。”
“朕聽說,你的長子現在河西竇融帳下,沒在祖父身前侍奉嗎?”
鄭興道“犬子正當壯年,當建功立業,為國分憂,何必拘於家中,依賴父祖?況臣之父兒孫眾多,時刻有人在旁侍奉,不須犬子須臾在側。臣以為,世上人人皆有父祖,若是後生皆以孝為名,時刻圍繞父祖身側,不去為當為之事,則何人為國出力?為君分憂?”
鄭興領會了皇帝的意圖,率先向隗囂開炮。他也是沒有法子,因為若是認可了隗囂的孝,那麽他自己這種情形便是不孝,儒家最講究孝道,一個儒者若是被貼上不孝的標簽,那他的政治生涯就到頭了。所以鄭興就算為了自己也不能不說話。
皇帝點了點頭,又轉頭問金丹“金丹,你祖父母現在何處?”
金丹道“臣止有祖母,如今與伯父在一處,安居長安。”
皇帝點了點頭,沒說話,隻掃了一眼座下的眾臣。
可是現在已經不用他說話了,所有人都明白了皇帝的意思,早有人喊了出來,“那你還出來做什麽?還不回去天天守在祖母榻前,真是不孝啊!”
“就是,哎,你怎麽不守著你父親在家,你也不孝!”
“你還說我?你全家都不孝!你父親兄弟八個,八兄弟開枝散葉,怎麽也有幾十號兒孫了吧,怎麽不都蹲在家裏,一齊守著老爺子盡孝?”
這時突然有人大喊道“王將軍,您的父祖都在哪兒啊?”
王元與王遵一樣,當年隨隗囂投了更始帝,家眷搬回了老家長陵,之後他殺出長安,沒來得及把家搬走,要是按照隗囂的標準,別說兒子,就是孫子也得都守在老人身邊,那麽他本人就是徹頭徹尾的不孝。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