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章 衛家分家

字數:2949   加入書籤

A+A-




    梁氏的話輕聲細語,可是落在楊氏的耳中如同打雷一般。

    梁氏還在繼續說著:“家產什麽的,十幾年前就已經分出去了。所以,分家格外容易。國公爺說了,三弟初到外麵住什麽都不方便,所以,我們大房要幫助一下。”

    何英華笑著說:“父親心細如發,給三叔宅子送了滿堂的家具。我作為小輩的,將來要給三叔暖屋,也不好空著手,就給三叔家裏送一件玉器擺件罷了。也算是聊表心意。”

    梁氏笑著說:“你有心了。昨兒你三嬸還十分感謝你呢。”

    何英華有錢,出手就是大方,送的玉石擺件,是上等的和田玉精細雕刻而成。一個是擺放在大堂的足足有兩尺見方,圖案是福壽綿延,配上紫檀的架子,寓意好,喜慶大氣。這個擺件,在京城怎麽都要花費三、四萬兩銀子。足可以作為傳家寶。權氏怎麽能不高興。算起來,投靠大房就是好,主動要求分家出去,國公爺立刻送了滿宅子的家具,都是上好的黃花梨家具,足足值兩三萬兩銀子呢。加上何英華送的東西,三房這一下就得到六七萬兩銀子的實惠。

    三房怎麽能不開心。權氏和三老爺衛劍喬自然是為自己選擇幫助大房慶幸不已。

    開始的時候,衛劍喬還不是很想分家。十幾年前,老國公爺去世的時候,其實就把該給二房和三房的產業都給了他們,也在外麵置辦了宅子。都是京城內城的,一路四進的宅子,十分寬敞方便。距離大宅也都很近。

    二房三房這十幾年拿著自己產業的出息,花費都在大宅公中這邊,光是這些,一年就積存下來不少銀錢財物。

    衛劍喬一想著分家後,所有花銷都是自己出,每年自己產業的出息再也不能全部都歸自己所有,自然是不高興。可是權氏苦口婆心的勸說他:“我們還是分家搬出去的好。如今二房已經猜到是我們泄密,導致他們做假賬的事情被發現,這可是牽扯幾百萬兩銀子的事情。楊氏那個人,能繞過我們?與其將來鬧出來還不如現在分開來好些。”

    “我知道你是心疼我們以後花銷都要自己出錢。可是,你想過沒有,我們一家子一年能有多少花銷?五千兩銀子到頂了。你又不像二哥,整天花天酒地,我們孩子也不像蘭潔那樣整天打首飾買衣服,我們一年花銷這麽少,我們的產業產出足夠我們花銷的了。”篳趣閣

    “當初父親去了,給我們留下產業,我們吃喝用都在公中,不用花費自己的產業產出。這些年,我把手頭存的錢,都一一仔細投資出去。我們現在在洛城,西北都有自己的產業,這些新置辦的產業每年產出也有千兩銀子。光是這些也夠我們嚼用的了。分家得到的產業產出甚至都不用動,繼續存著,繼續投資。”

    “老爺,你也知道,人脈是很重要的,要比錢,比權,比爵位還要重要。官場上需要人脈,做生意就更需要人脈了。大房的何氏,她娘家雖然在官場上算不得什麽,可是在生意場上,人家已經第六代人了,世代都是大夏的首富,掌管江南商會,現在又多掌管了西北商會。你說,做生意,論起來人脈,可能就皇家比他們強了。”

    “我們現在搬出去,無疑就是支持大房,何氏那麽聰明,一定會投桃報李,在生意上照顧我們。整個大夏誰不知道,何氏是女財神,得到她指點的,哪怕是一句半句都能發家致富。往後,我們再也不會出現有錢也沒有地方投資的情況了。”

    “我們自己以後越來越富有,還在乎這一年幾千兩銀子的公中份例嗎?”

    權氏是早就想分家搬出去住了。這世上就沒有幾個喜歡跟婆婆住在一起的兒媳婦。尤其是這個婆婆事多,規矩大,還一直都無限度的偏心二房。權氏一想到將來可以自己出去過自己的日子,當家做主,心都要高興的飛起。所以,她極力勸說夫君。

    衛劍喬一想,還真的是這個道理,不過,他還有疑慮:“可是母親還在府裏,我們晨昏定省怎麽辦?”這個問題權氏早就想過了,她說:“我們又不是搬出京城,以後隔三差五的回來,一樣孝敬母親。還有,老爺,你不是不看好母親和二哥他們做的事情嗎?將來,萬一二哥失敗,他必定受到懲罰,母親到時候不好待在府裏,沒有容身之處,我們早點出去,不是可以接母親過去孝敬嗎?”

    這倒是打動了衛劍喬。所以,他就去跟衛劍鋒提出來分家搬出去住。分家其實十多年前就分了,隻剩下搬出去了。衛劍鋒自然是十分樂意的。他為了表示對三弟識趣的讚賞,立刻送點實惠的東西。其實,衛劍鋒想直接送銀子的。可是,他手頭實在是緊張。不過,現銀沒有,作為國公,他庫房裏好東西可是多了去了。所以,他把庫房裏多年不用的上好的家具,搬出來,讓人送給了三房的新宅子。

    果然,權氏夫妻兩個十分高興。

    三房怎麽開心楊氏不知道,可是現在楊氏很難過。她也顧不上別的,找了個借口就帶著女兒急匆匆的走了。

    她走了之後,蘭寧有些疑惑:“剛剛我看二嬸來勢洶洶,不知道什麽事情又惹到她,以為她要跟我們大鬧一場呢,怎麽什麽事兒都沒有說,就走了?”

    梁氏和何英華相視一笑。楊氏現在哪裏還有心情說旁的事情?分家這個事情,已經是讓她焦頭爛額了。

    果然,楊氏回去,把事情跟蔣氏老夫人一說,蔣氏老夫人大吃一驚,忙叫了三兒媳婦過來。

    權氏卻不急不慢,過來了,輕聲細語的解釋:“母親,三老爺正要跟您說這個事情呢。我們也不是現在就要搬走。再說,分家也沒有什麽。家產什麽的,父親在世的時候,已經分配好了的。我們都已經經營十幾年了。也就是沒有搬出大宅罷了。如今,大房的兩個兒子都沒有在祖宅住,我們住著到有些別扭了。更何況,我們家哥兒拜師,他們的師傅住在我們自己個宅子那邊。如果我們還在祖宅住,每日馬車送孩子上學,都要半個時辰,孩子們還小,早上起太早了困,對身體也不好。如果我們搬出去,從我們宅子到老師那,隻需要一盞茶的功夫,孩子們能多睡一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