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江南賦稅豈止繁重
字數:3948 加入書籤
朱由檢沒想到追查一個杭州的沈家,就招致了巨大的動蕩。
當然,不是大明的明公們又鬧騰什麽幺蛾子,他們也就敢在裁撤驛站這種小事上,張牙舞爪。
真正涉及到了核心問題,多數明公都會選擇明哲保身。
杭州沈家的追查,並不是和王化貞案子牽連甚廣,事實上,沈光祚在介紹了毛文龍當他的遊擊之後,雙方就沒有了什麽交集。
因為後來毛文龍已經離開了王化貞手下,參加了遼東的武舉考試,列名第六,獲得了安山衛百戶的封爵,而後立刻因為戰功升為了千總。
這都和王化貞沒有多大關係了。
隨後毛文龍在王化貞的授意下,帶領一百九十七人攻打鎮江遼東軍鎮),這雖然是王化貞下的命令,但是怎麽看一百九十七人攻打鎮江遼東軍鎮),都有些送死的味道。
錦衣衛追查杭州沈家,追查出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杭州沈家的財富到底從何而來。
沈家,長期擔任的角色,就是蘇淞地區的米粱,海漕之人。
將蘇淞八府之地的漕糧,偷偷送到渤海灣,然後自天津衛入漕船,至通州入京通兩倉,皮島就是他們的中轉站。
也就是說現在丟了皮島,大明連漕運的糧食都無法得到充分供應。
而海漕,在大明是非法的行徑。
元朝的時候,所有的江南諸府的糧草,皆由海運運至北地,可是到了大明朝,就變成了沿著京杭大運河押解。
但是京杭大運河押解糧食,且不說盤踞在京杭大運河上的明公們有多少利益,也不說大明的無為老母又在裏麵吃了多少,就是這糧船被那些各地的群小們,攀附上船偷糧,就是一件江南押解糧食進京交付漕糧的百姓,士紳們,不得不頭疼的大問題。
漕糧一石,押解進京實為一石七八鬥,而且這一石七八鬥還是官麵上的數據,民間上納與糧長,又不知道加派了多少。
早在嘉靖三十九年、隆慶初年、萬曆九年,大明開渤海灣,海運糧草,江南從明公到士紳再到普通的農戶,無不【合邑人民歡呼動地,群赴倉納糧】。
可惜,後來張居正死了,徐階、高拱,張居正等幾十年的努力,瞬間化為了烏有,再也沒有人提這海漕之事,其中利潤之豐厚,讓沈家直接做了那杭州府的首富。
這是沈家的財富密碼,現在被大明的皇帝調查出來了。
朱由檢並打算追究沈家的違法行為,他看到這件事之後,隻能沉重的歎息。
大明的百姓,豈止是忠君愛國四個字可以形容?
大明對蘇淞八府之地,非常的不友好。
蘇淞八府之地包括了應天、鎮江、常州、蘇州、鬆江、湖州、嘉興、杭州八府,這八府一共承擔了大明共計四百一十五萬石的漕糧。
大明一年的漕糧大約在兩千兩百萬左右,而這八府之地,就承擔了五分之一的稅賦。
蘇淞八府之地重賦稅,可不是玩笑。
以江蘇高淳縣為例子,他們本身不產粳米糯米),就不得不到高寶縣去購買,甚至需要跑到山東的鳳泗縣才能購買得到所攤派的粳米。
而江蘇各州府縣都有巨大的攤派壓力,不得不四處求購,每到這種時候,蘇州就開始大規模內鬥,而且極易升級為械鬥,大明人都喜歡嘲諷江蘇為散裝江蘇。
這種局麵下,蘇州高淳縣的每一任縣令,蘇州府的每一任知府,浙江布政司的布政使,每年都在上書同一件事。
求求你了,萬歲爺,讓我們漕糧改折銀吧!
當然每一任的大明皇帝統統都是留中不發,從來未曾受理。
哪怕是張居正活著的時候,他都不敢動江南八府之地漕糧改折。
一方麵是因為漕糧改折銀,會影響到大明京師的糧食安全,另外一方麵,涉及到了大明朝初建的時候的矛盾。
當時朱元璋在滁州,而張士誠在蘇州,蘇州從上到下支持張士誠,本身張士誠也是他們推出逐鹿天下的人物。
後來朱元璋和張士誠在鄱陽湖上大決戰,好懸一股東風吹,朱元璋的小船燒了張士誠的鐵鎖橫江僥幸獲勝,否則張士誠的大船在鄱陽湖全勝而出,那天下就不姓朱,改姓張了。
這是一個極大的政治路線問題,哪怕是張居正都繞不過去。
萬曆九年之時,全大明,連遼東的建奴都享受了一鞭法帶來的好處,但是江南八府、浙江、湖廣、浙江三省,不準折銀。
當時的布政司和兩名知府、三名知縣於官衙上絕筆書,請求朝廷折銀,隨後自縊身亡。
張居正迫於壓力,將部分役折了銀,又偷偷改漕運為海運,當年,江南近五百萬的漕糧,如數入庫,江南士族連章上書誇讚萬曆皇帝的英明,誇讚張居正這個首輔真乃是大明的太嶽相公。
一時間有海晏河清的景象。
可惜萬曆十年六月二十日,張居正一死,當年海漕改回了河漕。
如果連建奴都能享受的政策,浙江、湖廣、江蘇無法享受,稍微鬆一點剝盤,就是聖明之君,這不足以說明江南百姓忠君愛國。
那大明自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親自下令,著令凡戶部官不得用浙江江西蘇鬆人,這道命令就是在仕途對江南的打壓。
不僅如此,這道政令的背後還有各州府縣的典吏文書,但凡是涉及到財會問題,都也不能使用浙江江西蘇鬆人。
這就是大明典型的一等朱、二等官、三等漢民、四等蠻、五等南。
其實韃清也壓根沒有解決江南重稅積欠的問題。
比如順治十三年,韃清戶部尚書車克,就上書:江寧蘇鬆常鎮五府,計五、六、七、八等年,積欠二百餘萬兩,錢糧甚多。
江南等省原未完成八、九、十年份銀共三百五十九萬三千八百二兩五錢零。
到了順治十八年,康熙繼位的時候,議政王、貝勒、大臣、九卿、科道等官公同會議得,江南本年不敷五百七十萬有奇銀兩。
順治十八年的時候,過年的第一天,順治對大臣們口述遺詔了,第二天就病逝,撒手人寰。
康熙繼皇位的時候,江南那一年就欠了五百七十萬兩銀子的稅。
康熙直接發動了江南奏銷案,以刀斧手催繳稅糧,在追繳逋欠錢糧的過程中,共革黜四府一縣官紳士子一萬三千餘名,最終收繳錢糧共四萬九千兩有餘。
四萬九千兩,四舍五入計作:五萬兩,這就是殺了一萬多學子追繳出的欠額。
是韃清的刀不夠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