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監管套利耳
字數:3714 加入書籤
“萬歲,代王、晉王、國丈,都是天眷,萬歲,就是把他們關到詔獄裏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一百年,都沒人能挑出理來,畢竟這也算是萬歲的家事,但是鄭鄤之案,若是也扔到詔獄裏,破了明允之戒,臣這司寇,就隻能致仕了。”
馮英清楚,萬歲是為英主,但是萬歲不可能事事精通,大明的朝臣們也不指望萬歲事事精通,若是如此,他們這些臣子還有什麽用?
他解釋清楚了其中的緣由,民間的案子,有民間案子的規矩,天家的案子,有天家的規矩,大誥和大明律,不衝突,約束的不是一群人。
“原來如此。”朱由檢點了點頭,這件事,跟楊鎬、王化貞的案子還不一樣,朱由檢有點搞混了。
楊鎬的案子是判決過得,是斬立決。
可是沒等到秋後,楊鎬還沒來得及砍頭,朱翊鈞就撒手人寰了,而後大明經過了一係列的紅丸案、落水案和年紀輕輕就走了的朱由校,一直沒顧上。
而王化貞為何一直拖到了朱由檢監刑?
王化貞也是判決過得,同樣是斬立決,但是這斬立決的秋後死刑核準上,葉向高和魏忠賢十分默契的達成了共識,就一直沒處決。
楊鎬、王化貞沒死的原因,問題並不是出在了刑部之上,而是出在了刑部之上的文淵閣、司禮監。
朱由檢這才了然的說道:“那你就以律法為準,朕不多幹涉。”
馮英長長的鬆了一口氣,臉上凝重的表情也變得輕鬆了起來,俯首說道:“謝萬歲隆恩。”
乾清宮的小黃門帶著萬歲爺下放的奏疏,匆匆的出了東華門,向著東上北門外而去,進了內東廠,將手中的奏疏遞給了曹化淳,並且將乾清宮之時,挑了能說的說了說。
曹化淳本來有些萎靡的神情,在拿到了手中的奏疏之後,像是換了一個人一般,神采飛揚。
東廠提督太監,在品秩上,和乾清宮太監、坤寧宮太監王永壽是一個等級,但其實在地位上,東廠提督太監,卻遠遜與王永壽。
更不用說和王承恩比了,那就是大璫老祖宗級別的。
如果有的選,曹化淳更願意去司禮監當一個秉筆太監,到哪裏都會有人低頭稱一聲大璫。
內官監、司設監、司禮監、印綬監、禦馬監,都在玄武門外,萬歲煤山之西側,北花房、象房、內承運庫、北膳房、內東廠,其實都在東華門外。
這些都屬於宮外監司。
宮外監司,地位低就低在了宮外二字之上。
司禮監因為其特殊的地位,在宮內有自己的辦事處,玄武門外的司禮監,更多的是休息的地方,這辦事處,在和文淵閣並排都位於文華殿後麵。
這地方沒有名字。
當初永樂皇帝修大明皇宮的時候,天人授夢,玉皇大帝授夢於永樂大帝,問永樂皇帝,天上宮闕萬間,你這皇宮也是萬間,意欲何為?是要和天宮比肩嗎?
永樂大帝驚厥醒來,下令將萬間房,改為了九千九十九間半。
當然,永樂皇帝大夢,有些奇異故事的成分。
但是明皇宮的確是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這其實和大明工匠,滿招損謙受益、陽極生陰,陰極生陽、否極泰來、泰極否來的思想方式有關。
大明的司禮監是宦官幹政的典範,但即使已經明目張膽的幹政,宦官們的辦公地點,依舊沒有名字,即使是權力的中心,他們依舊不配擁有屬於自己名字閣樓。
這就是內官們的階層劃分了。
跟著萬歲爺,伺候萬歲爺的王承恩,是宮裏大璫獨一份的老祖宗級別的人物。
而後就是各宮太監,乾清宮、坤寧宮、承乾宮這類後宮太監,這些太監都有主子。
而後就是各大殿的太監,這些太監,都有各樣的權力,而宮外司監各種太監,則依附上麵的太監生存。
曹化淳,從南京被調回來之後,以為自己會代替王承恩成為宮裏的老祖宗,但是回到北京之後,他才知道原來萬歲爺對他與東林人走的太近,十分不滿。
東廠提督聽著排場很大,但是聖眷不在的曹化淳,甚至連東廠,都有點拎不動,太多人盯著他的位置了。
錦衣衛的左都督田爾耕,表現符合其傳聞中的魏璫大兒的水準,東廠長期處於待業的情況下。
王承恩若是拿了萬歲爺的奏疏,揣在袖子裏,交給司禮監,司禮監再傳到內東廠,那就是公幹,但是由乾清宮的小黃門送來,就是聖眷了。
“兒郎們,幹活了!”曹化淳拿出了一張銀票遞給了小黃門說道:“勞煩跟王大璫說一句,此事,曹某銘記五內,永世不忘,將來若是得勢,必感其恩。”
小黃門卻笑著將銀票推了出去說道:“萬歲爺不讓收,臣等就收不得。既然旨意傳到了,曹伴伴既然要某傳話,某一小黃門,怎麽敢不傳,曹伴伴收起來就是。”
曹化淳這才一拍腦門,收起了銀票送走了小黃門,臉上終於輕鬆了起來。
萬歲爺隻要還沒忘記他,他就有翻身的機會,不說王承恩那老祖宗的位置,各宮祖宗位置還可以望一下的。
夾帶案中,最關鍵的問題就是那封偽造的奏疏,到底是如何送進了文淵閣,最後轉到了司禮監呈給萬歲爺呢?
但是曹化淳看著這奏疏,反複確認之後,又親自到文淵閣找到了李國普確認之後,他確認了切入點是這封奏疏是哪裏來的!
因為文淵閣的經年老吏們都沒有分辨出這封奏疏的真偽,是因為奏疏上的印綬,完全合勘。
這奏疏的印綬,並非偽裝,而是真的!
這司寇大印除了馮英有之外,還有一處有,那就是印綬監。印綬監是大明官署印綬製作的地方,這地方才有司寇大印的合勘圖文。
曹化淳沒有大海撈針一般的查案,帶著人就奔著印綬監而去。
“萬歲爺,查明白了。是印綬監的荀萬程,偽造了這份司寇奏疏,由神宮監小官夾帶到了文淵閣。”曹化淳沒一個晌午,就把案子給辦完了,帶著物證就來到了乾清宮內,稟報此事。
若是王承恩通過司禮監向東廠谘文查案,曹化淳回稟的地方,就在司禮監,而並非乾清宮。
所以曹化淳才會讓小黃門帶話,說這恩德,會銘記五內,永世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