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言官始末
字數:3504 加入書籤
陸雲龍,是個落魄的書生,流轉在坊間,各個書舍裏,不斷的著書賺取微薄的稿費,京師米貴。
偶爾陸雲龍也想過去福建,建陽餘家的坊刻全國各地都有,是大明最大的坊刻書坊,而他有一個遠房表親就在建陽餘家做掌櫃的,也曾給他來過書信。
但是思前想後的陸雲龍最終還是沒有前往建陽,而是留在了京師。
他寫的東西,也就北京的人能看得懂,尤其是最近嘔心瀝血寫的遼海丹忠錄,他還親自到了東江義州、鎮江等地,冒著兵禍的危險,實地考察了一番,還走訪了不少皮島的軍卒,差點被建奴給殺了,也差點被皮島軍當成奸細,給扔進海裏喂魚。
回到京師,閉門寫書,成書那天,陸雲龍信心滿滿的送到了相熟的坊刻作坊,但是卻是碰了滿頭的包,不信邪的他自己掏錢,刻印了數版,送到了各大書坊販售。
銷量?
幾乎沒有。
陸雲龍把所剩無幾的家底賠的幹幹淨淨。
“官人,咱們就去建陽吧,三表叔在那邊混的風生水起,你稍微寫點公子、大家閨秀的書,咱們一家老小也就不愁吃喝了。”陸雲龍的妻子鄭氏,歎氣的看著哀怨的丈夫。
鄭氏家中略有薄財,即使陸雲龍什麽都不幹,整日遛鳥鬥狗,隻要不沾染賭等惡習,他們的日子並不貧寒。
但是她丈夫這個鬱鬱不得誌的模樣,是鄭氏每每看到都十分的焦慮。
陸雲龍本身很有才華,當年十裏八鄉也是一等一的俊俏書生,但是家道中落,陸雲龍為了生計,入贅到了他們的鄭家,這些年,鄭氏一直對自己的丈夫有很深的歉意。
因為贅婿的關係,陸雲龍不能參加科舉,隻能以寫書為生,混一筆正之名,卻因為寫的東西,既不叫好,也不叫座,這些年一直鬱鬱寡歡。
陸雲龍卻是搖了搖頭,說道:“萬歲今年下旨,廢了科舉的門第之見,我也是可以參加科舉的,我想今年參加科舉,若是能夠金榜題名,那自然是鵬程萬裏,若是不能,怎麽說中個舉人,也有一些蠲田,可以省一些銀錢,省的父親整日裏叨叨,我是個吃白飯的。”
“隻不過這數年未曾看過經典子史,也不知道還能不能寫出錦繡文章來,博得頭彩。”
“真的?!”鄭氏放下了手中的水壺,停下了給養在屋子裏的文竹,飄到了陸雲龍的身邊,臉上都是驚喜的說道:“真的可以參加科舉了嗎?我早就聽到坊裏坊外都在傳聞此事,莫不是真的?”
“真的。”陸雲龍放下了手中的《遼海丹忠錄》,笑著說道:“這我還能騙你不成?”
“那明日我們就去街上書坊買些書,這段時間你好生在家溫習,考取一個功名來!”鄭氏一臉驚喜的說著。
她丈夫整日裏鬱鬱寡歡,偶爾為了寫書,一坐就是一整天,茶不思飯不想,愣愣的出神,結果寫出來的書,無人問津。
這下子有了事做,就不會整日裏無所事事了。
鄭氏當然不願意離開京師,京師米貴不假,但是他們家正經米行生意,最喜歡這京師米貴了。
陸雲龍又看了一眼那本《遼海丹忠錄》最終歎氣的合上了書,自從做了贅婿,不得科舉之後,他一直想以文博名,結果這些年越博名頭越小。
陸雲龍壓根就不知道,當初有一個大璫徐應元從書坊路過的時候,買了幾本書,而後大明的皇帝看到,略感興趣,翻閱之後,津津有味的看完了這本書之後,還給了個好評。
貴在真實。
這就是大明皇帝給出的評。
這本書裏,毛文龍不是吞雲吐霧的妖怪,也不是排山倒海的神佛轉世,沒有什麽顯赫的背景,有的隻是莫大的勇氣,麵對成千數萬倍於自己的敵人,敢於亮出自己的鉤鐮槍,與寇血戰。
而且還有很多當時活下來的老兵的口述,當時對於前往鎮江,他們那不到兩百人還差點內訌起來,爭執不休,還是毛文龍言吾與眾同往,這一句話,軍心大定,而毛文龍言出必行,才拿下了鎮江大捷。
朱由檢對這本《遼海丹忠錄》的評價,就是貴在真實。
這種真實,沒有誌怪,隻有一個個鮮活的人,他們會怕,他們會起爭執,他們會畏懼,他們同樣有著極大的勇氣,他們也會死。
當然,朱由檢也知道這種書,在眼下的大明,壓根就賣不動。
陸雲龍是個可用的人,朱由檢已經將遼海丹忠錄送到了紫金閣,讓黃立極琢磨琢磨。
紫金閣,朱由檢畫了一幅簡筆畫諷刺大明的言官禦史。
大明的言官禦史,到底是什麽時候開始了借著廷杖出名刷聲望,而且逐漸變成一股清流?
其實言官、禦史在萬曆之前,在朝中僅僅屬於嘴炮的行為,代表人物就是海筆架海瑞,但是海瑞人做福建推官,卻是做了不少的實事,和清流整日吃幹飯相比,高了不知道多少個檔次。
言官,在萬曆之前,對朝政不會產生什麽影響,大明的皇帝的板子也沒有墊子,打起來生疼,二十丈基本就廢了。
錢謙益前後兩次挨了二十丈,已經腚開了花,在朝中奏對已經開始格外的小心了。
言官禦史所謂清流的崛起,其實曆史並不長,是在萬曆五年起,趙用賢、艾穆兩人,彈劾張居正奪情案之中,才開始鋒芒畢露。
江東之、丁此呂等疏參張居正的兒子,張嗣修並劾高啟愚的科場舞弊案,言路才開始了大興。
這與當時的萬曆皇帝朱翊鈞逐漸成年,想要掌控朝政,但是大明的師相張居正,一直認為朱翊鈞還不成熟,還不足以接手朝政之間的矛盾,有著極大的關係。
言官,就是萬曆皇帝朱翊鈞手裏最大的殺器,張居正的一些議題,在朱翊鈞不滿意的時候,而他本人也不太方便出麵的前提下,言官們就會群起而攻之,張居正知道皇帝不滿之後,也就不再強行推進。
是為【陛下威福之柄,潛為輔臣所竊,故言官向背之情,亦為默移。】
李植、江東之等人,先後發了張居正的奸,朱翊鈞對他們十分滿意,想要升他們的官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