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對大明忽然恢複信心
字數:3610 加入書籤
朱由檢是皇帝,他隻能做那個規則的製定者。他已經全然明白了朝臣們,到底想要跟他說些什麽。
那就是哪怕是如來,有的時候,為了共同的目標,該演戲的時候,也需要配合演戲。
朝臣們勸諫的方式花樣很多,心平靜氣的人也就上上書,寫寫奏疏,苦口婆心的勸諫;
稍微激進一些的人,弄出個撞柱死諫,告訴世人,他們的清高,絕對不會和世間的汙濁同流合汙;
再激進些的人,寫書立社,將自己滿腔怨懟寫到書裏,聯合能夠接受他觀點的百姓和仕林子弟,去規勸脫離軌跡的大明皇帝。
最激進的人,大約就是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人,揭竿而起,帶著暴怒的百姓進京,踐行朱由檢必死循環。
現在朝臣們和皇帝的關係不算融洽,大明的明公覺得皇帝剛一登基,就背叛了他們的階級,而大明皇帝更是直接下場開始與民爭利。這種情勢之下,任何的勸諫活動,都需要小心謹慎些,所以才有了今天這出說書唱戲的情景。
朱由檢回頭看了一眼張嫣,張嫣愣愣的出神的看著戲台子上的說書人,朱由檢不用猜,就知道張嫣在尋思什麽。
怕是當初的朱由校,也沒少聽這種戲或者書,可惜到最後還是鬧到了最難看的那一幕。
“曆史的無數次似曾相識,曆史的不斷地重複,都是因為曆史給人的唯一教訓,就是人們從未在曆史中吸取過任何教訓。”朱由檢歎氣的說道。
眼下朱由檢麵對這一幕,其實七年前的朱由校就曾經麵對過。
朱由校選擇了閹黨,最後落了個落水,小病拖到了不治身亡。
曆史上的崇禎選擇了東林,最後落了個歪脖樹下一根繩,下場也很淒涼。
朱由檢終於有些明白為何有大明亡於萬曆的說法,其實從張居正求榮得辱之後,大明朝已經亡了。
不管是天啟還是崇禎,其實就是大明這個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罷了。
朱由檢招招手,把王承恩喊了過來,提前散了說書,宮女們靜靜的離開了戲台,而朝臣們有說有笑的走出了文華殿,最後隻留下了乾清宮和坤寧宮的太監和宮女悄無聲息等待著禦座上的皇帝。
“田都督查的案子查的怎麽樣了?”朱由檢忽然問道。
王承恩小聲說道:“萬歲,田都督今天清查新樂伯劉效祖,原來是陽和衛正千戶,三年前封的伯,抄家抄了三百多兩銀子,不過田都督估計他家裏資財少說也有五十萬之數。不過京師官員入京做官都有準備,能抄到的,就隻有這麽多。都掛在其他的人名下,盤查還得細細去盤問。”
“劉效祖自殺了。”王承恩將聲音壓得更低,小聲的說道。
所有人都知道查辦的這些貪官,家財都是百萬之家,可是抄家卻抄幾十兩,幾百兩,著實古怪的緊。
隱藏資產,是大明京師官員們最基礎的做官手段,家中餘銀微不足道;諸如珊瑚、珠寶、犀角等物更是還未出事就消失的一幹二淨,不動產、商鋪都掛在他人的名下,而掌握這副名單的人,一般都是家主。
朱由檢早有預料,李自成帶著的大順軍能把這些勳戚、明公、富戶們的家財查的幹淨,為何大明的鷹犬不可以?
他點頭說道:“讓田都督換個方向,查一查到底是誰在幫他們隱藏。最主要這麽多的家財,他們到底是怎麽打理的?若是沒有專門的人做這個營生,朕萬萬不信,讓田都督去查查清楚了。”
“王伴伴,你帶著東廠的番子也跟進一下。”
“婉兒知道我大明的一個普通人家一年的結餘多少兩銀子嗎?”朱由檢忽然扭頭問道。
周婉言被突然發問也是一個愣神,隨後稍微想了想說道:“一個成丁,無家無口一年能留個十五兩銀子就是多的了。父親有個戲班子,臣妾小時候,一年也就留個百十兩銀子罷了。後來遭個災,幾乎什麽都沒有了。”
大明的銀子購買力極強。
比如大明曆史上赫赫有名的豔婦潘金蓮,南門潘裁的女兒,家門倒的時候,潘金蓮被潘裁以三十兩轉賣給了張大戶家中。
而後武大郎大約以十五兩的銀子從張大戶家中購得潘金蓮。
潘金蓮不滿屋舍簡陋,與武大郎分說,武大郎就攢了一年的銀子,再加上武鬆的讚助,總共花費了一百五十兩銀子,買下了縣門前的樓上下兩層四間房屋,帶著兩個幹淨院落,潘金蓮的心思才算徹底安定下來。
若是潘金蓮打開窗戶的時候,那木杆沒有掉到西門慶的頭上,那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縣城的房子,做點小買賣,省吃儉用大約不到十年就可以買下。
各府的房產,住居小宅,大約值銀五百到六百兩,大宅一所,值銀七百兩。
根據朱由檢的了解,在京師,一個十三四歲的大丫頭,一般隻要五六兩銀子,一個二十歲左右的婦人,大約值十兩銀子。
青樓的女子,吹拉彈唱樣樣精通,除了京師直隸秦淮等地的青樓女子,大約十五兩銀子左右。
西山煤局自從皇帝強勢介入之後,窯民們的收入大幅度增加,但是一年能留下三十兩銀子的主兒,大約都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光棍漢。
朱由檢上下打量著周婉言,他的父親周奎,在大順軍進城的時候,光是現銀就查了五十三萬兩銀子,其他的財物少說幾十萬。
僅僅周奎這單純因為周婉言晉封皇後起家的外戚,一個普通人需要工作十萬年,窯民工作五萬年,都比不上其家財。
而這一切的發生,完完全全因為對大明沒有任何貢獻的周奎,是崇禎的老丈人。
就是如此的簡單。
周奎戲班子遭了難,窮困潦倒的時候,都窮到了要賣女兒的地步,當初周婉言差點被周奎十五兩銀子給賣了。
大明的百姓造反,不是沒有理由的。
尋常百姓當然不會跟皇親國戚去比拚財富的積累速度和厚度,這樣的貧富差距隻是具體的結果。
如此巨大的貧富差距,其背後是【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地】的血淋淋的剝削。
這才是大明百姓造反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