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忽然消失不見的糧草

字數:3540   加入書籤

A+A-


    兵部尚書不就是幹這個活兒的嗎?

    “在這裏。”內操從懷裏掏出了一本錦緞包裹的奏疏遞給了耿如杞。

    還真有。

    林丹汗和郭尚禮對視了一眼,眼中盡是擔憂,歸化城的局勢危如累卵,要是大明在玩起了運籌帷幄千裏之外的把戲,這歸化城還守不守吧,直接放林丹汗西進算了。

    “薊門火炮局造了十門一號炮和十萬餘斤的火藥,十日後到?”耿如杞打開奏疏,滿臉疑惑的讀完。

    還有這種好事?

    “還有嗎?沒有督促出兵的詔書,手劄,兵部谘文或者私信嗎?”耿如杞還是有些不放心的問道。

    內操搖頭說道:“那沒有,萬歲爺說戰場瞬息萬變,用之則器之,廟算隻決定戰略,不決定戰術,這是最新萬歲爺給兵部尚書下的詔書裏的內容。”

    “這是最高指示。”

    耿如杞滿是複雜的從懷裏掏出了一錠銀子,顛了顛,又放了回去,取出了一張百兩的銀票說道:“一點茶水錢,還請收下。”

    這是規矩,水麵之下的潛規則。茶水錢,傳旨的內操們不辭辛苦,遠赴千裏之外,傳遞聖意,萬歲給賞錢,受旨的官員也要懂得感恩才是。

    不懂感恩的官員,萬一被內操回去分說兩句,那損失豈止是一張銀票能夠解決的?

    內操卻搖了搖手,笑著說道:“耿巡撫久尋邊事,對京中之事不聞,萬歲爺特意叮囑出京黃衣使不可收受任何的孝敬,原話是治不了碳敬冰敬,但是還是能治得住內宦。這錢某萬萬要不得。”

    “大璫客氣,還請收下,某才心安。”耿如杞當然當內操是在推諉,笑著說道。

    大明嘛,三推而就也正常。

    內操卻再次推出去了行賄之手,笑著說道:“王伴伴叮囑過,收不得。”

    他繼續說道:“耿巡撫,莫要為難咱家了,咱家也就是個天子家奴,此時京中畢尚書手握三司職權,這銀票拿到京師,豈不是被外廷抓個現行嗎?這要是天子家的賬目也歸了戶部,某這顆腦袋砍一萬次,也不夠看的。”

    “真不是客氣?”耿如杞這行賄的手,是收回去也不是,不收回去也不是。

    內操不受賄,弄的耿如杞都有些不習慣了。

    “大明皇帝沒有對耿巡撫做出具體的指示嗎?”林丹汗皺著眉頭疑惑的問道。

    內操負手站在一旁,默不作聲,這人內操並不是認識。

    “虎兔墩憨,萬歲在京中曾經跟某談起過你,曾經跟我說過一句話,而這句話,我現在送給你。”耿如杞要給萬歲爺寫回信,在寫之前,停在原地,神情有些複雜的說道。

    林丹汗眉頭緊蹙的問道:“黃口……大明皇帝如何說?”

    林丹汗這一句黃口小兒隻說了黃口二字,郭尚禮的刀已經架在了他的脖子上,當著內操的麵,把這四個字說全,而大明的班直戍衛軍錦衣衛在側,卻沒有任何反應,那郭尚禮還是不要做這個錦衣衛好了。

    “不會說話就閉嘴!”郭尚禮對林丹汗這廝厭惡到了極點,若非大明需要林丹汗的助力,若非歸化城需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若非林丹汗的確如他自己所說的那樣,在薩爾滸,也就是林丹汗口中的建州之戰、沈陽之戰、廣寧之戰中,出力甚多,林丹汗早就成了刀下亡魂了,哪裏這麽多的饒舌?

    耿如杞眼神裏都是回憶,年輕的大明天子,在談到歸化城之時,說的最多的就是林丹汗蠢。

    幾乎每一個決定,萬歲對林丹汗的評價都繞不開一個蠢字。

    比如說起林丹汗放棄察罕浩特之時,萬歲對林丹汗這個決定十分的不滿,不僅僅是站在大明的立場,站在林丹汗的角度,放棄察罕浩特,對於林丹汗的察哈爾部就如同大明放棄了京師一般。

    人心不在,還打個屁。

    草原遠比關內更加凶險,草原上放棄自己的固有牧地,牧民作鳥獸散,離心離德對關內來說是致命的,對關外就不是了嗎?

    沒有牧場,沒有糧食,沒有燃料,穩定的大明煤料遠比牛糞要好用的多。

    諸如此類,耿如杞和萬歲曾經就林丹汗的種種決定,做出過一輪評判,這種評判,其實歸根到底,就是萬歲自己的總結。

    耿如杞咀嚼了一下當時聽到那段話的時候的情緒,搖頭輕笑道:“萬歲說:如果失敗必不可免,那麽爭取一份最優厚的投降條件的最佳手段,就是用最激烈、最殘酷的抵抗去爭取。虎兔墩憨,你若是能把這句話理解了,察哈爾部,不會淪落到如此地步。”

    “爭取投降最佳條件的手段是用最激烈的抵抗?”林丹汗重複了一遍,撓了撓頭。

    這段話,對於耿如杞來說,理解易如反掌,對林丹汗來說,也是同理。

    林丹汗並不是漠北那種隨水而徙的遊牧民族,他們擁有自己的都城察罕浩特,也有數座城池,在冬日裏也會進入城中避寒。

    耿如杞轉回內室,給萬歲寫一封回書,交給了內操。

    “敢問大璫貴姓?”耿如杞將信件遞給內操。

    內操笑著說道:“賤姓王,名作文政,司禮監秉筆太監。”

    王文政,信王府的大伴太監,自萬歲入宮之後,就一直在司禮監做秉筆太監,也是第一個被安排入司禮監的大伴。

    耿如杞當然知道王文政是何等的身份,是萬歲的近侍。

    在王文政說出自己姓名的一瞬間,耿如杞已經完全明白對方的來意,其實和郭尚禮差不多,來看看他這個山西巡撫到底在幹什麽而已。

    當然截止到目前,內侍和錦衣衛也都是看看,並沒有多問甚至還會配合耿如杞的種種決定,王文政拿到回信之後,就乘快馬奔著京師而去了。

    而此時的順義王府之內,耿如杞依舊不太想殺林丹汗,這廝雖然老了一些,但是他畢竟是蒙兀察哈爾部的可汗,殺掉林丹汗,可一時痛快,可是之後呢?

    察哈爾部如何解決?這不是逼著察哈爾部站到建奴那一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