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出城,幹他一票再說的大明軍傳統
字數:4215 加入書籤
勝利,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勝利從來都是由一個又一個小的優勢,不斷的轉化為勝勢,最終獲勝。
歸化城,大明與建奴的第一次碰撞,以大明軍奇襲獲勝,既達到了戰略目的釋放對方的戰俘和老弱,又大量的殺傷了敵軍。
畢竟喝醉酒的人,跟待宰的豬沒什麽兩樣。而建奴因為小覷大明軍,也自食惡果,付出了極為慘痛的代價。
而耿如杞並非放過羞辱代善的機會,派出的信使詢問損失,並且索要程楚秋和張軍山為首的大明軍的屍首。
耿如杞不相信這兩個千戶會投敵,那麽他們的下場就隻有一個,戰死沙場。
對於軍人而言,戰死沙場是一種宿命,但是其善後,耿如杞並不打算讓將士們寒心。
“建奴是南下涼城還是走大小平頂山?”郭尚禮帶著疑慮問道。
“大小平頂山。”耿如杞十分確信的說道:“兵熊熊一個,將慫慫一窩,你認為代善,是一個慫將嗎?他剛剛吃了這麽大的虧。”
“這不符合常理,他們已經失去了那些俘虜的漢民和蒙兀人,攻城難道自己的嫡係去嗎?”郭尚禮有些驚駭的問道,耿如杞的猜測,有些不符合邏輯。
“他還有民夫。”耿如杞十分確信的說道。
郭尚禮才略顯呆滯的點了點頭,一將功成萬骨枯,果然如此。
次日的清晨,整個歸化城在陽光灑滿陰山山脈腳下的歸化城之後,整個歸化城都慢慢躁動起來,無數軍卒在高聲的呼喝著,一排排的軍卒飛快的跑過了大街,偶爾還有一些騎卒揚著馬鞭。
與軍卒們截然相反的是,更多的人在逃離歸化城,建奴兵鋒已至集寧,並且在旦夕之間,將強盛的察哈爾右翼中旗的萬人隊斬於馬下,整個中旗無人生還,隻有女人被劫掠之集寧大營的消息。已經傳到了歸化城。
整個歸化城動蕩不已,在民眾的眼中,順義王府放出了消息,說建奴的糧草被燒毀,大概不會再從察罕浩特附近的大營前往歸化城,可是這個消息僅僅過了月餘,就出現了變數,建奴大軍已至陰山山口,這讓城中百姓們對順義王府失去了一定的信心。
兵禍已至,自然是逃離這是非之地,方為上策。
對於百姓們的選擇,耿如杞並沒有阻攔,大明的軍隊要贏了,他們自然會回來,要是輸了,這些百姓難不成留給建奴們砍頭泄憤不成?
大明軍隊主動出擊前往大小平頂山,在大小平頂山附近攔下敵軍,歸化城會恢複往日的繁榮。
“耿巡撫,京師來的詔書。”一個驛卒快騎到了正在調動軍營的耿如杞身側,靈活的翻身下馬,將手中的一封信遞給了耿如杞。
說是詔書,更多的像是私人信件。
督促出兵的詔書嗎?
耿如杞憂心忡忡的打開了手中的信封,信裏的內容並不多,但是卻是讓耿如杞會心一笑。
萬歲這次依舊沒有對歸化城的戰局有任何的最高指示,隻是單純的問候。
並且給耿如杞劃了一條線,若是有必要,可棄守歸化城,並且明言此信會在文淵閣備案,讓耿如杞不要有什麽後顧之憂。
本身歸化城就是羈縻衛所,若是不可力守,可退。
說到底,代善能帶著鷹犬來到歸化城,是大明朝廷對不起耿如杞,而不是耿如杞對不起大明,若非宣府巡撫資敵,耿如杞這仗說不定都不用打。
宣府巡撫沈棨首先是大明朝的巡撫,能幹出資敵的事,也是因為他巡撫的身份,而不是因為沈棨是耿如杞的同門師弟。
耿如杞對於這條推至大同的線,不置可否,大明與建奴屢戰屢敗,除了毛文龍稍微有點成績以外,都不太能稱得上捷報二字,大明皇帝判斷歸化城的局勢十分危急,並且給耿如杞退路,是用皇帝信用背負了臣子的失土之責。
但是耿如杞是個地道的老西,軸的很,他清楚建奴的厲害,自然也清楚大明朝軍隊並非想象的那樣廢物。
知己知彼,是一個將領必修的功課。
耿如杞需要證明大明軍並不是廢物這一點,並不困難,打一個漂亮的勝仗就完事了。
這封信裏,讓耿如杞發笑的是萬歲這等危急的情況下,居然又給了他其他方麵的最高指示。
【勝利者是不受審判的,不能譴責勝利者,這是一般的公理。】
判斷大明皇帝的詔書到底是否出自皇帝之口,還是朝臣們代筆,最大的特點就是皇帝親手寫的手書都是白話文,這也算是當年朱元璋留下的一個傳統之一。
聖旨講究一個通傳天下,天下讀書人幾何?皺巴巴的文言文,幾個人能看得懂?
所以朱元璋喜歡白話文的聖旨,後來的大明皇帝都是以白話文為主。
但凡是文縐縐的,大量的排比,無數的引經據典,那必然是文淵閣或者司禮監代筆寫出來的。
這句話很值得玩味。
大明皇帝給耿如杞劃了可以退守大同府的最後紅線,但同時又告訴他,勝利者是不受審判,也不會被譴責,其中的潛台詞十分明顯。
耿如杞這仗要是輸了,命肯定能保住,大明皇帝說的。
但是其他的,大明皇帝也沒有那麽大的能力,來保護他繼續做他的鎮西王了。
“萬歲真乃是個趣人。”耿如杞笑著將書信收進了懷裏。
郭尚禮撇了撇嘴,隻有說到萬歲爺的時候,耿如杞那張抹了毒的嘴才會跟摸了蜜一樣。
“欺軟怕硬。”郭尚禮嘟囔著對耿如杞抱怨,這個人對誰都很毒舌,唯獨對萬歲,從無什麽混賬話。
耿如杞要做什麽?
耿如杞要出城作戰。
洪武二年十二月,北元政權的擴廓帖木兒,自河套平原南下,攻打蘭州。
此時的大明已經拿下了整個華北平原、山西全境、陝西全境,而擴廓帖木兒的目的,自然是自蘭州南下,進攻大明的陝西等地。
擴廓帖木兒的義父,就是消滅了元末最重要的抗元力量劉福通,並且將華北平原、山東、大別山山脈以北全部掌控的察罕帖木兒。
汝陽王察罕帖木兒,就是北元末年最重要的一股軍閥勢力。
擴廓帖木兒的漢名叫做王保保,被朱元璋評為世間奇男子,他的妹妹叫敏敏帖木兒,漢名趙敏。
當然趙敏、周芷若和張無忌,就是另外一個江湖上的故事了。
王保保攻打蘭州,蘭州守將張溫麵對十萬大軍圍城,手中近三萬左右兵馬的張溫絲毫沒有畏懼,選擇了出城作戰,雖然落敗,不得不龜縮城中。
但是守城,先出城幹一波,幹贏了贏家通吃,幹輸了,大不了龜縮城中,等待援軍。
這就是大明的傳統,大宋軍那種堅守城池的法子,擱大明完全行不通。
大明的武德是極為充沛的。
張溫等來援軍了嗎?