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這波啊,這波就是忠奸合流

字數:3687   加入書籤

A+A-


    朱由檢這一研究不要緊,還真找到了當年朱棣在朝鮮選妃的目的。

    朱棣派出了內侍黃儼三次到朝鮮遴選妃嬪,第一次進宮五人,而後兩次一次兩人,一次一人,總計八人進入了大明的後宮之中。

    而朱棣的目的一方麵是兌現他父親,也就是朱元璋與朝鮮王李成桂的結親的約定,第二方麵當然是穩定朝鮮王國對大明王朝的向心力。

    隻不過當年其中一個女子呂氏功利心太重,朱棣走的時候,把所有還活著的朝鮮後嬪都給殉葬了。

    朱由檢這才知道,自己若真得是納了草原上的明珠,還真不算是自己開了大明的先河之後,他對納草原明珠之事,也變得不那麽抵觸。

    他首先是大明的皇帝,既然草原上明珠入宮這件事,有利於大明的邦交穩固,何樂而不為呢?

    左右不過是一個貴人的封號罷了,但年朱棣更大方,直接送了好多妃嬪的封號。

    “萬歲爺,倒是朝臣們,大約是要罵耿如杞,讒言豔事媚上了。”王承恩有幾分擔心的說道。

    “自己腚上都不幹淨,還說耿如杞?這些個朝臣們。”朱由檢用力的搖了搖頭,忽然計上心來。

    他拿起了筆墨紙硯,快速的畫了一幅簡筆畫,這幅畫很簡單,八仙桌圍坐著三名大明明公,這些朝臣的胸前的補子都是仙鶴,代表著大明的一品官職。

    而八仙桌上,有兩名妙齡女子,正在桌上翩翩起舞,隻不過他們身上帶著一條條的線,如同提線木偶,而操持這兩名妙齡女子的隻漏出一隻手來。

    這幅畫最詭異的地方,就是這三名明公並沒有腦袋。

    “去給黃老師父送去,若是朝中對耿如杞的攻訐太多,就把這幅畫邸報發出去,也讓大家夥樂嗬樂嗬。”朱由檢畫完之後,將畫遞給了王承恩。

    信王,自然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這畫兩幅簡筆畫,簡直是手到擒來,其中的諷刺的味道十足。

    “萬歲爺這補子是不是抹了合適些?”王承恩看著畫也是一樂,不過隨即有些擔心的說道。

    “有理,省的有些人對號入座,就畫一補子就是。”朱由檢點頭說道。

    紫金閣畢竟特殊,大明天子的口舌。

    若是把仙鶴也畫上,那必然是有所指代,大明的一品很值錢,就連各部尚書都是二品,一品官員,現在隻有袁可立一人,這仙鶴畫上去,發出去之後,袁可立隻能引咎辭職了。

    文淵閣、中極殿、建極殿、文華殿、武英殿、東閣大學士位高權重,但是品階隻有五品,所以大明的文淵閣大學士,也是內閣的閣老們,通常情況下,都會掛上禮部尚書,兵部尚書、吏部尚書等虛職,來發放俸祿。

    郭尚禮在送往京師的密諭之中,提到了一件事,那就是大明朝的歌舞升平,實在是有些不正常,他是一個武人,在京師,哪怕是在大同府,郭尚禮都沒有那種嚴重的危機感,而他當時和大部分的明朝的關內人一樣,對逃難的遼民,都抱有一絲絲的歧視。

    但是到了歸化城之後,郭尚禮,內心卻對這種事發自內心的恐懼。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郭尚禮的內心有些焦慮,但是他又說不太明白。

    朱由檢卻知道,郭尚禮他不太明白大明的明公們、百姓們、勳戚們,都沒有一絲一毫的憂患意識。

    其實百姓們到底是願意接受清廷的統治還是明廷的統治?

    在曆史上,曆史的百姓們其實也給出了答案。

    當然以錢謙益為代表的一大批仕林的選擇,為清廷歌功頌德。

    包括駱家這樣世代掌管錦衣衛的豪門,宣大衛軍、關寧軍等軍門,都非常統一的選擇了清廷,而大明的百姓卻給出了別的選擇。

    大順軍、大西軍、小袁營、江南奴仆起義軍、江西棚戶、瑞金田兵、福建義軍、浙江海賊、疍家海賊、北部灣海賊、粵西山賊、甘肅回軍、交山軍為代表的山西義軍、榆園軍、謝遷義軍、滿家洞義軍、大別山義軍、太湖義軍、四明山義軍、海南義軍、河南土寨、雲貴山民,等等都不約而同的給出了另外一份答案。

    那就是選擇聯合南明的朝廷抗清,哪怕南明爛的朱由檢都不忍看的地步。

    這些在大明朝還在的時候,刨了老朱家祖墳孝陵、逼著崇禎皇帝上吊的、屠殺烹飪大明宗室的,在大明傾覆之後,大順敗北,清軍入關之後,卻一個個拚死效忠大明了。

    大西軍的張獻忠,直接把妻兒老小都殺了,來表明抗清之決心。

    蘇鬆浙地區十分發達,這地方豢養奴仆也是蔚然成風,而江南奴仆的起義軍也是明末風雲錄中,一隻極其重要的武裝力量,大明的奴仆運動,爭取自由最激烈的地方,莫過於江陰、嘉定。

    而這些奴仆在崇禎死之前,可是弄的蘇鬆浙地區雞犬不寧,但是在清軍入關之後,奴仆們和奴主們,卻手拉著手,和大明死磕起來。

    帶著農民起義軍投降清軍的隻有王體忠和王德仁,王體忠因為不肯剃發被王德仁給殺了,王德仁在清廷的漢奸中,又被各種老資格的漢奸們排擠,最後再次反清。

    王德仁最後走的時候,也是以南明朝廷冊封的明軍旗號戰死。

    如果實在是要給清廷挽回一點麵子和尊嚴,那麽農民起義軍出身的白廣恩、李本深、楊承祖三人為代表,的確是投靠了清軍。

    不過他們也是在崇禎九年之前,就已經擺脫了自己農民起義軍的乘風,成為了大明的官吏。

    他們的身份在投靠清廷的時候,可是大明舊臣。

    這種完全不同的選擇,說明了一個問題,對於大明百姓而言,大明爛了,大明必須得反,但是清軍入關了,韃清更是要反,而且為了反清,百姓們連糜爛的大明都能夠忍受。

    如此之下,為何大明的百姓還逼著崇禎皇帝自殺了呢?

    因為全天下,直到現在,都沒幾個人把建奴當回事。

    關外太遠。

    大明的輿論口,都被明公們控製著,他們深得此種精髓,朱由檢畫的簡筆畫,隻是他們眾多手段的一種罷了,他們操持著輿論,營造著虛假的繁榮盛景,卻對建奴的威脅不聞不問,偶爾有些筆正,比如寫了《遼海丹忠錄》的陸雲龍,最後的書,隻能打折出售。

    這種風氣,必須改變,而紫金閣,朱由檢對此抱有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