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大力推廣馬鈴薯和番薯
字數:3318 加入書籤
深秋的風帶著絲絲涼意和秋雨,落在了西山之時,西山的局勢終於平複了少許,正如朱由檢和張嫣想的那樣。
大多數的百姓是沉默的,都在觀望。他們在看到今上為了解決白浮泉水壩之時,將西山澹峪嶺的先帝陵寢工程都停下來的時候,西山的喧囂,終於安靜了幾分。
還有一大群的三姑六婆九道的講經師傅和國子監的太學生進山講義之後,這股西山的燥意,終於被安撫了下來。
朱由檢合上了手中的奏疏,笑著對徐光啟說道:“徐老師父,其實想想這白浮泉的堤壩,炸就炸了,也好,正好試探了一番大明的動員能力,至少目前為止,朕在百姓那裏,還算是民心所向。”
徐光啟正是為了白浮泉被炸一事而來,他在《農政全書》裏,多次提倡大力種植耐旱的作物,馬鈴薯和番薯。雖然現在還未編纂完畢,但是徐光啟被趕回上海老家之後,一直致力於農業研究。
沙河和南沙河萬畝良田即使水壩修成,灌溉受到影響也是必然,如何解決肚皮問題,就用了他的農政要書裏的土芋。
“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黃獨。蔓生葉如豆,根圓如雞卵,內白皮黃,可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膩衣,潔白如玉,耐旱。沙河和南沙河的萬畝良田,可以改麥粟米粱為土芋,不僅可以飽腹,也可以減少灌溉。”
“而且土芋的產量比麥粟米粱更高,這一兩年倒是可以對付過去。而其中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土芋並非本色,若是種植土芋,需要將土芋改為本色折銀才是。”
徐光啟正在大力推崇他的土豆戰略,朱由檢原則上同意番薯和馬鈴薯的本色要求。
這也是自萬曆年間,一鞭法執行至今,大明朝一直在做的事。
但是這件事豈止三兩句話可以說得清楚?
大明的一鞭法的執行,其本質上,就是為了行政便利。
其實很好理解,白銀的征收,更多的是給百姓帶來極為沉重的負擔,因為農桑戶實際上生產出來的大多數是糧食、絲貨等實物,而不是直接生產出白銀。
當官方征收白銀的時候,百姓還不得不將手上的糧食等物,拿到市場上交換成白銀。
這其中造成的糧價和銀價波動,給百姓造成了極為沉重的經濟負擔,其中不乏慘烈之事。個別苛責的縣州,哪怕是豐年時的農戶,還要賣妻鬻子才能完納,民間的高利貸盛行不止,稱貸倍息,苦不堪言,百姓紛紛窮迫逃徙,無以為生。
這些百姓最後的結果,就是落草為寇,成為山魈,呼嘯於山林之間。
那不折色,征繳實物呢?
最底層的農桑戶,並不是直接就將荒銀交給糧長,而是將糧食交給糧長。
糧長再將糧食出售獲得荒銀,最後把荒銀交給銀匠煎銷,獲得的金花銀最後再解京。
也就是說,對於底層的農民、民戶而言,實際上,他們仍然上交的是糧食,他們並不直接與市場聯係。
一鞭法和折色的本質上,尤其對於縣州及以下的征收過程中,依舊是實物財政。
朝廷征繳實物的後果就是張居正改革之前的亂象,那場麵,更加糜爛不堪。
一鞭法的本質是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動,這種源動力,並非自下而上。作為過來人的朱由檢,太明白,自下而上的重要性,畢竟逼迫朱由檢自掛歪脖樹的乃是自下而上的力量。
折銀,百姓亡則明亡,不折銀,大明亡。
這就是擺在朱由檢麵前的問題,也是擺在自嘉靖初年,開始在杭州試點折色的之後,曆任皇帝所遭遇的困境。
朱由檢合上了奏疏,他盯著徐光啟的眼睛,目光炯炯的問道:“徐老師父,對於一鞭法折銀之政,徐老師父有什麽想說的嗎?”
徐光啟撫摸著羊毛胡須,看著新皇帝的咄咄逼人,又覺得似曾相識,他搖頭說道:“萬歲,路是一步一步走的,萬歲眼下還是著眼京師諸事為好,地方投獻畏之如虎,此時此刻,萬歲對四九城之外之事,還是力有未逮。”
“眼下西山之事,萬歲已經力不從心了。”
朱由檢麵色不變,依舊抿著茶水,而另外一隻,放在案牘之下的手,用力的攥著,指甲已經攥出了深深的痕跡。
他們清楚的知道!皇帝就是一隻紙老虎!
他們清楚的看到!皇帝的力量微乎其微!
朱由檢的腦海裏不斷的回蕩著這兩句話,明公們清楚的知道他就是個銀槍蠟頭,他的政令甚至離開了乾清宮,就有被打折的可能,這就是大明的權力場。
明公們清楚的知道!
這對一直以來,勵精圖治的朱由檢而言,讓他內心驚恐到了極致。
不過朱由檢很快的就想到了之前,張居正那句話:有隙則明示之,令其讒不得入。
徐光啟在假裝不經意間,說出的刺耳的事實進行試探,徐光啟拒不接受首輔之位的理由,也是如此。皇帝壓根保護不了他!
朱由檢深深的吸了一口氣,他不願意直麵朝臣的原因也是如此,這些老而彌堅的明公們,真的有點將他看得通透的感覺,這種感覺非常糟糕。
他點頭說道:“那徐老師父以為眼下應當如何?”
徐光啟滿臉的笑意,他的眼睛笑成了一個月牙一樣:“臣半截身子入了土,忽聞先帝宴去,就抓緊時間收拾行囊,等著萬歲的聖旨,召某回朝。”
“其實某清楚,這召臣回朝的詔書可能會到,也可能不會到,但是臣還是把行囊收拾好了,就盼著某這把老骨頭還能為國朝效力。甚幸,萬歲還是把臣召回了,臣不甚榮幸。”
“既然半截身子入了土,臣這說話,自然沒什麽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