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曆史大勢

字數:3979   加入書籤

A+A-




    朱由檢倒是沒有生氣。

    包統的問題並不嚴重,甚至朱由檢可以給包統一個新的王爵,以示對包統歸順的一種賞賜,讓更多的人對大明進行歸順。

    當初隆慶議和,可不是大明與俺答汗,也就是順義王打輸了,才議和。

    大明的議和唯有打贏的時候,進行議和,隻有在打贏的時候,才能在談判桌上結束戰爭。是一種結束戰爭的手段。

    所以總是有人在討論澶淵之盟對大宋的影響,卻很少有人討論隆慶議和對大明的影響,因為隆慶議和的本質是大明對蒙兀俺答汗係蒙兀人的征服。

    這種征服,不僅僅是地域性的征服,同樣有教化之功。

    包統的漢名,以及他學習漢學,都是典型的例子。

    不管是恩封順義王爵係,還是開放邊事貢市貿易,亦或者建立歸化城這樣的城池庇佑蒙兀遺民,都是大明彰顯自己仁德的同時,獲得更多、更大的利益。

    而朱由檢對包統的恩賞,更多的是一種處於樹立一種國家主義的意識形態。

    國家主義,又名:名族主義名民,防和諧。)

    當然,有些人一看到這四個字,一看到民·族·主·義,立刻想到種·族·主·義,立刻想到昭和、、獨裁,立刻想到對外擴張,立刻想到發動戰爭,立刻想到屍骨累累。某些人的想象力唯有在這一層能夠如此躍進。

    就像是對著一個胖子說少吃一點高脂高油的食物,防三高是良心,對一個餓的皮包骨頭的百姓說少吃一點防三高怕是石樂誌。

    大明一點名族意識都沒有,何談種族滅絕的土壤?

    名族國家是一個中性詞匯,它本身隻是代表著一個擁有相同文化、習俗、語言、相貌、乃至飯食、衣著、笑話的族群,所共有的價值觀和意識形態。

    而名族國家並非單獨一個族群就可以完成。

    它可以是一個族群共同體,由特殊曆史文化聯係、穩定經濟活動特征和心理素質的名族綜合體。

    而東亞這片廣袤的區域,擁有共同的曆史文化,擁有文化聯係,擁有穩定的經濟貿易的活動,擁有相同的心理素質,這一切都是大明名族化的根基。

    所以包統的出現,並不會影響朱由檢對大明的名族化,而是有利於朱由檢的名族化的統治。

    朱由檢為什麽會立根於名族主義,推動的大明的政權進化?

    因為其餘的意識形態,都抽象於政治哲學,而政治哲學,又抽象於客觀事實。

    客觀事實產生政治哲學,政治哲學產生意識形態。

    無論何種政治哲學誕生的意識形態,都帶有共同的特點。

    第一個叫做異端。

    政治哲學本身就是政治哲學家們,通過對社會的觀察進行總結,無論多麽腳踏實地,都不可避免的出現形而上的討論,理想化。

    但是大明兩萬萬人丁的思維怎麽可能完全一樣?

    在總結出政治哲學本身的時候,就會出現對立,就會產生異端,為了消滅異端,無所不用其極,進而出現黨爭,進而出現讓人匪夷所思之事。

    比如大明朝的熊廷弼被傳首九邊,就是類似於西黨、浙黨、楚黨、東林黨、京黨、閹黨鬥來鬥去的黨爭。

    第二個叫做普世。

    除了名族主義外,其餘的意識形態,都不可避免的帶有普世價值的傾向,它們往往帶有極強的破壞性,破壞既定的政治框架和平衡,並且依照自己的理念,對既有框架進行改造。

    而這種改造的破壞力,大明眼下壓根承受不起,本就腐朽的王朝,若是強行用意識形態去束縛改造,最後的結果一定是大廈傾覆。

    第三個叫做務虛。

    強調實踐,崇尚現實,本身就是一種務虛,空談,伴隨著空談出現的就是內耗和空轉。

    亦如眼下大明朝,朝臣們為了節省開支而上書請求裁撤驛站的詔書,其中有壞坯在居中謀求私利,但是更多的人在侃侃而談,坐而論道,從來不腳踏實地的考慮問題。

    也就會出現倪元璐這樣的人,明明不壞,但是蠢了些,就會誤入歧途。

    第四個叫做教條。

    何為教條?

    就是攥著某些人的解釋,反複的嘮叨,孔子老先生都已經去世近兩千年了,大明的儒家學子們,還在抱著兩千年前的文章囈語,哪怕是王陽明的心學,依舊有無數的弟子以得到王陽明的親手批注而喜不自禁。

    絲毫不考慮這些兩千年前的文章或者王陽明的文章,都有鮮明的時效性。

    這些蘊含著道理的文章,慢慢變成了經文,經文又變成了教條,教條最後變成清規戒律。任何不符合清規戒律的解讀,都是異端。

    這四個特點相輔相成,不停的製造著地上神國式的烏托邦,理想中的世界,但是卻脫離群眾,脫離民眾,脫離實際,漸行漸遠。

    而這些特點,大明的無為教和無為老母,完全符合所有的特點。

    而名族主義,卻是沒有這方麵的顧慮,因為名族主義本身就誕生於客觀事實,並沒有政治哲學家的總結,沒有政治哲學的出現,直接產生的意識形態。

    事實上,自從北宋末年,宋徽宗、宋欽宗二帝北狩之後,名族主義的構建,就開始有了根基,而嶽飛被宋高宗趙構所殺,本身就是在打斷中國名族主義國家構建的進程。

    而大明的立國,驅逐北元,複中華衣冠,本身就是一種名族主義國家構建的推動。

    但是朱元璋這個人重視家庭,廣封朱家子弟為各種王爵,世世代代享受大明百姓的奉祀,這本身也是一種打斷名族主義國家的構建。

    教員最是看不得明史,看明史最生氣,但是他還是將厚重的明史,傳記看完,去研究朱元璋的一生,朱明整個朝代。

    所以除了名族主義的意識形態外,大明沒有其餘的出路。

    朱由檢拍了拍自己的座椅,一旦開啟名族主義和名族共同體構建的時候,名族主義必然會走向三民,名族、民權、民生。

    但是走向三民,朱由檢再次陷入了朱由檢必死循環。

    不推動大明名族化,就無法避免大明的滅亡,朱由檢必死。

    推動的大明名族化進程,就無法避免大明皇室徹底沒落,大明皇帝必死。

    這就是個死循環,不管怎樣,他都死定了。

    不過想來想去,反正都是個死,何不親手決定自己的死法?

    所以,朱由檢選擇了推動大明名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