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清丈勢在必行
字數:3379 加入書籤
多爾袞麵對來勢洶洶的毛文龍,落荒而逃。
多爾袞太年輕了,這樣的年紀並不適合作為三軍的統率,帶領軍卒們進行生死搏殺。
他手下的十五牛錄的八旗子弟,並不信任多爾袞,而多爾袞正值年少任俠叛逆的時刻,這就加重了八旗子弟對其的不信任。
這種士氣之下,不抓緊時間撤離戰場,難不成等著毛文龍到了把他綁縛進京,變作戰功不成?
毛文龍炮轟義州城之事,其實歸根到底,義州原來屬於朝鮮,而不屬於大明,若是義州原來是大明的城池,毛文龍自然有另外一套的方式去對待。
他需要最短時間內,讓這座義州城穩定下來。而這件事,毛文龍選擇性的隱瞞報告,而代筆的尚可喜更是唯命是從。
但是毛文龍用春秋筆法一筆帶過的炮轟義州城之事,原來是為了給自己省一筆麻煩,可是卻招致了麻煩。
他這手下兩萬正軍,八萬輔軍,碩大的義州城,也有近十餘萬的百姓,這二十萬人裏麵,總有個別人是朝內明公們的眼線,或者城裏的大戶們,認識朝中大員。
毛文龍上請功奏表,多爾袞不戰而逃,義州歸明之事,剛剛送到文淵閣,彈劾毛文龍的奏疏也如同雪花般的進了司禮監。
“大事聰明,小事糊塗。”朱由檢看著毛文龍的奏疏,他通過錦衣衛的緹騎,已經確定了毛文龍炮轟義州城的事真實存在,並非朝內的明公們給毛文龍頭上栽贓。
朱由檢覺得炮轟沒毛病。
別說打的空炮嚇唬人,就是打的實彈,炮決掉一批不聽話的人,那也是理所應當之事。毛文龍還是做得太過於小心了。
這是戰爭,用盡一切手段,保證占領城池的安定,甚至為自己所用,是毛文龍這個將領應該考慮的首要事物,而這一切都是為了一個軍隊的最終目標,打勝仗。
失敗的人,連呼吸都是錯的。
所以朱由檢才會說大事聰明,炮轟義州成絕對是明智之舉。
但是毛文龍選擇春秋筆法,一筆帶過了炮轟義州的事,就成了朝臣們的把柄,別人攻訐的對象,所以朱由檢才說毛文龍小事糊塗。
毛文龍用自己的威名和大明的火炮嚇跑了多爾袞,占領的義州城,而此時的大明朝臣卻為了毛文龍的戰功開始耍嘴皮子,抓著小錯誤不放,卻沒有想過義州的重要性。
在明公們的眼裏,義州城是千裏之外的一座不甚重要的朝鮮小城,地理位置也好,百姓眾寡也罷,都不會被他們關心,因為這種小城在大明遍地都是,連城都稱不上,頂多都稱為堡。
薩爾滸之戰逃離遼東百姓數十萬人,廣寧之戰,逃離遼東百姓高達百萬餘人,這百萬遼民,董應舉就是為了安置他們才跑去屯田。
將近兩百萬的遼民逃離遼東,朝裏的明公們在做什麽?
抓為董應舉屯田安民行便利的商賈小吏們投獻的麻煩。
大明明公們並不清楚義州的地理位置,也不清楚遼海丹忠在海上到底幹了些什麽,又是如何在朝鮮花郎軍趕到之前拿下義州城,實際控製了義州,而且讓朝鮮的綾陽君無話可說。
大明明公們隻關心,他們討厭的人似乎又立下了戰功,又是一個不按著他們要求活著的另類,他們當然要抓著小辮子,薅個不停,以希望把毛文龍的功績給抹殺掉。
但是大明的皇帝朱由檢很是賞識遠在東江的毛文龍,絲毫沒有顧忌朝臣們的陰陽怪氣,直接下了聖旨,定了毛文龍的功勞。
這讓還在準備在這件事上咬一口毛文龍的明公們大失所望。
其實這裏麵也隱含著朱由檢看不到的黨爭和路線鬥爭,比如遼西走廊上的袁崇煥就是東林黨的代表,而出身沈家的毛文龍和袁可立,卻並非東林,他們當然要為了反對而反對。
大明皇帝壓根不理會朝臣們的反對意見,讓朝臣們也鬥無可鬥,萬事皇帝說了算,錯非他們能換個皇帝,否則這種狀況隻會持續下去。
而此時的朱由檢,卻看著戰報裏的多爾袞有些悵然。
多爾袞還是曆史裏的那個多爾袞,擅長謀身。
有傳聞,當年多爾袞是努爾哈赤製定的可汗繼承人,但是最後被代善破壞,把黃台吉送上了可汗之位。
可是多爾袞在努爾哈赤死的時候剛剛十二歲,努爾哈赤一個為了政權的穩定,把自己的大兒子褚英都給斬了,就是為了讓後金汗國真的存續下來。
如此君主,怎麽會傳位給多爾袞這個小孩子呢?
主少國疑,可是一個新政權最危險的事,有五代十國,趙匡胤黃袍加身為例,還有小明王韓林兒在瓜洲神秘失蹤在前。
努爾哈赤作為一代雄主,他會指定多爾袞為汗位?
多爾袞的母親的確是努爾哈赤的大妃烏拉那拉氏,但這並不代表多爾袞是可汗的合法繼承人,這是典型的拿四大貝勒不當人。
人家大貝勒代善到現在還在避諱,都稱其為古英巴圖魯,連黃台吉有國事,都要麵授講求。
多爾袞是一個很擅長謀身的人。
他從一個不顯眼的十四清太祖子嗣開始,屢戰屢逃的情況下,混了個墨爾根戴清,意思為聰明的統帥。
在黃台吉死後搖身一變,成為了受封理政的攝政王,隨後從攝政王變成了皇叔父攝政王,又從皇叔父攝政王變成了皇父攝政王。
這個皇父攝政王,多到皇宮內院走動,甚至流傳出了慈寧宮裏爛盈門的說辭。
而作為明末清初極其重要的人物,孝莊文太後的記載甚少,清廷對其忌諱莫深也就罷了,甚至在孝莊文太後死後都不得安寧,一直未曾能與皇太極合葬,而是埋在清東陵內。
一直到了雍正朝時,孝莊文太後才移陵至昭西陵,算是和黃台吉的昭陵合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